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军师吴用,放到《三国演义》里是什么水平?

yufengguanyun


绰号为“智多星”的吴用大多时候都是耍小聪明,用的是阴谋诡计,别的人不见得想不到那种计策,而是不屑或者不愿意那样去做。这和三国时期风云际会下产生的那些纵横捭阖的智囊团,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智慧无法相提并论。



就拿他的成名作也是出山之作“智取生辰纲”来说吧,听起来,看上去妙趣横生,其实仔细琢磨起来也有一个很大的漏洞,这个明显的漏洞就是晁盖。

晁盖不但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托塔天王,还是东溪村的保正,仗义疏财,在当地属于知名人士。而且他经常容留一些闲散人员来家中蹭吃蹭喝,他可能不会记得所有来自己庄上这些人的面相,可是这些人中,大多数都会认得他的音容笑貌。

而让他也办成卖枣子的商贩露面,参与这场打劫活动,纯粹就是冒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巨大风险行为。

事实也是如此,他们一行七人在住店时,晁盖被济州府何观察何涛的弟弟何清认出——何清此前去晁盖庄上蹭吃蹭喝过一段时间。不过何清也是一个有心人,虽然心中疑惑一个本地土豪为何装作濠州的商贩去卖枣,但是当时并没声张,只是默默地记在了心里。而晁盖肯定不知道给他做住宿登记的这个家伙是何许人也,他还沉浸在吴用的妙计中呢!

正是因为这个线索,何涛顺藤摸瓜,先抓了白胜,然后确定了晁盖等七名犯罪嫌疑人。晁盖也不得不抛家舍业上了梁山。

而从东窗事发后的表现来看,吴用好像早就想到会落得如此地步一样,他这是不是在有意把发小儿往歪路上带呢。

吴用出的第二条“瞒天过海”的妙计――让萧让,金大坚模仿蔡京的笔迹和印章给蔡九回书,也差点要了宋江的命。


表面上看,这是他的一时疏忽,而如果按照“阴谋论”的逻辑推理,他这就是要借蔡九知府和黄文炳之手杀掉宋江。要么怎么印章这么重要的部分他偏偏会遗漏呢?不是一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能解释的通的。至于他为什么想要宋江死,大概是宋江不如晁盖好糊弄的缘故吧!

也得亏宋江,戴宗命大,判为“斩立决”后连续赶上五天国家忌日,这才迎来了转机,要么即使梁山的人马杀到,宋,戴二人的人头也早就落地了。

以后他的每条计策无不透着阴险毒辣,特别是赚卢俊义上山的时候,几乎让原来整天养尊处优的卢员外脱了好几层皮。更别说招安后征辽期间他劝宋江降辽这么没有气节的事了。

而在《三国演义》中,即使周瑜所用的“反间计”――利用同学蒋干盗取书信杀掉蔡瑁张允的计策也是出于“愿者上钩”的考虑,并不是非要阴老同学一把。

更不用说诸葛亮未出茅庐就能三分天下的那种心怀天下的大格局,大智慧了。


吴用如果穿越到三国,他顶多也就是在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时站在一众东吴谋士的身后,被诸葛一通唇枪舌剑,遭到挖苦,奚落的份儿。


田获三狐


咱不讨论故事情节啊。

这么说吧,吴用和晁盖他们比,是智多星没问题的。

但是三国都是些什么人?比如诸葛亮,周瑜骂他“诸葛村夫”,这是有道理的。

因为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他们家管至太尉的亲戚还有三个。

这就是妥妥的富二代加官二代。看谁谁是村夫。

然后诸葛村夫是什么人呢?

他祖父叫诸葛丰,曾经管至“司隶校尉”,这个职位有点类似明清时候的钦差大臣,地位自己琢磨吧。

诸葛亮的爹叫诸葛珪,管至太山郡丞。叔叔叫诸葛玄,是刘表手下的重臣,豫章太守。

就这样一个人,在世家子弟看来,都不想跟你玩,叫他“村夫”。

然后我们知道,刘备手下还有个酱油谋士叫“孙乾”。这个人特别酱油,从始至终我们都不知道他干过什么甚至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是,孙乾是一个叫郑玄的人推荐给刘备的。郑玄是谁呢?到了唐朝,郑玄已经被官方认定配享孔庙了。

然后吴用呢?说他是村夫,他就真的是村夫。

说他没影响,就连推荐他的人也只能是晁盖。

我都想象不到在三国里,吴用这样的人当谋士,如何能活过第二集。


酒骑风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说实话,整部《水浒传》里,我是比较不喜欢吴用这个人物的。

吴用这个人物的品德不是很好

他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

吴用和晁盖、阮氏兄弟不同,晁盖、阮氏兄弟是草莽,他们崇拜杀狗官,劫富济贫的豪侠生活。但吴用不是,吴用做劫取生辰纲这一票的目的非常模糊。

后来我才明白,吴用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作为一个读书人,却没有半点功名,他心中是嫉恨的。他也想做官,在他看来,他做不了官都是朝廷那些狗官害的,因此他有些反社会,才会书生改行做强盗,做强盗的狗头军师。

吴用这人又没有忠诚心

他跟着晁盖上山,理应为晁盖义胆忠信,肝脑涂地。结果当吴用遇上宋江,聪明的吴用马上发现宋江的内心和自己一样,有着对功名的一片向往。

于是乎,吴用开始倒向晁盖,与宋江暗通款曲。如果吴用自始至终和晁盖一条心,以吴用的心机,宋江很可能就不上梁山了,晁盖也不会独木难支,枉死曾头市。

吴用还是比较符合他的外号“智多星”的

这人鬼点子确实多,很聪明。但吴用只擅长使一些小计谋,多是一些阴谋。

吴用解决问题最擅长的方法是拉人下水,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让时迁偷了徐宁的铠甲赚徐宁上山;为赚卢俊义,陷害的卢俊义家破人亡。如此这般,是什么下三滥的的计策。



倒是有些像宋江,宋江使计害的秦明家破人亡,最后把花荣妹妹带给他补偿。扈三娘一家被杀,宋江收做义妹,还把她许配给矮脚虎王英。

这两人在行动上是如此一致,怪不得此后配合无间。

等到宋江死,吴用自知已无路可走,也自缢于宋江墓前而死。因为他和宋江如此相似,宋江什么下场,他也是一样。


这样的一个人物要放到三过来,你们说是什么水平?

恐怕一部《三国演义》都要被他活活改成《三国反间录》。

我想来想去,觉得要拿三国某位谋士来说明吴用的水平的话,可能刘备帐下的法正比较适合。

法正素以奇谋著称,且有背刘璋暗通刘备在先。曹操曾经说过自己收尽了天下奸雄,却独独没有收到法正。法正其人,由此可见。

你们觉得呢?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虽说在梁上108将座次排名第三,但如果把他放在«三国演义»中排不上超一流和一流,也就是个二三流的水平。

在军事上,除了智取生辰纲和攻打祝家庄等几个军事行动能体现吴用的一些小智慧外(这个小智慧是指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荀彧等人相比,如果跟我这种小菜鸟比,肯定算是大智慧),纵观全篇,吴用典型的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和大局观。

吴用别的不怎么会,馊主意倒是出了不少,盯上谁谁就倒霉,搞不好就家破人亡了。我们先来看看吴用的一些"馊主意"。

为了逼霹雳火秦明上梁山。在打败秦明后,晚上一边和秦明喝着酒,另一边却派人装扮成秦明,去城中滥杀无辜。等第二天秦明进城时,发现进不了城中,一家老小全被县令斩杀了。秦明无奈,只得投了梁山,而梁山这边把小李广花容的妹妹嫁给秦明就算完事了。把秦明坑完,搞得秦明表面上不仅不能嫉恨你们,还要感谢你们收留和送媳妇的好意,弄得秦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逼迫美髯公朱仝上梁山方面吴用的"阴招,损招"更是不断。朱仝因为私自放走雷横,不得不发配沧州。在沧州时得到知府的赏识和小衙内的喜欢(这个小衙内不是高俅的儿子)。所以整日带着小衙内游玩。赏花灯时,吴用一边和朱仝聊天劝降,一边派李逵把小衙内杀害。朱仝大怒,找李逵拼命。最后搞得朱仝进退两难,本来一个忠义之人,结果被吴用等人搞得不忠不义(朱仝本来算是犯人,但知府人还算不错,不计前嫌,把儿子交给他看管,结果朱仝把人家儿子搞没了,落得个不忠不义的名声)。朱仝最终迫不得已,不得不投奔梁山,还要与杀害小衙内的李逵,吴用一起工作和生活。想想就难受呀!

秦明,朱仝等被逼上梁山,在我看来就是吴用逼迫的。吴用还使用各种"损招"逼迫卢俊义等人上了梁山。所以说,吴用为了梁山的利益,整天坑人,各种小聪明和阴招,哪有多少兄弟情义和大智慧。而且典型的把你搞了,弄得你还要感谢他,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为了使梁山壮大,不惜使别人家破人亡。

吴用之所以能出这么些馊主意,在我看来,跟他的见识有关。吴用就是一个教书匠罢了,平日在村庄里面基本就是处理张家长,李家短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很少与一些高明的人接触。虽说梁山有许多好汉是朝廷官员,较有见识,但这些人基本都是迫不得已上的梁山,估计私下里也看不起吴用,吴用即使想与他们交流,他们估计也瞧不上吴用。

所以,吴用终究没有大局观,以吴用的才能,偶尔打家劫舍,打打战斗力不强的朝廷兵马还行。如果真要放到,三国演义中。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或者鬼才郭嘉等人一交手,立马分分钟game over。

说完了吴用的军事和见识,我们再来看看吴用的政zhi才能。吴用落草为寇的目的居然不是为了反抗朝廷,相反是为了招安,为了更好的为朝廷服务。我靠,居然还有这种操作。你天天跟朝廷过不去,真招安了,朝廷能放过你们吗?果不其然,招安后,梁山好汉或战死,或被赐死,当然了也有一些官复原职和退出的。总的来说,弟兄们的结局大多不好。

所以说,吴用之才小把戏,小聪明,没有多少大能耐和大智慧,真把他放三国演义里面,充其量当了二三流的小谋士。你觉的吴用之才如何?放到«三国演义»中会怎么样呢?


遨游文史世界


假如把吴用放到三国当中,他会是怎样一个水平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和三国中的蒋干相比,就如同“繁星比于皓月”,难及蒋干之才一二,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便和大家分析一下这其中的缘故!

吴用即“无用”

在水浒中,吴用被称为智多星,听这外号,应该是一个极擅长权谋之术的人,但通读全文发现,恰恰相反,这更多的是一个讽刺之意,他的名字道破了这背后暗藏的深意——“无用”。水浒前面很明确的便说到吴用只是一个落第的学子,在村庄里当了一个教书先生,后来和晁盖等人劫取了生辰纲后逃亡梁山,落草为寇。到后来宋江等其他好汉共聚梁山之时,吴用在众人之中算是最有“学问”的,加之入山时间非常之早,有地位,被大家推举为梁山的首席军事,排座次时高居第三。然而吴用真的配吗?是真不配,他虽在梁山屡出计谋,但真正成功的却很少,像攻打祝家庄,曾头市等等,最终还是靠武力解决的,最能体现他无能的莫过于征方腊了,梁山兄弟落得个十死七八的结局,宋江和吴用难逃其职。

吴用无德

吴用用“毒士”这个词来形容应该更加妥当,为了骗的忠义之人落草为寇,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像教唆李逵杀小孩逼朱仝上山,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曾更是劝宋江投降辽国,忘祖弃宗等等,,足见此人的无德。

三国中的定位

三国这部小说主讲的当属“权谋”了,故把水浒中大家所认为最富权谋之术的吴用拿来比较,看看他在三国中是怎样的位置。谈到三国,说起顶级的谋士,当属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这些人了,其次可能属于徐庶,周瑜,法正,程昱,陆逊,荀攸等人,最不济的当属蒋干,孙乾,简雍等一些所谓的谋士。而吴用在三国中可以说是比最不济的还要差,原因有二,其一,那些最不济的,至少还是当时的有名之士,多少还有点官职,而吴用只是一个教书先生,落第学子;其二,吴用为人品行不端,无德且不忠不义,实在不配与三国名士相提并论。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如果把《水浒传》的军师吴用放到《三国演义》里......

我觉得会被虐成渣。

《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题材,是为了推翻腐朽的大宋王朝。《三国演义》是一部古代战争题材,三国将星如云,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么多星星之中最闪耀的几颗,它描述了各个立场的谋士的尔虞我诈。



《水浒传》里的谋士,应该叫军师,只有两位,一个吴用,一个朱武。纵观水浒传基本都是吴用出点鬼点子把某个好汉弄上山来,或者出个点子救个好汉。这些基本在大战场上派不上用场。从《水浒传》后期打方腊就可以看出好汉接二连三挂掉。计谋策略压根没有。


况且吴用的出身已经限制了他的接触面,一个穷酸的落第书生,在私塾里当先生。真要有大本事的话不致于混到这个层次。

而《三国演义》里的谋士可以说是从小就在大人的熏陶下接触到更多的事物。荀彧,庞统,曹操,袁绍,司马懿,周瑜都可以说是将门出身或者当地的大族。有的谋士从小就是同学,在一起学习文化。


所以说开始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后期再努力,也改变不了太多的未来。

欢迎大家阅读,如有不同意见请留言


小哥纵横天下


水浒里的吴用放到三国时代,就真的和他的名字一样了,无用。

三国时代只不过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一瞬间,为什么从古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妇孺皆知,以至于文学,戏剧,评书,影视,甚至游戏都反复从中取材,和其他时代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我觉得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三国是一个谋士如云的时代。看其他朝代的故事,往往是一个主公,一到两个谋士,一群武将这样的配置。很少有三国这种谋士扎堆的现象。

论武将,每个时期都有一大堆,而且在冷兵器时代,武将的作用显然被后人夸大了,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个人的体力武艺对战局的影响恐怕很有限,何况战场上真正的武将单挑极其罕见。


说到谋士,其他时代与三国时期相比简直乏善可陈。汉初有个张良,明初有个刘伯温。好吧我不是历史专业,想不起太多人,可是说到三国谋士,不用查资料就能列举出一大堆: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孙乾,简雍,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田丰,陈宫,司马懿,沮授,蒯越,许攸,诸葛瑾,鲁肃,周瑜,张昭,姜维,陆逊,吕蒙,刘晔,马良,李恢,刘巴,黄权,张松,杨修,阚泽,审配,陈登……我的妈呀,太吓人了。

感觉就算是蒋干也只是倒霉,生在这个谋士扎堆的时代,换其他时代,说不定也能有所成就。



再看看吴用干过啥。劫生辰纲,体现不出什么谋略,换其他强盗打劫也就是这个路数,而且善后还没做好。替换蔡京信件,也考虑不周,致使宋江戴宗陷入危险境地。劫法场也没啥周密部署,全伙儿下山,乱打乱杀,事后也不知道从哪撤退,跟着李逵大傻子乱跑。其他最多的智商也是用在怎样坑别人家破人亡,逼人上山这些事儿上。


吴用的这些计谋手段,算不上谋略,放到三国,能保住命就算万幸。


冬寒油画工作室


《水浒传》军师吴用,放到英杰辈出、谋士如云的《三国演义》里,就属于谋士中的末流了。我说句玩笑话:在三国,“智多星”吴用恐怕会变成“智障星”,吴用多半会无用了。

常言道: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吴用若放在三国时代,就是稳稳当当的牛后,几乎没有悬念。



我将用三部分回答上面问题。分别为:1、《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性质;2、草莽中的“智多星”;3、三国中的“智障星”。往下看。



1、《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性质不同

《水浒传》本质上是一群草莽匪盗占山为王和造反的故事,以晁盖、宋江、卢俊义为首的梁山草寇,盘踞水泊梁山,啸聚一百单八将,对抗北宋政府。宋江、卢俊义、吴用等,尚属于民间一股悍匪响马,并未上升到政治起义、纲领明确的地步,还属于某一地域性落草为寇、草莽占山的级别。

《三国演义》则是讲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东汉中央政权崩溃,各地诸侯割据,军阀战争兼并的故事。是一部群雄并立、尔虞我诈、规模宏大、波及全国的战争级史诗。以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阀,兼并其他割据政权,而最终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以曹魏、蜀汉、东吴,三大股力量相互较量为主线,以诸葛亮、郭嘉、荀彧、鲁肃等三大军事集团谋士从战略、战术层面斗智斗勇,以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张郃、周瑜、吕蒙等三大阵营将帅相互攻伐。三国群星璀璨,战将如云,是上升国家政治层面的大规模战乱。

《水浒传》中的宋江、卢俊义、吴用等,包括其中南方的局部方腊起义等,与《三国演义》中群雄争霸局面,不可同日而语。


2、草莽中的“智多星”

《水浒传》中的军师吴用的智谋水平,用在梁山草莽匪盗聚众闹事、打家劫舍,自然显得牛逼,因为一群只知道打杀的草莽,碰到吴用这么个能识文断字、还能出出计谋的教书先生,自然“奉若神明”。然而,吴用在《水浒中》中作为军师,并未提出什么长远的战略规划,也没提出什么像样的政治纲领,纯属一帮草寇“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以暴制暴、江湖义气”之举。



从《水浒传》中梁山首领宋江,主张向北宋朝廷投降招安一事,就足以看出作为梁山军团的军师智囊级人物的吴用,明显缺乏犀利的眼光和残酷的敌我形势分析,见识还局限在小农思维和愚忠方面。其实梁山的天智星公孙胜,都比吴用有见识、看的透,所以后期公孙胜悄然离开梁山,不愿与招安派为伍。

最后结果,宋江、卢俊义等首领,被北宋朝廷(奸臣当道)赐毒酒而死,梁山走向覆灭。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怪吴用,而是我们看梁山的人员组成,就明白了这帮草莽豪侠的局限性。梁山集团主要决策层宋江、卢俊义、林冲、呼延灼等几乎多是北宋官场出身、不得已才上山为寇,根本就没有推翻宋朝的决心乃至想法,而黑旋风李逵、阮氏三兄弟、赤发鬼刘唐等就是十足的草莽强盗,白日鼠白胜、鼓上瘙时迁、顾大嫂等更是鸡鸣狗盗之辈……纵观梁山成分,本身就缺成大事的基因,也缺乏顶层设计的人。


3、三国中的“智障星”

如果《水浒传》中的军师吴用,放到三国会怎么样?那就悲催了!无论放在三国集团哪个主公下面,都是莹虫之光,根本没有吴用站立的位置,更起不了多大作用,只会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代淹没,默默无名。



纵观三国,刘备账下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法正、李严等一干厉害智谋之人,曹操账下更是谋士如云,荀彧、荀攸、郭嘉等等众多牛人,而孙权集团更不缺像吴用这般水平的不入流谋士,一抓一大把。这是实实在在的话。

所以,吴用还是好好在《水浒传》里待着吧,别跑到《三国演义》里,在梁山草莽盗匪眼里,先生是“智多星”,但在高人辈出的三国里,恐怕要成“智障星”了。

你认为《水浒传》里军师吴用,在三国水平会怎样?欢迎留言交流。

文 | 峰子哥 关注“峰子奇观”获得更多有趣内容!

峰子奇观


吴用放到三国时期的任何一个集团,都基本上什么都不是,别看他在水泊梁山混的风生水起。

吴用此人,自视很高的,人称智多星,字学究,号加亮先生。是个自视有诸葛亮之才的家伙。

但归根结底,吴用就是一个有心机无底线的“落魄文人”,搞阴谋诡计有一套,心中无格局无韬略,甚至正经的军事指挥才能还不如“神机军师”朱武。

吴用的旁门左道,雕虫小技在草寇圈子里玩那些只知打打杀杀的所谓“好汉们”还行,坑蒙拐骗还不错,但最终还是道行太浅,和三国的那些谋士如诸葛亮,荀彧,郭嘉,鲁肃等等相比,算是不入流。

作为“军师”,吴用也曾试图运用一下孙子兵法,在宋江因为发配江州在浔阳楼上题反诗被押入大牢准备问斩之时,戴宗上山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晁盖。

宋江可是晁盖的救命恩人,所以晁盖很着急啊!这个时候,吴用很自负,呵呵一笑:我自有妙计。

他的计策是把江州知府给当朝蔡京请示如何处理宋江的请示信函偷梁换柱,模仿蔡京笔迹假造书信,要求把宋江押往东京汴梁由朝廷亲自处理,然后,梁山好汉在半路上劫囚车将宋江抢上山来。

吴用的计策虽然小气,但还不错,为此,他不惜把两个本来老实本分的手艺人,一个是“圣手书生”萧让,一个是“玉臂将”金大坚,生生骗上山来胁迫入了伙。

但是这种雕虫小技还没等人家戳破,自己就掉了链子,他忘了江州的蔡九知府和京城的太师蔡京是父子关系,老子给儿子回信,断不会是用“翰林蔡京”的印章!

一条“妙计”,差点要了宋江和戴宗7的命

就这么个小伎俩用起来都露怯,给三国的哪家做谋士,都活不了多长时间。

学识和见识都不够。


步武堂


先说结论吧,吴用虽然在梁山上被封为军师,但毫无疑问放在三国中他简直就是在侮辱军师这个词!

一个好的军师不仅仅是只需要出谋划策那么简单,更是要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调节将相关系,及时调整阵营方向,显然,这些素质吴用都没有。吴用在当时也算是小知识分子,本来可以安安稳稳的当一辈子小学老师,都特么怪刘唐得知了生辰纲之事,前来找晁盖一起发财,吴用不知道哪得到了消息也来凑热闹。论知识水平晁盖比不过吴用,自然对吴用言听计从,吴用也是运气好,亏得白胜演技爆发并且杨志着实脾气差搞得随行的人怨声载道所以才集体扑街,几人拿到财宝马上就地分赃,也丝毫不考虑什么善后工作。

后来东窗事发,几人逃到梁山,吴用看出了林冲在梁山上是一肚子怨气,就唆使林冲杀了王伦,这可能是吴用全书中最精彩的一次表演了吧。再往后吴用也丝毫没有展现出他任何特殊才能,坑坑人造造假还是不错的,只是为此给自己招了不少黑点。

要论格局,吴用骨子里的那种封建文人的迂腐思想也十分严重,本为晁盖嫡系的他在得知自己是“天机星”下凡后就立马倒向了宋江阵营(就别管有没有九天玄女或是天书的真实性了),并且很可能也参与了谋杀晁盖的事件,试问这种格局如何配得上当一个合格的军师呢?

多话不说了,毕竟是小说,作者为了刻画人物性格必须得把他塑造成如此形象。而《三国演义》也是小说,里面军师级别的人可比吴用厉害多了,比如说贾文和乱武赚长安、荀文若驱虎收渔利、周公瑾诈书杀二蔡、郭奉孝遗计定江东等等等等。你要说《水浒传》中谁有军师之能,有人会说朱武,但朱武布阵破阵可以,领兵打仗也不行。而最耀眼最有军事资质却是一个被梁山好汉分而食之的人,他就是黄文炳…


吴用还是去当小学语文老师吧,真是白瞎了智多星这个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