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鲁智深公开反对招安,为何宋江只怕鲁智深一人?

GTV滕林季


不知题目中说的“宋江只怕鲁智深一人”的说法从何而来?居士我翻遍了整本《水浒传》也没有看到这样的情节。不过,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是唯一一位有理有据地反对过宋江招安政策的人,且听居士我慢慢道来。

在《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梁山好汉派了座次后,宋江志得意满。这一年重阳节,宋江排下菊花大会,与梁山弟兄们饮酒赏菊。微醺之时,宋江做了一首《满江红》,最后一句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是借这首词提出了自己对梁山日后路线的看法。

听到这一句,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 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也大叫道:“招安,招安, 招甚鸟安!”踢碎了一张桌子。

宋江酒醒之时,问武松道:“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书中并没有说武松如何回答,倒是鲁智深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虽然是个粗人,但他的这一番话,有理有据,跟武松、李逵的人的话一比,就显出其理论高度来了。

为什么鲁智深能说出如此睿智、清醒的话呢?其实,在梁山上,鲁智深是个异类,是独一无二的。梁山好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如林冲,原本由合法的身份,是无可奈何地被逼上了梁山;一类如王英,本就是占山为王的强盗,是心甘情愿地自己上了梁山。唯独鲁智深与他们都不一样,他是心甘情愿地被逼上梁山。

鲁智深本是老种经略相公帐下的一个提辖,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军官,但也算是个正经人,在地方上有头有脸。然而鲁智深为了替可怜的卖唱女子金翠莲出头,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不得不亡命天涯,其后出家做了和尚。鲁智深做和尚本也能安安分分,逍遥自在,但他为救好友林冲,得罪了高俅高太尉,再次亡命天涯,最终落草为寇。鲁智深是梁山上唯一的善人、英雄、大侠,他的人品远超梁山上的其他人。

鲁智深的心是干净的,纯洁的,所以他在宋江主张招安时,能够堂堂正正地说,这个朝廷已经腐败透顶了,就像白布染成了黑布,再也洗不干净了。而梁山好汉被招安后的结局,正如鲁智深所语言的那样“不济事”,还不如当时就一拍两散,“一个个各去寻趁”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读文史




答:“宋江只怕鲁智深一人”的说法到底是从何而来?

是电视的演绎?还是其他黑水浒、大话水浒或水浒日记之类的书的过度解读?

这个不得而知了。

老实说,就电视连续剧《水浒传》而言,无论新版还是老版,导演都别出心裁地添加或删减了一些东西,以至各人对水浒的人物理解越来越走样了。

而我本人也写过《另眼解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一书,但我都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展开的。

该书,有一篇题为《李逵明明是以杀人为乐的恶魔,偏偏有这么多人喜欢》,是专论杀人魔王李逵的。

今天,还有一个读者责骂和狂喷我,说李逵什么时候打脱过卖唱女的头皮?说是我胡编乱造。

我不得不耐心告诉他,在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里,李逵和张顺在大江中恶斗后,被宋江、戴宗劝和,同上琵琶亭酒馆喝酒时,就有这一段。

该读者听了,愤愤不平,说,电视干嘛没演?!

我差点晕死。

原来,他从不看书,他的水浒知识都是从电视来的。

对这种人,有什么好说的?

那么,提出“武松和鲁智深公开反对招安,为何宋江只怕鲁智深一人?”这个问题的人,我也严重怀疑他没有看过书,问题的提出,多半是根据电视剧来的。

上面我说了,无论新版还是老版,电视剧导演都增减了一些东西。这些增减了的东西,在我看来,都是不好的。

以老版为例,我最最最最反感的就是增加了李逵撩妹那一段,燕青打擂那一集,李逵多次无话找话去撩方腊阵营的庞春霞。

要说,撩就撩吧?那些撩妹的话题生硬得不能再生硬,冷得不能再冷,让我鸡皮疙瘩掉一地。

光这一段,导演还嫌不够,后来在征方腊的环节,还做了呼应,做了呼应,了呼应,呼应,应……

就不能让人一次性恶心完,要分两次。

新版的情况相对要好一些。

但有些地方我也不能忍。

比如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书中写,李逵闹东京后,和燕青回梁山,途经荆门镇一大庄院,听庄院太公说两日前,宋江和一个小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强抢他的女儿。

书中明确写宋江“和一个小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电视剧导演却改编成了是宋江和鲁智深来抢了他女儿。

于是后来就出现了真鲁智深杀假鲁智深的好戏。

不用说,没看过原著的人,就会过度解读这段剧情了,认为宋江和鲁智深在梁山的地位是并列的。

那么,宋江想招安,而鲁智深提出反对,宋江就很怕了。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武松和鲁智深,以及李逵等人公开反对招安的事儿发生在哪回书呢?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原文写,九月重阳节,宋江大摆筵席,和众兄弟同赏菊花,酣醉时,写了首《满江红》,让乐和当场高歌助兴。

该词最后一句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武松最先发飚,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黑旋风跟着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还一脚踢碎了桌子。

武松的发飚只停留在口头上,李逵却是动手动脚了。

所以,宋江置武松不问,让人斩了李逵的头。

不过,宋江酒醒后后悔了,称“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我却“险些儿坏了他性命。”

回头又教育武松说:“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看着宋江已经酒醒,鲁智深因为武松义气深重,就替武松说话:“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宋江于是转头教育鲁智深,说:“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书中的最后写:“众皆称谢不已”。

嗯,全过程就这样。

从哪儿看得出“宋江只怕鲁智深一人”了?

实际上,下一回,亦即是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宋江准备去东京找李师师向宋徽宗传达自己受招安的愿意时,就大大方方地安排四路人同去,他说:“我与柴进一路,史进与穆弘一路,鲁智深与武松一路,朱仝与刘唐一路。只此四路人去,其余尽数在家守寨。”

看到没有?

为受招安,不惜走李师师的枕头路线,而且还安排了鲁智深、武松同去,哪有“宋江只怕鲁智深一人”了?

再有,后来不是梁山泊全伙好汉都很乖顺地跟随宋江接受招安了吗?

真看不出这过程,宋江怕过山寨里的谁。

不要问为什么,因为作者就是这么写的。


覃仕勇说史


忠义堂排座次,108位梁山好汉,各守职责。尽日无事,到了这一年重阳节,宋江邀请梁山兄弟搞了个菊花之会,众头领开怀痛饮,好不热闹。宋江喝醉了酒,乘着酒性写了一首满江红,让铁叫子乐和就在宴会上唱出来,为大家助兴。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宋江一心想要招安,没曾想自己的心腹兄弟,李逵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宋江很生气,但是更让他担心的是,二龙山来的鲁智深和武松也反对招安。

都是反对招安,我们来分析一下宋江对待李逵、武松和鲁智深三个人不同的态度。

1、针对李逵,宋江是大声呵斥,直接说“推出去砍了”。

宋江不过是做戏给其他不愿意招安的梁山兄弟看,无论如何他也不会砍了李逵的脑袋。因为李逵是他最忠诚的奴仆,是他从江州一路提携,多次用金钱收买而来,李逵对于宋江,绝无二心,他是最没有头脑却最听得宋江的话的人。

所以宋江不怕得罪李逵,更不怕丢了李逵的脸。像李逵这样从下爹娘不疼的野娃子,宋江给了他一点好处,他就绝对不会从心底里反对宋江。他反对的是招安。为什么呢?因为像李逵这样野性惯了的人,梁山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草寇生涯更适合他。

李逵没有什么头脑,更不懂得宋江的心思。虽然和花荣、吴用等都是宋江的心腹,但是他扮演的,不过是宋江杀鸡儆猴的一个对象。对李逵的大声呵斥,以及后来的假意讨好,都是做秀给别的兄弟看。

2、针对武松,宋江是言语相劝,问他招安如何冷了众人的心?

宋江酒醒之后,劝说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武松是一个粗直的汉子,讲道理自然是说不过宋江,所以面对宋江的追问,武松默然无言,反而是鲁智深接过了宋江的话头。

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宋江和武松在柴进庄上时期有过旧交,两人还是八拜之交,武松认了宋江为义兄。武松和宋江分别后,经历了很多事情,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在前往二龙山落草时,在蜈蚣岭再次遇到义兄宋江。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祐。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相陪我住几日了去。”

武松心里,其实也不甘心一辈子落草为寇,他之所以反对招安,只是在对宋王朝的官僚集团彻底地绝望之后,死了这条心而已。二龙山作为梁山上第二股最有实力的派系,宋江自然要拉拢和他有旧的武松,说服他支持招安大计。因此宋江才会对武松言语相劝,他相信武松是听得进去道理的人,不像李逵那样没有头脑,只会蛮横胡来。

3、针对鲁智深,宋江是大讲忠义,说一堆冠冕堂皇的话为自己寻找退路。

宋江和鲁智深,压根就不熟,两个人过去没有什么交情,只是互相听过对方的名声,而且在心里并不一定佩服对方。三山聚义打青州时,青面兽杨志提议上梁山投奔宋江的队伍,鲁智深说道:

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所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鲁智深对于宋江其实很怀疑——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也有可能之虚有其表,徒具其名。

宋江是梁山大部队的总指挥,晁盖此时已经被架空;鲁智深是二龙山势力的实际掌控者,眼里未必就容得下宋江。两人见面,一番江湖客套,充满了互相试探的味道。

鲁智深虽然带领二龙山的队伍投奔了梁山,但是作为曾经的一山之主,宋江对他还是心有芥蒂。这也是为什么独独对他反对招安感到担心的原因,因为鲁智深手底下还控制着二龙山的队伍。

鲁智深的反对招安和武松差不多,朝廷昏暗,陷害忠良,作为曾经体制中走出来的鲁智深,对官场已经彻底死心。

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面对鲁智深的逼问,宋江说出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话,这些话不仅是说给鲁智深听,更是说给所有的梁上兄弟听,招安是梁山大计,就这样被合理地执行下去了。


END


博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几点:

第一,鲁智深说到了要害。

李逵反对,是乱说: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宋江只需要呵斥几句就行了!

武松说的,也没什么道理:哥哥今日要招安,明日要招安,就不怕冷了众兄弟的心。

既然宋江是你们大哥,你们做兄弟的自然要听他的。

但鲁智深说的,就是要害了:如今的官场,朝廷官员个个黑透了,就像我这大褂,染黑了怎么也洗不白的,受了诏安也没用,不如大家都散了吧,各奔前程。

对于鲁智深这套说法,才是真理。

鲁智深看出宋江师徒利用兄弟为自己洗白的真实目的。

鲁智深的意思是,朝廷黑透了,招安绝对没好下场。你让我们去招安,不就是送死吗?还不如各自散了逃命。

这击中了宋江内心的想法,所以他哑口无言。

第二,鲁智深不好惹

鲁智深有自己的派系。

他盘踞二龙山,手下有武松、杨志、曹正、张青、孙二娘、施恩等一群名将,还有不少嫡系小喽罗。

其中鲁智深、武松、杨志均是第一流的将领。

可以说,梁山内部,鲁智深就是最大的派系,宋江也不能不顾忌一些。

第三,鲁智深的威望很高

梁山内部其实没几个好人。

李逵是个杀人狂,吴用和阮家兄弟是抢劫犯,林冲为了保命宁可抛弃老婆等等。

至于卢俊义、呼延灼之流被逼上梁山,其实也没有什么正义的举动。

但鲁智深是非常正直,非常讲义气的人。

他第一次倒霉,是因为打抱不平,不慎打死了当地下三滥恶霸郑屠。

这两人无怨无仇,只是鲁智深看不惯这个流氓欺压少女老人,骗色还骗财,愤然出手。

第二次倒霉,则完全是为了救结义兄弟林冲。

说起来,鲁智深和林冲刚刚认识不到1个月,为了林冲不惜和军委副主席高俅作对。

这种行为,摆明了肯定死翘翘,但鲁智深为了义气还是救了林冲。

其他鲁智深还做了很多讲义气的事。而且,他杀人是不少,全部都是恶棍,没一个好人,算是为民除害。

这样一个这么正直的人,到哪里找去,在梁山威望是极高的。


萨沙


此言差矣,恰恰相反,宋江真正忌惮的不是鲁智深,而是武松,我们看原文中对这一场面的描述: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宋江大唱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这是宋江在“菊花大会”上对三个公开反对招安的三个人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

李逵:斩讫报来!

武松:好言安慰。

鲁智深:趁机借题发挥,面对众人宣讲,也可以说直接无视。

当然对李逵他并不是真正要杀掉,他才舍不得这个对他忠心耿耿的金牌打手呢,他只是虚张声势。

但是,对于武松和鲁智深,表明了他的真实态度。

再分析一下公开反对招安的这三个人的话语。

武松的话很有力度,他没直说自己个人反对招安,而是指出,他发出了一帮不想招安的弟兄们的心声。

李逵的话当然可以忽略不计,他就是一个没有思维的杀人机器。

鲁智深的话有点像小孩子赌气:大家别玩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对比起来,谁的话更具蛊惑力和煽动性呢?

不言自明,当然是武松了。

武松向来心思缜密,行事风格胆大心细,而且心狠手辣,翻脸不认人。自负,眼高于顶,即使在藏龙卧虎的梁山上,能入他的法眼的也没有几个。

这些都是让宋江忌惮的地方,这还不包括武松在江湖上的威望以及号召力。

李逵已经忽略不计。

鲁智深有很多可爱和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在智商方面,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有先天缺陷。

在瓦罐寺,他被崔道成和丘小乙戏弄,直到遇到史进才出了口闷气。

在二龙山宝珠寺,他对邓觉一筹莫展,得到杨志和曹正的协助后才坐了头把交椅。

他甚至差点在十字坡被母夜叉孙二娘做了人肉包子,幸亏张青回来的及时。

反观武松,从斗杀西门庆开始,到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向来是独来独往,一人搞定所有事情,而且做得漂亮至极。

甚至在十字坡他稍作手脚就戏耍了孙二娘。

当然也有说,武松也有找了道的时候,比如在孔家庄被人抓住捆绑起来就要挨收拾了,其实那时的武松是“哀莫大于心死”,亲情,爱情,友情,都伤过他,有点悉听尊便的意思。

一旦他恢复常态,那就是一只老虎,狼和狐狸的综合体。

面对这样的两个人,如果您是宋江,会怕谁呢?


田获三狐


不得不说,自从梁山好汉聚义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到了大聚义时期,一百零八单将,有的是游兵散勇,有的是团伙合并。而宋江自打入梁山开始,就牢牢占据了权力核心的地位。在晁盖时代,宋江已经逐步获取了梁山的实际掌控权,不过晁盖毕竟是名义上的老大,宋江总归要顾忌几分。晁盖死后,宋江成了梁山好汉里绝对的老大,这个老大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跟他抗衡。可以这么说,如果宋江死了,梁山估计就会散了。

因为宋江后期在梁山独一无二的地位,所以他支持招安,那梁山就铁定会被招安。对于武松、鲁智深的反对,他确实会有几分忌惮,但远远谈不上害怕的地步,因为在这之前,宋江就长期的为招安做准备,可以说一切都准备齐活了,就等着朝廷来降旨了。退一万步讲,就算鲁智深要领一帮人走,宋江也不害怕,只不过这样会害了梁山108将聚义名头,名声有点损失,但也不会伤筋动骨。


而且,可以肯定一点,尽管鲁智深反对招安,也不会出现出走现象,因为宋江笼络人心绝对一流,可以想象一下,鲁智深不想呆了,宋江必定苦苦相劝,劝一会儿还不够,那就痛哭流涕,再不行那就会直接跪下来,说这头领之位让与你。你让鲁智深如何自处?肯定最后不了了之。毕竟不管是鲁智深还是武松,在梁山上对宋江都还是有几分拜服的。这点在卢俊义捉了史文恭,宋江主动让位那一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看出来,尽管梁山上的人是各自心思,那要推举一个唯一的领袖,那就只有宋江,连鲁智深也不能免俗。

当然了,鲁智深作为梁山上少有的真正好汉,确实有让人老大忌惮的地方,那就是他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但是他既无权利欲望,也没有深沉心机,单纯的领袖气度,所发挥的作用其实有限。这点在他遇到史进和林冲时的不同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他遇到史进时,绝对的大哥做派,连史进的师父李忠在他面前都唯唯诺诺。但是他遇到林冲时,可能林冲本身实力不俗,又心思重,鲁智深无论如何都没有感染了他,最后林冲是自己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上了梁山。当然了,鲁智深最得意的感染力恐怕是感化了武松,武松一开始是企盼被招安的,跟了鲁智深以后,就开始反对了,估计主要还是因为两人气味相投吧。所以鲁智深尽管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是局部有限的。




而宋江呢,他一心想着招安,哪怕跟朝廷对抗也是为了显示自己力量,增大被招安的筹码。他也很清楚,所谓梁山好汉,核心还是要在一起有肉吃有酒喝有好日子过,山头大部分人都不会反对招安,甚至相当一部分都支持被招安。按照书里所写,梁山好汉们如果不接受招安,一直占山为王,其实也可以维持一段日子,甚至更加发展壮大也未可知。可是如果梁山主力接受招安,有一小部分人自动脱离出去,另外占山为王,那么那小部分人的下场肯定是迅速被消灭。宋江能够想明白此节,鲁智深毕竟也是体系出身,也不是傻子,他当然也能想明白此节,所以他虽然反对,也没有坚持,最后还是随大流的一起为朝廷南征北战。

不过鲁智深他为朝廷征战可以,让他再去做官他是不愿意了,这是为啥呢,他在反对招安的时候就说的很明白。

他晓得朝廷无好人,不愿意接受招安,所以最后尽管他活下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却直接拒绝了,来了一场听潮坐化,也算不枉和尚当了一场。而那些去领赏的头领,看看宋江、卢俊义等等,又有几个得以善终?鲁智深老早就看的透透的,可谓英明之极。


一览众河小


提到梁山招安之事,其实反对宋江招安的人不止鲁智深,武松等人,说实在的梁山大部分兄弟都不愿意招安。就连宋江的党羽嫡系里面也不乏有李逵等人跳出来反对宋江招安,因此说当初水泊梁山上应该有一半以上人是不同意招安的。


至于武松和鲁智深出来反对宋江招安,宋江为何只怕鲁智深一人?

其实宋江并不是怕鲁智深,而是宋江不愿扩大事态发展,鲁智深这个人吃软不吃硬,看似鲁莽但是内心却很缜密,就是说心里有数,在梁山上身边也有不少兄弟,其中包括武松,林冲,杨志,施恩,周通,李忠,史进等人。这些人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些人有着不同的出身和经历,虽然遭遇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被逼无奈上的梁山,属于同命相连因此互相帮助以兄弟相称走得挺近。属于梁山上宋江之外的另一股势力。


这股势力主要以鲁智深,武松为首,也是坚决反对朝廷招安的,因此宋江对于这几个人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犯大的错误几乎就是任由他们放纵,尤其是对待鲁智深。鲁智深论辈分那也是梁山元老,曾经也是一寨之主,二龙山的大寨主,和宋江是一个级别的,只是山头大小不一样,兄弟多少不一样罢了。另外鲁智深属于说打就闹的人,惹呼他等于自己给自己找病,宋江这个人阴险毒辣,诡计多端,善于使唤人,对待各种人有各种手段,宋江心知肚明,武松虽然反对招安,但他是个特别讲究江湖义气的人,只要耐心说服,武松碍于面子很快就会妥协依了大哥,因此宋江对于武松没有什么忌惮的,只是鲁智深不好对付,对于鲁智深这样的硬汉子,还得智取不能硬来。


所以宋江在那天招安大会上没人公然制裁鲁智深,而是给足了鲁智深面子,任由他发挥怨恨,后来宋江略施小计压服了众兄弟,说服了鲁智深等人,当时还利用他的嫡系兄弟李逵假意公然站出来反对宋江招安,宋江在借机治罪李逵造成假象,上演了一出杀鸡儆猴的把戏,给鲁智深等人上了眼药,宋江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服从命令,拥护自己随朝廷早日招安。


李逵跳出来被宋江大骂了一通并治了罪,而鲁智深反对招安站出来说话,宋江却没有责怪的意思,这一反一正,宋江也同样给足了鲁智深面子,包括武松等人。经过这么一折腾,鲁智深等人最后也只好依了宋江。




因此说宋江,李逵,吴用一伙人等,在梁山上是最善于设计人的主,他们组合在一起那就是绝配,武有李逵,花荣,戴宗,雷横,郭胜等人,文有“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等人,这些人分工明确,各尽其责,这个团队在梁山上是独一无二的团队。而鲁智深一伙人,都是行武出生,上战场打仗一个顶俩,绝不含糊,但是要论出谋划策那没一个在行的,根本不行,更别说陷害别人了,都是被别人陷害幸免于难的主,因此这个团队缺少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人才,所以鲁智深这一派组合永远干不过宋江一派。




一个好汉三个帮,宋江出道发迹完全靠的是兄弟们支持和帮助,没有李逵,吴用,花荣,卢俊义等这些死党扶持,就凭宋江一己之力很难成气候。


鲁智深虽然不怕宋江,但是毕竟其势力范围太小,想与宋江抗衡还差的很远,但是他这伙人当中,鲁智深是唯一敢于宋江公开叫板的人。也是水泊梁山上宋江唯一不敢得罪的一个人。


任驰赢天下


首先,鲁智深是三山系(二龙山、桃花山和白虎山)的精神和实际领袖,是梁山中第二大派系的代表人物。

当年谈古论金的好友无斋主人在《黑话水浒》中的《石碣受天文 黑帮内部平衡艺术》一篇曾经描写过宋江和鲁智深的微妙关系:

当初杨志提议二龙山向梁山寻求援助时,鲁智深第一次在正式场合表达对宋江的观感:

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的洒家耳朵也聋了。

这话也很微妙,隐含着对宋江深层的质疑。实际上代表了基于个性和精神魅力的领袖型人格人物对基于精妙算度和装大尾巴狼型领袖型人格人物本能上的不信任,反之,后者对前者自然也是忌惮防范的。

其次,再看反对招安各人的具体表现。梁山大聚义后的首个重阳节,宋江和弟兄们饮宴庆贺的席间,宋江让梁山好汉中文艺工作者乐和唱自己新作的《满江红》词,待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武松率先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马上接话:“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而同样反对招安,鲁智深是这么说的: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相比武松、李逵相对情绪化的反对,鲁智深的反对有理有据、振聋发聩(而且实际上后来事件的发展完全验证了他的说法),所以,宋江应对李逵的方式是大发雷霆“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应对武松的方式是温言相恤”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而对鲁智深,宋江根本没有正面回应,而是转而对大众说“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语境和情态?打一个未必恰当的比喻,就是类似于两个竞选人面对公众各自提出了主张,竞选人A鲁智深的话把道理说得相当透彻,切中肯綮,既说到了要害,也打动了人心,而竞选人B宋公明的盘算多少有点上不了台盘,只能打温情牌,说自己”别无他意”,才因为大家顾忌他作为现任领导的地位和面子勉强扳回一局。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宋江如何不怕鲁智深?!

另外,武松其实很早就提出过招安(在文本的角度甚至是《水浒传》描写的梁山好汉中的第一个),《水浒传》第三十二回中已经杀了张都监一家走上不归路的武松,告诉宋江,自己要去二龙山投奔鲁智深和杨志,然后表示:

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宋江是这么回答的:

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此时的宋江武松两人不但兄弟感情甚笃,而且三观一致,甚至连具体怎么操作都有谈及,说是情同手足志同道合并不为过。

可是在重阳宴上,武松却成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宋江招安主张的人,由此其实不难推断,在鲁智深和武松在二龙山相处的期间,鲁智深对武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折服人心的能力和魅力,宋公明如果有心,不免细思恐极。

武松和宋江的渊源极深,细论起来可以追溯到当初两人同在柴进庄上之时,也因此虽然武松在三山系里排名位置在杨志之后,但被宋江提到了仅次于鲁智深的第十四位,这当然一方面是宋江怀柔笼络三山系,另一方面也是重用自己的兄弟来制衡鲁智深以及杨志。相比养了武松一年多的柴进,宋江可以说一见面就征服了武松将其收为兄弟,比起柴进确实是高明,但一段时间分别,武松在精神和三观层面受到鲁智深的感染和影响,和宋江已经迥然不同,鲁智深和宋江作为领袖型人物的人格魅力高下,在某种程度下已经判别出来。

鲁智深是上上人物,天生的领袖型人格是宋江不可及处(当然,这并不是说鲁智深是更合适的梁山领袖),另一方面,对宋江基于自己以往吏治实务操作掌握的技术流,军官出身的鲁智深其实也门清,遇到这样的下属,有几个老大不头痛。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谈古论金


武松和宋江也是结拜兄弟,之前有过交集,宋江有恩于武松,武松对宋江还是有一份敬畏之情,所以他们两个人有过交集算是有交情。

而鲁智深就不一样了,鲁智深,出家之前叫鲁达,以前是提辖,也叫鲁提辖,行侠仗义,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在江湖上也是有一定影响力。

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临别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看守菜园期间,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在相国寺与林冲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

林冲落难,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在野猪林里,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冲,鲁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此后一直护送至沧州七十里外。智深因而为高俅所迫,再次逃走在江湖上,后与杨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就此落草。武松做了行者后,也来入伙。当了二龙山大头领(其他头领还有杨志、武松、曹正、施恩、孙二娘、张青等人)

呼延灼连环马为徐宁所破,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惹出事端,于是有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义,攻打青州。宋江引梁山泊头领下山增援,成功后一众人等同上梁山,鲁智深方与林冲重聚。在三山派系的二龙山影响力最大,同样鲁智深影响力,现在话说就是一把手。所以宋江说话的考虑考虑鲁智深的意见,反对招安,李逵反对,宋江直接发话拖出去斩了(李逵是自己的小弟,说话一点都不客气),鲁智深反对,宋江可得听取鲁智深的意见。(得客客气气的说)

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

在三山派系在梁山影响力很大,宋江得得到鲁智深的支持,梁山派系也是比较多,没有鲁智深的支持,宋江梁山之主的地位很玄,梁山派系也是比较多,

除了宋江嫡系,花荣,李逵,宋清等

柴静(小旋风)皇族后裔,之前资助王伦在梁山落草,自身也是持有丹书铁券的人,在宋朝除了造反以外,杀人都不算犯法,自由度也是很大的,所以在柴静的庄园养了很多门客,包括梁山中很多好汉都受过柴大官人的关照,口碑很高。

所以柴静也是潜在的威胁。

梁山元老派系,相对比较弱一些,以前王伦旧部,云里金刚宋万等,林冲也是元老,但因为林冲杀死王伦,多少还是和很多人有间隙,林冲个人性格比较暗弱。

晁天王派系,阮小二兄弟,刘唐等,还有吴用,但吴用后面是和宋江是一条心,所以晁天王派系威胁也不大。大势已去。

卢俊义派系,只有浪子燕青,威胁不大。

降将派系,这些每个人心也不齐,威胁不大

剩下其它小派系也没有实权,影响力也不大,

三山派影响力是绝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也有实力也有,如果三山派不支持宋江,那宋江可就不好过了,所以宋江反对招安上对鲁智深必须客客气气的。


蓝方块


宋江决定“受招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客观的讲,这也许是水泊梁山这伙杀人越货,坑蒙拐骗,以及走投无路的“好汉”们的最好的归宿。

在水泊梁山势力强大,如日中天的时候,梁山好汉论功行赏,排好座次,在忠义堂大摆筵席,一帮弟兄兴高采烈,喝酒吃肉,醉生梦死的时候,宋江通过乐和吟唱他写的《满江红》,在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时候,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

都是些什么人呢?

李逵先不干了: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在这伙计的心里,除了公明哥哥,就没谁了。反对招安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除了公明哥哥当皇帝,其他都不行,至少是别人做个“大皇帝”,我宋大哥怎么也要做个“小皇帝”,宋家的天下,我宋大哥也姓宋,为何做不得?

这就是一条走狗加白痴。宋江当然就会像训斥走狗和白痴一样:闭上你的鸟嘴,滚回窝里去!再汪汪,我杀了你吃狗肉!

李逵就老实了。

跳出来的还有武松:今天要招安,明天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了!

对待武松,宋江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翻译过来就是:说啥呢?我为什么招安你不知道啊?怎么就冷了“弟兄们的心了”?你啥意思啊?

宋江为什么这么说武松?很奇怪吧?

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走投无路落草偷生,苦熬挣扎盼得招安”这个心思,武松早就有。

话说武松为兄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被发配孟州,又在孟州牢城帮施恩“黑吃黑”,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得罪了张都监,被陷害再次发配,在飞云浦杀了刺客,进而诛杀张都监等全家老小。犯下泼天大罪。走投无路之际只好听从孙二娘的建议,扮作“头陀”以掩护身份,投奔二龙山落草。

“行者武松”就是这么来的。

在投奔二龙山的路上,武松再一次遇到了宋江,两个落魄之人惺惺相惜。分别之际,宋江问武松今后的打算 武松说:先到二龙山落草,躲过杀身之祸再说,如果老天保佑,在二龙山能熬到朝廷诏安,给个为国杀敌,疆场建功的机会,也就可以名垂青史了。

看见没有?这就是武松!可能是落草之后觉得杀人越货,瓶酒方肉,论秤分金银更有前途,把“招安”这茬给忘了。

所以,宋江对武松基本上没怎么客气:装什么装!

还有不愿意的,就是鲁智深。

但是鲁智深说的就深刻多了,算是经验之谈:我在官场多年,那不是你想的那样,如今的官场,朝廷官员个个黑透了,就像我这大褂,染黑了怎么也洗不白的,受了诏安也没用,不如大家都散了吧,各奔前程。

这个话很厉害,有理有据,宋江肯定不敢怠慢,认真对待也就不奇怪了,但说到怕谁,还真的谈不上。宋江敢做,就谁都不怕。

对鲁智深,宋江更多的是敬重,于是回答鲁智深的疑问,就会很慎重,也很深刻。

最终,还是鲁智深的人品占了上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