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江在临死前要毒李逵?

美食家的美食


一将功成万骨枯,梁山招安后,征讨方腊,108位梁山好汉只剩下27个人平安回朝,当初豪情万丈的梁山聚义,就像一个骗局。

宋江、卢俊义等人加官进爵,终于圆了他们念念不忘的封妻荫子,出将入相,本以为就此高官厚禄,一生荣耀。可是朝廷容不下他们这些从梁山水泊而来的盗贼草寇。在四大奸臣的安排下,卢俊义被水银毒死,宋江战功赫赫换来的,也是一杯剜心绞肠的毒酒。

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转头成空,恍若一场梦幻。宋江死则死也,为什么又要毒死自己的好兄弟,好跟班李逵呢?

宋江叫来李逵,和他一起酒至半酣。宋江问:兄弟,要是朝廷派人来赐毒酒给我喝,你说怎么办?李逵大叫一声:反了吧!果然不出宋江所料,李逵是不在乎什么忠义美名的,如果宋江被朝廷害死,李逵必反。

宋江在发觉自己喝下毒酒之后,心中不甘。只能徒自感叹,自己没有做出对不起朝廷的事情。

可惜招安,是宋江走的一步死棋——有进无退。当初在梁山泊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已经成了赵宋王旗,曾经的反叛和江湖义气,在和同为反叛者的方腊等人厮杀中,宋江已经背离了初心。曾经在江湖上一呼百应的及时雨宋公明,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他已经被江湖人士所唾弃!

南征北战,兄弟们死伤殆尽,心灰意冷,当初招安时从梁山带来的十万强兵壮马,也在几次征讨中消耗干干净净,此时的宋江就算有造反之心,也没有了造反的实力。

宋江被赵宋朝廷摆了一道,他的兄弟们,已经四分五裂,死的死走得走,剩下的也天各一方。

宋江自己造反都没有把握,李逵造反只会灭亡得更快。这一点宋江很清楚,与其让李逵再打着梁山好汉的旗号去当乱臣贼子,不如甘心引颈受戮留下一个干净的忠义名声。

宋江骗李逵喝下毒酒,然后大义凛然地说: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李逵只说了一句:“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李逵对宋江的愚忠,也可以说是有情有义。李逵原本只是江州牢城里的一个小牢子,宋江作为江湖大佬,一见面就直接给了他十两银子。能够和宋江结交,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李逵而言是无比荣耀的事情。宋江对李逵出手阔绰,李逵则完全被他收买,成为他忠心耿耿的跟班和打手。

宋江之所以要毒死李逵,无非是要保全剩下的梁山兄弟,留下一个所谓的好名声。他已经在绿林之中丢了名节,在朝廷之中再背上不忠不义的名声,那就只剩下身败名裂了。

李逵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如果在宋江死后李逵造反,那些重新回到朝廷体制中的梁山好汉必然受到牵连。李逵自然想不到这么多,所以剩下还在朝廷为官的关胜、呼延灼、花荣、朱仝、朱武、黄信等人,一定会被李逵坑害而死。

还有一个人,就是宋江的弟弟宋清,虽然回了老家,也一定会被处死。宋江死后,宋清虽然没有什么本事,却继承了宋江的爵位,颐养天年,寿终正寝。

李逵不会像宋江的另外两个心腹吴用和花荣那样,一根绳子吊死在宋江的坟前。宋江毒死他,也是迫不得已的必然。或许,从在江州遇到宋江的那一刻,这就注定了是李逵的命吧,他已经把命卖给宋江了。


END.


博书


在宋江心中,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身居高位,光宗耀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惜葬送梁山众多兄弟的性命。

宋江在诏安之后,南征北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朝中奸臣对宋江依然十分忌惮,将宋江看成是二臣贼子。

宋江立下的战功越大,他越是招蔡京、高俅等人忌恨。因此,蔡京、高俅暗中下黑手毒死宋江就成了必然。

梁山在经历多次征战,尤其是在征讨方腊之后,已然本源大伤。残存的一些兄弟也多生了外心,或者告辞归乡,或者另谋出路,早就没有当年气象。

因此,就算蔡京、高俅要谋害宋江,宋江也不敢谋反。

何况,宋江还有家人,像宋清一家就享受荣华富贵。宋江有了家人牵累,也不敢造反。

那次,宋江明知朝廷赐下的是毒酒,为何还要拉上李逵一起死。

原因不难猜。李逵是宋江的铁杆小弟,一向唯宋江马首是瞻。加上李逵对于朝廷一向没有好感,在梁山时多次提到要杀到东京,推翻朝廷。若是得知朝廷害死宋江,必然会起兵造反。

李逵一旦造反,宋江苦心多年经营的局面就会被葬送,不但是宋家以及宋家人要倒大霉,其他归降朝廷的梁山将领也都要受牵连。

因此,宋江一定要将李逵毒死,然后自己在腹下毒酒。

李逵在临死前也知道自己喝下了毒酒,不过他并不后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因此,单从李逵的角度来说,宋江把他毒死,李逵并不怨恨。

宋江此举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梁山众人。宋江既死,梁山群龙无首,也就对蔡京等人构不成威胁。

只是,宋江没有想到,蔡京等人十分狠毒,宋江即便自杀,其他许多将领还是没有逃过劫难!

因此,在水浒中最阴险狠毒的,不是宋江,而是蔡京、高俅等奸臣,是漠视百姓疾苦的宋徽宗。


叶之秋


这个答案很简单,分三部分回答。

苍茫大地首先讲解: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水浒第十八回》宋江出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人氏。面黑身矮,人唤黑宋江;又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称孝义黑三郎。他是郓城县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枪棒稀松,喜欢结识江湖好汉,无论高低,无有不纳,且终日追陪,若要辞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我看到这儿,每每疑惑不解:宋江这么大的费用,银子从哪里来的?他父亲宋太公和弟弟在村里务农,充其量只是个小财主,宋太公不是柴大官人,不是卢员外,温饱有余、挥霍不足。宋江再有气量,要想挥金如土,只有和县令狼狈为奸,行敲诈勒索百姓之能事。而且从后文看,宋江杀了小妾阎婆惜后,二十二回:知县和宋江最好,存心要出脱他,开脱不了时,都头朱仝还要义释他,十六回宋江还私放智取生辰纲的晁天王他们,可见宋江是个黑押司,黑白两道通吃。他的济弱扶倾对象是江湖好汉(杀过人的叫好汉),他的名声是江湖好汉中的名声,和郓城的老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甚至有求于官府的百姓没少被他黑过!宋江一心想着封妻荫子,但作为一个小小的押司也是很难做到的,想要轻易叫他造反,这是不可能的。

到宋江小妾阎婆惜与张三郎私通,又看到梁山落草的晁盖写给宋江的书信,要挟宋江,要宋江修书答应她改嫁张三,宋江认了,又要勒索宋江交出晁盖送来的一百两金子,宋江没收梁山百金,拿不出金子,但答应三天内变卖家长补足百两金子。阎婆惜见宋江交不出百两金子,不依不饶扬言要告发,宋江才杀了小妾,这不是大义灭亲,而是为保性命。随后宋江在朱仝掩护下开始非常大逃亡,先投柴进,后投花荣,到花荣大闹清风寨,宋江用毒计逼反青州统制秦明,宋江带一众人马无奈去投梁山,又遇石勇寄书,被父亲诈死骗回家中。后被郓城新都头活捉,宋江被发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醉酒提反诗,遇到克星黄文炳,被判死刑,梁山晁盖带梁山好汉倾巢而出,江州的宋江死党协助,劫了法场,宋江动静闹得太大了,走投无路,这才上了梁山。

宋江是个在体制内呆过的人,一心还想着回到体制中去,作为草寇,唯一的道路就是招安。

我再讲解宋江怎样艰难招安。

他知道只要梁山老大晁盖在一日,招安就会打水漂,因为晁老大重情重义,心胸开阔,没野心,更没坏心,像家中的温暖大哥,只想带一帮梁王兄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弟兄们在梁山快活,不愿招安受朝廷的冤气!怎么办,好办!首先壮大宋家军,宋江除了利用及时雨的美名,广交好汉、培植党羽外,在梁山还逢战必出,宋江知道梁山好汉武艺超群的猛将如云,只要搞定军师吴用,就绑定了胜利,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大破呼延灼的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荣归梁山后,宋家军已完控梁山,晁天王见大势已去,垂死挣扎,去以曾头市抢了梁山名马的名义,进行讨伐,重树威信。宋江不可能叫花荣放箭,关系太熟,下不了手。但搞定了吴用,吴用不愿意随晁天王前行,晁盖平日见军师和宋江太热乎,也不想带吴用去,这就大功告成了。结果证明梁山导师吴用挺有用,曾头市环境太复杂,晁盖意气用事、鲁莽进兵,进寨就中了埋伏,自己左面颊中了史文恭的药箭,晁盖彻底歇菜,(苍茫大地自以为这种猜测最有道理,说什么宋江派花荣射晁盖纯属胡扯,一旦事泄,宋江在梁山何以立足?要是当年瓦岗寨李密这样派翟让去独自攻打坚城,立马见效,李密招数太蠢,直接与老寨主翟让火拼,结果翟让被灭了,但瓦岗走向分裂),晁盖临死知道宋江招安心思,知道一回让他上位,必定招安,这是和晁盖梁山路线相悖的,晁盖临死留下遗言:活捉史文恭者,为梁山之主。妄图阻止宋江上位!但这哪里拦得住,宋江代理寨主后,立马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用实际行动告诉朝廷他想招安!但朝廷根本不把梁山放在眼里,宋江只好继续把梁山做大做强,宋江的逻辑很简单,要想朝廷招安,只有做大做强,以打促谈,先让朝廷服软再说,谈判是需要本钱的。于是他和吴用智取河北首富、名将卢俊义上了梁山,还顺带招降了关胜、索超等悍将,宋江攻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梁山就燕青一个心腹,他如坐了第一把交椅,有中暗箭可能。卢员外聪明人,后来做了老二,董平、张清等名将也归降。朝廷又来征剿,宋江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得朝廷没了脾气。宋江再走宋徽宗情妇妓女李师师小路,不惜让文艺青年兼帅哥燕青用美男计,宋江终于赢来了朝廷招安,宋江只以为自己有实力就有地位,谁知徽宗根本不尿他,把他晾在一边。

第三苍茫大地讲解宋江为什么要骗死党李逵喝毒酒。

招安后几次征讨,梁山集团名将凋零,盛宴难再。

宋江招安后奉诏破辽,大功告成,无甚封赏,再为徽宗打第二次工,去剿灭江南方腊,结果损兵折将,回朝上奏:阵亡正偏将五十九员、病故正偏将十员、坐化正将一员、残废一员丶出家正将一员、辞职正偏将四员、旧留京偏将五员。

见驾正将十二员、偏将十五员,后正将授诸州统制,偏将授诸路都统领。宋江授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卢俊义授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关胜、呼延灼、朱仝等名将重回体制,心怀感激;阮小七被童贯等抓住小辫子,削职为民,柴进、李应辞职做财主去了。卢俊义被奸臣借昏君之手灌了水银,坠入淮河而死。

宋江也被赐饮了慢性毒酒,这时宋江的心里是拔凉拔凉的,他自知来日无多,原体制内将领几乎不可能造反,他一看吴用、花荣只要宋江不反,也不会反。最可能造反的只有重情重义的李逵兄弟。李逵当时是润州统制,宋朝怕武将造反,防犯甚紧,一直以文治武,李逵这个统制要听知府的,即便自已要反,士兵也未必反,即便士兵和你一起反了,还不够宋朝禁兵塞牙缝呢!还正好授迫害梁山好汉的奸臣们口实,不如把这个既忠诚自己又不安分守己的兄弟一起带走吧!以成就忠义之名!我死后还能留芳百世!就这样吧!李逵兄弟,路途遥远,又人在官场,来一次不易,请满饮此杯!干!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李逵在不以颜值排座次的梁山,处于“三十六天罡”第二十二位,李逵对宋江言听计从,惟宋江马首是瞻。在宋江还没当上水泊梁山集团老大时,李逵眼里就只有宋江,没有晁盖,更不要说卢俊义。用李逵的话说:“天都不怕,只怕宋江哥哥。”

其实李逵在梁山上也没有真正的朋友,李逵做不到宋江心中的朋友,打手还差不多。在梁山上公孙胜燕青是有办法治李逵,李逵不敢招惹。至于关胜秦明呼延灼人家是不会搭理他。林冲武松鲁智深连宋江的面子有时候都不给,更不要说李逵去招惹这些人。

李逵可以欺负的大都是本事不大,还没有后台的人。

看起来粗鲁且笨头笨脑的李逵,其实还是个很会撒娇的人。他一撒娇,不仅晁盖、宋江和众兄弟都随顺了他,就是李贽、金圣叹这样的大家也很受用,读者也一样,都很喜欢他。

板斧与撒娇,是李逵的两大法宝:板斧对付敌人,撒娇征服朋友。李逵出身贫寒,没有思想,是非观十分原始。《水浒传》中,李逵是着墨算是比较多的,性格也是最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他“肉粗皮厚,浑身煤黑,两眼血丝,一字眉毛”,语言粗俗,行动粗鲁,不分青红皂白。

对这位梁山的要将,历来褒贬不一,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天真可爱,有一颗赤子之心,至情至性,快意恩仇,待人坦诚,而在这些优点背后是他身上很多市井无赖的成分。

李逵绝对不是所谓的好人,更不是可爱的人,他就是一个屠夫,是一个对生命缺乏起码尊重的人。李逵的存在,只是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林子大了,再奇怪的鸟都有,世界大了,再奇怪的人都有。李逵不仅仅是一个不讲道理,世界观崩塌的人,更是一个集暴力、野蛮、无知、无人性于一体的人。

他为了能让自己活下去,为了能在宋江面前展示自己所为忠心不二,所以大板斧一路杀杀杀,简直是把别人的生命当儿戏,把许多无辜生命当成自己换取宋江同情的筹码。

李逵是如何杀人呢?小说有3段描写很典型:

江州劫法场救宋江一回: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攧翻的,不计其数……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自在江边杀人。

三打祝家庄一回: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骗朱仝上山一回:朱仝乘著月色明朗,迳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成两半个,已死在那里。

那么,宋江毒杀李逵,究竟是为了什么?想解释这个问题,就要从李逵本人入手。

黑旋风上应所谓天杀星,用罗真人的话来说,“为是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上天如此安排,李逵也成了个不分黑白,只知嗜血的凶残愚汉。他心中涌动的最大的欲望,不是口腹之欲,不是色欲,乃是杀人之欲。

宋江毒杀这厮,为的是自己死后,根本没有人能制住李逵的滥杀行为。李逵一旦滥杀,又将牵连更多尚健在的梁山好汉,和所谓的忠义倒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有位伟人曾这样点评“宋杀李”事件:像宋江这样的投降派,怎么可能会放过李逵这样的革命派。”先不说宋江到底是不是投降派,就论李逵,哪里有点革命派的影子呢?

或许鲁迅先生对李逵的点评最为恰当:因为要替天行道,受了招安之后就要打那些不替天行道的人,终究是奴才。


刀墓手札


当世之下,奸贼佞臣当道,冤白屈判专权。陷忠良不义,乱天下不清。



宋江喝下毒酒,腹中疼痛,已知中计。回想一生,义聚梁山好汉,精思竭虑,力排众议,归顺朝廷。一路南征北战,抗辽金,伐田虎,擒方腊,战功显赫,威震朝野,获得天子赏识厚赐。

高俅童贯等奸臣闻之,肝颤胆裂。心知宋江崛起,于他们百害无一利。高俅与梁山好汉向来心存罅隙,素有怨仇。若是宋江平定天下,据功进京。以宋江之心,废黜旧系,另辟新政,势在必行。暗中肃清顽臣乱党,委用心腹亲信,高俅童贯等老臣地位权势只怕不保。

所以,防患于未然,先下手为强。把卢俊义和宋江等人先除为快。



宋江临死之际,找来李逵。楚州与润州相隔不远,百来里路。策马驱船时间不长。宋江中毒缓发,其他弟兄路途较远,赶到为时已晚。临终嘱托之话,只怕交代不及。另外,现旧部兄弟都走马上任,要务羁身,要随传随到,更是不易。而李逵向来死忠,相隔又近,在润州任都统制,百无聊赖,听闻宋江请酒议事,一呼即到。

宋江跟李逵酒至半酣,曾试探一问:朝廷给我下毒赐死,你待如何?李逵一听,不问原由,大声嚷嚷:反了罢。宋江继续试问:我们军马已散,兄弟各路,如何反得?李逵应道:我这里有三千人马,配合大哥的兵马,再招些人马,反了就是,回梁山快活比在这憋屈得强。



宋江一听,长叹一声。当年呼啸山林,擎着替天行道的大旗,从梁山打出一片天下。时逢朝廷招安,率众义归。辗转数年,南征北战,折兵损将,方取一抷战功。

昔日好汉曾云集,如今只剩落难人。众将寥寥,都已受职为官,各据一方。当年聚反,乃为朝廷所逼,走投无路,才上梁山为寇。现时过境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谁还愿意脱下官袍,与朝廷为敌,当个贼寇?哪怕宋江振臂一呼,也未必有人响应。大势已去,再哨聚山林,何等艰难。

再说,从梁山出来,归附朝廷,是宋江毕生心愿。战事平歇,天下已定。你宋江再反,是何居心,难不成窥觑皇权,有僭越之想?若被朝廷误听传闻,仕途不说,此生忠贞清誉毁于一旦。

今日李逵说反,宋江听起来,不过酒话而已。



李逵勇猛,却莽撞无谋。此人用来打仗,必立头功。若自立为王,非运筹帷幄之才,吴用花荣之人,岂能被他调用?聚众几队虾兵蟹将,成不了大气。只怕比之方腊,更是远远不及。最终下场,乌合之众,被朝廷剿灭,还落下个反贼之名。

朝廷命官,被赐死无非毒酒,白绫,宝剑。死的体面,还留个全尸。家眷至亲不受牵连,忠贞义节得以保全。书载有记,青史留名。胜过以反贼之名被剿,抓到不是车裂腰斩,就是烙刑砍头。游街示众,被万千人唾骂,子孙后代终身为耻。如此细节,宋江怎会想不到。


所以,为了成全自己,也为兄弟留名。宋江毒了李逵,至情至理。李逵忠义,心随大哥,不算悲情。


湾火


像宋江这样的投降派,怎么会放过李逵这样的革命派?宋江征方腊得胜归来后,手下精兵十不存一,手下大将凋零四散;朝廷册封宋江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宋江总算进入封妻荫子的国家高级官员行列。高俅、蔡京、童惯等人屡屡向昏君赵佶进言,认为梁山宋江这类草寇还是清楚为妙,以免将来造反。于是宋江得到了一瓶御赐的毒酒,宋江问李逵他死了以后怎么办?李逵不假思索地说举旗造反!宋江听后也给李逵分了一杯毒酒,你还是到地下陪哥哥吧,免得黄泉路上寂寞!


如果李逵聪明一点,说宋江死后他就回老家种地养老的话,宋江就不会提前带李逵上黄泉路了。宋江一生的追求就是获得官方的认可,梁山大小将士都是他的筹码,那怕官方要赐死宋江,宋江也不会丝毫反抗的。被朝廷赐死,终归可以获得官身;造反而死,则身前死后都是叛逆,一生清名就毁了。李逵本人死不足惜,活着也不浪费土地,但是他一旦打着梁山的旗号造反,那么死了的宋江也会受到牵连;也就是说那怕宋江已经死了,如果李逵再造反,宋江的官身为保不住,他会再次成为逆贼祸首。史书会记载为大盗宋江的余盗继续为害山东!


无毒不丈夫,宋江认为与其让李逵造反而死污梁山名声,不如提前让李逵也跟他一起死。李逵提前死至少有两点好处:其一、毒酒赐死,死后有全尸,将来造反而死必然身首异处;其二,保护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名声,同时也保住了李逵的名声,至少李逵是以官身死的而不是以叛逆身份死的;其三,算是宋江为朝廷剿灭的最后一名大盗,以免将来官军剿匪时伤亡惨重,耗银无数,百姓再受战乱之苦。所以宋江死前狠心毒死了忠心耿耿的李逵,也算是他对李逵的最后一份心意!


大秦铁鹰剑士


这个问题之前聊过一次,今天再说说看。宋江毒死李逵的原因有虚拟和现实两个原因,虚的是为了彰显梁山忠义,实的是为了让赵佶父子“安全”被金人掳走。

在梁山全伙接受招安后,宋江自我感觉良好的开始为朝廷剿除祸害。击败方腊后,梁山兄弟们已死了一多半,回京又散了不少人,最终能留在朝廷为官的也就不到二十人,但就是这一打多一点的首领,高俅等人依然觉得他们是祸害,于是毫不客气的以各种方式继续打压他们。当宋江得知自己喝下毒酒后到是十分镇定,他既没有通知其他好汉说朝廷奸佞要害我们,咱们应该再干点什么事(当然就算通知了估计也没几个人响应他),也没有面圣诉说冤情,而是想到自己死不要紧,可怜圣上糊涂轻信奸佞。接着又一想李逵这黑厮知道我死,必然不爽:

我死不争,只有李逵现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

所以宋江为了保全忠义,怕李逵造反,所以把最可能做傻事的他也带走了。

从小说角度来讲,理解到这个层面也就足够了。

那么李逵要是造反,他能成功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李逵所在的润州仅有三千兵马,他要带头造反杀上京城,简直难于登天。再者说了,已经得到洗白和安定的好汉们谁愿意继续造反呢(应天府的花荣很理智,定会劝李逵别冲动),再从其他坏的角度想,朱仝本就和李逵有过节,如果李逵造反,朱仝会不会奉命带兵剿灭他呢?

所以,李逵算是白死,但他不死不足以平读者的愤怒。我们再回到现实层面来考虑,李逵的镇江润州都统制这个职位很耐人寻味,而镇江和赵佶也有着不解之缘,在金兵攻上来时,还在修道的赵佶慌忙让位给自己的儿子,自己跑到镇江想保留实力,假使李逵没死还在镇江的话,面对送上门的仇人会不会杀之而后快呢?倘若赵佶真的被李逵所杀,那靖康之耻就变得不完整了,这样多少脱离了历史背景,我想这个施公不愿意背离的初衷。

所以,李逵必须死,可以说是为了忠义,也可以说是为了尊重历史。


大家答得都不错~


逻辑文史游


宋江临死前要杀死李逵,原因或许是很复杂!小编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李逵待人是真性情,兄弟情谊在李逵心里是最核心的,李逵常说:待俺两板斧杀了那鸟皇帝,让俺大哥(宋江)做皇帝!而宋江常常将梁山众兄弟挂在嘴上,心里却没有把他们当兄弟!比如林冲要找高俅报仇,宋江为了一己私利放走高俅,林冲吐血而亡!

二、宋江内心黑暗,李逵内心坦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江没死的时候有人看出来却没人说,宋江死后总会有人会说出来,还不如让李逵和他一起死了,一世英名在李逵那里也保住了!

三、李逵在宋江眼里就是个私人工具,最能体现的就是在井里救出柴进的那一段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宋江为了能在朝廷做大官,不惜残害很多人的仕途,比如呼延灼!还将自己的想法长时间耳濡目染的强加给江山众兄弟,成为梁山好汉共同理想。比如他常说:等待朝廷诏安,不要误了梁山众兄弟的前程!所以不仅是李逵其他兄弟也是宋江等待朝廷诏安的筹码!

五、李逵是坚决的革命派,宋江是典型的保皇派。他要死的时候怎么会放过李逵呢!

总的一句话:宋江的“谋略”用的很有技术,心计深的不见底!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嘉乐分贝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本来这种问题不是很想答的,但是在看到一个四百赞的高答之后实在忍不住了,让我觉得悟空问答里很多答主的水平是真的很臭,当然这么臭的水平还能得到四百多赞,也只能怪这届读者不行了。

先看看该答主怎么说的

这就是纯粹的放狗屁了,我很怀疑该答主到底看没看过水浒传,怎么说得出来这么没水平的话。还宋江必须杀掉李逵才能安心做官,虽然我也不喜欢宋江,但把宋江说成这种小人确实有点恶心了

让我们再看看水浒传原文

特么书中说得明明白白是宋江先喝了毒酒,再把李逵叫过去的好吗?连题主都知道说是宋江临死前要害李逵,怎么到某些傻X的嘴里就是宋江害了李逵好安心当官,还四百个点赞的,我也是服了。

好了,不扯这个了,还是回到问题本身吧。

其实我觉得这问题也没啥好说的,书上说得挺清楚了。

宋江其实本质上还是愚忠心理在作怪,想着自己总是死定了,但是朝廷自己也知道,害死自己是见不得人的事儿,自己会死是因为自己是这么多分散到各地的军官的头,朝廷不放心,其余兄弟不见得会有事儿。自己等人好不容易摆脱梁山贼寇的名声,如果再被李逵这么一搅和,那么之前战死的兄弟就真的是白死了。所以他选择了让李逵陪着自己一起死,换取梁山好汉为国征战的好名声。

我觉得书上的解释已经很到位了,宋江为人做事虽然喜欢耍小手段,但是义气他还是讲的,还不至于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故意杀害兄弟好安心当官,真要这样,李逵应该死在被招安前。


扶摇郡主


李逵是宋江在临死前毒死的,当时宋江知道自己已经中毒马上就要死了,临时前就骗李逵也喝了毒酒,把李逵也给毒死了。宋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临死还要拉个垫背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宋江在骗李逵喝完毒酒的时候就说明了,让我们看看宋江是怎么说的。

宋江不顾众人的反对,一意孤行决定接受朝廷的招安,终于实现里自己毕生最大的梦想,那就是洗白强盗的身份,能够得到世俗大众的接受,可以做官封妻荫子。宋江的想法几乎就是古代所有读书人的共同目标。但是宋江太单纯了,他可不是普通的读书人,士族阶层怎么会接受他这么一个当过土匪的人呢?

宋江虽然是梁山头领,大家被迫接受这个结局,但并非出于心甘情愿,宋江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大家虽然接受招安成了朝廷的正规军,但是心理其实对于朝廷还是很排斥的。

同样的,朝廷对于他们这些土匪强盗出身的人也并不放心,所有就利用他们,派他们去到处打仗,想通过这种办法消耗掉他们,让他们死光了最好。

这是朝廷的阳谋,梁山众人很多人都能看出其中是何居心,包括宋江也明白,但是出于他的传统的忠于朝廷的思想,他还是不得不接受,因为他一旦反对,那就是抗旨,要么被杀,要么就只能重新当强盗去。

最后梁山众人就这么在战争中不断的减员,人越来越越少,108个头领死的死,跑的跑,最后就只剩下了20多个。

最后朝廷看他们已经构不成威胁,也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就给宋江下毒,要彻底的解决掉这个隐患。只要他这个首领死了,其他人没了主心骨也就不足为虑了。

而宋江知道自己中了毒,知道自己已经快死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李逵骗过来,骗他也把毒酒喝了。期间宋江还问李逵,如果朝廷要毒死他怎么办。李逵就说,如果这样那就反了,大家还回梁山去。这个回答完全在宋江的意料中。

宋江就这么看着李逵喝了毒酒,然后马上就告诉了李逵这酒有毒,还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逵是宋江的死忠,梁山上108个头领,李逵是对宋江最忠心的一个,与其说他们是兄弟,倒不如说李逵是宋江的家奴更合适。

宋江清楚李逵的性子,他死了以后李逵处于对他的忠心肯定会反,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宋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纵使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李逵对宋江是死忠,而宋江同样对朝廷也是死忠,他到死也不想被判朝廷,也要替朝廷解决掉李逵这个隐患。

同样他这样做也算是对李逵以及其他的梁山头领们负责,因为李逵一旦反了,凭他的智商和势力肯定斗不过朝廷,被灭掉是迟早的事,根本没什么悬念。到时候李逵肯定死的很惨,还不如跟他一块死了痛快。所有宋江还给李逵安排了身后之身,嘱托他们俩人要葬到一块。

而且到时候还会连累其他头领们,他们必然也会被朝廷赶尽杀绝,不过他们,连他们的家人也会遭殃。他们以前只是强盗,罪不及家人。可他们现在是朝廷的军队,一旦造反那可是重罪,是要诛九族的,他不想李逵把所有人都给害了,所有只能自己来杀掉他,解决掉这个隐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