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秧歌之場子秧歌

陕北秧歌之场子秧歌

陕北秧歌之场子秧歌

作者丨欒世宏

每年正月的陝北,不論城市還是鄉村,火紅的旗幟舉起來,火紅的鑼鼓敲起來,火紅的嗩吶吹起來,火紅的服裝穿起來,火紅的綢子飛起來,火紅的扇子舞起來,火紅的角色扮起來,火紅的秧歌鬧起來。這些以人數眾多、氣勢宏大、節奏明快、紅火熱鬧而聞名遐邇的陝北秧歌,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場子秧歌。

場子秧歌,主要分大場子秧歌和小場子秧歌。大場子秧歌是全體秧歌隊員在傘頭或鐮刀斧頭的引領下,扭出各種圖形的大型表演。小場子秧歌卻是群體表演中或表演結束後,少數人發揮特長或配合默契或取笑逗樂的小型演出,主要是以“踢場子”為主。

陕北秧歌之场子秧歌

大場子秧歌,為了突出整體性,參加的人必須為偶數,成雙成對,男女各半。表演時,一般男持綵綢,女舞彩扇,在鑼鼓嗩吶的伴奏下,頭和上體隨雙臂大幅度扭動,腳下以“十字步”為基本動作,前進、後退、左騰、右躍,上下統一協調,步調一致整齊,既剛健又柔美,既灑脫又細膩,按照事先預定的方案,循序漸進,組成一個個不同的圖形,展示出各種寓意,給人以美的享受。

“蛇盤九顆蛋”場子,如同盤長式樣的中國結。舞動的線條好似一條盤繞的蛇,中間的空白就是蛋,當最終形成九個圓圈的時候,場子就算形成了。仔細觀察,左看三條線,右看三條線,橫豎之間,四環貫通、一線連天,象徵著連綿不斷、萬事通順,家家戶戶,吉祥幸福。

“秦王亂點兵”場子,是受古代軍事文化影響而編排。如野戰兵陣,在兩個大小不等圓的中間,形成了相等的七個方陣,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變幻之中,一會兒“一字長蛇”,一會兒“二龍出水”,當觀眾還在猜想下一步又該是啥時,秧歌隊伍卻立地造型,取其已經獲得勝利的好兆頭,寓意著新年都有好彩頭。

陕北秧歌之场子秧歌

“十二蓮燈”場子規模宏大,當四四十六個角,在表演場地逐漸形成,猶如東西南北四面,延伸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八個邊角,頂起四個小方陣時,包含的內容才算開始了。表演者伴隨著歡快的嗩吶和鼓點,一會兒五個方,一會兒五個圓,當場地中分成五個八人場子時,全體隊員在歡快緊湊的鼓點聲中踢了起來,男的粗獷敏捷,女的婀娜嬌媚,整齊的動作,統一的畫面,排是排,行是行,如同一男一女的擴大,好似成雙成對的克隆,整體效果分外明瞭,充分體現了陝北人性情豪爽、開朗樂觀的性格。

大場子秧歌中,還有“富貴不斷頭”“房套房”“四角十二燈”“單雙葫蘆”“雙蒜辮”“十二鐮刀”“五角星”“棗核亂開花”“天地牌”“卷席筒”等幾十種圖案,各有各的含義,各有各的期盼,但不管怎麼變化,懷著一顆紅紅火火的心,圖個吉祥如意喜慶熱鬧、謀個高高興興萬事通順的主題始終不會改變。

小場子秧歌,主要分為“二人場子”“三人場子”“四人場子”“八人場子”“十六人場子”和“醜場子”。嗩吶的常用曲牌有《大擺隊》《下江南》《劉海戲英英》《大開門》等;打擊樂譜基本為《單槌子》《七槌子》《連七槌》《鳳凰三點頭》等。男角的基本動作有“二起腳”“金雞獨立”“楊柳三擺身”“抱拳蹬塵腿”“黑虎掏心”“三腳不落地”“柳樹盤根”“弓步得意”“提步踏雲”等,女角的基本動作有“遮面望郎”“閃腰起步”“喜鵲登枝”“回首轉身”“雪花蓋頂”“纏頭連轉”“飛蝶撲面”“擺裙步”“整衣扇”“風擺柳”“摘金環”等。表演時,快如急急風,慢似緩步行,演員在嗩吶鼓點的伴奏下,表演出各種場子。但除了二人、三人場子可以隨意發揮更改導演的要求外,其餘的多人場子是必須按規定表演的。

陕北秧歌之场子秧歌

“二人場子”,顧名思義是一男一女兩個人的表演。在傳統的“踢場子”中,男角俗稱“挎鼓子”,女角俗稱“包頭”。多半表現的是青年男女或一對新婚夫婦間的嬉戲逗趣。具體要求是:眉來眼去中,出拳要雲卷波浪翻,腳起需電閃箭離弦,身軟如柳動露明月,步飛似風中水飄船。女角在扇絹的旋、抖、飄、揚、甩動中,身韻表情閃、顛、柔、俏,如飛輪旋轉;男角在氣勢的剛、健、穩、帥、爽風格中,動律講究走、搖、擺、踢,似箭穿雲霄;再加上表演者手隨眼轉、眼跟手動的氣、意、神、韻,把人精神中的那種只可意會無法言表的情感,用肢體語言,生動立體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形成了一種情景交融、剛柔相濟、動靜協調、嬉逗成趣的獨特民間表演風格。

“三人場子”是一種一男兩女的表演形式。在傳統的“三人場子”中,主要表現的是大小老婆爭風吃醋的情節。雖說這是表現人們不常見的生活現象,但由於強化了舞臺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使情節風趣逗笑、表演詼諧幽默,具有一定的諷刺喜劇色彩和一定的批判意義,因此也很受群眾喜歡。

“四人場子”“八人場子”和“十六人場子”,也稱“多人場子”或“群場子”。這類場子表演時,只有規定動作,沒有自選動作,強調動作整齊、畫面統一,突出表演的節奏感和整體性。

陕北秧歌之场子秧歌

“醜場子”也稱“老人場子”。一般由兩名演員裝扮成老年人或“蠻婆蠻漢”在場上表演,風格誇張、動作滑稽、詼諧幽默、變化多端,妙趣橫生中常常能醜中見美、喜而不俗,很受觀眾的歡迎。

2006年,由綏德縣政府申報的“陝北秧歌”被國家文化部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綏德縣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國家級民間藝術秧歌之鄉”。“寧缺一頓飯,不誤六六旦”,就是民眾為看綏德縣國家級秧歌傳承人李增恆(藝名六六旦)扮演的形象俊俏、表演灑脫的“包頭”二人場子,所說的一句俗話。

陕北秧歌之场子秧歌

可喜的是,遠離城市的山村,依然還保留著古老秧歌的影子,雖然服裝變了,但場子秧歌還一代又一代在言傳身教中延續著。2013年春節期間,陝西電視臺就專程前往子洲縣,全程拍攝了雙廟灣秧歌的二人場子、四人場子、八人場子和大場子秧歌。2018年春節,榆林12縣市區的秧歌隊,輪流到榆林大街和榆陽小街表演,橫山的老腰鼓、靖邊的跑驢、定邊的霸王鞭、綏德的二人場子、吳堡的水船、清澗的傘頭等,都保留了傳統的原汁原味,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綏德秧歌、靖邊跑驢、橫山老腰鼓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吳堡水船、綏德踢場子也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願陝北秧歌不斷推陳出新,在繼承中發揚光大,受到更多人的歡迎和喜愛,走出陝北,走出陝西,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轉自《榆林日報》

陕北秧歌之场子秧歌
陕北秧歌之场子秧歌

簡介:陝北記(ID:jiadushu) 一個離開陝北的青年,酷愛陝北文化,寫作、知識分享。「陝北記」長期向您約稿:原創稿件一經選用,以資獎勵!題材:真實故事,歷史,陝北文化,等等都OK~

—— 完 ——

一個陝北人眼中的縣城丨兩個人的陝北

什麼是陝北丨我為什麼愛畫知青題材的畫?

《紅樓夢》中的陝北方言丨路遙與陝北方言

我與路遙的故事丨陝北人說古代話

陝北合龍口丨“壓箱底兒”的秘密

陝北“士紳頭子”丨陝北農具紀事

陝北方言中的“南蠻子”丨“臭狐子”

“狗上房簷”丨“賣青杏兒”丨鬧房聽門

“張士貴的馬”丨那個陝北青年——路遙

赤腳醫生孫立哲丨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陝北秧歌之場子秧歌陝北記

陝北 | 物產 | 文化 | 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