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的红色传奇——黄埔军校中的安徽人:许继慎

安徽人的红色传奇——黄埔军校中的安徽人:许继慎

许继慎(1901-1931),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将领,军事家。先后参加黄埔军校两次东征,并历任工农红军叶挺独立团队长、营长和团参谋长,在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鄂豫皖特委委员、红11师长时在鄂豫皖根据地时期取得双桥镇大捷等一系列胜利。1931年11月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诬陷以“改组派”、“第三党”、“反革命”等罪名,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时年30岁。

童年时代

许继慎1901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石堰乡土门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许继慎在家谱上的名字叫做许绍周,乳名双喜,兄妹三人中排行老大,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许继慎自幼聪明好学,4岁就能背诵诗词,8岁破蒙入塾时,他已能熟练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中的大部分古诗。9岁时,许继慎从鲍宏涛的塾馆转入鲍昂千的塾馆,从塾师王凤梧读书。直读到13岁,许继慎又转人塾师张福斋的学馆,他在学校好打抱不平,就连乡里的少年也都乐意与他交朋友。16岁起,许继慎开始跟随名儒张侍臣读书。1919年,许继慎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到安庆,考入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不久,转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

青年时代

1921年4月,许继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被选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委兼联络部部长,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

1922年秋,许继慎当选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务委员兼联络部长。他先后参加和领导了以安徽学联为主体的安庆“六二”学潮、澄清安徽省议会三届议员选举、驱逐倪系省长李兆珍、驱逐六安知县骆通以及反对曹锟贿选等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923年秋,许继慎在安徽安庆领导数千名学生痛打贿选的省议员,遭通缉,被迫逃亡上海,进入上海大学学习。

黄埔军校

1924年春许继慎由薛子祥、岳相如(均为国民党上海大学党部负责人)推荐投考黄埔军校。

1924年5月许继慎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二队,他认真学习《步兵操典》《战术学》《兵器学》《地形学》等军事理论,门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习期间,经蒋先云同志介绍,接近了当时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对周恩来同志平易近人的作风,严于律己的精神十分钦佩。在周恩来同志的教育培植下,他于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黄埔军校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中的骨干,坚持与国民党右派分子作斗争。

许继慎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委兼联络部长,黄埔军校支部候补干事,是该校青年军人联合会骨干,是当时在军校颇有影响的进步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毕业后任排长、第三期入伍生队六连副连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办公室少校干事,学生队队长、广州国民政府高级训练班第二中队中队长,团代理党代表,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

1925年2月和10月,许继慎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两次东征中,许继慎等一批黄埔学生军党员基层指挥员,率部奋力作战,为击溃陈炯明等军阀的主力部队,扭转战局,立下了战功。在淡水战役中,他因功升任连党代表。在棉湖战役中,因作战勇敢任连长。同年10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7团少校干事、团代理党代表。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1军。许继慎被调往政治训练班第2中队任队长。同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正式举行北伐。由中共直接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5月初从广东肇庆出师北伐。党为了加强这支部队,派许继慎等30多名党团员营、连、排干部到独立团工作。

出发之前,周恩来代表中共广东区委军事委员会,在广州司后街叶家祠对独立团干部发表讲话,勉励他们不要害怕孤军远征,他说:“只要你们打了胜仗,各部队就会跟上来。”周恩来还以“饮马长江”的豪言,为独立团壮行。

1926年5月20日,叶挺独立团从广州出发。许继慎任第2营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

北伐战争的征程就这样艰苦的开始了,独立团冒着酷暑,头顶烈

日,长途践涉。当时粤汉铁路仅从广州修到韶关,韶关以北尚未通车。

北伐军多数是从乐昌起步,翻越九峰山。盛夏时节,山高路长,不少士兵、挑夫都累倒甚至病毙于路旁。因是盛暑天,时疫跟着流行,军队中有的人传染上霍乱,北伐军不少官兵行军中死于这种传染病。官兵一面作战,一面与疾病困苦作斗争。独立团团长叶挺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又是北伐先锋队,我们不但代表革命军,而且代表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们在北伐中的第一次打仗,我们一定要打胜。”

7月10日,叶挺独立团突破醴陵之泗汾桥,会同第十师、第十二师共同打败赣军傅应珩旅,首先占领了湘东重镇——醴陵。叶挺给中共中央写的北伐参战报告中说:“在攸县驻防一个月,四军后援部队始到达,即于7月10进攻泗汾,进占醴陵。此役阵亡连长两名,重伤排长一名,士兵30余名,获步枪l80余支,子弹数万颗。此役第一营在敌强袭渡河,并与谢文炳增援部队千余人对抗,卒将敌击溃。官兵英勇精神颇为友军所赞叹。”

7月12日,叶挺独立团占领浏阳。

8月19日,独立团趁着夜色掩护下,渡过汨罗江,攻击平江城。于20日攻下城池,俘虏敌人400多人,缴枪340多支。守城的吴佩孚蒲通镇守使、平江通城防御使兼第50混成旅旅长自杀。

8月25日,叶挺独立团强行军160多里,占领了武昌、长沙铁路之间的伙铺车站,在此处截获鄂军一个团,俘虏400人,缴枪150多支。武昌的门户重镇汀泗桥就在眼前了。

汀泗桥地势易守难攻,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时值洪水暴涨,除了面前一座铁桥之外,别无道路可通。吴佩孚派有重兵把守着铁桥,挡住了北伐军前进的道路。汀泗桥也是吴佩孚的福地。当年,他的部队在这里死死的堵住了北上的湘军,随后,调主力部队从湘江乘船南下,在湘军之背后抢滩登陆,两下包抄并一举歼灭了湘军。

对于北伐军来势凶猛的进攻,防御的吴佩孚部队早有准备,挑选一千多名精兵强将,也组成“敢死队”,准备随时冲过铁桥,向北伐军进行反冲锋。

1926年8月26日清晨,北伐军开始正面进攻汀泗桥,由第四军担任主攻。叶挺命令第一营营长曹渊率部待命于汀泗桥右岸,叶挺、周土第、许继慎已率第二营、第三营绕道敌后。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叶挺、周土第、许继慎率领部队绕到敌后,发起偷袭。

成功突破汀泗桥之后,叶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许继慎率领部队,穷追溃敌,冲过六里多长的、被洪水淹着的铁道,抢先攻城,以锐不可当之势攻克了又一军事重镇—一咸宁城。叶挺的北伐参战报告说:“此地甚险要,经过六里长之铁道,两旁均为水淹,冒险前进,毫无顾虑,颇得友军赞许。”咸宁城之被攻破,使吴佩孚继失去汀泗桥之后,又失去了一座坚城,为北伐军继续前进扫清了道路。

两天后,贺胜桥之战也紧跟着打响了。

吴佩孚此战志在必胜,不仅在贺胜桥一带接连设置了三道严密的防线,调动了主力三万多人马,吴佩孚本人更是亲赴战场、亲自指挥、亲自督战。

李宗仁事后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贺胜桥的守军是当时中国最享盛名的直系部队的精华,督战者又是直系的主帅——能攻善守的吴佩孚。我方进攻的也是北伐军的中坚。双方都以其最大的本钱作孤注的一掷。”吴佩孚则对这一仗充满了信心,认为一定胜算在握,他还引经据典说:“历来南北交绥,只有北军南伐,而无南军北伐。”他骄横说:“本来由湘攻粤,道路崎岖,转运艰难;现下广东军却倾巢而出,不是自投罗网吗?这是天予吾以歼灭之机也!”

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部决定发起总攻的时间是8月30日,趁着浓浓的大雾,担任主攻的独立团立刻猛扑敌军的阵地。在重重迷雾之中,许继慎带领着第二营冲锋在前,叶挺、周士第、曹渊则率领第一营和第三营紧随其后。仅仅两个小时之后,敌军的第一道防线就被许继慎营首先突破。

然而,许继慎却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向贺胜桥进攻。此时他发现了敌军的前敌指挥所和炮兵阵地——印斗山。印斗山的西边是断崖,断崖下来就是铁路。不拿下印斗山的话,没法通过去。

许继慎率领二营主动向印斗山发起了攻击。能征惯战的叶挺也看到了这个情况,当时就赞许,说是第二营在指挥着我们全团。许继慎的第二营突破敌阵,像一把匕首锲入了敌人之中。敌人发现许营孤军深入,立刻调动重兵,几面向许营包抄而来。顿时,许营陷入了重围之中,冲锋在前的许继慎,此刻已经中弹负伤躺在担架上。他胸部负伤,子弹穿过肺部,还在指挥战斗。

后续部队被敌人密集的火力压制,一时冲不上去。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共产党员、团参谋长周士第向叶挺请战。叶挺说:“你赶快到前面指挥一营、二营,坚决向前攻。”周士第问叶挺还有什么其他交代,叶挺说:“告诉曹渊、许继慎,拿不下山头,就交党证!”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可见形势已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了。

周士第、曹渊、许继慎这三位黄埔军校一期生会合后,决定:由许继慎带伤指挥机枪连,压住山头上的火力点;由曹渊率第一营,周士第率第二营,从东南面进攻印斗山。

独立团控制了印斗山之后,吴佩孚的部队被斩断为两截,随后阵地动摇、全线崩溃。

武昌攻克后,叶挺升任二十师师长兼武汉卫戌司令,许继慎升任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

1927年5月,湖北军阀夏斗寅联合四川军阀扬森,企图乘虚夺取武汉,武汉革命政府处在危急关头。许继慎奉命率领七十二团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奋勇抵抗,在武昌的纸坊车站将夏斗寅部击溃。战斗中,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左肋下部,血流如注,但他依然手执团旗率部冲锋。又一颗子弹穿透右肋,血染征衣,倒在地下。因在平叛战斗中负伤,许继慎战后被送到九江医院治疗,未能参加南昌起义。伤愈后,他被调到上海工作。许继慎到上海后,在党中央军委会书记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做秘密统战工作。1928年至1929年,他参加了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游击战争理论,认真研究朱毛红军坚持井冈山斗争的战略战术,并参加军委机关工作。在此期间,周恩来多次派许继慎等人回乡建党。

革命岁月

1930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派许继慎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他临行前表示:此去必须为党为革命,为自己的家仇(许继慎的胞弟许希孟于1929年在六安独山被国民党杀害),同蒋介石国民党做决死战斗,但求马江革裹尸还!到苏区后,许继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整顿部队,建立各种制度,将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地区的三支革命武装,迅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1930年,红一军在许继慎、周维炯、肖方等同志指挥下,趁蒋、冯、阎军阀混战的机会,在皖西先后攻克霍山、英山(今属湖北省);在豫皖交界处攻克光山、罗山;在鄂东北攻克李感县花同、云梦等地,发展了革命根据地,红军人数扩大到六千,战斗力也大大加强,11月间,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许继慎率领红一军东征皖西,在东西鲜花岭歼敌三个团,接首在商城四姑墩歼敌一个团,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

1931年1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控制了党中央,红一军与红十五军根据中央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四军,许继慎改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同年1、2间,许继慎参加出击平汉线的战斗,率领全师迎击敌岳维峻的一个整编师,激战于孝感双桥镇。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猛进击,全歼岳师,活捉了师长岳维峻。5月,许继慎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皖西军委分会主席兼第十二师师长。

被捕牺牲

1931年4月11日,张国焘等到达鄂豫皖根据地,主持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工作。张国焘竭力推行王明“左”倾路线,对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横加指责并企图拉拢许继慎。许继慎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于张国焘的无理指责和暗中拉拢,当然不能接受,并公开指责张是“老右倾机会主义”,因而引起张国焘的忌恨。加之许继慎明确反对张国焘提出的远离苏区,冒险进攻的错误军事方针,更加引起了张国焘的不满。

恰在此时,时任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军队党务特派员,国民党四川党务特派员的曾扩情为了争取在安徽红军中当军长的黄埔一期同学许继慎回到蒋介石的麾下,派遣两名特务携带他的亲笔信到英山找许继慎给他带来了一封信。

曾扩情(原名朝笏,别号慕沂,四川威远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党政训系统负责人,著名大特务,黄埔系骨干将领,他以黄埔同学会秘书的身份招徕了不少曾是共产党员的黄埔同学或是曾反对过蒋介石的黄埔同学,为蒋介石所用。

1924年时,正在北京朝阳学院法律系读书的曾扩情,经他的老师李大钊介绍,和同学胡宗南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4月28日,黄埔第一期入学考试的榜单公布出来,在500多学员中,共产党员蒋先云第一名,无党无派的曾扩情考第二,两人都分在了黄埔一期的第一队。后来赫赫有名的共和国的大将陈赓,被分在了第三队。这500多名学员中,后来有300多人成为了国共两党的将帅人物。

经共产党人李大钊的介绍,投奔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黄埔,曾扩情和共产党人的关系自是热乎。蒋先云、陈赓都是共产党员,曾扩情和他们都处得挺好,特别是和蒋先云尤为要好。他们在一起筹备组建了青年军人委员会。一段时间内,曾扩情还成为政治部的干事,直接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周恩来对他十分关怀,给他不少的教育和帮助,他也视周恩来为自己的恩师。在北伐战争中,曾扩情任连党代表,直接在周恩来领导下东征。攻打惠州时,英勇负伤。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从连党代表升为团党代表,后升任二十师政治部主任。

二十师政治部主任原来是共产党员包惠僧。“中山舰事件”后包被迫解职,曾扩情得以从第三团党代表的职位升迁二十师政治部主任。可不到半月,该师副师长林振雄向蒋介石告发,说曾扩情有包庇共产党的事情,并具体指出:包惠僧时任用的秘书丁默是共产党员,曾扩情仍继续任用。曾扩情因此被撤销政治部主任一职。其实,丁默过去虽然是共产党员,但早已公开脱离,“中山舰事件”后又坚决表示与共产党划清界限。曾扩情为说明事由即向蒋介石写了一份相当长的报告。同时,这份报告也向蒋介石表明了拥蒋的政治态度,曾扩情由此走向了与“恩师”周恩来相反的道路,由左倾阵营倒向了蒋介石“怀抱”。

在这封信中,曾扩情故意闪烁其词,开首写的是“继慎兄无恙”,接着说:“蒋介石之怀念(许继慎),有如父兄之怀念子弟一样;望幡然改图,回到南京,定将受到最为优厚的待遇。”又称许继慎已与自己勾结,并表示欢迎投蒋。许继慎看过信后,马将这两名特务逮捕,连人带信送到军部,以这种做法向党组织表明心迹,同时挫败敌人的反间计。

军长徐向前、政治委员曾中生当即对送信的来人进行了审问,并根据许继慎同志的一贯表现,认为“许不会有什么问题,这完全是敌人用各种阴谋来破坏我们。”这将特务和信件送分局(1931年4月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后,成立鄂豫皖中央分局,自任书记)处理。张国焘这时正处心积虑排除异己,“改造”四军的领导。他接到四军送来特务机关的挑拨信后,如获至宝,同时他又对许怀恨在心,便以此为借口,在红4军中进行别有用心的“肃反”,并以“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莫须有的罪名,将许继慎逮捕。他还利用敌人的反间计,把许继慎同志支持四军主力南下的正确主张与特务头子来信联系起来,在后方机关进行“肃反”。对许继慎等进行逼供,要他们承认“确有准备把部队拉到长江边投降蒋介石”的所谓“全盘反革命计划”和反革命“中心组织”。并把红四军南下的作战行动,污蔑为“反抗党中央”,是受了“反革命分子的怂恿”,正符合了“反革命”的企图。于是张国焘在苏区和红四军大搞宗派迫害活动。9月13日,撤销曾中生同志红四军政治委员职务(1935年长征途中被张国焘杀害),接着逮捕许继慎等一大批苏区党、军的主要领导人。许继慎面对张国焘的残酷迫害,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坚定意志,与张国焘作坚决斗争。

1931年10月,许继慎同志被张国焘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与此同时,和许继慎同志一起在鄂豫皖苏区的军事、政治干部如师长肖方、周维炯同志,政治部主任熊受暄同志等两千多位同志也惨遭杀害。全国解放后,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组织专案调查,终于澄清了这一冤案。1955年,党中央作出《为恢复许继慎等同志党籍、名誉决议案》的决议,使蒙受冤屈的同志得到平反、昭雪。(张广立《湖北党史人物简介》)

建国后,许继慎的革命业绩时时被人们提起。1972年6月,在一次会上会上,周恩来十分沉痛地说:“许继慎这个同志我了解,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与他有很大关系,他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1989年,许继慎被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夏明星、苏振兰《许继慎:从叶挺独立团到红四方面军》)

安徽人的红色传奇——黄埔军校中的安徽人:许继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