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前219年,秦始皇先后三次发动80万大军,攻伐百越地区,终于将其划入大秦帝国的版图。秦国末年,天下大乱,秦朝将领赵佗趁机割据岭南,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客观上赵佗为开发岭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活了103岁才死,可谓福寿延年。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而岭南这块古人称为的不毛之地,还出现了一个很有威望的人物,三国志称他威尊无上、震服百蛮,威望不在赵佗之下,这个人就是士燮,同样是高寿,活了90岁。在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他被尊为“士王”,至今这些地方还流传着他的传奇故事。士燮和他的家族在东汉末年和东吴孙权时期掌控岭南50年,影响深远,为开发和经营岭南做出了不朽功绩。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士燮字彦威,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县)人。其祖先为鲁国汶阳人(今山东宁阳),西汉末因王莽之乱,迁移交州,士燮的父亲士赐任日南太守,家族开始成为豪族,可见从士燮父辈开始,其家族在岭南就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了。

一门出四太守

士燮的发迹,不像赵佗是靠武力打下来的,而且借机取巧拿下来的!士燮的政治地盘也是一步步做大,先被推举孝廉,补任尚书郎,后又到巫县当县令,最后当上交趾太守。195年,交州刺史朱符被杀后,州郡一片混乱。士燮趁机上表汉朝廷,请求任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士壹为合浦太守(今广东合浦),士䵋为九真太守(今越南清化、河静一带),士武为南海太守(今广东滃江、大罗山以南一带)。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而汉朝廷对于这种明显任人唯亲的要求,居然同意了。汉朝廷为何轻易将这么巨大的福利交给士燮兄弟几个,不怕他们拥兵自重吗?其实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关,东汉末年,战乱不休,朝廷疲于应对。而岭南本身地理阻隔,交通不便,又被视作不毛之地。刚好有人愿意接手,汉朝廷也顺手推舟给他这个面子。同时士燮家族的威望和影响力,也使得朝廷觉得可以让交州得以安定下来。

从此后,士燮兄弟四人掌控了岭南的大半个天下,被史家称为“一门四太守”,四人中又以士燮威望最高,贡献最大。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士燮对岭南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乱世中家族地位显赫无比

士燮所处的时代,正值汉末三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军阀混战,身处偏远地区的士燮家族已经是权倾岭南,地位显赫无比。正如《三国志·士燮传》描述的那样:“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妻妾乘辎軿,子弟从兵骑,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逾也。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意思是说士燮兄弟都担任各郡郡守,掌控着交州政务,威望至高无上。出入时礼仪威严显赫,乐队笳笙箫管吹奏,出行大队车辆人马将道路都占满了,胡人焚香敬拜。他们的妻妾都乘坐有帷幔的小车,随从士兵都在后面跟随,尊贵异常,当地土著毕恭毕敬臣服,就连之前的南越王尉他(即赵佗)也比不上他们。岭南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这么大的地方,可谓雄踞一方,称王称霸资本雄厚。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汉献帝影视形象

但士燮没有政治野心,不效仿赵佗自立为王,而是尽心竭力保持好岭南的稳定,维护了汉朝疆土的完整。三国时候,孙权与刘表争夺岭南统治权,他实力雄厚也没有裂土自封。谁当皇帝谁称霸,他都表示臣服,岁贡年年不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献帝被曹操控制实为傀儡,去京都的道路隔绝不通,士燮依旧坚持进贡,孙权击败曹操后南下,派步骘任交州刺史,士燮率几个兄弟甘愿接受其节制。为了取得孙权的信任,他还送儿子士廞去做人质,表示忠心不二。

不仅如此,士燮还劝导益州的豪族雍闿等人,让他们依附孙权,雍闿也真的反了蜀国,杀蜀所署太守正昂,还抓了新任太守张裔送去东吴,作为与孙权的见面礼。孙权大加赞赏士燮,升士燮为卫将军,封为龙编侯,士壹升为偏将军,封为都乡侯。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孙权影视形象

正是士燮的宽仁识大体,汉交趾郡没有战乱,保持了社会稳定,经济上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原战乱很多中原及内地人士纷纷南下移居交趾,人口大幅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士燮将从中原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交给当地土著人,摒弃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向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学习。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也高了,良性循环带动各个方面一派繁荣。在天下大乱的那个时期,交趾郡在士燮的治理下,居民安居乐业,文化领域也出现很大的进步。

文化教育上贡献良多

士燮不仅很有政治头脑,在学术上也很有见地, 士燮学问渊博,专攻《春秋左氏传》。士燮年少时师事颖川刘子奇,喜欢学术钻研曾注(春秋经》十一卷,有人向他请教左传中的疑难,他都有很好的解读。士燮其他著作还有《公羊传注》、《谷梁传注》,可惜现在全部遗失了。

士燮研究学问不像一些人读死书,而是学以致用,懂得变通,经常能从书中悟出治理国家的道理。当交趾太守达40年,积极兴办学校,传播儒学,并亲自讲解汉字,讲解经书。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士燮性格宽厚有器度,礼贤下士,对学术文化亲力亲为,使得很多中原学者纷纷避难投靠。大批文人学士聚集交州,离不开士燮为他们创建的这片文化沃土。当时知名的文人有袁忠、许靖、袁徽、刘熙、许慈、薛综、程秉等。这些名士受士燮感召,在交州收徒讲学,著书立说,为岭南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儒学在交州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儒学在交州兴盛一时。

吴黄武五年(226年),统治交州四十年的士燮病逝,无疾而终,享年90岁。士燮一生宽厚待人,谦虚谨慎,士燮及其家族开发岭南的功绩彪炳千古。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家族威势如红楼一梦

不过家大业大招人忌,有个人早就想拔掉士燮家族这颗参天大树了,这个人就是三国吴主孙权。

曹操曾称赞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对孙权的能力极为赞赏。孙权一代雄主,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士燮在时,孙权还顾忌士燮的威望,倚仗他来统治交趾,但同时也对士燮家族在交州根深蒂固的势力深为忌惮,存有很大的戒心。前面有赵佗割据称王的例子摆着,孙权不会不考虑这些,当士燮死后,孙权迫不及待的要解决士燮家族了。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公元226年,吴将吕岱上表请求将交州一分为二,设置交、广两州,说是交州面积广大,分为两州便于管理,实际是要削弱士燮家族,苍梧是士燮老家、他在交趾当太守40年,势力根深蒂固。而苍梧、交趾是交州的重地。由广州统领南海、郁林、苍梧、高凉四郡,原交州的北部和东部包括苍梧郡划归广州,交州统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样就将士燮家族影响力大大弱化了,更为干脆彻底的是孙权任命吕岱为广州刺史,将军戴良为交州刺史,只给士燮的儿子士徽一个安远将军的头衔,调去南边九真当太守,准备将士燮家族边缘化。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这下士燮家族受不了了,尤其是士燮的儿子士徽,不甘心祖辈的基业到他手里沦落。于是士徽与孙权决裂,拒不离开交趾,阻止孙权任命的戴良等入境。对于士徽的举动,其内部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原士燮属下桓邻建议先迎接戴良进来再做计议,不料惹怒士徽竟将桓邻打死。桓邻兄桓治为桓邻讨公道,率兵攻打士徽。这下可热闹了,外部危机还没解决,自己人倒先打起来了,士徽则闭城坚守,桓治攻了数月也没攻下了,两家找了台阶相约和亲,才各自退兵。

士徽抗拒孙权,让孙权也找到了一个彻底根除士燮家族的合理理由。孙权命吕岱率3000兵马讨伐士徽,吕岱是吴国名将,曾先后平定吕合、秦狼、吴砀、袁龙叛乱,吕岱认为必须采取迅速突击的方法来解决士徽,如果与之相持日久,将令士燮家族坚定守城的信心,加之士燮家族的影响力,如再与当地少数民族联合,那将很难拿下。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吕岱先从士燮家族寻找突破口,士壹的儿子士匡,是吕岱的旧交。吕岱先是写信给士徽,告诉他抵抗是徒劳的,交趾一郡之地怎可与强大的吴国相抗衡,大道理自然说了一堆,然后又让士匡去劝降,告诉士徽只要放弃抵抗,可免一死。得到士匡转达的消息后,士徽于是和干、颂等兄弟六人肉袒负荆请罪,迎接吕岱大军。

吕岱见后安慰一番,让他们穿衣服回城。看到这里我们都会认为事情有了转机,真的没什么事了。然而到了次日,吕岱升帐,传士徽兄弟依次进帐,宣读孙权的诏书,历数士徽的罪过,左右武士将士徽、士祗、士干、士颂等人反绑双手押出斩首,并将士徽首级传送京城。

对于吕岱的做法,确实是不怎么地道,人家都投降了,还要斩尽杀绝。不过站在孙权和吕岱的角度来看他们就是要彻底根除士燮家族的,留着终是大患。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看到投降了的士徽居然也是这样的下场,士燮的从属料到自己的处境不会好过士徽,干脆拼了,于是前一阵子还和士徽打得不可开交的桓治,联合士徽的大将甘醴抗击吕岱,但最终也被吕岱击败。士䵋曾经在九真当太守,听闻士燮家族被屠戮后,当地人也开始反抗孙权,吕岱又将其镇压下去。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吕岱雕像

士徽死的憋屈,士家其余的人的结局也很悲惨,士燮的兄弟士壹、士䵋、还有侄子士匡等,因没有参与反抗,被孙权免罪。又过了几年,孙权对他们也不放心,害怕他们依旧在交州有影响力,找借口将士壹、士䵋诛杀,士匡被贬为庶人,后来史书再无记载。而当年士燮送到孙权身边当人质的儿子士廞,最后病死,没有被杀死算是结果最好的一个。

士燮家族被灭后,岭南再也不会有人像当年赵佗那样割据称王了,孙权心中的疙瘩完全消除了,,他又恢复了交州的建制。士徽的反抗固然加速了士燮家族的灭亡,不过就算他当年听从桓邻的建议,迎接戴良入境,最好结局也最多延迟士燮家族衰败的时间,因孙权早就想根除士燮家族,不然他怎么能睡得好觉。而如果士徽顽强抗争到底,最终也是壮烈而死,就算他完全拥有交州之地,实力上也远不及孙权,何况孙权手下猛将强兵众多。孙权要面对魏国蜀国这等强国,绝不会让后院出事,士徽抗拒自立称王拥兵自重,孙权也会坚决彻底地将其消灭。

他权倾岭南,威望盖过赵佗,维护统一不称王,孙权却将其家族尽灭

自古以来,树大招风风撼树,士燮家族又遭遇了强人孙权,最终以悲剧收场。但士燮及其家族对于岭南的开发,做出的贡献仍然留名青史。士燮本人一贯坚持大一统的思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不裂土自封,保持了交州的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值得我们后人尊敬!

对于士燮和他的家族,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