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清代妃子都是被包在被子裡抬進皇帝寢宮的,究竟為何?

擁有你一切的愛


清代妃子脫光了衣服,用被子裹著送到皇帝寢宮侍寢這個說法,有可能是真事。但是這個說法的來源自民間野史和筆記小說,可信程度並不高。近代有學者曾經研究過,認為清宮妃子不能過夜和翻牌子確有其事,但是脫光了衣服用被子裹著,由太監送到皇帝的寢宮侍寢。找不到事實依據,多半系謠傳。



一、說法的出處

關於清朝妃子被脫得精光,用被子裹著送給皇帝侍寢的說法來源,主要源自四本書:

一是《宮女談往錄》;

二是《清宮詞》;

三是《清代野記》;

四是當代作家馬繼雲的《三宮六院》;

其中《三宮六院》直接引用了《清宮詞》的說法。由於這本書是引用前作內容,後面就不說再細說這本書了。



二、《清宮詞》的記載——很簡略

《清宮詞》的記載內容比較簡單,所有字數加起來還不到60字。

嬪妃召幸,遣內侍扣宮門,用紅被裹而負之以行。至第一間房,除去衣錦,裸體而進;至第二間房,復取衾裯;至第三間房,方是皇帝寢室。

大意就是說:皇帝臨幸妃子之前,被臨幸的妃子先脫光衣服,然後被太監用紅被子裹著抬到皇帝的寢宮。到了皇帝寢宮後,宮裡面有三間房。

妃子先走進第一間房,太監脫掉被子,妃子裸體走進第二間房;在第二間房裡面,妃子取出“衾裯”,再進第三間房;然後妃子爬到皇帝的床上,開始侍寢。(“衾裯”有多重解釋,有指被褥床帳等臥具,也有借指男女歡合。這裡應該指得是臥具)


三、《清代野記》的記載——不可信

相比於《清宮詞》,《清代野記》的記載就要豐富得多了。不過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過於詳細,詳細到有一種皇帝像是在“嫖妓”的感覺。(很懷疑作者是不是把自己去八大胡同“嫖妓”的經歷嫁接到了皇帝身上)

按照《清代野記》的說法,清朝妃子用被子裹著侍寢,是吸取了明朝嘉靖皇帝被宮女謀殺未遂的教訓。清軍入關後,順治用嘉靖帝做反面教材,教育子孫不能玩物喪志;之後的康熙皇帝秉承了父親的諄諄教誨,專們設置了“敬事房”,負責監督自己以及後世皇帝玩女人的那點事。

原文就不列了,我歸納了一下。侍寢的過程大概分五步走:

第一步——翻牌子

清代的“敬事房”總管太監,跟妓院老鴇子沒啥區別。每日皇帝晚膳用畢,他就顛顛奉上一個大銀盤,銀盤裡放了幾十塊綠牌子,每一塊牌子上記著一位后妃的名字。皇帝只看牌子不看人,選了誰,就把牌子翻過來行。

第二步——侍寢

皇帝翻完牌子後,敬事房太監會先行通知被選中的妃子湯沐。待皇帝先就寢,太監會將被子蓋到皇帝的踝關節處,龍足必須露在外面。此時那個幸運的妃子早被脫個精光裹著披風在外等著,由專門負責背妃子的太監送上龍床,扯去披風,妃子就從暴露在外的龍足這兒匍匐鑽進大被,然後皇帝開始做事。

第三步——催鍾

皇帝完事後,太監會在外面催促(主要是怕皇帝玩的過度興奮而出意外)。如果皇帝裝聾作啞,太監就會再催促一次,最多催促三次,事不過三。太監一般喊三次,皇帝就不能當沒聽見,因為皇帝頭頂懸了一把劍,它的學名叫得“禮”。

第四步——避孕

太監催鍾完畢,妃子面對皇帝,要倒著爬出被子。太監再次用披風裹著,背到門外。總管隨後進來,問:“留不留?”皇帝若說留,那就留,若說不留,總管就出來,找準妃子腰股之間某處穴位,微微揉之,那什麼的就流出來了,這叫人工避孕。如果避孕不成功,就補做人流手術。

第五步——記錄

妃子侍寢完畢後,總管太監會用隨身的一本小冊子記上“皇帝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臨幸了某妃子”,然後進行存檔。

仔細看看這個流程,是不是像是在嫖妓?翻牌子對應“報花名”;侍寢對應陪睡;催鍾和避孕也是妓院必不可少的兩個流程;記錄則對應了“記賬”。所以,我個人感覺《清代野記》這本書的可信度基本上是零。




四、《宮女談往錄》 的記載——與《清宮詞》的內容有矛盾

這本書據說是根據曾經在清宮服侍過後宮娘娘的宮女的口述編纂而成。書中也提到了妃嬪侍寢的的一些內容。

當皇上就寢的時候。太監把承幸簿呈到御前,當然,生病或信期的妃子不在內,由皇上任意選擇。然後由太監持著燈籠去召喚。妃子早已恭候了,稍事修飾,太監在前面導路,貼身的侍女在後面護送,就這樣進入皇帝寢宮的偏殿。這裡早有準備的,洗梳妝一番,脫掉衣服,喊聲承旨,於是由太監背到寢殿,只是幾步之遙。並不是由東宮到西宮,揹著妃子滿處跑。

根據這本書的記載,皇帝臨幸之前,會先翻牌子,然後讓太監去通知被翻到牌子的妃子準備侍寢。被通知的妃子並不是在自己宮裡沐浴更衣,而是由太監帶路,到皇帝的寢宮沐浴,然後由太監送到皇帝的床上。

這本書的記載,內容與《清宮詞》和《清代野記》有很多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後兩本書的記載,都是妃子在自己寢宮沐浴,然後由太監用被子裹著,背到皇帝寢宮。而這本書則否定了那種說法,認為妃子是直接在皇帝的隔壁房間沐浴,也沒有裹被子,而是直接由太監背到皇帝的床上。



五、可信度辨析

《清宮詞》的作者叫吳士鑑,這個人是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殿試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官至侍讀。作者本人的身份是不低的,但是他的這本書是一本合集,裡面的內容由多人所著,吳士鑑僅為其中一人。所以這本書關於侍寢的內容存疑,或許只是由他人代筆,為了博眼球,故意歪歪出來的內容。(當時已經是民國時代了,老百姓對清宮的秘聞很感興趣)

《清代野記》的作者是梁溪坐觀老人,具體姓名不詳,梁溪坐觀老人是筆名。這本書請牢記一點——這是一本筆記小說,內容比較扯蛋,小說裡的事,萬萬不要當真。

具體有多扯蛋呢?這裡只舉一個例子:這本書裡說光緒皇帝是得梅毒而死。注意了,不是同治皇帝而是光緒帝。

所以,綜合對《清代野記》的判斷,”毯子或被子裹著赤裸的妃嬪進御“、“皇帝臨幸後有太監負責打胎”這種事,當個段子讀讀就可以了,不能當真。


至於《宮女談往錄》也是如此,史學界一直不把這本書視作為正規資料。究其原因,是因為這本書的成書時間太長了。

根據作者的自序,他說自己是在1940年代的時候和街坊老宮女“榮兒”有所接觸,聽她談了很多宮中和宮女的故事。在1980年代才由自己一邊回憶一邊記錄出來。中間四十年的時間,其中很多記憶必然會有偏差。而且作者本身又不熟悉清代制度,因此書裡面的問題也是相當的多。

比如“小主”的用法,就是最早出自《宮女談往錄》,但根據檔案記載和清宮相關人員回憶的稱呼,宮裡沒有“小主”這種叫法,而是一律稱呼為“主子”。

清史界人士肯定了它的一定知識可靠性,但也一直強調,它是文學作品。

六、比較可信的說法

根據朱家溍先生的考究,清代妃嬪侍候皇帝的流程非常正常。每天黃昏時分,妃嬪會集中到燕禧堂。先由皇帝翻綠頭牌,除了被翻中的妃嬪留下陪皇帝吃飯、侍寢外,其餘的妃嬪各自回到自己的寢宮,算是下班了。然後晚上兩人呼風喚雨。

不存在妃子由太監用紅被子裹著背過去這樣的事情。也不存在太監總管詢問“留不留”的這種說法。

具體內容可以參照《故宮退食錄》一書,這是一本非常考究,非常嚴謹的書。野史記載和經過考證的資料,到底相信哪個,這裡就不評價了,可以自由選擇。

備註:朱家溍先生是朱熹的二十五世孫,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著名文物專家和清史專家。夫人叫趙仲巽,蒙古正黃旗人出身,原籍喀爾喀蒙古,姓鄂卓爾。岳母是愛新覺羅氏,是康熙帝弟弟恭親王常寧的後裔。


Mer86


在清朝有個特殊的機構叫敬事房,是專門管理皇帝臥房事務的,其任務是專司安排、記錄皇帝和后妃們夜晚一起啪啪的機構,敬事房太監都得記下皇帝與妃子行房的年月日,以備日後生養子女時核對查驗,萬一懷孕時間與記錄的日期對不上,那這個妃子就死定了,可以判定她給皇帝戴綠帽子了。

敬事房的太監也是后妃們最喜歡巴結的對象,只有把他們巴結好了,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皇帝的寵幸。 每天在皇帝用過晚膳後,敬事房的管事太監就託著一個盤,跪著呈到皇帝面前,盤中盛了幾十塊綠牌子,每塊牌子上面都寫著一個妃子的名字,皇帝翻牌子後,敬事房的太監趕緊通知被選中的妃子做好準備。

在清朝後宮佳麗三千,能獲得綠牌子的就那麼幾十個,而且三六九等分得特別清楚,等級觀念極強,皇后和妃子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她們所擁有的權利也是不同的,只有皇后可以整晚和皇帝膩在一起,而且還可以不用去皇帝的寢宮,皇上可以直接去皇后的寢宮,皇后是母儀天下的代表,也不用脫光衣服由太監抬,是有人格尊嚴的,因此妃子所得到的待遇自然就沒法和皇后相比了。 能被皇上翻牌侍寢對於妃子來說是十分榮幸的,她們晚上最想見到的人就是敬事房的太監,她們望眼欲穿,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來了久違消息,立馬屁顛屁顛的去香湯沐浴,再由教育嬤嬤檢查之後,裸身裹進被子裡,由敬事房身強力壯的太監送進皇帝的寢宮,此時皇帝已躺在被子裡,腳露在外邊,侍寢的妃子從暴露在外的龍腳這頭匍匐鑽進被子裡,皇帝正在辦事的時候外面還有專門的司辰太監,眼看時間差不多了,就在門外喊一聲“時間到了”,如果皇帝還沒盡興,還要繼續喊,當太監喊到第三次時,皇帝想在賴床也不行了,這才招呼太監進房把妃子抬走,因為妃子沒有資格整晚侍寢皇帝,必須哪裡來還得回到哪裡去。

妃子侍寢本來是件相當隆重的事情,為何不盛裝打扮去見皇上呢?其實並非是妃子們不願意打扮,而是在清朝宮中侍寢已經有一套標準的流程,這些妃子赤身裹在被子裡送到寢宮是有多方考慮的。

首先,在封建社會里,皇帝的身體是龍體,皇帝的身體最為重要,白天為朝政忙得焦頭爛額,本來就沒有多餘的時間睡覺,再加上妃子的衣服繁多,穿脫需要兩三個丫鬟才能搞定,很費勁,所以沒必要把時間花在這上面,為了抓緊時間辦好事,來了就上,上完就走,跟母豬配種一樣,只是為了滿足身體需求罷了。


其次是為了皇帝的安全考慮,要防止防止帶凶器、毒藥等等有害物質,這樣等於是過安檢,明朝就曾發生過宮女刺殺皇帝的先例,因此為了皇帝的絕對安全,不得不小心行事,妃子可以近距離接觸皇帝,而且還同床共枕,皇帝跟妃子辦事不方便第三者在場,萬一哪個妃子起了殺心,衣服裡很容易藏匕首,因此就由太監們負責安檢,就必須脫光衣服抬進來。
當妃子一絲不掛的出現在皇帝面前,就意味著卸下了妃子所有的偽裝和自尊,這也是對於皇權的一種象徵,無論歷史上的哪個朝代,只有妃子生下皇子,這才是上位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妃子在整個過程中就像物品一樣被送到皇帝身邊,想一想這也是妃子們一種莫名的悲哀。




遺產君


這主要有幾個目的。一個是方便記錄那天那個妃子侍寢,以對生養子女進行查證和記錄。

第2個就是,完事以後還要把妃子再抬走,這是不讓皇帝與妃子一起過夜。這也是為了害怕耽誤皇帝,沉迷於女色,耽誤了上早朝。人都有七情六慾,冬寒天氣,擁著美麗的妃子,肯定比凌晨起來上早朝要好。

但是,這個靠自覺是無法長時間完成的,那麼就只有依靠制度是限制。也就是妃子侍寢,不能過夜,完事就抬回去,而且每次待的時間還不能很長,一下子就待3、4個小時,那是不行的,因為外面的太監會大聲提醒時間到了。

妃子侍寢時間太長會耽誤皇帝休息,第2天就不能很好的工作,所以侍寢是有時間限制的。只有正妻,也就是皇后貴妃可以整夜侍寢,也不用脫了衣服抬進去,畢竟身份不同。

而且歷朝歷代,因為沉迷美色而耽誤朝政,因而亡國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多少皇帝在擁有了數十位,乃至上百位美妙妃子以後,就疏於朝政,開始大權旁落,外戚,權臣,太監當政,國家敗壞,最終朝代滅亡。為此,妃子侍寢有時間限制,同時不能過夜,是一項很重要的政策。

也希望皇后可以多和皇帝在一起,因為那樣才能生出眾多嫡子,嫡子才有繼承大統或者成為,未來輔佐新皇帝的親王資格。與那些低資格妃子生再多庶子,其實對皇帝來說,意義都沒有嫡子大。另外,就是外面有太監伺候,而且妃子是脫了衣服以後抬進來的,不會攜帶任何殺人武器,要知道在明朝嘉靖時期,就發生了宮女差點殺死皇帝的事情。


深度軍事


看過清宮劇的朋友都知道,皇帝每晚批完奏章之後,總有敬事房的太監,端來一個盛滿合宮嬪妃名字的綠頭牌的盤子,供皇上挑選晚上侍寢的嬪妃,皇上一一打量之後,將中選嬪妃的牌子翻面放回原處。

接下來,被選中的嬪妃沐浴更衣,精心裝扮後,被赤衣裸體地裹在被子中,送往養心殿,也就是皇上的寢宮。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清代妃子被包在被子裡抬進皇帝寢宮的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防止刺客冒充妃嬪借侍寢之際,行刺皇帝。

皇帝作為一國之君,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慾,所以並非盡善盡美。如若皇帝言行不當,連累百姓遭遇無妄之災,行刺之事便時有發生。

當然,行刺皇帝不能光明正大,而是要暗箱操作的。而皇帝休息之時,也是放鬆警惕之時,因為沒有大內侍衛在寢殿內把守,這就給了刺客手刃皇帝的絕佳機會。於是便上演了刺客冒充嬪妃,借侍寢之機行刺皇帝的鬧劇。

遠的不說,就說雍正帝。傳說雍正在位期間,就因錯將在文字獄中被殺死的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納入後宮,並召幸時被呂四娘暗藏衣袖的短刀割去了頭顱。

此事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而後歷任皇帝都引以為戒,後宮嬪妃侍寢之時,必須寬衣解帶,裹在被中送去皇帝的寢殿,以防冒牌妃嬪夾帶短刀之類的利器混進寢殿,行刺皇帝,甚至連妃嬪裝點發飾的釵環都列入可疑之物的黑名單而禁止佩戴。

二、以示後宮妃嬪位分的差別。、

清朝皇帝有了雍正的前車之鑑,所以處處留心。不過雖防人之心不可無,清朝的後宮當然也不是眾妃都享此“殊榮”,例如皇后貴妃等位份高的妃子,是不需要裹在被中送去皇帝寢殿侍寢的。

試想想,如果堂堂皇后等位份尊貴的妃嬪脫光衣服用被子裹著送去寢殿侍寢,與其他位份低人一等的妃嬪一視同仁,這極其容易讓羞恥心作祟的她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

因為位份尊貴者,一般是將門之後或寵臣之女,即便包著被子被一群太監抬去養心殿,依舊會感覺掉價。

另一方面,無論是將門之後,還是寵臣之女,其家族必定是皇帝的心腹,這樣的大臣,因有皇帝的寵愛和後宮家眷的牽制,叛變的幾率微乎其微。

沒有叛變,就不會行刺,不會行刺,也就不用處處提防。所以,皇帝可以直接召幸這些妃嬪侍寢,而不是送去寢殿了。

而那些位份低的妃嬪都是選秀入宮,家屬不是朝中重臣,只能從低做起,這樣的民間女子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指不定刺客就夾雜其中,所以對於這些妃嬪不得不防。

她們被包在被子裡送去皇帝寢宮侍寢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位份低,且後臺不硬的妃嬪都是包著被子抬進皇帝寢宮侍寢的。

萬萬想不到,清朝等級制度如此嚴格,就連侍寢的方式也因位份的高低而天差地別,難怪後宮爾虞我詐,爭鋒不斷,其實都是為了更加接近皇帝,從而得到他的垂愛,以盼他朝飛上枝頭變鳳凰,成為高高在上的那一位!"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清朝的皇帝確實很苦逼,因為他們的規矩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當然這也是清朝皇帝,沒有出過什麼昏君的主要原因。

正是因為他們的規矩真的太多了,所以,才導致了在清朝當皇帝,是天底下,最為苦悶的一個工作。

皇子們四點多就要起床讀書,不但要學漢語,滿語,蒙古語,還必須要會騎馬射箭。

這些我們也就不說什麼了,畢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穩固他們大清的江山。

但是,有一項規定,就是大家都很不理解的。

為何清朝的皇帝,在和妃子同房的時候,需要太監事先把妃子脫個一乾二淨,然後再有太監送到皇帝的寢室。並且這個妃子還不能在皇帝那裡過夜,到點完事必須,再讓太監給抱走呢?

其實這完全是為了皇帝自身安全著想。

一是不要讓皇帝把精力都放在女人身上,適當而知,要以國事為主。畢竟中國歷史上,因為貪戀美色而亡國的國君有太多了。

清朝的皇帝,在這方面真的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二是為了皇帝的安全,要知道天底下最不安全的一個職業,就是當皇帝,因為歷史上什麼人,都有可能是要殺皇帝的兇手,太監,大臣,妃子,宮女這些經常接觸皇帝的人,統統都有可能。

所以,為了把刺殺皇帝的風險,將為最低。還是安全點比較好。

皇帝一般寵幸任何女人的時候,最多也就是兩個點,時間一到,太監們就開始催促皇帝了。之後,所有的女人,就要離開。

這時候就只能剩下皇帝自己單獨休息了。因為皇帝還要早起,還要上朝處理國事。這才是正事,這種事情,是不能耽擱的。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皇帝的夜生活也必須給砍掉,包括不能抱著自己心愛的女人,安安穩穩的睡一晚。

你說當這樣的皇帝,是不是很苦逼呢?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妃子們,在被皇帝寵幸前,為何要被脫個精光,然後再有太監送到皇帝那裡去的緣由。


漢史趣聞


經常看清宮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妃嬪侍寢有個特點,那就是每天晚膳之後,敬事房的總管太監會端著一個大銀盤,銀盤裡面放著十幾個或者幾十個妃嬪的綠頭牌。如果皇帝無意找妃嬪過夜,那就說一聲退下,如果皇帝有意臨幸某位妃嬪,那就會隨手翻開一個牌子,將牌子送給另一個太監。



太監看到牌子上的名稱後,會迅速的通知這位妃嬪。妃嬪接到通知後,即刻梳洗打扮一番,赤裸著身體讓太監用大氅包裹好送到皇帝的寢宮。等到了皇帝寢宮後,再由太監去掉大氅,妃嬪裸身由皇帝的被子下端鑽進被窩與皇帝交合。

很多人納悶,為什麼清朝皇帝臨幸妃嬪要搞得這麼麻煩,實際上這種制度的形成是考慮了各種因素的,第一個就是皇帝的安全問題。



相傳這種制度形成於明嘉靖時期。嘉靖皇帝晚年崇尚道教長生不老之術,在一些江湖道士的蠱惑下,大量徵召十三、四歲的宮女,採集她們的處子經血,用以煉製不老神丹。

當時嘉靖皇帝為了保證宮女的“純潔”,命令他們在經期不能吃飯,只能吃桑葉、喝露水。這人又不是蠶寶寶,嘉靖皇帝這樣幹,無疑導致了很多宮女的怨恨。另外嘉靖皇帝為人喜怒無常,稍有不滿,便嚴厲的懲罰宮女。



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夜晚,忍無可忍的宮女集體爆發,在楊金英的帶領下,十多位宮女帶著繩套準備勒死嘉靖。當時由於嘉靖皇帝拼死掙扎,所以繩套打結,宮女們還沒有勒死嘉靖,便被趕來救駕的侍衛們拿下。

當時嘉靖的皇后迅速趕到了現場,由於嘉靖皇帝昏迷不醒,皇后不但處死了謀殺嘉靖的宮女,而且還公報私仇,把受寵的端妃也一併處死了。等嘉靖皇帝清醒後,知道端妃不可能謀害自己,是冤死,所以經常疑神疑鬼。據說從此之後,無論任何妃嬪侍寢,都需要脫光後送到寢宮。清承明制,自然也把這種制度承襲了下來。



其次是節省皇帝時間和精力,並且防止皇帝沉迷女色。

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明清一些勤政的皇帝工作量非常大。據說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內批閱了1666份公文,處理了3391件事,相當於每天要處理400多件事。後來清朝的雍正也緊隨其後,每天因為工作僅僅睡4個小時。

面對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當然需要從各個方面節省時間,被動的接受安排,把妃嬪脫光了抬進皇帝寢宮,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防止沉迷女色也很好理解,每次太監把脫光的妃嬪送到龍床之後便會退到門口等候一段時間。等時間到了,太監就會在門口高呼;“時間到了”,如果皇帝興致正濃,太監則繼續等待一段時間。如此反覆喊話三次,皇帝必須回應太監,讓太監把妃嬪重新包裹上送回自己的寢宮。這也從根本上防止了皇帝沉迷女色,為皇帝辦理公務節省了精力。


我是越關


近幾年來清宮戲火遍了熒屏,特別是《甄嬛傳》之後將清朝後宮戲推向了高潮,說到後宮離不開的就一定是妃子,我們看過電視劇的人都看到過妃子在侍寢的時候,都是脫光了被裹在被子裡,被抬進皇帝寢宮的,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是這樣的呢?

清朝是明朝之後的一個時代,卻在明朝滅亡的基本上吸取了很多明朝的經驗,其中後宮妃嬪侍寢這個規矩就是來自明朝的經驗。

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喜歡煉丹,嚮往長生不老,皇帝想長生不好他也不是第一個人,但是卻是最奇葩的一個,他每天都要用早上的晨露下藥,於是就安排宮女每天凌晨早起去花園採擷晨露,久而久之就讓宮女受不了了,一群宮女長期不能睡夠覺,搞得宮女們很崩潰,於是大家商量了決定密謀殺了皇帝,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於是當天晚上,10來個宮女悄悄潛入皇帝的寢宮,準備趁皇帝熟睡的時候勒死他,但是當宮女們動手的時候,畢竟是殺人還是殺皇帝所以一緊張,給繩子繫了個死扣沒有把皇帝給勒死,其中一個宮女害怕了,就跑去將這個事情告訴給了皇后,於是這一場謀殺皇帝的行動就這樣宣告了失敗,自然這一群宮女,也沒有逃脫殺頭滅族的結果。

但是清朝卻在這個事情的基礎上吸取了教訓,所有的妃子進入皇帝寢宮都是一絲不掛被抬進去的,這樣就避免了有人試圖利用女人來刺殺皇帝,不過話說回來清明的皇帝也真的是很可憐,他的夫妻生活都不能自己作主,每天晚上翻牌子後,才知道當天晚上是誰陪自己,然後由太監將妃子抬進寢宮,而且還有時間限制,到了時間之後太監就會提醒皇帝時間到了,要將妃子抬走,如果皇帝意猶未盡太監就會再次提醒,直到第三次提醒就會強行將侍寢的妃嬪抬走,清朝的后妃是不可以在皇帝的寢宮留宿的,皇帝的一生都只能孤零零的一個人面對諾大的寢宮。

都說當皇帝很爽,萬人之上,想要什麼做什麼,可以為所欲為,而實際上清朝的皇帝連自己晚上想留一個女人陪自己過夜的權力都沒有,甚至可以說很可憐,只是一個坐在皇位上的孤獨之人面已。


浩瀚文史


一.安全措施。

明朝嘉靖皇帝荒淫無恥。

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被一幫道士忽悠後迷戀上丹藥。

道士稱,要想丹藥有奇效。

在丹藥原料中,必須加入年輕女子的經血。

嘉靖皇帝信以為真,宮女倒了大黴,痛不欲生。

於是有十六名宮女,在皇帝御床上聯手用繩索套住嘉靖皇帝頸部,欲將嘉靖帝勒死。

一來宮女緊張😓,二來宮女體力不濟。

謀害行動失敗,史稱壬寅宮變。

涉事宮女全被凌遲處死。

清庭汲取教訓,為了保證皇帝的絕對安全。

侍寢之女,沫浴抹香,赤條條裹上棉被,由敬事房太監抬著,送至御床。

從皇帝蓋的棉被腳下鑽入後,侍寢。

清帝不能到嬪妃住所,與她們私寢過夜。

二.防止皇帝荒淫無度,傷了身子骨。

清以前的皇帝,徜徉在嬪妃所居的各宮室。

興致所至,與女子們通宵達旦,尋歡作樂。

嚴重損害了皇帝的健康。

清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就採取了皇帝翻牌選陪寢嬪妃,再送入皇帝御床上侍寢的制度。

同時敬事房太監在房門口,隔一會高聲提醒皇帝,適可而止。

皇帝興致再濃,但在敬事房太監的吼聲中,也只能連戰速決。

事後,該女子,又從皇帝棉被腳下退出。

再由太監們裹上棉被,送回原住所。

有效地控制了皇帝御女的時間。

清帝壽命與前朝相比,壽命平均壽命要長點。

三.降底後宮,爭風吃醋,風波難平的狀態。

清庭,想出了讓皇帝翻牌子找嬪妃陪寢的方法。

嬪妃們,侍寢前,洗淨擦乾,赤條條送至御床。

嬪妃們,少了濃妝豔抹,少了華服麗飾,少了鬥顏爭寵。

清庭的宮鬥,比前朝少多了。

故,清朝皇帝的侍寢制度,也是無奈中的一招。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講述最有趣的歷史。

影視劇裡,把妃嬪用棉被包在被子裡或抬或背進皇帝寢宮去給皇帝行周公之禮的情節,最讓人印象深刻。

畢竟嘛,新奇又有趣,一看就過目不忘。

老實說,這種情節,不但清宮戲裡有出現,以其他朝代為背景的戲份裡也有出現。

我在很早的時候,就觀看過一部由單立文、曹查理、胡錦、金貞娥、張京花等一水香港著名豔星傾情上演的限級片,片名叫《半妖乳孃》,講述的是明朝天啟帝的乳孃客氏的故事,裡面就有這個讓人過目不忘的香豔情節。

但這樣的情節,在歷史上或有個別君王如此胡搞過不得而知,但要說作為一項制度,其實是不存在的。

無論是查明朝還是清朝的皇宮檔案,都沒有這一制度的記載。

而考各可查的野史資料考,最早描述這項“制度”的,應該是梁溪坐觀老人所著的《清代野記》。

該書在“敬事房太監之職務”條裡詳細地介紹了皇帝行房的流程。

儘管作者介紹得很認真,但我們看起來卻覺得很搞。

當然,單單“覺得很搞”並不足證其偽。

但看其對“敬事房太監之職務”的解釋,便知作者對清宮內務一無所知。

作者是怎麼解釋“敬事房太監之職務”的呢?

他說:“敬事房太監者,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

看,因為看到有“事”字,有“房”字,就認為跟“房事”有關。

實際上,該條後面,作者也坦白了,所有這些,他都是聽一個名叫“覺羅炳半聾”的人說的。

所以,根本不能當真嘛。

還是讓我們來看看敬事房的真正職能是什麼吧。

話說,順治皇帝入關定鼎後不久,就設置了內務府管理皇族事務。

但在順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又以內務府事務繁多,需分設機構辦理,設立了十三衙門,用近臣和太監共同管理宮內事務,裁撤了內務府。

不過,到了康熙朝,權臣鰲拜打著恢復祖制的旗號,又用康熙的名義重建了內務府。

內務府最高總理機關是總管內務府衙門,最高主管是總管內務府大臣,主要職能是管理皇家事務,諸如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畜牧、警衛扈從、山澤採捕等,還把持鹽政、分收榷關、收受貢品等等。

因為事務如此千頭萬緒,所以,內務府所包含的機構、部門可不能少,有“七司三院”之說。

七司指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慶豐司、慎刑司。

三院指上駟院、武備院、奉宸院,又稱“內三院”。

“七司”、“三院”之下,又包括月官處、督催所、銷算房、翻譯房、檔案房以及敬事房等五十多個部門。

一句話,敬事房隸屬內務府,對內務府負責。

敬事房設有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等職,都是由宦官充當,所以也叫“宮殿監辦處”。

在康熙朝,總管宦官為五品,到雍正朝後改成四品。

不管是五品還是四品,其主要職責是非常明確的:掌奉行諭旨及內務府文書,管理宮內事務及禮節,收核外庫錢糧,甄別調補宦官,並巡查各門啟閉、火燭關防。

所以,說敬事房太監的職責是“專司皇帝交媾之事”,直接是望文生義,純屬笑談,瞎編胡造。

最不能忍的是,《清代野記》還生造出了一個名叫“馱妃太監”的職務,更讓人直接笑抽。


覃仕勇說史


這要是說方便皇帝進入的話,是不是有點太輕浮太隨意了,當然,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卻不是最終極的原因,終極原因是皇帝怕死,這事是出自一個典故,當然也是出自一個怕死皇帝的典故!(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個皇帝還不是清朝的皇帝,而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這個皇帝繼承了明朝皇帝個個特點鮮明的特徵,比如說朱元璋嗜殺,朱由校好木匠,朱厚熜則是好煉丹,說到好煉丹,古代的皇帝煉丹無非就是為了表達一個訴求――長生不老!

當然,長生不老的辦法有很多,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有每個朝代皇帝的偏好,倒不是他們喜歡別出心裁,沒辦法,既然要求的長生不老,就註定要走不平凡的道路,為什麼?人間美味雖然可口,可他不能長生不老啊,沒見過那個吃饃飯的人是可以活著不死的。


因此一般的原料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在外了,專門找那些邪性的邪門的,每朝每代每個皇帝都研究出一點心得,這當然是借鑑的對象,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認前面這些皇帝的法子沒一個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的,也就是說可能方子法子還需要接著改善。

怎麼改善呢,肯定沒有設計好的劇本供參考,只能自己想,基本上就是自己覺著什麼管用就是什麼,要試的話也是自己試,這朱厚熜也有自己的法子,先是以處女經血和藥,據說一晚上就弄死過兩千宮女(一看就是歷史謠言)。

後來朱厚熜又有了新創意,那就是用早起的露水下藥,讓那些宮女一個個弓腰哈背的去採露水,搞得宮女不勝其煩,人人自危,嘉靖皇帝的一個妃子心疼身邊的宮女,便密謀在嘉靖皇帝找她睡覺的時候弄死他,結果嘉靖皇帝來了,宮女們太緊張,竟然讓嘉靖皇帝逃脫了,最後招來了殺身之禍,自此之後入宮侍寢的妃子都是脫光了衣服進去的,這一傳統也被清朝皇帝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