知道對孩子變換著稱呼的妙處嗎?

鍾勇180607335


很多家庭對自己孩子的稱呼是比較單一的,如張愛華、陳小玲等。父母為表示愛稱,也就只省去姓而呼其名,稱“愛華”、“小玲”,即使再進一步,也就在此基礎上取一個“小名”——“華華”、“小玲”。這種缺少變化的稱呼,有時會減弱教育的功效。有的家長更不知道在不同的情境中對孩子變換稱呼的妙處,不知道這種稱呼的變換,接近於一種“角色換位”,讓孩子能感覺到某種“弦外之音”,對孩子的教育有一種無形的助推作用。

比如:對孩子表示親暱或安慰的時候,可稱孩子的小名,或“兒子”“寶貝”等。

對孩子表示讚賞或鼓勵的時候,可稱呼“小夥子”“小男子漢”“大姑娘”等。

對孩子表示讚賞或批評的時候,便要連名帶姓地稱呼孩子的大名,這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說話的分量。

對孩子的某些天真、活潑、聰明特點表示認同,不妨來一點幽默,稱呼為“機靈鬼”“魔術師”“高智商”“飛毛腿”等等。

對孩子談一件與他有關的正事的時候,不妨用既尊重又輕鬆的戲稱:“XX先生”“XX小姐。”

……

對孩子變換稱呼的方式很多,就看家長在不同的情境下怎麼用了。用得好,會使家庭的氣氛更和諧,親情更濃烈,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了更深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更微妙、更有效。

任何時候(包括十分生氣的時候),家長都不要把一些反面稱呼掛在嘴邊,如“笨蛋、懶蟲、討厭鬼、肥豬……”這隻會引發孩子的牴觸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