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是先调对焦点再对焦,还是先对焦再移动相机构图?哪种更好?

小k印像


拍摄对象不再画面中央,这样的情形会在实际拍摄中经常遇到,甚至天天遇到;反过来,拍摄对象正好在画面中央,反而是很少的。因为,我们会给主体足够的视觉余量空间,因为我们要给画面以适当的留白,因为我们要给主体之外陪体适当的体现,达到与主体相互呼应的目的,等等。



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理解成——主体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如何实现正确对焦。

我们知道,正确和有个性的实施对焦,对于作品的突出主体、反映主题至关重要,许多好作品、大作片其实就是在对焦手段上高人一步、优人一筹,所以在这个领域里多下点功夫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相机的对焦方式多种、全面,也能达到十分精准的程度。以佳能5Dsr为例,打开对焦方式的选择,随着拨轮的转动,会依次出现61点对焦、9点对焦、8点对焦、4点对焦、1点对焦,而1点对焦有可以分为“点对焦”和“单点对焦”,一共6种选择。

如果我们再进行一些归纳的话,大致上可以分为全面对焦、重点对焦和精细对焦,比如,61点就是全面对焦,也有的称之为多点对焦、平均对焦等等;9点、8点、4点就是重点对焦,重点的范围有所不同;点对焦和单点对焦就是精细对焦,单点对焦又比点对焦来的更为精细。这种对焦方式的排列,实际上就是从全面向重点、向精细的逐步过渡,“照顾”的点由多变少、范围由大变小,用以适应拍摄创作的具体需求。




这三类对焦方式中,一旦选择了多点对焦,其他的范围和重点是不可调整也无法调整的,它就是“全面照顾”“全面均衡”;后面的两种,都可以在“保证重点”的基础上,再去精细考量、重点照顾,有点像“照到哪里哪里亮”的意思,也有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意思。这些个的动作都可以在“机后”不断地调整和选择,旁人是看不到的。

对于如何实现正确对焦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分三步走,逐步了解和掌握。

第一步、初始阶段,用好多点对焦。这个用起来很简单,只要是进入画面范围内元素,都能得到全面的照顾,“共同富裕、共同清晰、共同不糊”。

第二步、中级阶段,学好重点对焦。重点对焦当中,不管是9点、8点还是4点,都可以选择范围大小“由9到4”,选择了9还是8还是4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八方键”或“四方键”向着你需要的方向拨动,以确定你要重点保障的那个重点区域的准确对焦。


第三步、高级阶段,用好点对焦和单点对焦。

这三步的走法,建议还是亦步亦趋,逐步解决,不必追求一口吃成大胖子。

如果觉得说的有些道理,请为我的回答点个赞。


拍客张光林


因为拍摄构图的需要,大部分情况下,拍摄主体或选择的对焦点是不在画面中心位置的,这样想要得到心仪的构图,而且对焦还在主体上,有两个方式。



就是题主所说的,一、先构图,调整对焦点到主体,对焦,拍摄。二、先对焦,然后锁焦,再移动相机构图,拍摄。

从技术稳定、对焦准确的角度分析,肯定是第一种方式更稳妥。这种方式下的对焦拍摄,是不容易跑焦或操作失误的。还有先构图的操作,也给摄影师更充足的构思和考量的时间,做到从容拍摄。


但是,缺点就是太繁琐,也频繁的更换对焦方式及对焦点的位置;即使机身上有拨轮快速选择的话,也不算快捷。而且这个操作,对于习惯使用点对焦的摄影师,往往会出现调整了对焦点,但是仍不符合理想沟通的尴尬。

所以这种拍摄方式,还是适合时间充足的慢拍、新手入门阶段的学习、作品品质要求比较的高的拍摄。

第二种,先对焦,再锁焦,然后移动相机构图拍摄的方式。是我用的比较多的拍摄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快捷,拍片速度快。

但是给予摄影师思考构图的时间很短;技术控制要到位,相机移动幅度要小,要稳,否则容易出现跑焦或焦点不实的问题。而且,这种锁焦后,再移动构图的拍摄方式,只限于幅度比较小的水平和垂直移动,不能前后移动构图,前后移动,因为距离景深变化的缘故,很容易造成焦点的跑焦问题。

所以这种拍摄方式,适合拍摄时间短,婚礼跟拍等需求的快拍、抓拍模式。不建议新手入门就先接触这种拍摄方式,也不推荐用于画质要求极高的专业拍摄。



综合考量,两种拍摄模式各有千秋,总得来讲还是第一种拍摄操作更稳妥一些。还有就是相机的操作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新手摄影师先接触第二种拍摄模式的原因了。


陌上小麋鹿


构图的目的是选取视觉美点,对焦的目的是保证视觉美点清晰,如果抓不住视觉美点,即使图像很清晰,但主题不够突出,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构图是通过“视觉语言”来表达摄影创作者的思想主题。



一般情况下,摆拍建议先选择构图,再进行对焦。譬如人物摆拍或拍风景照,在构图完美的情况下,再选择手动单点对焦,突出主题。


如果是抓拍的话,建议先选择对焦,再进行构图。

譬如正在运动的人物或车辆,先选择自动多点对焦,再合理构图抓拍或连拍,因为时间不等人。


蓝天69518


摄影构图是一种很玄学的东西,在我刚学摄影的时候我也纠结过这样的问题,到底是先构图还是先对焦!当你真正拿起相机拍的时候这样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百分之九十的摄影师都是先对焦。
对焦后移动相机拍摄,方便构图,拍摄速度比较快。拍照并不是按下快门就可以直接拍下照片,而是先半按快门进行对焦,手不放开,对完焦再按下快门即可完成拍摄!半按快门后就移动相机从取景器里看到的画面进行构图,可以保证拍摄速度以及构图完整性!


为什么只有百分之九十的摄影师是先对焦,还有百分之十是哪些摄影师?基本上很少,甚至拍模特的摄影师都很少先构图的,毕竟先构图的话再移动对焦点拍摄的话,拍摄速度比较慢。但是这样的拍摄对焦很精准,很少会有跑焦的存在,除非镜头本身跑焦!


婚礼摄影师Tanke


拍摄照片时很少有把拍摄对象摆在画面中间来进行构图的。你所说的先对焦再构图,还是先构图再对焦,在现在相机的黑科技面前这都不是事了。

现在的相机对焦越来越好,越来越快,对焦点几乎遍布整个画面。以佳能新出的eos r为例,用最新款的镜头,对焦点可以达到5000多个。对在哪里都可以。

索尼的眼控对焦,可以随着人物眼睛移动追焦,你只需拍摄,对焦这件事,完全不需要考虑。

就算是没有最新的微单,单反,普通相机都有一个焦点预设按键,一般在右上角,上面有m字,对好焦后,按下预设键再构图即可。



光学镜头


按照题目核心问题回答,如果拍近距离图片,应该先找准焦点再对焦,这样不论是“前实后虚”还是“前虚后实”都好掌握相机构图。如果先对焦距再找焦点,我觉着这样不好构图。

如果拍风光作品,应该先对焦距,掌握好景深,然后找好拍摄焦点的位置,考虑如何构图,最后根据光线条件、器材条件调整相机的感光度、白平衡等数据。

不同类型的照片,拍摄方式有较大区别,从选用镜头到拍摄场地都有较大差别。花卉微距,人像、生态小景一般需要大光圈,我觉着应该先对焦点再找焦距,因为要围绕拍摄主体构图。如果是风光类大场景图片,必须要先考虑构图、景深,然后是白平衡、感光度等。


中国信天游


我喜欢先构图,然后再拨动拨盘对焦!找好对焦的主体!如果主体是人物,一定要将焦点对在人物的眼睛上,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主体是侧面或者不是突出眼睛,那么就把焦点对在脸上,远距离的人物,可以把焦点对在头上,总之画面中有人物,就要突出人物的重要性!如果拍摄的是风光片,就要使用小光圈,使远近的景物都清晰!风光片的拍摄,也要有兴趣点,所以要把焦点对在兴趣点上,周围的其他环境有点虚化也是很好的!


天涯归帆


这个要看实际情况,首先对设备功能灵活运用,对拍摄事物的构思,还有拍摄习惯。

静态拍摄方面 先构图 抓重点,个人倾向于先对焦,微距调好,全程手动对焦。

动态拍摄 在拍摄前脑海里要有个构图,提前量做好,抓好重点,拍摄设备灵活运用。

只要习惯了设备功能并能灵活运用,多拍些照片自己再好好反思下,多学习吧!相互学习。


80的故事


正常的是先对焦锁定后构图,微距拍摄时移动对焦点拍摄。


摄影佬郑建文


我是先对焦再构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