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和明太祖誰殺的開國功臣最多?

小龍女5505


這個還用問嗎,必然是朱元璋,


朱元璋在殺開國功臣的路子上幾乎到了殺神的地步,看看跟他的開國功臣幾乎沒有活下來的!最老實的劉伯溫朱元璋都不放心,只是一介文臣而已,被朱元璋殺害!

其他的比如,他的大丞相,李善長也是,一家滅族!還有徐達,背上長了瘡,被賜鵝肉,徐達很識趣也很心寒,哭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把鵝肉吃掉了,第二天就死掉了!

還有藍玉案和胡維庸案,前後殺了幾萬人!


再看看漢高祖,英布早飯被殺,韓信也是要早飯,被降為淮陰侯之後,在長安城裡沒事就天天抱怨,在皇帝眼皮底下還天天抱怨,還要和人裡應外合要造反哪個領導吃得消,哪個皇帝吃得消!所以就被呂后請蕭何把韓信騙進宮裡,被宮女仗殺了!

其他的其實都還好,張良聰明,功成身退不說,其他的都還不錯的,蕭何老死的,曹參接班,也是老死的,老死之後陳平接班,還有周勃,陳平周勃還是誅殺諸呂的功臣!


在劉邦手下,只要你老實,不要有野心,忠誠,都還是善終的!


鵬程日誌


承蒙邀請,由衷感謝。

從古到今,多少創業者對自己的合作伙伴指天跪地發誓:生死與共,同舟共濟,共享榮華富貴。創業時,振臂高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可革命一但成功,就要卸磨殺驢。而漢高祖劉幫和明太祖朱元璋也不外本著“兔死狗烹”的原則,大肆殺戮開國功臣。
漢高祖劉幫,在統一天下,坐到龍椅之時,完全選擇性的忘記了“允神,神想;允鬼,鬼想。”的許諾,面對利益分配的不公,在對欲舔食自己蛋糕殘渣的功臣,舉起了清除“臥榻之旁不容鼾睡”的屠刀,於是韓信,韓王信,英布,藏荼等一批開國老臣在呂雉的按制中,成了劉幫刀下的冤鬼。


相比較於漢高祖劉幫弒殺功舉臣之事,而明太祖朱元璋做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江山既定,武攻不復,文制久遠。朱元璋著手清除可動搖其政權的隱患,在其統制下,藉助浙江集團與淮西集團勢力的爭鬥,在“藍玉案”和“胡惟庸案”中,大肆殺戮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戰友,株連之人,何以萬計,並用要求全國文人進“萬言表”的形式,鼓勵“萬言表”的作者在文中對當朝時政獻言獻策,並可指出時政的弊端。事後以此為藉口,大興“文字獄”實行上古“焚書坑儒”效例,屠殺文人無數,以致冤魂哀嚎。

我國六十年代的“三家村夜話”的作者之一、己故的明史學家吳晗老先生,在其著作《朱元璋傳》一書中,嚴正指出的那樣:歷代開國皇帝弒殺功臣,主要是擔心功臣舊部嫡系可能會動搖或危及自由的政權和江山。因此,就連那些明白“鳥獸盡”欲做“良弓藏”,歸隱山林的舊伴也無法避免皇家的追殺。

題主,至此明白了漢高祖劉幫與明太祖朱元璋兩個人誰殺的功臣多了吧?
區區豆腐塊之文,本欲十五分鐘,結果整整用了一小時,原創實不易,舉報的人是無法理解和感受的。


笛蕩晚霞


開門見山,論殺功臣朱元璋比劉邦多。

劉邦算得上是殺功臣的“開葷元老”。劉邦登基稱帝時已經年過半百,年老氣衰的劉邦越老越糊塗,開始喜歡猜忌多疑,他非常害怕開國功臣謀反,奪取他劉家江山,甚至不再信任當年一起扛過槍的好兄弟,尤其是他所封的七個異姓王,於是劉邦開啟了殺功臣模式。他先從歸降於他的項羽舊部動刀,臧荼不想坐以待斃,遂起兵造反,可惜成了第一個犧牲的功臣。韓信很冤,他被小人誣告,揹負造反罪名貶官入獄,五年後,呂雉遂將聽他騙到長樂宮殺害,並罪連三族滿門抄斬。以後,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當年為劉邦拼命打天下的將士們開始出逃。韓王信害怕惹火上身投降匈奴,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與劉邦同生共死盧綰也因恐懼投降匈奴,最後也是同樣下場被殺害。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他在陳豨反叛時未聽其相勸一同造反而是繼續忠於劉,劉邦聽聞此事後非但毫無感激之心,卻將其剁為肉醬分給群臣食用,更令人毛骨悚然。此事一出,英布深知自己也難以倖免,於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結果劉邦御駕親征將其平定。



如果劉邦健在,他可能會解釋說他沒有殺功臣,是功臣先動的手。從表面看確實是劉邦平定叛亂,但這是經不起推敲的,劉邦殺功臣是事實。短短几年時間裡,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先後被廢殺。

朱元璋同劉邦一樣也是“泥腿子”出身,兩人猜忌多疑的特點也有相似之處。實際上,引發朱元璋大真正開殺戒的重要導火索是朱標之死,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是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不幸的是,朱標英年早逝,從此朱元璋心灰意冷,他根本不想讓除了朱標之外的其他兒子接班,於是朱元璋開始著手準備把皇位傳給朱標之子朱允炆。



跟隨朱元璋打拼的功臣34人,朱元璋殺了14人。李善長、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費聚、趙庸、黃彬、陸聚於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案死;馮勝,因秘密朱元璋女婿後被朱元璋疏遠,後因藍玉案賜死;周德興,以兒子亂法連坐死;朱亮祖,建國後朱亮祖被召回京師被鞭死;傅友德,因被猜忌賜死被朱元璋賜死;胡美,借其長女為貴妃之便與女婿穢亂宮禁之罪被賜自盡; 藍玉,建國後犯法而死,為著名的藍玉案,朱元璋幾乎把開國功臣趕盡殺絕。

綜述,朱元璋比劉邦殺得更多,殺功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平常小道


我是劉一千五,喜歡秦漢歷史。

漢高祖和明太祖都是厲害人物。他倆都起於阡陌之中,乘天下紛亂而崛起,在群雄瘋起,混亂不堪的土地上,名自帶領自己的親朋故舊,參加到中原逐鹿的行例中來,經過無數的艱難危機,終於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兩位大哥當家作主了,跟著的小弟就不會餓肚子了,於是,劉邦和朱元璋就作主分封功臣,好讓他們有吃飯穿衣建藩立家的地方。


打江山時一定要集思廣益,眾志成城,一致於外,這樣才能儘可能的達到目標。建立新朝。俗話說,伸開巴掌指頭不齊。分田分功也就有欠公平的地方。劉邦還碰上功臣坐在大街上曬太陽,圖謀造反。才馬上分了一批功大的臣子。這說明形式發生了變化,不冷靜對待是不行了。

劉邦在漢初草創時,是善待功臣的。在與項羽爭戰中,韓信,彭越不來支持,也是有理由的。這點不是劉邦殺功臣的原因。劉邦是不想殺,但被壓制被掛起來的功臣如二韓,彭越等心頭肯定不舒服不心安,這就要出事。

他們殺功臣有個共同點,在於剔刺。剔刺的原因在於一是兒子少小而無能;二是老皇上與功臣年鈐懸殊大。這兩點決定了青壯年功臣活不久。呂后要殺韓信,彭越,逼反鯨布。這三人一死,又逼反韓王信,再把劉邦發小盧綰也逼得有家難歸。劉邦這才見識了呂后手段,有她在,太子繼位就沒大事了。呂后是殺漢功臣操盤手。雖是這樣,漢初也沒殺幾個。其他聽話的功臣活得好好的

朱元璋在朱標死後,讓皇孫朱允炆來繼皇位。這當爺爺對得起孫子。但對不起健在的兒子們。他可以在眾兒子裡選一個繼位,但他不。他不這麼做,孫子執政就危險了。他不殺兒子們,留下禍害(朱棣造反)。他就殺了兒子們周圍的大臣,朝中勸說過他不立皇孫,以及他認為不聽話的臣子。這一下來數量就不少。全殺了。朱元璋殺的功臣比劉邦殺的就多出幾倍。


劉一千五


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都是開國皇帝,都是出身農民家庭,朱元璋的出身可能還要更慘點,都是在群雄並起的戰亂年代,憑藉自己的權謀和聰明才智最終登上了大位。登上皇帝寶座以後,他們兩人做的許多事如出一轍,那就是鞏固皇權,確保江山永固。他們一方面分封自家子弟就蕃為王,另一方面利用各種機會剷除異姓王侯將相,為鞏固皇權掃清障礙,相比之下,還是明太祖朱元璋殺開國功臣的規模和力度最大,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對比說明。



一是剷除開國功臣的範圍。劉邦“自馬上得天下”,建立漢朝時因戰功貢獻,分封了六位異姓王和大量的列侯,考慮到當時儒生們文臣們幫助制定朝儀和治理朝政,且文人無兵權威脅不大,劉邦的剷除重點放在以韓信、英布、臧荼等異姓王侯為主的武將們,再加上漢初北部匈奴單于冒頓勢力非常強大,曾把劉邦圍困於白登山,還需要藉助武將御邊,劉邦對開國功臣的剷除範圍和力度有限。



朱元璋則不然。明朝建國特別是北伐攻取大都收復北方後,為鞏固皇權,他認為既有淮西官僚集團的直接威脅,也有淮西軍事集團對皇權的間接威脅。他應對之道在於對文臣和武將體系同時進行清洗,殺開國功臣的範圍比漢高祖大大擴大。

二是剷除力度不同。劉邦雖然先後多次親征剷除異姓王侯,但著重於王侯及主要參與部屬,沒有將涉及面過於擴大化,力度有所收斂。

朱元璋為儘可能為文弱的太子朱標掃除障礙,對前者的威脅利用“胡惟庸案”和“空印案”消滅了胡惟庸、李善長等淮西官僚集團的勢力,每次都牽連到數萬人之多,大批開國文臣被處死,即使是沒有野心的文臣第一人李善長也不能倖免,並藉機廢除了丞相一職,將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本人,鞏固了皇權;對於後者的威脅,利用各種藉口製造“藍玉案”等機會處死了大部分能力威望高不太乖巧的異姓將領,僅藍玉案就涉及家屬部屬親友等三萬多人,幾乎將能征慣戰之將一網打盡,範圍之大令人咋舌。


滄海拾遺錄


劉邦殺那個功臣了


老劉雜談2017


提這個問題的人就是有病!功臣不等於是忠臣!劉邦殺哪個忠臣了?蕭何、張良、陳平、周勃、曹參這些好的忠臣不是都留給漢惠帝劉盈了嗎!歷史上篡位造反的哪個不是功臣!再說韓信、彭越這幾個諸侯王都是呂雉殺的!


仁者無敵2141


肯定是明太祖朱元璋殺的多,藍玉、歐陽倫、傅友德、馮勝、周德興、李善長~太多了,只有一個湯和善終,連太子朱標都看不下去問他何必大殺開國功臣,朱元璋回道:皇冠在一片荊棘刺中,我幫你把荊棘刺除去豈不是取皇冠就輕易多了~朱標就不在言語了。


紅色騎士9693


明太祖殺的開國功臣最多上百人受牽連的過萬令建文帝無將可用燕王得以順利篡位。


小龍女5505


劉邦殺的全部是反賊,大多有謀反傾向甚至已經起兵造反,而且殺的人少不足十人,牽連也少,也就誅三族。

反觀朱元璋,那些人對他都沒有任何不敬,殺的特別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