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淡定從容的急診女戰士

奔跑、呼喊、呻吟……這裡或許是醫院最嘈雜的地方,焦灼著人們對生命的吶喊;這裡或許也是最安靜的地方,呼吸機、心電監護儀靜靜地“滴答”,和著腳步聲的來回,每一種靜默都來自對生命的敬畏。

這裡是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市一醫院急診醫學科護士長徐雯在此堅守了9年。

徐雯:淡定從容的急診女戰士

從事護理工作28年的她,從普通外科到急診醫學科,從護士到護士長,唯一不變的是始終撲在臨床護理工作一線,飽含對護理工作的熱情。

她於2016年當選宜昌市護理學會急診分會主任委員,曾榮獲“全市急救站優秀護士長”、“三峽大學人民醫院優秀教師”等殊榮;同時,今年7月參加湖北省首屆“強專業、重內涵——急救技能比賽”,榮獲護理急救技能大賽第一名;9月代表湖北省急救團隊參與全國大賽,斬獲“創傷團隊急救”二等獎。

“我很慶幸擁有一支強勁的急救護理團隊。”徐雯說,身為宜昌市一醫院急診醫學科護士長,她願意把護理技能奉獻在這個離生命最近的地方,也更願做個“長姐”,讓急診護理團隊有家的溫馨,為挽救脆弱的生命注入堅強的力量。

把奉獻留在離生命最近的地方

1991年,徐雯踏入宜昌市一醫院護理崗位,成為普通外科的一名護士。她利用所學,穿梭於各個病房,為病人施以精細護理,送走一批批康復的患者又迎來新的病人。春去秋來,徐雯在歷練中成為了護理崗位上的一名“悍將”。

2010年,醫院對徐雯委以重任,任命她為急診醫學科護士長。從此,徐雯從一名普通護士邁上了護理管理崗位。

面對角色轉變,一開始徐雯眼前“一抹黑”,她說,過去的病區護士都是計劃性護理,什麼時間該做什麼,每天有規定“動作”;而急診醫學科作為醫院搶救患者生命的最前沿陣地,也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之一,每天面對的都是突發性急救護理,她感覺身上擔子很重,有些無所適從。

心梗患者因為入院晚,心肺復甦無效離開人世;中毒患者因為發現不及時,院前急救無力迴天;腦梗患者因為送醫太遲錯失溶栓時間窗,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癱瘓在床……見證了太多的生離死別,徐雯一直明確肩上的責任和工作的意義。

怎樣抓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急診醫學科主任張希洲、前護士長王青麗可謂是良師益友,讓徐雯逐步認識到管理工作與普通護士之間的差異。徐雯開始“三步走”戰略——植入理念、建立制度、細化流程。

為提升急診護理質量,一場改革正在興起。記者瞭解到,在徐雯帶領下,該院急診護理團隊秉承“急與時間賽跑、救與死神博弈”的急診理念,建立院前急救制度、急救車管理制度、護理人員管理制度等,細化“一病一品”急救流程,基於對病人的瞭解,針對患者疾病特點,啟動相應的專業護理措施,危重患者得到及時、規範、高效、周到的醫療服務。

徐雯:淡定從容的急診女戰士

賽場、“戰場”都是搶奪生命的競技場

徐雯針對科室低齡資護士多、人員調動頻繁等情況,除抓好新入科人員專科培訓外,每週組織還一次理論學習和急救技能培訓,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預案模擬演練,為急診病人提供更為有效的救治。

19歲少年因電擊傷致心跳驟停,接到120指示後,市一醫院救護人員5分鐘內到達現場,對患者進行了生命體徵評估。初步檢查發現患者無自主呼吸,立即啟動心肺復甦、開放氣道、球囊輔助呼吸……在搶救的同時轉運患者至市一醫院,為患者的生還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50多歲女士突感全身乏力、下肢疼痛,到市一醫院看病,病情未明確診斷要進一步留觀,但患者執意離開,在回家的路上病情加重又返回,因肺栓塞導致心跳驟停,經過心肺復甦,患者出現生命徵象。

20多歲少女農藥中毒,市一醫院接到急救指令後立即啟動院前救治,出診時明確毒物為百草枯,給予措施並送入急診科。當時該院剛成立急診ICU,經過洗胃、血液灌流等一系列搶救措施,清除了患者體內毒物,最終痊癒。徐雯還給患者作心理疏導,兩人加了微信好友,徐雯一直在關注患者的朋友圈動態,目前患者生活狀態良好,她也很安心。

驚心動魄的搶救事件在急診科很常見,如今的徐雯早已褪去了早期的稚嫩。她說,即使汗流浹背、心急如焚,手上也必須有條不紊、處變不驚。

“召之即來、來之善戰”是徐雯和她的急救護理團隊的真實寫照。她說,不怕忙、也不怕累,只為面對一個等待施救的生命,勇於與死神搶奪,無悔、無愧。(通訊員張東昇 向熙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