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手握重兵,李隆基为何如此放心,以至于安史之乱爆发

作为唐朝历史中最著名的叛乱,安史之乱是李唐盛世的转折点,从此之后,李唐再也没有恢复到最初的繁荣,并且一步步走向了灭亡。而在这次事件中的两个人,安禄山和李隆基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

按道理说,李隆基应该不会看不出安禄山的野心,更何况到了后期,安禄山大权在握,为何李隆基却一点也不对他进行戒备,是不是太过于放心了,这一切都显得太反常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安禄山手握重兵,李隆基为何如此放心,以至于安史之乱爆发

一是担心儿子篡权。

想当初李隆基就是发动政变,将当时的太平公主一伙全部诛杀,而太上皇李旦宣布正式放弃权力,李隆基成了实际的皇帝,从此开启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是步入了老年的李隆基心态发生了变化,他担心自己的儿子们也会向他当初一样,废了自己,而自己就会变成第二个李渊或者李旦。

所以当有人告密太子和另外两个儿子准备谋反的时候,李隆基毫不犹豫就将三个人全都杀了。虽然后来的太子李亨非常低调,但是依然无法阻止李隆基对他的怀疑。当初的长安驻扎着唐朝最强大的军队西北军,可以说谁控制了西北军,谁就是真正的皇帝。

而太子跟西北军关系很好,按道理说没什么问题,但是李隆基就不放心了,他怕太子会借西北军的力量直接搞垮自己,所以他准备借助唐朝的另一支军队关东军来保护自己。

安禄山手握重兵,李隆基为何如此放心,以至于安史之乱爆发

以往关东军由三个人掌握,分别制衡,如果西北军叛乱,关东军就不是很好用,所以李隆基出于自身考虑,就直接让安禄山一个人掌握了整个关东军,这样就有足够的资本和西北军对抗。安禄山是聪明人,知道李隆基是在利用自己,但是只要能让自己大富大贵,他也不在乎这些。

后来李隆基让安禄山拜见太子的时候,安禄山就说他只知道皇帝,并且只效忠皇帝,不知道太子,这让李隆基非常开心,觉得安禄山就是自己的人了,于是对安禄山放下了戒心,专心去对付自己的儿子们了。

二是制衡杨氏兄妹。

太子虽然能威胁自己,那毕竟是以后的事,但是当时李隆基还需要安禄山对付另外一个权臣,那就是宰相杨国忠,更何况他的妹妹是杨玉环,一个掌握着皇帝给与的权力,一个掌握着皇帝私人的秘密,两个人可谓是政治盟友,里里外外操控着李隆基的一切。

安禄山手握重兵,李隆基为何如此放心,以至于安史之乱爆发

皇帝都是操弄权术的高手,他们可不希望手底下的臣子们抱成一团,不然他们可以联合起来架空自己,这样自己就成了没有权力的皇帝。李隆基也是这样想的,当然,他想的也没错,唐朝后期的皇帝好多都是摆设,被自己的手下玩弄甚至被手下杀害。

虽然李隆基沉溺于酒色,但是对权力的欲望依然非常渴望,他依然想着要挥斥方遒,所以当杨国忠和杨玉环成了李隆基身边红人的时候,李隆基为了防止自己变成杨国忠的摆设,必然需要一个人来制衡杨国忠。

这个时候他就找上了安禄山,让他当上了节度使。而安禄山也没有让李隆基失望,事实上,安禄山和杨国忠的关系一直十分恶劣,安禄山经常仗着自己有兵权,而且看不起杨国忠是凭自己妹妹的关系才当上宰相的,不听杨国忠的命令。

而杨国忠也经常在李隆基的耳边告发安禄山谋反,两个人就这么互相打击,而李隆基偶尔也出来做做和事佬,调节一下两个人的关系,享受两个人对自己的依赖,然后又继续老样子了。

安禄山手握重兵,李隆基为何如此放心,以至于安史之乱爆发

还有就是李隆基不相信安禄山会有谋反的想法。安禄山的一切都是李隆基给的,节度使的身份和权力都是李隆基给他的,既然我能给你,也能够收回来,安禄山虽然拥有三镇的军力,但是还有其他的军队可以进行节制,所以他一开始是不担心安禄山会谋反。

更何况,李隆基年轻时候就是自己亲自带兵上阵的,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非常自信,又铲除了太平公主一伙人,对自己的权谋也非常有信心,所以即使安禄山谋反了,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本事,依然可以击败安禄山。

当然他的设想是美好的,只是后期真的发生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因为沉迷于酒色,已经打不动了,而且其他的藩镇的节度使都不听他的指挥了,这些是在他的意料之外的。

三是爱惜军事人才。

安禄山在带兵上确实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李隆基需要他来带兵打仗。在当时,唐朝的边境还不稳定,西边的吐蕃,北边突厥经常来犯,汉人将军一般很少主动出击,想着能够守住就行了,当然这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安禄山是胡人,崇尚武力,他没那么多心思,既然你敌人来打我了,那我就反击,甚至追到你老家。所以用胡人打仗,效果更好,边境更稳定,由此也诞生了很多的胡人将领,比如哥舒翰,等等。

安禄山手握重兵,李隆基为何如此放心,以至于安史之乱爆发

可以说,安禄山的存在,一方面出于军事的需要,需要他带兵打仗稳定边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政治的需要,需要他来牵扯住杨国忠,需要他来制衡太子,防止朝政出现极端势力架空李隆基,而安禄山就是用来平衡各方势力的。

但是可能连李隆基都没想到,安禄山也会带兵造反,由此造成的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国祚是致命性的打击,使得自武则天之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政治局面再一次地陷入了动荡之中,而李隆基也成了史书上用人不慎,沉溺于酒色的唐明皇。

历史已经过去,但是历史一直在重演,安禄山不是第一个造反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况一遍遍在重复上演着,只希望今后不再有战乱,不再生灵涂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