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地解密:趙匡胤揮鞭寶應望直港

寶地解密:趙匡胤揮鞭寶應望直港

望直港鎮,位於江蘇省寶應縣城東郊。京滬高速公路貫穿南北,331省道橫穿全鎮東西,總面積90.8平方公里,人口6.08萬。境內先後出土新石器時代“鹿角化石”、春秋戰國時期“青銅盤”、西漢時期“陶罐”、唐朝“銅鏡”,被譽為縣城的“東方明珠”。

望直港鎮歷史悠久,地名具有更獨特的傳奇色彩。

寶地解密:趙匡胤揮鞭寶應望直港

01

傳說五代時期後唐明宗天成二年,洛陽夾馬營內禁軍趙弘殷之妻杜氏生了一個香孩兒,轟動全城,取名匡胤。長大後容貌雄偉,性情豪爽,隨父入營,學習騎馬射箭,手執一條通天棍,練就一身好武藝。母親勸他讀書習文,他卻答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今中國被遼邦蹂躪,兵戈未靖,學些武藝,日後或可定國安邦。成年以後取賀氏女為妻,新婚不久,他就揹著母親前往襄陽投軍。

匡胤一路行來,難免翻山越嶺、餐風宿露。一天行於深山老林之中,夕陽西下,正愁無處住宿,忽見一座寺廟,便走上前去輕叩廟門。門開,出來兩個小和尚,向他斥道:“軍漢何為?”匡胤彬彬有禮地說:“我日行百里,欲求借宿一宵。”小和尚怒道:“佛家乃清靜之地,豈能容爾等閒雜人留宿,速速離去,免遭我打。”這時,寺中方丈聞小和尚辱罵之聲,到門前來制止,見了匡胤大吃一驚,斥退小和尚道:“貴人光臨,休得無禮。”將匡胤迎入院中,盛情款待,相談甚洽,直至半夜。次日一早匡胤吃了早飯便要趕路,方丈書寫四句以作贈言,曰:“遇郭乃安,歷周始顯,兩日重光,囊木應讖。匡胤不解其意,方丈說日後自知。

寶地解密:趙匡胤揮鞭寶應望直港

02

到了襄陽,趙匡胤投在了郭威帳下,作戰十分勇敢,屢立戰功,頗被重用。郭死以後,其義子柴榮繼位,才略過人,史稱周世宗。匡胤隨世宗先抗北漢,後伐南唐,又揮師淮南,連取滁州、泗州、六合、揚州等地,戰功卓著,升為定國節度使。世宗攻楚州(淮安)不下,匡胤調水師自江都北上山陽,夜襲敵營,攻下楚州,平定了江北。

卻說在此之間,趙匡胤路過寶應,途經一巷,忽見飛起一隻五彩斑爛的靈雞。身後參軍見了對他說:“將軍,靈雞乃難得出現之寶物,食之必大貴。”匡胤聞言,立即催馬揚鞭,向東追趕了好一陣功夫,竟不見了靈雞的蹤影。這時迎面走來一位老農,匡胤問道:“老伯,您可見到一隻五彩靈雞麼?”老農說:“剛向東飛去,你只管往前一直趕。”後來此地便名“往直趕”。因有河港相通,後又諧音為“望直港”。寶應城上靈雞飛起的巷子便名“靈雞巷,後來又稱為“雄雞巷”。

眼看就要追上,靈雞又轉彎向北飛去,落在了西蕩邊一家屋簷上。趙匡胤一馬趕到,伸手便把靈雞抓住,不料靈雞拼命掙脫,他只落了一手的雞毛,從此這個村便名為“毛舍”,後來諧音為“茅家舍”。趙匡胤追得實在沒有勁了,下馬坐在路邊一座高墩上歇一歇,此地後來便名“馬垛”。

靈雞向西又飛回寶應城,追到一個巷口裡終於被他捉住,趕緊往籠子裡一裝,此巷便名為“回籠巷”。後來趙匡胤做了皇帝,人們認為他是“真龍天子”,又把此巷寫成“回龍巷”。士兵將靈雞燒熟獻上,趙匡胤吃完香噴噴的靈雞肉,將根雞骨頭隨手往空中一摔,“嘰唔——”這骨頭在空中一直向東飛去,落在一河溝之中,人們便名此地叫“骨頭溝”,後來又諧音為“蛤拖溝”。吃到最後還剩個雞心,匡胤不禁嘆道:“這靈雞本是神物,如今被我吃了有些於心不安,就留一心供奉於此吧。”令擺設香案供桌於街中央,將雞心供上,點燃香燭,拜了三拜,便拔營而去,此街後來便叫“雞心街”。

寶地解密:趙匡胤揮鞭寶應望直港

03

江淮平定之後,柴榮又北伐遼國,不料竟一病不起,只好班師回京,立七歲的兒子宗訓為太子。一日柴榮批閱奏章時,在公文囊中偶然發現一方木簡,上書“點檢作天子”五字,心中大為不悅,立即下令將都點檢張永德免職,改封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不久柴榮病故,少主繼位不能服眾。趙匡胤兵至陳橋驛,傍晚西天出現兩個太陽,這是一種難得的奇異天象,引起了眾人的議論。趙普、趙光義等眾將齊集大營外,跪請趙匡胤黃袍加身,自立為帝,後回汴京廢了少主,改國號為“大宋”,史稱“陳橋兵變”。趙匡胤即宋太祖,趙普為北宋的第一任宰相。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步入新時期的望直港鎮人肩負著時代賦予的責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村鎮建設協調推進,先後獲得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科技先進鄉鎮”、“群眾文化先進鄉鎮”、“體育先進鄉鎮”、“衛生鎮”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鎮”。

特邀編審/周宏海

文字整理/ 劉世昌 劉翔 李蕊 阿夏

本文系晚安寶應(ID:waby2018hh)出品,寶應生活網經授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