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草書要有什麼基礎?

影影圈圈


說到“草書”,就容易讓人想起唐代的“癲張狂素”之稱的張旭、懷素,這二人可是中國幾千年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草聖,他們的草書行筆如錐畫沙,含蓄而奔放,飄逸自然,筆力驚妙,以至於後人學習草書都紛紛效法張旭、懷素二人,那麼學習草書要有什麼基礎呢?



學習草書之前要打好楷書的基礎,同時也要練好行書,

在人們的印象中,草書總是給人潦草的感覺,簡化又連筆,欣賞起來都不知道寫的是什麼字,所以學習草書一定先要可以認清字帖中每個字的“完整面目”,也就是完整的筆畫,那怎麼認呢?完整筆畫又在哪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只好追根尋源,在“篆隸楷行草”五體中尋找了,


很明顯,“篆隸楷行草”五體,只有楷書的筆畫最全面完整,那就先只好先學習楷書吧,把楷書學習到一定基礎了,再學習草書;也有人認為學習書法,隨便先學習哪種書體都沒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認為,那對書法認知就太膚淺了啊,要知道,學習書法不只是有技巧就夠了,



你都不知道草書字體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怎麼在學習的過程中抒發自身的情感呢?難道照著字體來描繪嗎?這顯然是不行的,依葫蘆畫瓢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潦草不是草書的特徵,恣肆抒情才是草書的寫法,草書雖然簡化連筆,但我有點畫結構,若是沒有楷書、行書的基礎,就無法控制點畫,直接寫草書容易放縱無法,沒有法度,寫出來的字都是“虛無縹緲”的感覺,沒有踏實感,自然也就不能體現書法的精神。


詩夜城主


最近,有些人問我怎樣寫好書法中的草體,碰巧筆者在頭條中看到同樣的問題。

筆者就一些學習草書的基本知識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中國書法中的草體是一種規範性的書體;

二.草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書寫的速度與方便,而創造的一種符號性書寫方法;

三.學習草書必須先學可一些書法基礎知識:比如楷書等,假如你有一定楷書的基本功,那學習草書就更加熟練,要比別人一開始就學習草書時間上要短的多;

四.學習草書對你後續的提升和進歩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五.你有了楷書基本功的優勢,學習草書進歩是很快的,與你同時學習草書的人,就因為沒有楷書基礎知識,那就沒辦法與你相比了。

所以筆者總結認為:如果你想寫好一手好看的草體,筆者建議你,必須練好書法的基礎知識-楷書,從楷書入門,當你有了楷書的基礎以後,就可以直接學習草書或行草,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謝謝大家!

接下來筆者就請大家一起欣賞一組草書作品(插圖),選自筆者的草書滕王閣序。








祥禪


草書在漫長的書法史上能占上一席之地的書家寥寥無幾吧,掘指數來也只有十多位。是草書難寫嗎?話說回來天下事都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會者伸手拈來,飛飛揚揚,大起大落只是傾刻。此等功夫不是一時半刻能修成的,是經年累月的沉積,而成的厚積薄發。草書是會集各種筆法和嫻熟的技能上才一揮而就。

草書要不要基礎不言而明瞭吧!創作草書要一吃呵成,整篇融會貫通,對比強烈,章法大氣才為佳品。書法史上二王精通諸體,草書才精美絕倫。張旭不但狂草如神,楷書精妙。還有黃山谷,文徵明,董其昌諸位大師巨匠無不是精通數體。

可以這麼講草書是可以融各種書體基礎的集大成書體,練過各種書體都對練草書有幫助和提高。練草書還要性格豪放,文化修養,藝術綜合,生活閱歷。寫草書要有詩人的情懷,上乘草書本身就是一首無聲的心聲藝術表達!通草書者也是生活集大成者。草書雖有難度,而看你敢不敢攀爬……








春雨44000583


以我們的經驗來說,學習草書最好要有篆隸楷三者任意一種的基礎,然後要有一定的行書基礎。

不過這樣說有些人又會抬槓,說草書出現在楷書以前,為什麼要有楷書基礎呢?其實不能這樣理解,從今人練習書法的角度,並不一定要以書體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定。要有篆隸楷三者任意一種的基礎,這樣寫草書才不至於油滑。

再以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的經歷來實證說明。林散之並不是一開始就寫草書的,而是從16歲開始寫唐楷、魏碑,現在看他的臨帖寫得非常好。三十歲以後林散之開始學習行書,六十歲以後才開始學草書。

林散之總結認為,若沒有六十歲以前的楷書、魏碑和行書基礎,他的草書肯定達不到這樣的成就。為此他告誡初學者:“學楷書之後,應由楷入行,不能一步就入草書。不然易於狂怪失理,釘頭鼠尾,諸病叢生。”

喜歡草書的朋友,應該打好以上基礎,然後再入草書,估計更能得心應手。

附圖分別為:林散之臨《張遷碑》局部、林散之楷書題字、林散之楷書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