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里抓成绩的时候,有人觉得最好抓住的是中等生,为什么?

孝文云月


学校进行班级考核时,基本上会看两个数据:平均分和优生数。

多数情况下,要想让这两项数据提升,抓中等生是最有效的。中等生成绩提升了可以转化为优生,这样班级优生数就多了。同时,中等生成绩提高了,班级平均分也会有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关于成绩提升老李有一些心得,分享给教师朋友们。

偏科生比中等生更容易转化成优生。有的学生只有一两科成绩不好,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配合,将学生的弱科提升上来,这个学生很快就可以步入优生的行列。

差生对于平均分影响较大。老李认为如果只为提升平均分的话,提升差生成绩要比中等生成绩容易一些。差生基础弱,提升空间大。老师们都明白的一件道理:一个学生成绩从30分提高到50分要比从80分提高到90分容易多了。所以如果只考虑平均分的话,多做差生工作会更有效果一些。

关于班级成绩提升,老李就跟朋友们分享到这里吧。

我是物理老师老李,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物理老师老李


这话很有道理,我非常同意。中等生是班级的中坚力量,是班级中最有活力的群体,提高班级学习成绩,他们往往是提高的主体。优等生和差生的成绩互相弥补,好坏一平均,基本平衡,剩下就取决于中等生的成绩,所以他们是班级成绩的主要决定者。这都因为以下几点因素决定的:

一、中等生上升潜力大。中等生处于优等生和差生之间,往上可以追赶优等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往下又被差生追赶,有一定危机感,要保证不被追上,必须加倍努力。可谓下有追兵,上有榜样,永远不能懈怠。优等生成绩好,有优越感,易满足。差生成绩差,有自卑感,易放弃。而中等生成绩中等,不骄不躁,情绪稳定,假以时日,成绩上升是必然的。

二、中等生学习有定力。中等生成绩中等,知识掌握不如优等生精深,但比差生掌握的娴熟,这源自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受外界干扰,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初中这点知识不要求多么聪明,但要求有恒心有毅力,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子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特质,日后必成大器。

三、中等生非智力因素突出。初中这点知识对智力因素要求不是很高,但对非智力因素要求比较高。这也是很多领域共同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持久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成功的,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没有点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进取精神,没有点吃苦耐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不服输精神,就不可能把学习搞好。

四、中等生守纪律较听话。优等生有种天生的优越感,加之成绩突出,老师同学惯着宠着,有点飘飘然,行事高调,比较任性。差生比较不按规矩出牌,好出风头,不爱遵守规章制度,容易惹祸。而中等生较之他们更理性,不爱冲动,不偏激,凡事都亦步亦趋,遵章守则,拿老师话当回事,是班级最听话的群体。

五、中等生家庭有温暖,较稳定。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生活品味兴趣爱好,很多都是父母影响的结果。反过来,家庭和父母重视教育,拥有温馨的家庭氛围,拥有民主开放的意识理念,拥有书香浪漫的学习气氛,拥有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肯定会有上佳的表现。我们老师的工作就好做的多了。提高他们的成绩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风景刚好


我教书30年,抓中间顾两头!首尾兼顾,成功就水到渠成了!

上课主要针对70%的成绩中等的学生。课堂上我们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听懂,所以从讲述的内容,到讲课的快慢都应该针对80%以上的中等生和优生,让我们的教学内容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吃好吃饱。

课外作辅导主要针对30%的优生和学困生。由于优生在课堂上有可能没有“吃饱”,所以作业上布置了较难的选做题,并且加以辅导。而学困生则在课堂上赶不上节奏,课外布置作业相对简单,并且加强课外督促与辅导,这样学困生也能够赶上来了。

当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那么教学质量必然就起来了。


平淡是真oymlq


在班级里抓成绩的时候,这个抓成绩应该就是和其他班进行评比的时候吧,评比肯定要比平均分,决定平均分高低的主要力量就是中间生,因此抓好中间生的成绩很重要。

首先,先说优生,这些同学一般成绩都很稳定,学习也认真刻苦,自觉性强,跟其他班的相比,不相上下,所以这部分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费很大的心力,也不用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其次,再说差生,差生里面有些是基础差的同学,要想把他们的基础补上来或让他们赶上其他同学,可以说很难,根本不是一半天的事儿。另外一些是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每天只想着玩,劝说根本没用,左耳朵近右耳朵出,连学都不愿意学,想提高成绩那真的是太难了。


最后,说说中间生,他们在班级占的比例比较大,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之所以成绩提不上去,是因为上课不太认真,作业偷懒,有些知识点掌握不牢或不得方法。这些学生只要对他们要求严格,找到他们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说成绩提个三五分很快。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春日苍穹


确实,抓学生的教育,最好抓中等生,最应该抓的也是中等生。 这是教育者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首先,中等生是班级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是学生的大多数,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让大多数学生和学生家长满意,是教育者获得学生和社会认可的基础。

其次,教育者以中等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有可能让包括优等生在内的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育成绩的平均水平才有可能达到尽可能好的状态。

第三,中等程度学生的进步潜力最大。以百分制为例:相比优等学生(85分以上),中等学生提高10分、20分要容易得多。而差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理解学习能力差、没有坚持学习的毅力等因素,快速、大幅度提高成绩的困难很大。

第四,根据我的教育经验,教育教学中以抓中等学生促优等学生、带动学困生是最有效的方法。中等学生能感受到教育者的关心和重视,学习自信心增强;优等学生学习轻松、压力减少、有机会思考总结学习经验更加巧妙地学习;学困生也由于教育者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教学接近听懂教学内容。班级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五、从教育统计学的角度看,正态分布的集中程度越高说明教育效果越好,而教育者教育过程中主抓中等学生的教育会让班级学生的成绩更加集中在中间,并整体提高。


宜亮说知


大家说的都对。

但是,我觉得只抓中等生的原因是:

1、评价问题。你好好研究一下学校的评价标准就行了。比如,某重点中学,只看前年级前200名的同学,自己的班前20人进前200名没问题,你说说他该抓哪些啊?自然是中等生啊。

2、学生的构成决定的。一个班前面的考好没问题,后面的没办法,中等生努力一下还可以争取,所以就抓中等生了。


动圆静方


个人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走班制。

第一同年级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分为ABC三个层次。

第二同年级分成三个A班B班C班,A班讲内容比较快比较深:B班讲的内容比较中快适中:C班讲的内容比较慢,比较浅。

第三学生根据自己的综合测试结果,自选A班B班C班。

第四每月结束都要进行综合测试,学生根据综合测试结果,自愿班级。

第五每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成绩都有很大提高,差距越来越小,解决了两级分划的情况,整体成绩非常好。


智博家庭教育俱乐部


优等生不用抓,自学能力强,善于思考,吃苦耐劳。成绩自然名列前茅,同时,也面临“瓶颈”的困惑,能难突破考满分。

劣等生抓不起来,大部分丧失学习动力,或者基础薄弱,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抓起来。再着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一对一辅导。只好任其自生自灭吧。

中等生最容易抓,进步空间大,人数众多,大都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只要肯沉下心来,好好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这部分人,也懂得感恩,会和老师形成良性互动,教师也会有成就感,更加卖力的搞工作。


做清醒的教育人


抓成绩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最好抓的是中等生,那是因为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进步的空间很大。

此外,成绩中等的学生中,大多数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他们有些只是不够重视学习,有些或许因为学习习惯不够好,有些或许因为缺乏答题技巧,或许只是因为粗心,甚至或许只是因为字迹潦草之类的小问题而导致成绩不拔尖,一旦客服了这些小问题,他们的成绩往往能有很多的进步。

相对来说,成绩已经很拔尖的同学的进步空间有限,此外,成绩已经很好的同学,往往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往往不需要老师太多的提点了。

二成绩太差的学生,基础太差,有些甚至烂泥糊不上墙,肯定不如中等学生那么好抓了。


多多单词


其实提高学生成绩,在大多数人智商啥的差不多情况之下,主要就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其中肯定有学生听话好管理!

那中等成绩的学生好管理吗?答案想来是肯定的,先看看除了中等成绩学生的两个极端,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一般是真的比较皮,除非你很自信他们对于你都很信服,否则的话你的话他们都基本不会太放在心上!而成绩好的呢?这类学生都会有一股傲气,我指大部分不是全部,这种傲气与对于自己的自信,很多时候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



而中等成绩的学生呢?大多分两类,其一是,很认真但是成绩提不上去,不过学习态度好,肯跟着老师,这种当然好管,另外一种是什么?是智商比较高,但是不认真也不太混,这类学生其实只是不太懂事或者却少关爱啥的,他们都比较好沟通,师生交流的起来,有效果,学生会听老师的话,那自然成绩就比较容易上去!

其实,只要老师多下点功夫,学生成绩或多或少都会进步,只是中等生更容易听得进去吧,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