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民間故事:乾隆皇帝與漁夫李陪龍,斷鷹碑、網夫地……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
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雄安新區民間故事:乾隆皇帝與漁夫李陪龍,斷鷹碑、網夫地……

斷鷹碑

在白洋淀的李莊子村(雄安新區安新縣),有一塊乾隆親筆題的石碑,叫“斷鷹碑”這塊碑是怎麼來的呢?還得從頭說起。

李莊子有個漁民叫李陪龍,因當年在白洋淀救駕有功,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就讓李陪龍陪伴左右。一天,李陪龍同乾隆在澱上游覽,看到澱上有許多魚鷹。乾隆不懂,便指著魚鷹問:“這是什麼鳥?”陪龍說:“這是魚鷹,是漁民之害。鷹叫一聲,魚行千里;鷹拉一推屎,要臭一畝二分地。”乾隆聽了陪龍的話,下了道聖旨,要白洋淀三天內斷絕魚鷹。

這可觸犯了養魚鷹的魚霸豪紳。他們聯合起來,上京奏本去告李陪龍,說魚鷹是好鳥,對漁民沒有害處。乾隆把李陪龍宣到京城,當面與魚霸豪紳對質,各說各的理,很難斷清是非。乾隆決定讓人把魚鷹帶上金殿親自看。當乾隆靠近魚鷹時,魚鷹叼住了乾隆的袍袖。李陪龍當即啟奏說:“萬歲!魚鷹連萬歲袍袖都敢叼,何況漁民?此物萬不能留下。”乾隆當機立斷:“魚鷹必絕!”

於是,乾隆提筆寫下了三個字:“斷鷹碑”。李陪龍官司打贏了,高高興興的把碑立在了李莊子。魚霸不敢放魚鷹了,漁民治魚有了保障。

雄安新區民間故事:乾隆皇帝與漁夫李陪龍,斷鷹碑、網夫地……

網夫地

乾隆每次來白洋淀,都要讓李陪龍陪駕,有一次乾隆問李陪龍你家住在哪裡?”李答:“李莊子望星樓,三道子金錮。”乾隆到李陪龍家一看,原來是兩間屋頂不遮雨、四面不擋風的破茅舍。乾隆說:“這般草舍怎叫望星樓?”李答:“萬歲,你在屋裡抬頭仰望,可見星月,怎不叫望星樓?

李陪龍雖是個不識一字的普通漁民,可乾隆很喜歡他這聰明過人的才智。乾隆問他:“陪伴我的文官能提筆作文,武官能彎弓射箭,你憑什麼?”李答:“一不喜文,二不會武,一條竹篙伴君王。”乾隆高興了:“給你個喝碗粥差事,也穿上件皮祆,落個錢修修房舍。”是給他個撈取錢財的差事,好發財致富。事後,乾隆讓李陪龍到塘沽鹽場當了領事頭。

李陪龍到塘沽鹽場以後,一不吃請受賄,二不勒索民財,真是一日三餐喝飽了粥為止。他把自己的工錢積存下來,買了一件羊皮襖,便回了老家。

三年後,乾隆來到了白洋淀,又叫李陪龍陪伴,問:“這碗粥夠喝了吧?穿上皮枖了嗎?房舍修建了嗎?”李答:“粥夠喝,皮襖有件,房舍依然如故。”乾隆覺得他為人忠厚,給了他個“網夫”的封號,並把澱邊幾頃龍蒿地給了他,起名叫“網夫地”。

雄安新區民間故事:乾隆皇帝與漁夫李陪龍,斷鷹碑、網夫地……

河北自媒體百佳號 新區白洋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