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民间故事:乾隆皇帝与渔夫李陪龙,断鹰碑、网夫地……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
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雄安新区民间故事:乾隆皇帝与渔夫李陪龙,断鹰碑、网夫地……

断鹰碑

在白洋淀的李庄子村(雄安新区安新县),有一块乾隆亲笔题的石碑,叫“断鹰碑”这块碑是怎么来的呢?还得从头说起。

李庄子有个渔民叫李陪龙,因当年在白洋淀救驾有功,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就让李陪龙陪伴左右。一天,李陪龙同乾隆在淀上游览,看到淀上有许多鱼鹰。乾隆不懂,便指着鱼鹰问:“这是什么鸟?”陪龙说:“这是鱼鹰,是渔民之害。鹰叫一声,鱼行千里;鹰拉一推屎,要臭一亩二分地。”乾隆听了陪龙的话,下了道圣旨,要白洋淀三天内断绝鱼鹰。

这可触犯了养鱼鹰的鱼霸豪绅。他们联合起来,上京奏本去告李陪龙,说鱼鹰是好鸟,对渔民没有害处。乾隆把李陪龙宣到京城,当面与鱼霸豪绅对质,各说各的理,很难断清是非。乾隆决定让人把鱼鹰带上金殿亲自看。当乾隆靠近鱼鹰时,鱼鹰叼住了乾隆的袍袖。李陪龙当即启奏说:“万岁!鱼鹰连万岁袍袖都敢叼,何况渔民?此物万不能留下。”乾隆当机立断:“鱼鹰必绝!”

于是,乾隆提笔写下了三个字:“断鹰碑”。李陪龙官司打赢了,高高兴兴的把碑立在了李庄子。鱼霸不敢放鱼鹰了,渔民治鱼有了保障。

雄安新区民间故事:乾隆皇帝与渔夫李陪龙,断鹰碑、网夫地……

网夫地

乾隆每次来白洋淀,都要让李陪龙陪驾,有一次乾隆问李陪龙你家住在哪里?”李答:“李庄子望星楼,三道子金锢。”乾隆到李陪龙家一看,原来是两间屋顶不遮雨、四面不挡风的破茅舍。乾隆说:“这般草舍怎叫望星楼?”李答:“万岁,你在屋里抬头仰望,可见星月,怎不叫望星楼?

李陪龙虽是个不识一字的普通渔民,可乾隆很喜欢他这聪明过人的才智。乾隆问他:“陪伴我的文官能提笔作文,武官能弯弓射箭,你凭什么?”李答:“一不喜文,二不会武,一条竹篙伴君王。”乾隆高兴了:“给你个喝碗粥差事,也穿上件皮祆,落个钱修修房舍。”是给他个捞取钱财的差事,好发财致富。事后,乾隆让李陪龙到塘沽盐场当了领事头。

李陪龙到塘沽盐场以后,一不吃请受贿,二不勒索民财,真是一日三餐喝饱了粥为止。他把自己的工钱积存下来,买了一件羊皮袄,便回了老家。

三年后,乾隆来到了白洋淀,又叫李陪龙陪伴,问:“这碗粥够喝了吧?穿上皮枖了吗?房舍修建了吗?”李答:“粥够喝,皮袄有件,房舍依然如故。”乾隆觉得他为人忠厚,给了他个“网夫”的封号,并把淀边几顷龙蒿地给了他,起名叫“网夫地”。

雄安新区民间故事:乾隆皇帝与渔夫李陪龙,断鹰碑、网夫地……

河北自媒体百佳号 新区白洋淀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