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为什么秦可卿的葬礼非常奢华,贾敬的葬礼非常简单?

润杨阆苑


红楼梦中应该预设了三场大葬礼,分别是秦可卿、贾敬、贾母三代人。这三场葬礼隐喻了贾家第五代的提前死亡,中坚力量第三代紧随其后,最后才是曾经繁华的第二代象征贾母。而第四代玉字辈只有贾瑞小死亡,代表的也是垮掉的一代,在葬礼规模上。曹雪芹的安排应该对应的是繁、简、极简的顺序。秦可卿最奢华,贾母最简单,规模最大的葬礼无疑是贾敬的。只是贾敬葬礼夹在秦可卿和贾母中间,不适宜浓墨重彩,做了简化处理而已。



贾敬吞金丹暴毙后,作者虽然简化处理了葬礼过程,却着重突出了几点内容,而这些都是秦可卿葬礼所僭越不轨之处。从中也能看出贾敬葬礼的规格远大于秦可卿。

首先,贾敬暴毙后,尤氏雷厉风行的处理手段。尤氏在秦可卿葬礼上“病了”几十天。关于她装病的说法是共识。只是她那般“过于从夫”的女人被说成发现丈夫与秦可卿通奸而赌气不干活,也太高看尤氏了。没有贾珍的同意,尤氏不死都要起来张罗。从贾敬一死尤氏的表现看,驾轻就熟极有经验。

尤氏也不听,只命锁着,等贾珍来发放,且命人去飞马报信。一面看视里面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破孝开吊。一面且做起道场来。

尤氏处理的井井有条,一个将众道人锁起来,将秦可卿的丫头瑞珠和宝珠结果补充出。这两个丫头一死一逃(不敢回家),与尤氏密切相关。


其次,贾敬的葬礼在尤氏主持下有条不紊的操办起来。连贾珍听到都赞一声妥当。由于赶上国丧,京城几乎空了一半,开始确实很简陋。可贾敬葬礼有秦可卿没有的皇帝圣旨:

天子听了,忙下额外恩旨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入都,恩赐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

皇帝下旨后的贾敬葬礼必然要更隆重奢华。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皇帝圣旨说了四点:

第一,追赐五品之职。秦可卿也是五品宜人,但男尊女卑,长幼有序,贾敬赐官,尽享恩荣合法,秦可卿买官,不合法。

第二,灵柩可返回都城家中。古代死在外之人不可以送回京城,皇帝特旨恩准送回贾家操办。贾敬葬礼正大光明合法,秦可卿葬礼迷雾重重不合法。

第三,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光禄寺代表皇帝,皇帝派人祭奠,指出贾敬的荣光合法,秦可卿躺在“坏了事”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木中不合法。

第四,古人当朝官员参加红白喜事不是有没有交情就可以随意走动的。“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皇帝圣旨允许朝中王公贵族与贾家有来往的都可以去祭奠。贾敬葬礼的规格和祭奠人的品级合法,对应秦可卿葬礼北静王等四王八公违规出席的不合法。

贾敬的葬礼处处体现合法合规,处处对应秦可卿葬礼的不合法不合规。隐喻皇帝对秦可卿葬礼的耿耿于怀,也对应贾敬葬礼的规模必然在秦可卿葬礼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最后,贾敬灵柩回宁国府当天的规模曹雪芹只用一句话就点其奢华盛大:

择于初四日卯时请灵柩进城,一面使人知会诸位亲友。是日,丧仪昆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内中有嗟叹的,也有羡慕的,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说是“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的,一路纷纷议论不一。

贾敬是长辈,又有皇帝圣旨。请陵回家尚且与秦可卿出殡不相上下,到出殡当天的规模只有更大。只因秦可卿葬礼在前,实在没必要再画蛇添足多写。只是通过贾敬葬礼的合法,一一摘出秦可卿葬礼的不合法。贾家因此遭到皇帝忌讳也就不奇怪了。而北静王等违法出席,明显向皇帝表明四王八公结党事实。皇帝登基不久,只能占时忍气吞声,甚至还要给贾家一个贤德妃作为安抚。其实从那时开始,贾家已经上了皇帝黑名单。贾敬葬礼不过是皇帝愤懑之心的发泄,告诉贾家你们错在了哪里!可笑贾家上下竟然无人领会,利令智昏若此徒呼奈何!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中描述了贾府两场声势浩大的葬礼,其一是贾蓉妻子秦可卿的葬礼,其二是贾珍父亲贾敬的葬礼。

因为秦可卿的葬礼在前而且有很多篇幅的描写,所以就有不少人误以为贾敬的葬比不上秦可卿葬礼的奢华,其实这不过是作者的一个障眼法罢了。

秦可卿的葬礼够奢华,但贾敬的葬礼也并不简单。不可忽略一个客观事实,就是秦可卿去世时,贾府之人都在家,且是书中可见的贾府第一个媳妇去世,所以曹公会不吝笔墨,以葬礼写贾府之富贵。

所以,我们通过秦可卿的葬礼,可以看到宫中的太监来吊丧,可以看到四王六公来路祭,可以看到贾珍为儿子蠲官,又因为父亲的不过问,所以愈发恣肆奢华,而贾敬去世时,葬礼就显得有些草率,其实并非如此。

第一、因为规制和孝道,贾敬丧礼的规制一定远远高于秦可卿

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因此她们都极为讲究规制和孝道。

首先按照身份,贾敬是通过科举出身的进士,虽然早就抛弃家业去城外炼丹,但其身份一直都在。所以他死的时候,是惊动了天子的,后来还下了恩旨,比起贾珍为秦可卿葬礼风光而向太监蠲官,不知高了多少。

其次按照贾府家规,贾敬是贾珍的父亲,贾母的侄子,是贾府文字辈,而秦可卿是贾蓉之妻,属于贾府草字辈,贾敬是秦可卿的爷爷,所以,他的葬礼不可能比孙媳的葬礼寒酸。

贾珍即便再胡闹,他也只敢在一些表面功夫上做文章,比如临时请僧问道择期为秦可卿超度和停灵、花费千两购买棺木、为贾蓉买官写经幡、亲自前往铁槛寺过问停灵处……

可是对于其他章程上的事儿,贾珍也只能按部就班,因为越不过章程,所以秦可卿的丧仪也就是外面光鲜内里弱。

贾敬的丧仪就不同了,对于家族里的老人其实早早就会提前为他们把所有的丧葬事宜准备妥当,因此即使贾珍没有在家,尤氏也可以主持大局安排好贾敬的丧仪。

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因为是按照章程办事,所以就没有详细的描写,但这并不表示贾敬的葬礼就会简单,相反的越是长辈的葬礼就越会复杂。贾敬是宁国府此前最大的长辈,他的葬礼自是最复杂隆重的一位。


其二、贾敬的丧事有官家许可,如此殊荣是秦可卿的丧礼无法逾越的

贾珍没有一开始就亲自操办贾敬请丧礼,是因为当时正遇国丧,贾珍有爵位和官职因此不得在家。但也正因此在贾珍告假回家奔丧的时候,官家也知晓了贾敬去世之事,因此就有了恩旨。

天子听了,忙下额外恩旨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 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

官家特别体恤下属且深谙笼络之道。不仅同意告假,且赏赐祭祀之物,同时还准许王公以下祭吊,这可是给足了贾府面子,这以后贾府对官家绝对感恩戴德、忠心不二。

扯回重心,有了官家这一层特别的关照,许多人见风使舵都会积极参加贾府的丧仪,所以贾敬的葬礼未开始就已经爆火。因此,贾府对于此次丧仪也必须认真对待,不管按照惯例还是重新调整,贾敬的丧仪绝对不会弱过秦可卿的。


第三、贾敬的葬礼低调不张扬,但不代表不奢华

秦可卿的葬礼是物品齐备的奢华,可是贾敬的葬礼还有人潮涌动的喧哗。

是日,丧仪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内中有嗟叹的,也有羡慕的,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说是"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的,一路纷纷议论不一.

万人涌上街头观礼,这样的热闹不是一般的葬礼会有的景象,贾敬葬礼的奢华程度不言自明了。

而且,这里还有个背景,秦可卿死的时候,贾元春尚未封妃,王公贵族来吊丧,也许都是看在昔日交谊的情面上,毕竟秦可卿是宁府这个长房的长孙媳。而贾敬死亡时,元春早已封妃,贵妃的伯父死了,本身又是进士出身,葬礼自然不会简单。

且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曹雪芹前文已大写特写了贾府葬礼,后文必然不会犯重,不可能再大肆渲染,且到了贾敬死亡一回,曹公为了暗示贾府的大不如前,不仅写了贾母等人之悲,更是通过简写贾敬葬礼,透露了贾府已然穷途末路。

但越是这种没有痛下笔墨渲染的葬礼,越是让人感到无处不在的悲凉,而贾敬这个贾府唯一进士出身的子孙的死亡,也预示着贾府败落的不可逆转,所以曹公才并未如可卿葬礼般一一写来,但这并不代表其葬礼就简单。

贾敬的葬礼看起来简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彼时贾府众人都在为宫中老太妃的薨逝忙乱,多人皆不在府中,因此冲淡了其葬礼的隆重奢华和闹嚷喧嚣的气氛。


少读红楼


从长幼上来说,贾敬是秦可卿的爷爷公公。中国古代讲究长幼尊卑,长者为尊。可是他们二人死后,其葬礼规格相差悬殊,秦可卿的葬礼异常奢华,贾敬的葬礼就非常简单了。二人葬礼的悬殊的原因如下:

秦可卿死的时候,贾府还有奢侈的本钱。

秦可卿死的时候,小说刚开始不久,贾府虽然已经走下坡路了,但是还能拿出钱来操持奢华靡费的葬礼。

秦可卿死用的棺材逾制,贾敬的棺材是按身份定制的。

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非同一般。秦可卿死了,贾珍哭得泪人一般,恨不得跟了去。他父亲贾敬在道观修道,不理家事,贾珍便肆意奢华,铺张浪费。秦可卿只可以用上等杉木的棺材,可是贾珍却用的是王爷品级才能用的板材。这棺材万年不坏。【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声如玉石】。

贾敬的棺材是事先准备好的,按照规制用的板材,自然不能和秦可卿的棺材比。

秦可卿和贾敬死的时候,社会大环境不同。

秦可卿死的时候,元春即将封妃,贾府势头正劲,因此来了许多王爷、公侯伯子爵等王公大臣,以及亲朋好友。

贾敬死的时候,正是老太妃薨逝的国丧期间,王公大臣都去给老太妃送葬守灵,因此贾敬的葬礼一切从简。贾母、贾珍都去给老太妃送葬去了,听到贾敬死的消息,才跟皇帝告假,皇帝允许才回来的。因此葬礼相对寒酸一些,送殡的规模小一些。

润杨认为老太妃才是贾府在宫中的靠山,元春能封妃,是借老太妃之力。如今老太妃死了,贾府的靠山也没有了。贾元春在宫里根基浅,独木难支。朝廷里的那些王公大臣个个都是趋炎附势之辈,贾家的靠山没有了,自然也不会来捧场。因此贾敬的葬礼规格小了很多。

从秦可卿和贾敬葬礼的规模便可窥见贾府经济日益下滑,贾府的人脉日益减少,贾府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润杨的红楼笔记


虽然从身份来说,贾敬是祖父,爷爷辈,秦可卿是孙子媳妇,孙子辈。地位不一样。从两人葬礼一奢一简对比两人身份有不一样之处,绝不是爷与孙媳妇这么简单。秦可卿的身份历来为人置疑,不是贾珍为其办葬礼规格高,奢华之因。是参加葬礼人身份高贵,几大王爷及王公贵族之类。一个小孙媳妇贾珍再重视不会引来外人重视,别人可以打发管家小厮之类不用亲来。秦可卿出身是王公贵族所知之因。东府也不是西府有元春在宫。唯一是秦可卿本人之因。也有一个原因贾家势头正旺。

相对于贾敬身份不如秦可卿,又入道多年少社会关系,贾家此时势道正落,人都外调,当时人不知久已知。权势一落,门前冷落鞍马稀,不是昔日风光。而贾珍与北静王等人的关系不融洽。从过年北静王向贾珍送福袋,贾珍那日正接乌进孝的租子竟逃避,也更说明贾珍本人没有吸引联系王孙王公贵族之能。秦可卿葬礼来许多人不是冲他来的。贾家之势渐落,四大家族渐衰,元春也不得宠。贾敬葬礼简单也就明了。


圃香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看似简单的《红楼梦》,无处不充满着玄机,甚至无处不充满着对比,即便是葬礼,也有对比。

红楼梦中出现三次比较大的丧礼,一次是秦可卿的,一次是贾敬的,一次是贾母史太君的,一次比一次葬礼落魄,也由此看出贾府的败落过程。

这三次葬礼中,最为奢华的就是秦可卿的葬礼了,可以说是超越了她自身的葬礼规格的,而恰恰是这样的一次葬礼,在三个人当中是最年轻,资格最轻的,充分说明此时的贾府,在实力上还是很厉害的,而到了贾敬尤其是贾母的葬礼的时候,贾府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实在无法负担沉重的付出了,所以就从简办了,简单的情节呈现了最为深刻的道理,贾府是不可能永远繁荣的,,迟早走向衰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