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人物誌之陳炯明——革命者還是反動軍閥?

從國民革命政府成立時,就把陳炯明定義為反動軍閥。特別是蔣介石坐上國民黨總裁的寶座以後,更加明確了陳炯明的地位,人未死就已蓋棺定論。因為蔣介石親自率軍的兩次東征,正是討伐的陳炯明,如果陳炯明不是反動軍閥,蔣介石的政治正確性何在?功績何在?

那我們來看看,陳炯明到底是革命者還是反動軍閥?

陳炯明,廣東海豐人,秀才出身。1906年,就讀於廣東政法學堂,190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1909年任廣東諮議局議員,11月參加同盟會。1911年參加同盟會發起的廣州起義,任敢死隊第四隊隊長。起義失敗,犧牲大量同盟會會員和起義民眾,其中最著名的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民國人物誌之陳炯明——革命者還是反動軍閥?

武昌起義後,陳炯明到東江組織民軍起義併成功,光復惠州。這支部隊成了陳炯明的老家底,也是廣東粵軍的最早部隊。11月,廣東軍政府成立,被推舉為副都督,後成為代都督。1912年4月,任廣東總綏靖經略,後任廣東護軍使。1913年6月繼任廣東都督。

1913年7月,在孫中山二次革命失敗,流亡海外之時,陳炯明強行宣佈廣東獨立,並宣佈發兵武力討袁。後其屬下師長蘇慎初炮轟都督府,自立為臨時都督,陳炯明流亡香港、新加坡。1915年12月,陳炯明回到東江一帶,組織民軍起義,翌年在惠州附近成立廣東共和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

第二次護法運動開始,孫中山任陳為"援閩"粵軍總司令,經10個月奮戰,打敗了福建督軍李厚基所部,佔領閩西南20多個縣。1920年8月回師廣東,第一次粵桂戰爭取得勝利,10月28日攻克廣州,將桂系陸榮廷勢力全部趕出廣東。陳炯明通電孫中山,歡迎孫中山再次南下廣州領導革命。孫中山任陳為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

民國人物誌之陳炯明——革命者還是反動軍閥?

孫中山到達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終止原來的廣州軍政府,自己就任非常大總統。此時,孫中山與陳炯明就未來中國採取何種國家治理形式產生了分歧。孫中山認為,中國未來應採取的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民主共和制,為達成這一目標,必須武力統一,推翻北洋政府。所以孫中山積極準備北伐。而陳炯明則認為,中國未來應學習美國體制,搞聯邦制,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各省自治,根據各省情況,搞好自己省的事情,這樣也不會引起戰爭,這被稱為“聯省自治”。

民國人物誌之陳炯明——革命者還是反動軍閥?

這種政見分歧,只是停留在思想鬥爭與辯論的層面,陳炯明所控制的粵軍,仍然服從命令,打贏了第二次粵桂戰爭,佔據廣西全境,驅逐了陸榮廷。質變因為一系列事件而發生,第一件粵軍參謀長鄧鏗突然遇刺身亡,兇手不明;第二件陳炯明因不願參加北伐而被解除一切職務,回到惠州寓居。兩件事讓粵軍將領十分不服,1922年5月20日,粵軍將領葉舉,率在廣西的主力突然回師廣州,名義是迎奉陳炯明覆職,陳炯明給予了明確的拒絕。6月1日,孫中山趕回廣州,強硬要求葉舉部撤出廣州。6月15日,葉舉部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乘軍艦離開廣州。兩人就此決裂。

8月15日,陳炯明在粵軍軍官擁戴下回到廣州任粵軍總司令;1923年1月,被滇、桂、粵聯軍組成的西路討賦軍擊敗後,陳炯明率部退守東江;1925年,革命軍兩次東征徹底打垮其所部後避居香港,後將美洲致公黨改組為中國致公黨;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

民國人物誌之陳炯明——革命者還是反動軍閥?

陳炯明之前的作為和經歷,是個勇敢無畏,而且頗有才幹的革命者,為孫中山的革命打下了一個最為重要的根據地--廣東,絕不是傳統的如唐繼堯、陸榮廷一類的軍閥。

轉折點出現在兵變引發炮轟總統府之事,是不是陳炯明授意或暗中操作的。從現在揭開的史料看,陳炯明之前拒絕了葉舉邀他回廣州復職的請求,得知葉舉部要進行兵變時,派人持親筆信去阻止,葉舉炮轟總統府前也刻意透露了消息給孫中山以便撤離,葉舉的目的也只在趕走孫中山而不在殺人。孫中山走後,陳炯明重回廣州任粵軍總司令,也只是為了把控局勢不再惡化,並沒有發表什麼政治主張和政治訴求。孫中山再回廣州,搞大革命運動時,陳炯明也沒派部隊進攻廣州,只是率部在惠州自保。蔣介石第一次東征失敗,陳炯明也沒有趁勝追擊。

這一切都說明,陳炯明對於孫中山,只是黨內持不同政見者,而絕不是反動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