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教育


瘋狂的教育


你的關注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如果能通過一紙文書給學生減負,那無異於天方夜譚,被擠出校園的負擔讓給了市場,如果想要想要通過行政命令控制市場,那還有地下市場。


瘋狂的教育


政治正確的空頭支票

網絡給公眾人物造成的一大影響就是說話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表演”,寧願說漂亮話,政治正確的話,而不願說實話,能解決問題的話。

“給學生減負”就是二十年以來教育領域最政治正確的話,甚至教育部長都不惜放下身段用“寶寶不高興”網絡用語來說明這一點,雖然多少讓人感覺有些不合時宜。

“可以這樣說,減負難減負難,減負再難也要減,如果今日不減負,明日負擔重如山。負擔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長,我們的學生會不高興的,學生不高興就是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問題很嚴重。所以我們要持之以恆地治理下去,不獲全勝決不收手。”

但是這樣的說法似乎並不被買賬,尤其是家長,家長們痛點在於:

  1. 減負造成教學斷檔,幼小、小初課程難以銜接;
  2. 小學放學太早,工作的家長沒有辦法照顧;
  3. 考試不公佈成績,不排名,孩子對自己沒有認知,沒有辦法刺激孩子努力,未來初中高中只會越來越落後;
  4. 學校不教的內容只能靠補習班,孩子沒有減負,而且經濟負擔太重;
  5. 教育最後變成家庭經濟實力比拼,砸錢少的家庭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落後;

家長們和教育部長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家長想著未來孩子在社會上的競爭力,部長則想讓寶寶們高興。

減負,從上世紀90年代已經喊到現在已經喊了二十多年了,如果算上最早的1955年7月教育部發出新中國第一個“減負令”《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那已經喊了六十多年了,結果呢,結果就是基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減負已然成了光鮮漂亮的空頭支票。

教育的力量

瘋狂的教育


猶太人重視教育眾所周知,憑藉僅佔全世界千分之一的人口,以色列實現了遠遠超過人口比例的成就。

人均諾獎桂冠數量世界第一,人均創業者數量第一,人均科技公司數第一,人均風投基金(VC funds)數量第一,人均國際象棋大師數第一,人均管弦樂團第一,人均博物館數量第一,人均家庭電腦量第一,人均新書出版量第二。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報告,以色列每一千就業人口中科研人員數量是17.4人(2012年),遠高於美國的8.7人與日本的9.9人;以色列25%的就業人口受僱於科技行業。兩項數據都是遙遙領先的世界第一。

猶太人憑著教育掌握了美國的金融和傳媒業,二戰以後在數億阿拉伯人環伺的情況下,在“應許之地”硬生生地開闢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

如果猶太人總是想著讓“猶太寶寶們高興”,那猶太人還怎麼生存?

階層固化的焦慮

世界上沒有人比家長更愛孩子,明知道各種作業、補習班、興趣班會讓孩子痛苦,那為什麼還會把這些強塞給孩子?

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家長更“遠視”,教育部門只需要考慮到小孩上完高中的事情,最多到大學,但是家長們知道,這只不過是漫漫人生的一小段。

很多人在擔心“階層固化”。

“階層固化”,一個極其政治不正確的詞,社會流動性降低,階層上升困難,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顯然是有害的,很多人將封建王朝的滅亡歸因於階層固化,如果整個社會不能提供底層向上的通道,那麼憤懣就會鬱結在下層,最終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

孫紅雷在微博上發了一條“唯成績論”的微博,本身說得挺有道理,不出意外收割到了很多的反對評論:


瘋狂的教育


人們擔憂沒有辦法和有豐富資源的家庭競爭,不過不用擔心,本來也不在一個賽道上,人們其實更擔心的是資源被擠佔。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就曾經說過,現在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家庭又好又厲害的那種才行”。

有證據表明,社會財富集中度越來越高,源於互聯網和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資本回報率和勞動回報率的剪刀差,西方國家已經開始收“數字稅”和“機器人稅”,以平抑這種效應。

教育的本質與囚徒困境


瘋狂的教育


我們不禁要回過頭來討論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不同的角色肯定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寶寶高興”嗎?

教育的本質是知識傳承,保證種族延續,讓每個人都更有品質的生存。但是資源相對於個人慾望來說總是稀缺的,競爭再所難免。

既然競爭再所難免,那麼需要考慮的就是競爭規則的制定,有人說東亞的民族開啟的是“地獄模式”,那麼隨著全球化進一步加強,全世界都會陷入這種模式,為什麼,這就是博弈的囚徒困境。

中國教育內部也陷入了囚徒困境,而且是“無數方博弈”囚徒困境,想要停止“惡性競爭”,必須所有的家長達成共識,你不補課我也不補課,大家都不補課,但是隻要有一個家長給孩子補課,那麼就會打破這種平衡,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競爭中不至於落後,所有的家長都會盡可能多地讓孩子補課。


瘋狂的教育


瘋狂的教育


瘋狂的教育


瘋狂的教育


所以這種“惡性競爭”就成了穩定的狀態,沒有人會主動退出這種競爭,除非有強大的外力干預,行政干預不屬於“強大的外力”。

其實,必須要正視競爭加劇這種狀態,全人類從1990年到現在已經增加了40%的人口,中國人口由11億增加到14億,增加了近30%,同時人均GDP從1663元增加到6萬元,孩子數量減少加上大家手裡錢變多,每個家庭投資在孩子身上的錢自然增加了很多,這必然造成教育的激烈競爭。

在資本眼中,教育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數據,中國K12教育市場規模近萬億,其中教輔培訓佔一大半,而且還在迅猛增長,在線教育也在迅速成長。


瘋狂的教育

2012-2017年中國K12教育細分市場規模情況



瘋狂的教育


市場會說話,數據不騙人,教育部門應該不要一味地企圖扼殺教輔市場,這也是不可能的,而是應該儘可能地用學校教育與市場教育進行競爭,解決掉家長和學生的困難,讓教輔變得不再那麼剛需。

再說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城市教育水平與鄉村教育水平拉大的趨勢就像城市化進程一樣難以避免,沒有人能夠阻擋這一趨勢,即便再怎麼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也難以挽回鄉村教育人才流失的局面。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40年間,已經有超過90萬所小學消失,現在只有不到20萬所小學,消失了近90%,所以新聞裡那些教師在艱苦的地方堅守是極少數,一個學校幾個學生,幾個教師,這樣的成本不是太大了嗎?

教育部門更應該聯合其他部門一起想想,怎麼讓這些邊遠地區的學生到更好的學校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即便離家遠一些。

希望教育部門多一些變革的勇氣,少說一些漂亮話,多幹一些實事,少違背市場規律。

- END -

瘋狂的教育


瘋狂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