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谋士的排名是怎样的?有何依据?

日照蒙地卡罗瓷砖


谋士之才分为战略之谋和战术之谋,战略之谋是对全局的策划,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全方面的谋划,战术之谋是指对某一具体事项的谋划,如一场战争,一个事件。

战略高于战术,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

三国之中,具有战略之谋的顶级谋士按排名先后次序有:

1、诸葛亮。

诸葛亮是全才,文能安邦定国,武能指挥作战,尤其历害的是在天下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以自已的才能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战略《隆中对》,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刘备集团就几近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这在冷兵器时代,也是不多见的。



诸葛亮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战略上,其治国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堪比管仲,诸葛亮在益州依法治国,不徇私枉法,不以权谋私,犯了法一视同仁,哪怕是自已的亲信,如马谡;长期北伐而不激民愤,严刑峻法而没有怨言,也就诸葛亮一人而已。

在军事上,以益州割据之一地,打得自诩中国之正统的曹魏年年防守,损兵折将,打得曹魏皇帝曹睿精神高度紧张,而诸葛亮一死,这位皇帝就开始纵情享乐,如释重负。

诸葛亮虽为权臣,却并未犯上,诸葛父子两代人皆战死沙场,其心可忠,千古名臣,唯诸葛孔明是也。

2、荀彧。

荀彧是"王佐之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曹操把荀彧看到是自已的张良,实际上荀彧做的最多的还是“萧何”的工作。



荀彧就是曹操的定海神针,曹操在前方作战,荀彧在后方镇守,曹操主外,荀彧主内,每当遇到军国大事,曹操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经常就写信向荀彧问计,荀彧的计谋每次都能让曹操得到答案并因此而安心。

荀彧力劝曹操迎接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政治上的大战略,为曹操确定了战略优势。吕布夺取兖州时,是荀彧与程昱、夏侯惇一起稳定了曹操的后方,保住了曹操的根据地,官渡之战,曹操快坚持不下去,准备退兵,荀彧力劝曹操不能退,坚持下去,使用奇谋,必会胜利。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而且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也是曹操手下名副其实的“人事部长”。

3、鲁肃。

鲁肃的最大贡献是对江东的战略规划,鲁肃是整个三国时期,最早提出三分天下战略规划的人,也是三国时期最早说出汉室不可兴的人,他的三分天下战略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早7年,他的战略思想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为孙权集团三分天下提供了战略思路。



4、周瑜。

周瑜能文能武,最大的成就是领导了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并成功的击败了曹操,让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形成雏形。



在战略方面,周瑜在江东一片投降声中力主孙权抗曹,力劝孙权软禁刘备,用其党羽,西征益州,全据长江,与曹操划江而治,二分天下,可惜周瑜的计划大多不被孙权采纳,并且周瑜英年早逝。

5、司马懿。

司马懿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能隐忍的人了。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就屡建奇策,曹操取汉中时,劝曹操立刻南下夺取益州,可惜曹操不听,还弄个得陇望蜀的成语来,襄樊之战中劝曹操联络孙权,共同对付关羽,解了襄樊之围。



曹丕时代,司马懿多是留守京城,处理朝政。到了曹睿时代,曹魏大批名将凋零,司马懿开始在军中初露锋芒,8天急行军出其不意斩孟达,与诸葛亮对战打不过,就闭门不战,熬死了诸葛亮,平辽东手段当相雷霆,高平陵夺权,心狠手辣,斩草除根。

三国之中,具有战术之谋的高级谋士按排名先后次序有:

1、郭嘉。

郭嘉的优势在于对人物性格的分析非常到位,而且能按曹操的想法提出解决之道。曹操征吕布,力战不下,准备放弃,郭嘉却看出胜机,劝曹操不要放弃,之后果然攻下。劝曹操软禁刘备,即不用承担杀贤的骂名,又可以控制竞争对手,可惜曹操不听。



官渡之战,为曹操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为曹操击败强大的袁绍提供理论及信心支持。预言孙策会被刺杀,后来果然如此。官渡之后,建议曹操利用袁家兄弟的内部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再坐收渔翁之利,曹操依计,不费吹灰之力击败袁家兄弟。

郭嘉建议曹操远征奇袭乌丸,力排众议说刘表不会袭击后方,曹操采用的郭嘉的计策,解决了北方边患,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

2、贾诩。

贾诩可能是三国中活的最长的谋士了,活了77岁 ,比司马懿还要长3岁,贾诩号毒士,神机妙算, 最早还在凉州军阀手下时,董卓死后,建议李傕、郭汜袭击长安,结果成功,汉献帝再次落入军阀之手。



在张绣手下时,曹操征张绣,张绣败,曹军退走,张绣追,贾诩说不能追,必败,张绣不听,果然败,张绣回来后,贾诩马上说现在可以追了,然后张绣就大败曹军,神机妙算。利用曹操求贤的名声,劝张绣投降曹操,之后就一直效力曹操。

关中之战,曹操采用贾诩离间计,大破韩遂与马超,夺得关中。赤壁之战前,曾力劝曹操不要东下决战,先安抚荆州,以图时机,曹操不听,导致赤壁大败。

3、法正。

法正虽是个卖主求荣之人,但也却是有能力的人。刘备占据益州后,法正劝刘备与益州豪强联姻,拉拢士族,稳定统治,刘备采纳了。



法正建议刘备夺取汉中,提出了汉中三策,说明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刘备采纳了,并倾全蜀之力,与曹操争汉中。在汉中争夺战中,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声东击西之计,力斩曹魏前线主帅夏侯渊,汉中争夺战中,法正是首功。

4、程昱。

程昱既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同时又是领兵将领,是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吕布图兖州时,与荀彧、夏侯惇一起力保三县不失,并且靠一张嘴说服其中的2个县不叛变曹操。兖州之争中,曹操仅剩3个县,粮食又没有,曹操一度想去北方投靠袁绍,程昱力阻,那样的话,曹操就没有独立地位了,曹操听从了。



程昱看出刘备非常人,是一个劝曹操杀刘备的谋士,可惜曹操不听。赤壁之战前,程昱曾经提醒过曹操,孙权会与刘备联合,而其它人认为会像辽东公孙康杀了二袁兄弟一样把刘备的人头献上,但曹操不以为然。

程昱不仅有谋,而且能带兵打仗。程昱历任东中郎将、振威将军,曾带领700人守鄄城以抗袁绍,还拒绝曹操的援军。程昱曾经纠合一伙民众及亡命之徒,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后缴还兵权、激流永退。

5、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在曹操征张绣和吕布过程中 ,都提供了正确的建议,协助曹操征服了张绣和吕布。官渡之战时,荀攸同曹操建议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曹操采用 ,大破袁军,解了白马之围,又在延津之战中,建议曹操丢弃辎重,引诱袁军,大破袁军于延津。

官渡之战后,就曹营南下征刘表还是北上打袁家兄弟的问题,献计曹操,应该继续北上打击袁家兄弟,而刘表没有志向,不足为惧,曹操听从了,之后就开始打击北方,统一北方。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虽然这个时期时局动荡,但是这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

因此可以说,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交相辉映的多彩时期。

三国谋士成千上万,大到为三国领导人做心腹,小到在郡府当门客,那么,三国优秀谋士如何排名呢?

小哥仅以《三国演义》作为参考,勉强排一下前位,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评论区理性探讨。

第一位:半仙诸葛亮。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半仙呢?借东风,木牛流马,缩地神功,向天借命等等传奇描述,这完全就是一个半仙吗。

顺便说一下《三国演义》中几个修仙的,于吉,左慈,张角,南华大仙。这几位是真正展现过道法的。

而诸葛亮的手段自不必多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所向披靡,司马懿碰到诸葛亮只有当缩头乌龟的份。

而诸葛亮帮主刘备三分天下,这个成绩排在第一也无可厚非。

第二位:郭嘉。

这位不接受反驳。

郭嘉为什么排在诸葛亮后面呢?因为郭嘉还没有诸葛亮那么神,到达半仙的境界,他是人类里面最优秀的。

诸葛亮有《隆中对》名扬天下,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也同样举世闻名。

曹操早期打下那么大的政治版图,郭嘉出力甚多。

为什么郭嘉排第二呢?因为郭嘉“识人”的能力,所向无敌。

郭嘉判断小霸王孙策喜好呈匹夫之勇,必死无肖小之手,果不其然,孙策被刺客给摆平了。郭嘉判断袁绍虽然集团势力很大,但是为人多疑,缺乏果敢之气,做事犹豫不决,最终果然由于袁绍的性格缺陷,曹操击败了袁绍。郭嘉评判吕布和陈宫,一个容易听信妇人之言,一个虽然有谋略,但是思维比较慢,最终曹操速战速决,打败了吕布。郭嘉评论刘备并非善类,劝曹操杀掉刘备,防止刘备将来鲤鱼化龙,结果曹操没听,刘备最后果然三分天下占其一。而郭嘉评判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劝曹操杀了司马懿,曹操又没听,司马懿被吓的半死,从此低调做人,后来司马懿果然反了(司马懿这部分是影视剧加上去的,小说没有此情节)。

所以说,要说三国识人第一人,非郭嘉莫属,诸葛亮都有所不及。

当然,郭嘉的成绩也是非常灿烂的,帮助曹操败吕布,平定西北,击破袁绍,后来曹操赤壁惨败,仰天痛哭大喊,“若郭奉孝在,断然不会使孤如此”。

所以说,郭嘉排第二。





第三:贾诩。

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也是三国优秀谋士里面,活的最久的,算得上是安享晚年,因为在司马氏夺权后,贾诩依然没受一点迫害。

为什么排贾诩为第三呢?我们先看看贾诩做事的三个原则。

原则一:利己。

原则二:利主。

原则三:利国。

原则四:利民。

董卓去世后,部下李榷,郭汜等四将来到长安,痛哭流涕,最后悲伤的离开了长安,但是半道碰到贾诩,贾诩这个恶棍一番忽悠,李榷,郭汜掉头又回到了长安,致使长安大乱,再次让长安百姓陷身于水火之中,四将祸乱长安,也记得贾诩的好处,给了贾诩很丰厚的赏赐,但是贾诩一看这四人闹的这么厉害,自己心里也虚了,就悄悄溜走了。

后来,贾诩来到张绣处,他先是献计两次击败曹操,后来又劝说张绣投降了曹操。后来在曹操和马超韩遂对战的时候,贾诩又献计大破马超,并且在曹操攻打袁绍的时候,贾诩也有献计之功。

曹操赤壁之战前夕,贾诩建议曹操不要兴师动众渡江讨吴,应该安抚百姓,曹操不听,惨败。后来曹丕继位,问诸将“先打蜀国好还是先打吴国好?”贾诩建议,先把国家(魏国)治理好了再讨论打仗的事情,曹丕不听,惨败。

贾诩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因此贾诩排第三。


第四:庞统。

庞士元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凤雏陨落,卧龙独舞!

虽然庞统的战绩比较少,但是为什么小哥要将他排在第四呢?原因如下。

赤壁之战,吴蜀大胜,虽然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东风之便,但是小哥认为最重要的,是庞统冒着生死危险,为曹操带去的“铁索并大船”损人绝技。

曹操手下也是谋士辈出,能人奇才不计其数,但是庞统献计给曹操,曹操居然就非常开心的信了,而其他人居然没有察觉。

正是有了庞统的献计,才能使后面火烧江面的惨况出现,当然了,黄忠的功劳也很大。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奠定了三国三分天下的局面,因为在赤壁之战之前,曹魏太过强大,而吴蜀相交之情也不是非常深厚,但是赤壁之战之后,这天下形势基本上就定下来了。

第五:关羽,张飞,周瑜,荀彧,荀攸,鲁肃,陆逊等群雄。

关羽武力值有多高呢?小哥认为,自吕布之后,关羽应该算得上是当世第一了。(有人认为是赵云,有人认为是马超,但小哥支持关羽。)关羽打仗也是非常有计谋的,水淹七军,俘虏张辽。这样的战绩不能不说是成绩斐然。

猛张飞如何呢?当阳桥带领几十人吓退几十万曹军,曹操的侄子居然被吓死了。张飞的智商在义释严颜,巧败张颌的战役中更是表现的淋漓至尽,真是让人感叹,莽夫也能玩转绣花针。(原著中张飞早期应该是一个非常帅的美男子+肌肉男类型,后期就是胡子拉渣的莽汉形象了,好喝酒,喝酒了就要耍酒疯,鞭打士卒)。

或许很多人觉得小哥没有将荀彧单独排进去,觉得不公,因为小哥认为,荀彧功劳确实很大,但是荀彧的功劳更多是体现在统领曹操大后方的工作环境下,被曹操比喻为“吾之萧何”,对于计谋一事,虽然也献计多次,但是战绩比之前面四位,确实差一些,只能化归到第五组了。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评论区开放,欢迎理性讨论,祝大家新年快乐。)


古梁镛


三国是个大师云集的时代,在谋士方面,有智勇双全的程昱、奇谋百出的贾诩、心存汉室的荀彧、少年鬼才的郭嘉、奇策善谋的司马懿、妙计横正的法正、才华横溢的庞统、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肝老臣张昭、深谋远虑的鲁肃、风流倜傥的周瑜、胆略兼人的陆逊。

图为太行山黄牛岭,司马懿藏兵洞,留有石槽、官龛等遗址。

只以谋略,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无法定论,如果结合取得成就、事件影响力、谋事谋自己,再算不上点运气的话,大概的排名即可以出来,诸葛亮肯定第一位,文韬武略,后世敬仰;第二位司马懿,大智大勇,成就最高;第三位程昱,这里解释一下,此人上马能掌军、下马能谋事,曹营中第一个做到都督,几次替曹操力挽狂澜,没此人曹操早就灰飞烟灭几次,曹丕登位关键人物,活到80能善终。

正史上的周瑜,称为奇才,孙权赞其有王佐之资,文武兼备,位列唐武庙和宋武庙。

第四位周瑜,天纵之才,东吴鼎立的核心人物;第五位贾诩,几次易主能独善其身,以少胜多的官渡、潼关之战均此人出谋划策,统兵之贤将,著多部兵书,能善终;第六位荀彧,替曹操灭袁绍、除刘表,统一北方首位功臣,可惜心系汉室;第七位庞统,三国时期智商最高,才华太横溢导致情商太低,长得又丑不受待见;第八位陆逊,夺荆州、败刘备、御曹魏,20多年在东吴出将入相,辅佐太子的旷世儒将;第九位郭嘉,平定吕布、解决刘备、平定北方都有此人身影,但死得太早;第十位张昭,个人觉得此人文学成就更高,他被称为东吴仲父。

图为庞统墓,此人智力超群,奈何长相也超群。

此外,还有出身名门的一代奇士法正;促成孙刘联盟,和诸葛亮成挚友的鲁肃;来无影去无踪的颍川名仕徐庶;辅助袁绍虎据四州的田丰;招招打要害的,可惜投了董卓的李儒等等,都留下了设谋献计的成功案例,在此不多论述。


图文绘历史


其实这个排名真的很不好界定,同样是靠脑子,也可以分很多不同的领域:比如政治方面、军事方面,政治方面又可以细分为外交政治、内部政治等;军事方面又可以分为战略层面、战术层面等等。

领域不同,自然也就无法综合评定。

我们说几个第一的候选人,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吧:

胜者为王:司马懿

综合各个方面,最为全面的,末将以为是司马懿吧。有战略眼光、有战术能力、有权谋权术。对外能领兵作战、攻守兼备;对内能治国安邦、有一套很不错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偷奸耍滑讲阴谋更是无人能与之匹敌。

司马家作为结束乱世的家族,司马懿更是司马家政权的奠基人。成王败寇,作为最后的胜利者,司马懿当选第一应该没毛病。

有人说司马懿的成功主要是活的久,那关键是活的久那也是优势啊!对吧!运气尚且也是一种实力,更何况活的久,有本事你曹操、曹丕、曹真、曹睿也活的久呀!你倒是想活那么久!

名垂青史:诸葛亮

诸葛亮是被民间封神的人物【注意是民间而非官方,官方不可能封诸葛亮为神!】如果末将在这里把诸葛亮的功绩说出来,追捧他的人也一定只是民间普通老百姓。

其实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其政治能力才堪称一绝。

刘备死后的蜀汉是何等的动乱,硬是被诸葛亮治理的妥妥当当。整个蜀汉在诸葛亮的管理下,诸葛亮带头清廉,蜀汉政治上那是一片清廉,根本没有一丝贪污腐败之相【这是老百姓之福,却是**之*】

坚持信念:荀彧

荀彧绝对是曹操争夺北方地区的关键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其成败的人物。

荀彧从一开始帮助曹操再到后面与曹操出现分歧,荀彧这个人始终没有膨胀过,没有改变过,一路走来,不管形势怎么变,荀彧的内心没有变、初衷没有变。

那就是匡扶汉室的信念与执着。

乱世逢生:贾诩

贾诩的战略眼光、战术水平、洞察人心等能力都可以说是超一流的水准。

贾诩在曹营拥有者独一无二的尴尬处境,贾诩设计击败过曹操,设计击杀过曹操的儿子..就这样,贾诩还常伴曹操左右【能生存下来岂不是一种超高智慧的表现】

要换成其他死硬派的话,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贾诩最后还位列三公,做到了善终。


左将军


曹操的荀彧,刘备的诸葛亮、孙权的张昭,应该是三国谋士第一方阵。

上述三人已经超出了一般谋士的工作范畴,都是本方势力的大管家。对于本方势力的战略决策、正规化建设、人事选拔,都有重要的话语权(张昭前期是)。

曹操出征,荀彧看家。刘备出征,诸葛亮先守荆州,后守成都。在东吴,孙权自己都对张昭说,上朝是拜我,下朝就都拜你,可见张昭影响力之大。





三国摸金探秘记


第一战斗序列的谋士:诸葛亮、周瑜。

这俩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战略能力极强,而且极少为自己考虑。

所以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的设计出来以后,差不多10多年,刘备就从泥腿子丧家犬开始入主四川了。

这就好比顶级的象棋棋手,并不需要每一招都很精妙,关键时候的妙手逆天改命。

第二战斗序列的谋士:荀彧、荀攸、法正、马良、鲁肃、吕蒙、陆逊。

这个序列的谋士或许也会为自己考虑,但是他们拥有具体的特长和出谋划策的领域。但本质上,他们还是以主公利益为核心的,跟着主公的思路走,就是好谋士。

第三序列的谋士:贾诩、张昭等东吴大批谋士。

他们之所以排第三,是因为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通常自己的利益是高于主公的利益的。

对贾诩来说,为了自己的地位可以劝降张绣,但劝降之后自己单纯的明哲保身,谁也不搭理,谁也不得罪。这样的谋士洞察力强是没问题的,但战略眼光比起第一序列的就太差了。

张昭是一样的,赤壁之战的投降派没一个好鸟,如果不是因为周瑜,东吴都没了。而且张昭这样的人在身边,很难判断那句话是为你想的,哪句话是为自己考虑的。

第四序列的谋士:郭嘉。

比起前面的谋士,郭嘉命太短了。活的不够长,谋士的成就就有限。你看张昭虽然能力不行,但是人家活的长,那就好办。

其他的谋士就不考虑了,关系不大。


酒骑风


第一名:司马懿政治格局和战略眼光更胜诸葛亮一筹。本人也非常喜欢。

第二名:郭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史书记载“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第三名:诸葛亮,它是很多人公认的谋士,但是他一生凡事都亲力亲为。

第四名:贾诩。使用离间计,让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第五名:周瑜,为江东称霸一方打下基础的人。“既生瑜,何生亮”。

第六名:庞统,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献计连环计。但个人觉得他一生际遇不佳。


田氏生物洋洋


题目中的谋士,解为谋事之士。所以必须是为具体某件事出谋划策,并取得改变历史走向的重要结果。

第一当为郭嘉,根除袁氏遗患,彻底稳固曹操势力的冀、并、幽三州的统治。

第二应是周瑜,戏蒋干反间除蔡张,打黄盖苦肉胜赤壁。将曹操阻隔在长江以北,为东吴三分之一奠定了基础。

第三要选吕蒙,白衣渡江破云长,自此荆州便姓吴。

当然,贾诩劝张绣,程昱诏徐庶,陆逊火烧连营,关羽水淹七军,都一定程度改变势力走向,就不一一列举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诸葛亮、荀彧、张昭、鲁肃、田丰、法正等称为谋势之士比较好,偏重于战略方向的规划。

个人见解,愿与诸君共论史话。


建筑业乌托邦


第一档战略大师:三大势力的曹操的荀彧,刘备的诸葛亮,孙策的周瑜或者孙权的鲁肃,袁绍的沮授,这些人目光长远,能够结合当前形势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

第二档战术大师:这一档就很多了,曹魏的郭嘉,程昱等,刘备的庞统,法证等,孙氏的吕蒙,陆逊等,前期的陈宫,田丰,戏志才这一类挺多的

第三档这一类最多,平庸之辈,才能也有些,但不够,还愿意出风头,搞内斗


雨辰3039761


战略布局,荀彧第一,周瑜第二,诸葛亮第三,田丰、司马懿次之。

战役策划,周瑜第一,诸葛亮、司马懿、戏志才、沮授、吕蒙次之。

临机应变,周瑜、荀彧、法正为第一等级,鲁肃、陆逊、程昱、审配次之。

战术鬼谋,郭嘉、荀攸、贾诩为上。

后勤行政,荀彧第一,诸葛亮、张昭次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