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組建一個三國“夢之隊”,主公一名,謀士五個,武將五個,你會選誰?

棍哥觀史


主公:劉備啊,劉備比較仁義,好說話,當然曹老闆地區是雄才大略,但這位有些殘暴,有時候喜歡屠城;孫老闆更不用說了,看看陸遜下場多悽慘吧。而且劉備一直打的是逆風局,選他要是最後成了,會有比較成就感。

謀士五個:諸葛亮(不解釋),郭嘉(鬼才),法正(善出奇謀,適合當參謀總長),荀彧(戰略高手,斃袁誅呂功不可沒),魯肅(外交高手,戰略上也很有一套)。

武將:關羽,張飛(這兩位不解釋,不僅僅是一等一的人才,而且忠誠度很高,是能以大事囑託的),張遼(曹魏神將,逍遙津一戰壓制得東吳始終過不了淮河),魏延(魏延這種人要是能用好是相當厲害的),趙雲(近衛軍團給他帶再合適不過)。


國史拾遺


如果說組建個夢之隊的話。那就拋棄個人經歷因素,就單純從個人能力來說

主公:曹操 真正的雄才大略,有謀有略,知人善用。(論收民心,曹操可比劉備高級多了)

謀士:荀彧(內政)曹操打天下,官渡,烏桓,赤壁,全靠荀彧大後方穩定內政,提供糧草

諸葛亮(軍事)這個我們太熟悉,隆中對,連蜀吳。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九伐中原,少有的戰略戰術眼光皆具備的軍事家。只可惜少了點運氣。

郭嘉(情報)我覺得郭嘉很適合當間諜頭子啊🤣🤣。郭嘉是那種非常善於分析人心理的人,放現代就是個頂級的心理學大師,不僅可謀事,更可謀人,玩各種陰謀。

魯肅(外交)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外交家。他提的塌上策比隆中對還早了七年,也是最早提出孫劉聯盟的人。想給他平反得費很多口舌,想知道自行百度。

棗祗(經濟)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只一件曹操的屯田制是他提出請負責執行的。畢竟也得有個會管理經濟的不成

武將:

呂布,不提三姓家奴,呂布的武力是公認的最強。而且我認為曹老闆完全可以壓制他,蘿蔔加大棒,還怕壓不住他。

張遼,武功高強的戰術家。合肥一站,打的孫權如喪家之犬,從此再不敢染指合肥。

趙雲。趙雲粉一枚不解釋。

陸遜。荊州之戰充分利用以方優勢,示敵以弱,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教科書級別的攻城戰。而後夷陵之戰,利用戰略縱深,消耗劉備,抓住唯一戰機,一舉打敗劉備。

典韋,純武力值,可當個衝鋒陷陣的先鋒。

差不多就是這些了。有人會問,關二爺呢?連關二爺都沒有是眼瞎嗎。我覺得,關二爺其他都說,就是一點太驕傲

了,連孫權都不給放在眼裡,弱點太明顯。至於周瑜,我覺得很諸葛亮有點重複了。


鯨落3234


既然是組建三國“夢之隊”,那麼肯定會為了追夢,為了一統天下,那基本上我會這麼選擇。

謀士五位,荀彧、諸葛亮、周瑜、郭嘉、司馬懿

荀彧號稱王佐之才,極擅內政,可以保證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保證後方不亂,老巢無憂。

攘外必先安內。

只要自己的根據地沒有什麼問題,那麼就算是在外面經歷了什麼失敗,也有機會重整旗鼓,再戰紫禁之巔。

諸葛亮這個人是一個全才,既能處理地方政務,又能率軍征討。

這樣一來,得到諸葛亮,可以命諸葛亮總督一個地區的軍務,既能確保此地不失,又能相機支援其他地方。

周瑜雖然給人留下了嫉賢妒能的印象,但實際上的周瑜並非像小說中描繪的那般不堪,這是其一。其二週瑜的軍事才能是不容質疑的,可令周瑜自領一軍,搭配幾員上將,形成一個戰鬥小隊,策應主公對敵作戰。

郭嘉就毋庸置疑了,除了活得時間比較短,就沒有受人詬病的地方了。只要把郭嘉帶在身邊,就可以保證主公在戰略戰術以及計策謀略上,不會出現太大的失誤。

赤壁之戰、夷陵之敗這種常識性戰敗,在郭嘉眼皮子底下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司馬懿最終的所作所為,一定會讓很多人質疑我為什麼會選擇他。

誠然,發動政變,攫取主公權力,確實是歷朝歷代的大忌。

這也是為什司馬懿的名聲這麼臭的原因。

但是大忌不要忘了,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成功篡權,那是因為主公年幼,群臣無能,這才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如今這些大能齊聚一堂,勢力盤根錯節,又怎麼會給司馬懿可乘之機?

只要排除了司馬懿政變的可能,你就會發現,其實司馬懿是唯一一個能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物。可以安排司馬懿同諸葛亮一樣,掌握邊境軍務,防禦外敵。

武將五位,曹仁、馬超、典韋、甘寧、關羽

曹仁可以說是曹魏集團頭號大將,不但能夠獨當一面,而且進可攻、退可守,並且忠心耿耿。

這樣的人物,可以派去鎮守一處重鎮,或者乾脆留守都城,配合荀彧,負責京畿地區軍務。這樣就算是敵軍長驅直入,打到了都城下面,也能保京城不失。

馬超那可是一位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驍將,在我心中完全是可以與孫策劃等號的存在。

當年馬超拒守西涼,力戰曹操,絕對是有獨當一面的實力。

既可以讓馬超鎮守一方,也可以隨主公出徵 ,同樣的也可以為周瑜、司馬懿的副手。

典韋我就不多說了,選他完全是為了保護主公,統領禁軍,拱衛王城。本來可以趙雲的,不過我趙雲的風格與我選的主公類似,所以就換了一個於主公完全不同風格的。

甘寧其實也不用多解釋,選甘寧主要就是因為甘寧既可以訓練水軍,又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

關羽能不能入選,其實我也猶豫了好久。

畢竟關羽能力雖強,但性格缺陷也太過嚴重。但如果派給諸葛亮當副手,隨諸葛亮出征,恐怕就會讓關羽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體現。性格的缺陷也會被諸葛亮所彌補,從而發揮出關羽最強的實力。

主公一名,孫策

在大家都在從曹孫劉三個人挑選的時候,我卻把目光放在了孫策的身上,大家或許不太理解。

我細想了一下。

既然是追夢的君臣隊伍,那主動一定要是一位銳意進取的有為之君。

劉備、曹操老邁,孫權又過於守成,並且能力實在一般。

而孫策乃江東開基之君,又武功蓋世,前途不可限量。


盜帥夜留香YE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三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相互之間勢力均衡,而勢力的均衡則表現在主公的睿智,謀士的盡心和武將的勇猛。假如撇開隔閡,組建一個三國“夢之隊”,怎麼組合才能效用最大化呢?我的觀點可能與大家不太一樣,歡迎交流。

首先說主公,主公的位置肯定是曹操的,劉備和孫權都不行。為什麼呢?這當然不是因為我偏袒曹操,而是實踐充分證明的結論。

曹操善於用人,不論是忠心耿耿的郭嘉,還是反覆叛變的張繡,亦或是忠厚老實的劉備,他們都曾投靠曹操,而曹操並不因為張繡有殺子之仇而嫉恨張繡,也不因為劉備胸有大志而故意限制。幾乎每一個投靠曹操的人,曹操都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關羽,當關羽投靠曹操後,曹操非常重視他,但是總感覺關羽沒有久留之意。於是派關羽的老鄉張遼去套話,關羽對張遼講了實話:自己與劉備曾經共誓,永不相叛(類似於桃園結義),所以以後還會返回劉備身邊。曹操知道後沒有生氣,反而佩服關羽的義氣,在關羽走後通知手下人不要去追!

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所以曹操做主公是最合適的,劉備太過於相信自己人,用張飛而丟徐州,用關羽而丟荊州,因此劉備雖然擅長籠絡人心,但唯才是用他不行。而孫權就更不行了,為什麼呢?

孫權在用人方面表現極其不穩定,他用人的策略是隱忍和搞平衡。例如虛偽的尊敬老臣張昭和程普,私底下其實更重視自己招募的人才魯肅和呂蒙。而孫權一輩子幾乎都花在和大臣爭鬥中,赤壁之戰時大臣們都要投降,孫權不投降。大臣們都希望立太子孫登的母親為皇后,孫權偏偏要立步練師。大臣們更希望後來的太子孫和繼承王位,孫權偏偏又喜歡孫霸,爭執到最後,孫權死後留下一個年幼的太子,開啟了東吳動亂時代。因此,孫權只能平衡群臣,而曹操則是駕馭群臣,檔次差的太遠了。

下面說謀士,其實謀士不需要這麼多,夠用就行。既然問題說需要五個,那麼我就選五個。他們分別是荀彧、郭嘉、賈詡、諸葛亮、蔣濟。

其中荀彧和郭嘉是必不可少的,荀彧是三國時期少有的擁有大戰略意識的謀臣,他對曹操極為重要,可以這樣說,沒有荀彧,就沒有曹操。為什麼呢?

曹操基業開創於兗州,當時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所殺,兗州無主,於是陳宮等人擁戴曹操為新的兗州刺史。但是因為曹操他爹在徐州被劫殺,曹操率軍去討伐徐州,造成兗州被呂布偷襲,差點丟失,當時只剩地下範縣、鄄城,東阿三城可守。

曹操和呂布在兗州大戰半年,勢均力敵,當時適逢蝗蟲之災,無軍糧可食。曹操想要罷兵去爭奪徐州,然後再返軍奪回兗州,荀彧及時制止了他。

荀彧告訴他,兗州是他的立足之本,如果徐州拿不下,而兗州又徹底丟失,那麼曹操將無家可歸。後曹操聽取了荀彧的建議,三次和呂布戮戰,終於擒殺了呂布,奪回了兗州。

而正是因為曹操據守兗州,當時流浪回洛陽的漢獻帝才被部下建議,曹操離洛陽比較近,當時又率兵勇於討伐董卓,有心向王室之心,因此可以投奔他。這說明了一點,曹操能迎回漢獻帝靠的是兩點,一是兗州離洛陽近,二是因為曹操曾經刺殺董卓,有心向漢室之心。而曹操能在兗州這個大本營堅守,後期又及時迎回漢獻帝,多虧了荀彧的眼光。

曹操迎回漢獻帝后,在許都張榜納賢,以漢獻帝的名義徵召全天下的賢才,從此以後,不是曹操軍事實力增強多少,而是曹操召來了一大堆人才,這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一切都是荀彧的功勞,你說荀彧厲害不厲害?

郭嘉則是荀彧極力推薦給曹操的人才,自從跟隨曹操以來,算無遺策。那麼郭嘉到底哪裡厲害呢?郭嘉是這樣一種謀士,他出的主意具有很大的風險性,但是一旦成功了,作用很大。郭嘉和諸葛亮不一樣,諸葛亮喜歡穩妥,而郭嘉善於應變,甚至不惜冒險。為什麼這樣講呢?

當時郭嘉建議曹操深入不毛之地烏桓去繼續追擊袁尚、袁熙二兄弟,這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因為一來遠離許都,很可能許都會被偷襲。二來烏桓地勢複雜,當時曹軍無水,差點渴死。但是最終,曹軍熬過來了,將袁尚、袁熙趕到了遼東。最終袁尚、袁熙被殺,算是完成任務。

而袁尚、袁熙的身死則意味著北方從此無大的戰事,曹操可以專心用兵南方。曹操冒了險,郭嘉丟了命,但是換取的成果是很喜人的。這就是郭嘉,即使自己身死,即使冒著極大風險,也要完成既定目標。所以,郭嘉也不可或缺。

其實郭嘉進團隊,還有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年齡小,可以支撐謀士這個團隊有持久的生命力。其實另外一個人可以替代郭嘉,他就是賈詡,而賈詡比郭嘉年齡大,可以和荀彧一起搭班。

賈詡是毒士,更是智士,只是當時他投靠曹操時,自己的身份有些尷尬,所以從此以後深藏功與名,不怎麼幫曹操出主意罷了。賈詡有多厲害呢?李傕、郭汜在走投無路時聽賈詡的話,從此兵入長安,禍亂一時。張繡聽賈詡的話,數次擊敗曹操。還殺死了曹操的兒子和侄子,你說賈詡厲害不厲害。那麼諸葛亮和蔣濟為什麼能夠進謀士團隊呢?

諸葛亮主要用於後勤保障,諸葛亮在提供糧草和訓練士卒上在三國時期幾乎是沒有敵手的,因此,如果用它來保障後勤,基本可以高枕無憂。蔣濟則是因為忠誠和有一定的大局觀,另外一點就是他年輕,等荀彧和賈詡死後,他可以以後和郭嘉搭班,繼續效力。

最後說武將,我選的五個武將分別是文鴦、張遼、關羽、魏延和趙雲。張飛、夏侯惇、夏侯淵等等都有很大的缺點,不能入選。那麼這五個入選的有什麼特點呢?那就是猛呀。

文鴦是三國時期最猛的武將,有多猛呢?當時司馬師率軍進擊盤踞在樂嘉城的叛軍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認為應該趁敵軍立足未穩,奇襲司馬師的軍隊,這樣才有可能勝利。

後文欽、文鴦決定兩面夾擊司馬師的軍隊,文鴦率軍來到司馬師軍營前擂鼓挑戰,嚇得司馬師眼疾發作。文鴦挑戰一夜,文欽沒有趕過來匯合,這時文鴦率軍撤退。司馬師派司馬班領八千騎兵來追擊,文鴦單槍匹馬逆襲敵軍,來回衝擊了數十次,殺傷百餘人揚長而去。這就是文鴦的勇猛,幾乎無人能敵。可以在敵軍陣營中任意廝殺,簡直就是長坂坡趙子龍的化身。

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關羽和張遼有些類似,善於突襲戰。張遼當時隨曹操來到柳城,突遇烏桓騎兵。史書上說曹操看到烏桓騎兵雜亂不整,於是決定進擊。其實事實情況是張遼看到機會來了,又加上自己勇猛,所以才請戰的。結果大勝烏桓騎兵,斬了烏桓單于蹋頓。

後期,張遼在據守合肥時,看到孫權領兵撤退。孫權也是太大膽,前軍幾乎撤完了他的中軍大帳還沒動,於是張遼率領魏軍趁機追上去,差一點生擒了孫權。

關羽就不用說了,他在白馬之圍時,於兩軍陣前陣斬顏良,技驚四座。後期更是水淹樊城,力斬龐德,是劉備帳下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大將。

魏延入選是因為他子午谷奇謀的大膽建議,為兵者,如果怕冒險,還稱得上大將風範嗎?當年韓信用兵,哪一回不冒險?所以,魏延有韓信之風,但是死的過早,沒有機會施展罷了。

趙雲也是必不可少的,用他主要是防止我軍失敗時有人斷後,防止損失過重。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用趙雲和鄧芝佯攻箕谷,結果被曹真擊敗。而趙雲臨危不亂,從容斷後,使蜀軍損失不大。

我認為由曹操做主公,荀彧、郭嘉、賈詡、諸葛亮、蔣濟做謀士,文鴦、張遼、關羽、魏延和趙雲做武將,幾乎是天下無敵的。你認為呢?


每日趣評


我選一套,看誰能打敗我!

主將:阿斗(就每天吃喝玩樂)

謀士:于吉,左慈,南華老仙,龐德公,紫虛上人(各個都會法術,誰來了都打不過我們)

武將:大喬,小喬,孫尚香,甄宓,祝融夫人(我當小兵,每天服侍我!)

我看誰的陣容能打過我,光一個于吉就搞定了!除非對方也出個于吉,兩人都是仙,直接平手!



九富盛


主公:曹操

謀士:

1.郭嘉

2.賈詡

3.諸葛亮

4.龐統

5.陸遜

郭嘉和賈詡就不說了,一個善機變,一個善謀斷,且皆懂政治,是我最喜愛的兩名謀士;諸葛亮具有大局觀,良好的戰略思想,同時也是內政和後勤的中樞保障,相比荀彧,作用相當,但優勢有二,其一年輕,其二沒有荀彧保守固執的忠君思想,不選荀彧也是不希望重蹈荀彧演義中與曹操不可調和的矛盾之悲哀;龐統善於戰術謀劃,智謀過人,然有自卑之心,尚欠沉穩,急於求成證明自己,若加以培養和疏導,不落後於郭賈;陸遜作為三國中後期的吳國大都督,能統兵能籌謀,亦文亦武,可作為培養的第二梯隊,另外其子陸抗也是潛質股

武將:

1.趙雲

2.張遼

3.高順

4.甘寧

5.文鴛

理由:趙雲,張遼有勇有謀,性格沒有致命缺陷,能統兵,善衝殺,是我最喜愛的兩名武將;高順,是被演義低估的武將,善練兵,統帥力高,極度忠誠,遇事鎮定,有大將風範,且武力沒有演習中那麼弱,實為良將;甘寧,善水戰,應以之為核心建立海軍,不僅侷限於中國,著眼於東部南部沿海,開海殖民;文鴛,後期第二梯隊的武將核心,其武力不容多說,加以培養成有頭腦的帥才而不僅僅是一衝鋒陷陣的勇將更佳。

以上個人喜好而已


隆161226742


那得假設好一個前提,組建的這個夢之隊一定要團結,所有人無論是謀士還是武將都必須無條件聽從主公的命令,不能三心二意。

比如像徐庶這樣的到了曹營之後一言不發,對曹操事業的貢獻為零,這樣人再厲害也是要不得的。

還有關羽,關羽這輩子只服劉備,到了曹操那裡雖然也立下了不少功,但聽說劉備的消息後不辭而別,千里走單騎和曹操拜拜了。這也不行,有劉備在,關羽一直是定時炸彈,己方主公搞不好都得被關羽捉去給劉備當見面禮。

所以,對主公的忠心是前提,有了這個前提就好說了。

主公我選漢獻帝

眾所周知,曹操能成事,狹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招起到了很大作用。

有漢獻帝在,曹操就有正統性,還能隨意給敵對力量封官。

比如,曹操曾經給周瑜封過南郡太守,就是因為掌握了漢獻帝這張王牌。

漢獻帝如果能夠從曹操的控制下脫離出來,成為真正擁有權力的帝王,再有精選的五名謀臣和五名武將輔佐。

對不起,所有梟雄都得靠邊站。

(漢獻帝影視形象)

算了還是各三個吧,要是漢獻帝各有五名最優秀的謀臣和武將輔佐,這仗就沒辦法打了。

謀臣

  • 三名謀臣第一個,諸葛亮!

當年諸葛亮和劉備隆中對分析天下局勢,足以說明諸葛亮是當時最優秀的戰略家。之所以北伐總失敗,是因為他在戰略方向的把握上很厲害,但戰場指揮能力不足。

此外,諸葛亮治理國家方面也很厲害,除了南征孟獲,諸葛亮對開發四川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隆中對)

  • 謀臣之二,法正

法正在劉備的漢中之戰中起到了很好的幫助,說明他水平不錯。建安24年,法正建議劉備進軍定軍山和夏侯淵對峙,經過激戰斬殺夏侯淵,取得漢中之戰的大勝。從而讓劉備獲得了漢中這個戰略要地,此時的劉備控制的地方正好是劉邦當年的封地,所以他將自己封為漢中王。

  • 謀臣之三郭嘉

曹操身邊重要的謀臣之一,為曹操取得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200年,曹操想滅徐州的劉備,為與袁紹決戰解除後顧之慮,但是曹操怕袁紹趁機攻打他。於是向郭嘉詢問,郭嘉說:袁紹優柔寡斷,不可能從背後襲擊。

曹操這才放心大膽的去征討劉備,成功解決了東南地區的威脅。

憑這個案例,就可以看出郭嘉在曹操軍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幾乎是曹操的定心丸。

武將

  • 武將第一,關羽

關羽給就是韓信的低配版。

從荊州北伐的時候,關羽打的曹操差點準備從許昌撤走,可見其軍事才能之高。

說實話,要不是東吳在後面偷襲,關羽最起碼能打到黃河流域。

但是,關羽性格比較傲慢,要不是他拒絕東吳的求婚,也不會在背後遭到突襲了。而當時劉邦乾兒子不去救援關羽,和他向來輕視豪強也有關係。

其實張飛和關羽性格融合一下就好了,張飛對豪強彬彬有禮鄙視底層,而關羽正好相反,結果兩人都栽在自己的性格弱點上了。

但是,正面作戰關羽還是不懼任何人的,只是需要背後有人提供強力支持,解除他的後顧之憂。

這方面諸葛亮就能保證。

武將第二,周瑜

周瑜豪強大族出身,21歲就開始隨孫策征服江東地區。

周瑜對水軍的操練有一番心得,他指揮的赤壁之戰的勝利,依靠的就是強大的水軍部隊。

有周瑜在,足以訓練出天下最強悍的水軍,並且成功控制長江。

(周瑜影視劇形象)

武將第三,曹操

曹丞相的指揮能力還是不錯的。他被人稱為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良臣。

說白了得有人能壓得住他才行。

正如我一開始強調的前提,忠心。

只要曹操能夠保證對漢獻帝的忠心,大半個天下就是漢獻帝的了。

(曹操的影視劇形象)

具體任務分配

有漢獻帝坐鎮,各路諸侯就失去了合法性,不服漢獻帝的諸侯將會遭到中央軍的討伐。

曹操(郭嘉)和關羽(法正)分別率領大軍攻打不臣之人。

以兩人的性格都不會傷害百姓,所到之處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打到長江邊時,由周瑜訓練水師控制長江,將陸軍源源不斷運輸到江南地區,長江天險也就不存在了。

至於在大軍南征的時候是不是有其他勢力趁機攻打漢獻帝,這不用擔心,有諸葛亮在,自保還是沒問題的。

於是,漢獻帝成功殲滅各地割據勢力,成為大漢中興之主!

以上!


歷史風暴


我也是個三國迷!看到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想發表下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這個隊伍需要的不一定是各方面都厲害的人,就像一個球隊,不一定所有位置都是世界頂級的,要看這些人能否磨合好,能否良好的運轉起來!同理,治國亦是此理!所以我的看法可能跟大家不一樣!下面說下我的看法:

主公:曹操。這個不必多說,做事果斷,善於用人,大局觀強!

文臣:第一人必是荀彧。無可替代,王佐之才,居中持重,唯才是舉,無私奉獻!有了他,家裡不用擔心了!

第二人:諸葛亮,但在這裡不用做軍事,主管內政和外交。其實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被誇大了,我覺得他的內政和外交才是最厲害的,喝喝茶,下下棋,搞搞發明創造,發展下經濟才是孔明的最愛!

第三人:蔣濟,四朝元老,髒活累活都能幹!

第四人:魯肅,事實乃一其人,性格豪爽,謙遜,治國理政很合適!

第五人:賈詡。絕對的軍師,謀人、謀己、謀天下。善始善終!

武將:第一個是陸遜。可以指揮大集團軍作戰的人,深謀遠慮,出將入相的大才!其實這個位置應該是周瑜,但死的太早,太愛受傷!

第二個:張遼。有用有謀,討平遼東,威震江東,五子良將!

第三個:趙雲。絕對的大內侍衛第一人,忠勇無二,有了他,主公才安心啊!

第三個:鄧艾。三國後期,曹魏政權能保持最強,其居功至偉,滅蜀更是第一功。而且還是個好的突擊型前鋒。

第四個:呂蒙,一生沙場征戰,戰功赫赫,純粹的將才!

第五個:陸抗。吳最後的良將,西陵一站延續吳國祚八年!

以上個人觀點,這個團隊好磨合,至於文臣謀士沒有郭嘉,不是不肯定其才,也是太愛受傷,死的早!


路上一凡人


三國(220年-280年)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年代,期間湧現出了無數的能臣武將。

因為優秀的人實在太多,若從中挑出十一人組建“夢之隊”,就一定要根據個人能力特點進行選擇才能分工明確,並不一定是必須選擇能力最強的。讓有書君從這個角度來逐一點評一下。

一、主公:曹操

相信曹操作為有書君選出來的主公,唯一有爭議的就只有劉備了。劉備雖然血統正綜,而且一直唸叨著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待人處理也一貫以弘毅寬厚為著,但在機權幹略上卻不及曹操。

如果要選主公,勢必為一代帝王,沒有殺伐手段是不行的。而曹操則不同,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素有一代梟雄之稱,特別是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簡直霸氣的不要不要的。

二、謀士:荀彧、郭嘉、 龐統、 周瑜、司馬懿

謀士首先是——荀彧(戰略),也正好匹配曹操。荀彧可作為主公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處理軍國事務。他最大的能力是在全局戰略上的,策劃了統一北方的軍事戰略路線。

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都是成功的基本戰略。並且可在後方處理軍國大事,是曹操最離不開的戰略家。

其次是——郭嘉(戰術),作為曹操的智囊,其人智計過人、料事如神,可以說是算無遺策,幾乎沒有失手的時候。甚至民間都流傳出“奉孝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所以郭嘉作為曹操的戰術方面的謀士以及執行荀彧的戰略方針是最合適的人選。

再次是——龐統(軍師),既然主公曹操南征北戰,那肯定少不了軍事上的謀士, 龐統這軍師就當仁不讓了。能夠於臥龍齊名,又以劉備的知人之明預見他的軍事才能要在諸葛亮之上。

然後是——周瑜(將領),可能有人把周瑜看成一員武將,但有書君可不這麼看。“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可見周瑜乃帥才,僅僅只有文臣謀士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能夠帶領千軍萬馬衝陣殺敵的軍事將領,周瑜可是不二之選了。

最後就是——司馬懿(託孤),選擇司馬懿從謀士的能力方面相信有書君不用多說,讀者自然都心服口服。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司馬懿是能夠“活”的長久,可以在主公曹操的晚年以及未來下一代繼承人身上繼續扶助謀劃,這才是最重要的。

三、武將:呂布、趙雲、關羽、典韋、馬超

首先肯定是呂布(勇),本來有書君鑑於呂布的人品問題,還有些猶豫要不要他,但這“三國第一猛將”的稱號可不是那麼輕易讓人放棄的。能夠在三英的合圍中全身而退毫髮不傷,這等武藝放眼江湖,無有出其右者。

其次是趙雲(儒),常山趙子龍,數百年來一直是有口皆碑、最得人民大眾喜愛的三國英雄,甚至相當程度上可以去掉之一。

再次是關羽(神),任何時候都無法把關羽漏掉的,無論是斬顏良、誅文丑,還是千里走單騎,都是在三國時期乃至後世傳頌的武將。

然後是典韋(忠),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是曹操陣中的第一武將,能力可以說是不在呂布之下。在張繡背叛曹操時,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悲壯而死。

最後就是馬超(帥),五虎上將之一。若不談論統率力,只談論武力,在三國名將中,馬超是超一流的存在。再加上 號稱“錦馬超”,那可是一表人才,是很帥的,自然武將之一少不了他。

有書君絞盡腦汁,才從無數三國英雄中挑選出這十一人,組建出了三國“夢之隊”。

其實這就像是足球場上的十一人,並不是僅僅是挑選名氣最大的或是能力最強的,只有角色分工各有不同,才能物盡其用。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①選主公。

劉備:我乃中山靖王之後,當今聖上皇叔,漢室宗親……

曹操:去你奶奶個xx,你侄子見我都得叫老丈人,我兒子把你侄子吊打!

劉備:……

孫權:我統轄江南,麾下戰將無數,百姓安居樂業,民殷國富,風景優美,著名景點數不勝數,歡迎大家來我區旅遊,有大喬小喬為您彈奏音樂,我們保證給您不一樣的遊玩體驗……

曹操:你媳婦在我的銅雀臺!

孫權:我……

曹操:你小姨子也在我的銅雀臺!

孫權:早知道我就帶著我小姨子跑路了,丫的不選了!

曹操獲勝。



②選謀士

周瑜:算我一個!我能文能武。

諸葛亮:你是被我氣死的~

周瑜卒

王朗:我乃漢朝元老,肱骨之臣。

諸葛亮:你是被我罵死的~

王朗卒

郭嘉:都說郭嘉不死,諸葛不出!

諸葛亮湧出一口鮮血,又硬生生嚥了回去。

司馬懿:老小子,你送我的粉紅衣服人家好喜歡,麼麼噠!

諸葛亮一口老血。

郭嘉:司馬懿,你說這第一誰做啊?

司馬懿:當然是您先了

郭嘉:哈哈哈,識時務。

司馬懿嘀咕道:反正我熬死了曹家三代,也不差你一個。



③選武將

呂布:我做第一,誰敢來爭?

關羽,張飛,馬超,趙雲,周瑜,黃忠,張遼,夏侯淵等:……

劉備:二弟三弟,給我盤他!

曹操:滾,老老實實在主公競選區待著。

呂布:曹操你個狗賊,就是你殺的我!

曹操:你個三姓家奴~

關羽,張飛,馬超,趙雲,周瑜,黃忠,張遼,夏侯淵:你個三姓家奴~

吭哧一刀,主公曹操人頭落地~



夢之隊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