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司马懿最佩服的人是谁?

涂话春秋


司马懿的装死和才华一样出色,文韬武略不同凡响,能耗死诸葛亮的天下没几个,又奠定晋朝的基石,谥为宣王,能被他看得上眼的估计没有多少,但有一人,可以算是老司马服膺的人,他曾说“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从书里和远近听和看等能了解到的途径,一百几十年来,所谓的贤才都不及荀彧,这是极高的评价,这种评价可算是老司马评价人的最高赞誉了,说荀彧是他最佩服的人也无不可。


荀彧与司马懿一样,都是服膺儒家名教的世家大族,公祖世代为官,当世知名,父辈也有兄弟八人,号称八龙。而司马懿是河内司马世家,本人有兄弟八人,称八达。(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荀彧辅助曹操,运筹帷幄,劳苦功高,平河北,占中原,劝迎天子以令诸侯,居中持重使百官各司其职,其辅佐、举人、建计、密谋之功无人能比,居中持重,内理朝堂之事,外分军事之忧,曹操的立下的功业,没有荀彧是难以成功的,荀彧也因此被后人誉为曹魏功臣第一。

但荀彧的志向却是匡扶汉室,与曹操取而代之的目标不同,最后才致分道扬镳。而司马懿,与荀彧同是世家子弟,维护世家豪族政治上的话语权的立场一致,荀彧欲以扶汉达成目标,而司马懿及其子孙,却以另开一个朝代来达成目的,从而使世家豪族通过九品中正制继续把持大权。(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荀彧本人能力出众,品行端正,而又能识才荐贤,更是了不起。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给曹操,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的人,司马家的班底,就是荀彧有意无意构建的。论交情论渊源,论学识论人品,司马懿才佩服的说,百数十年未有见如荀令君者。


另有二人可能也为司马懿佩服,一是曹操,一为诸葛亮,东汉末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胆略,是司马懿望尘莫及的,在招揽人才方面,曹操礼贤下士的能力也是老司马不能比,他的文采更不用说了,军事指挥能力也压老司马一头,曹操在生时观察到司马懿的“狼视鹰顾”之相,对他开始留意,并告诫世子曹丕小心“此人必预汝家事”后,司马懿马上挟着尾巴做人,拼命工作为曹操卖命,争取以工作态度打消曹操的疑心,能让司马懿采取最笨最踏实的做法,说明曹操让他畏惧,以曹操的各方面才能,应该也让司马懿佩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诸葛亮五次北伐,曹真死后,司马懿调任雍凉一线拒敌,虽然《晋书》对他的武功大吹特吹,但改变不了诸葛亮进退自如,司马懿不敢出战的事实。一次妄自尊大的追击,在木门道断送了曹魏副统帅张郃,面对诸葛亮的进攻不敢正面与战,撤兵时追则有失,进退自如,对这位比他小两岁的对手,应该也是佩服的,所以史书中记载诸葛亮逝世后,司马懿观察他的驻扎营地分布,不由赞叹地说“真天下奇才也”。


南方鹏


在三国中,司马懿最佩服的人表面是诸葛亮,实际上是曹操。他毕生都在学习曹操的奸诈和阴谋篡权。曹操有一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司马懿取其精华说;“洛水发誓,不背诺言”曹操是明的;司马懿是来阴的。

曹操的奸诈以是举义旗,匡扶汉室为已任,其实是携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先是在战场上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等自己实力强大了,就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杀伏皇后,又把自己的女儿曹节许配给汉献帝。他活着时,绝不称帝,只是位列丞相,只在他死后,让儿子曹丕称帝。

司马懿也是这样,他活着时不称帝,让儿子司马昭称帝。但是司马懿做得比曹操表面上更光彩点,他死活不就丞相之职,不受九锡之礼。但实际上他在洛阳城为自己的先人立了宗庙。不能上朝时,皇上要亲自到府第中来问询国事。其实,他的权势做得比曹操更高,更多了。

司马懿和曹操一样,是外表对人宽厚,内心很阴暗的人。晋书中就写了司马懿的为人,其中说:宣帝内心嫉妒而外表宽厚,对人多猜忌,善用权谋。这也就是活脱脱的曹操的写照。

曹操外表对人宽厚,其实对人多猜忌,许攸居功叫他的小名:阿瞒,曹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许褚杀了小时候的小伙伴许攸;杨修总是能猜出曹操的心思,曹操就以乱军心杀了他;孔融聪明,在当时的社会,文名比曹操高,曹操不爽,借口孔融不孝,杀了他全家,并灭族。神医华佗,是曹操老乡,因不卖他面子,借帮又杀了华佗。以至让儿子曹冲有病无人治,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司马懿也是这样,面对曹丕的托孤;曹睿的托孤,他表面承诺,背后居然灭了曹爽三族。就曹爽及朋友、部下等,皆夷灭三族,不论男女老幼,姑姊妹女子已经嫁人的都杀掉,最后竟篡夺曹魏天下。

但是,司马懿的所作所为,终于报应在后代,晋天下不能长久,是因为他的太阴险,晋书说:“受遗二主,佐命三朝,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以至后来东晋明帝时,大臣王导在一旁陪他坐着聊天,明帝问前世怎么得的天下,王导就陈述司马懿和司马昭的事迹,明帝羞愧地把脸埋在床上说:“如公所说,晋的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老姜聪蒜


从历史记载,司马懿佩服过两个人,都是夏侯家人,夏侯家的一男一女。先说男的。



夏侯玄



第一,夏侯玄有才。

夏侯玄博学多识,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与何晏等人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

第二,治国思路。

夏侯玄的治国思路,提出了“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司马懿认为“皆大善”。

可见夏侯玄的想法和思维是得到司马懿的认可和钦佩的。

第三,曹爽核心。

曹爽和司马懿的争斗,以司马懿装病发动高平政变,胜利结束。曹爽核心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都被处死。夏侯玄是曹爽的表亲,也是核心,一起出征过蜀国,大败而回。但是,司马懿却没有啥杀夏侯玄。

第四,司马家打压。

司马懿没有杀害夏侯玄,司马家却一直打压他的仕途。可见,佩服是佩服,但是还留了一手。证明夏侯玄还是很有杀伤力。

第五,司马懿去世。

司马去世后,夏侯玄说,司马懿是看在往日和夏侯尚的交情,没有动他。司马师就不一定了。夏侯玄也是了解司马懿的。

第六,夏侯玄有骨气。

夏侯玄在被司马师处死时,面不改色。可见夏侯玄平日的风骨。

夏侯令女。

第一,夏侯令女是进了《烈女传》的。

第二,夏侯令女自残不改嫁

夏侯令女嫁给曹爽堂弟曹文叔。可惜曹文叔早死,又没有子女。估计夫妻关系不错,夏侯的父亲夏侯文宁要她改嫁,她就割下耳朵对抗。

第三,曹爽被诛,二次自残。

夏侯文宁在曹爽被杀后,宣布断绝关系。接夏侯令女后来,要求她改嫁。她割下鼻子,就是不从。

第四,夏侯令女的自白。

人家劝她,人生在世,一辈子短暂,何苦如此呀?夏侯令女说:"我听说过,仁人不会因盛衰而改变节操,义士也不会因存亡而改变心志。曹家以前兴盛之时,我尚且想终生守节,何况如今衰亡了,我怎么忍心抛弃它?这是禽兽的行为,我岂能这样做?”

第五,司马懿也折服了。

司马懿听说后,嘉奖了夏侯令女,并听任夏侯令女收养儿子,为曹家留后。


大飞熊骑士


最佩服的倒是不太清楚,但是两个人在司马懿心中埋藏很深。

诸葛亮

两人可谓是真正的棋逢对手。

如果说诸葛亮足智多谋,那么司马懿就是那个克制诸葛亮的对手。

两人对决,司马懿对于诸葛亮可谓是恨之,怕之,又怜之!

恨:因为诸葛亮的战术确实高过自己。

不管是战术上还是心理上都优于自己。

怕: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让司马懿真的不知道虚实,给诸葛亮留下佳话。

怜:诸葛亮去世后,用以佯装的木偶被司马懿请到大营内,他与木偶的对话,表现了对诸葛亮才谋的钦佩,也是他的去世感到悲伤。

相生相克的对手!

曹操

司马懿懂曹操,曹操也懂司马懿。

曹操防司马懿一辈子,司马懿躲了曹操一辈子。

最终司马懿做了曹操最担心的事情!


关中道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来探讨并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三国中的如此多的人物,我们最佩服谁?也许答案是众说纷纭,但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诸葛亮和曹操,这两个三国中甚至于中国历史中最具有魅力的人。


司马懿是佩服曹操的,司马懿与曹操有很多相同点,后世也常常将此二人并提,比如五胡乱华的后赵石勒便将二人放在一起骂了一顿。曹操雄才大略兼具权臣、奸雄、英雄的形象,而司马懿从谋略、行为以及事迹上来看,似乎走的就是当年曹操的道路,一个人佩服的大多数都是和自己出奇的一致的人,是为志同道合。

但司马懿最敬佩的人却是自己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人——诸葛亮。

两人互为敌人多年,可谓是知己知彼,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尊敬不只是那一句“天下奇才也”。而是司马懿有初心,那就是伏膺儒教,心向汉室。所以他才略次拒绝曹操的征辟。而诸葛亮终其一生都在奉行着司马懿想做却做不到的事,他在诸葛亮身上看到的大概就是他想象中的自己的理想状态吧。至于说晋书里记载的许多司马懿批评诸葛亮的话,那是临敌的自夸言论而已,俗话说‘不能涨敌人之势,灭自己威风’。先不说晋书的记载于三国志。汉晋春秋、资治通鉴中皆无记载,就单拿这几话说,明显是司马懿鼓舞士气的言语,是做不得数的。

所以,司马懿佩服的两个人是诸葛亮(从理想角度)、曹操(从现实角度)


影视娱公


对于司马懿最钦佩的人,史书里有一些零星记载,人所共知的是对诸葛亮的赞美:“真奇人也!”还有对其他个别人的赞叹之语等,但这些都是特定语境下说的,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司马懿内心里最钦佩的人。

比如对诸葛亮,司马懿其实对他也有不少批评之语,作为对手,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说他们二人英雄相惜是准确的,说互相钦佩有些勉强。

至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司马懿就某一方面或某一件事赞扬过他们,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司马懿内心深处最钦佩的人。

按照一般理解,父亲往往会是自己首先钦佩的人,至少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都是一个特殊的角色,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是曹操的老领导,当过“省部级”高官,并非等闲之辈,他应该是司马懿最钦佩的人之一了。

除此之外,老师也是容易被自己钦佩的人,司马懿的老师胡昭是一位名士,司马懿不远千里专程去向他求学,这说明,司马懿很钦佩他的老师胡昭。

三国有两个孔明,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胡昭,孔明是胡昭的字,他出生于161年,比曹操小6岁,比司马懿大18岁。胡昭的他的祖籍是名士辈出的颍川郡(今河南禹州),初避乱于冀州,袁绍听说他的大名,征之,辞而不就。

胡昭观察袁绍此人外宽内忌,为防不测就躲进了陆浑山中。陆浑山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距大名鼎鼎的少林寺不远。此山绵延三百里,散居着许多躲避战乱的穷苦百姓。胡昭在此开馆办学,教贫家子们识字、读书,同时对山民们进行感化教育,使大家平息争斗,和睦相处,胡昭因此深得厚望。

避难冀州期间,胡昭与冀州名士崔琰相识,并建立了深厚友谊。在崔琰看来,胡昭绝非一名纯粹的经学之士,他虽拒绝出仕,但一直关心天下大事,尤其在军事、经济和政治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司马懿早就知道胡昭的大名,想向他求教,他们一家人与崔琰很熟,可能是在崔琰的引荐之下,司马懿不远千里由温县来到陆浑山,拜在胡昭门下。

那时候胡昭名气很大,各地慕名前来拜师学习的年轻人很多,不乏天资高贵、家世显赫的人,胡昭慢慢发现司马懿不一样,他不像别的人那样处处喜欢表现自己,他很有见地,天赋也高,有跟随崔琰长年求学的基础,见识不俗,什么东西一点就透。更为难得的是,他很沉得住气,在胡昭眼里,司马懿聪慧通达、智计绝伦、沉浑有度,腹藏雄才大略,日后必有大成,于是对他悉心传道。

汉末士子求学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像曹操、袁绍那样出身于官僚或世家大族,有机会入太学学习,太学是官办学校,毕业包分配,仕途有保证,但有机会来此读书的人不多。另一种是私学,崔琰的老师郑玄没进过太学,他拜经学泰斗马融为师,马融是朝廷的大官,也是大学者,他自己开学馆收徒,学生众多,刘备的老师卢植也在那里学习。

私学有代代相承的传统,郑玄后来也开馆授徒,学生人数平时保持在千人以上,为一时之盛。卢植后来收授私学,除刘备外他还有一个有名的学生,就是公孙瓒。诸葛亮隐居隆中,也不是闷头自学,他拜荆州名士庞德公和司马徽为师,受的也是私学教育。

司马懿在陆浑山前后学习五年,加上之前的求学经历,使他的教育背景很完整,且全出于名师:司马防教他读完小学、中学,崔琰指导他读了本科,董昭又带着他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


南门太守


司马懿最敬佩的人,从历史角度来看,应该是诸葛亮,所说的是那句 “真乃天下奇才” ,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对手称赞对方是天下奇才,司马懿这句话是内心的说,诸葛亮都已经死了,他们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所以司马懿非常敬佩他的对手诸葛亮。不但司马懿敬佩诸葛亮,他的后代也非常敬佩诸葛亮,他的后代因为诸葛亮军事才能突出,追封武兴王,观历史,中国有多少朝代追封敌人的事迹。诸葛亮不但是司马一族所敬佩,在中国历代中,无数风流人物都敬佩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堪称完美人才,是忠诚与智者的代表。


汐水柔情


最佩服的是他自己、把对手一个个的熬死。郭嘉被他熬死了,曹操被他熬死了。欧阳修没活过他。曹真曹休曹丕都被他熬死了。好朋友陈群也没活过他。连最年轻的曹睿也被他熬死了。老婆也被他熬死了。诸葛亮也被他熬死了。



孙权孙策刘备周瑜等等都没活过这个练五禽戏的司马懿。

柏夫人没活过他。他的家丁侯吉祥也被他熬死了。最后才由别人的刀变为自己的执刀人。就差点没把他那个心猿意马龟熬死了。司马懿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司马懿还熬死了谁欢迎补充。


历久不忘



在三国中,司马懿最佩服的是他的政治兼军事敌手诸葛亮,在死诸葛退生仲达一战中,司马懿曰:诸葛亮,乃奇才,我自愧不如也!在魏蜀之间的战争中,空城计,火烧连营,火烧上方谷,及诸葛亮死后用木雕吓走司马懿,等非常著名的军事战争中,诸葛亮的军事才华无人堪比!并且在诸葛亮去逝27年后,蜀国要塞阴平摩天岭依然有兵将把守,征西将军行至摩天岭,在一石碑上刻:丞相诸葛武侯题,艾拜说:“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并且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军事,星象!诸葛亮聪明绝顶,杀伐太重,司马懿评价其曰,事必躬亲,命不久也!但诸葛亮一生才学,司马懿确实不能比的!




日记哥爱读书


在三国中,司马懿最佩服的人应该是曹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凭这份胆识,是司马懿望尘莫及的,在招揽人才方面,曹操做礼贤下士的能力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再说曹操的才情,那就更不用说了。曹操就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名篇华章。再加上曹操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八十万大军。司马懿是个富有智慧而且人格成熟的人。虽然从智力上两个人不相上下,但从威望、才情、胸怀上,曹操还是居上的,所以司马懿尊敬曹操。


如果没有曹操,天下大乱的场面就会继续。以司马懿当时的势力,还不能控制局面,所以选择支持曹操才是对天下人负责的表现。

所以司马懿最佩服的人是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