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普通老百姓認可的國畫作品往往是偏俗氣與匠氣的那一類?

小子h


一件藝術作品,創作與欣賞是聯帶關係,創作是主動的引導,欣賞是被動的享受,可以看出國畫家創作作品的重要作用。優秀的畫家是研究型和學術型相結合的畫家,他們創作的作品嚴謹有深度,具有學術上的探索,他們畫出來的畫是美的,而另一類畫家,有奶便是娘,一天到晚忙活動,忙筆會,三筆兩筆忙應酬,畫出來的畫水平很一般,這些都可原諒,為了生活嘛,但看這類畫家所謂“用功”的創作,且都是些媚俗豔麗之作,匠氣橫流之作,毫無藝術可言!


黃賓虹作品

畫家把時間花在研究上,產量少,活動少,自然和普通的老百姓產生了距離,而另類畫家產量高,活動多,到處宣傳,自然和老百姓貼得近,老百姓長年累月和這些畫家泡在一起,天天耳聞目睹他們的作品,養成了陋習,以為中國畫這樣就好,欣賞水平還能進步嗎?


朱道平作品

要想提高百姓欣賞國畫的水平,好畫家需要帶動是回事,社會各界也得廣泛宣傳,什麼畫美,什麼樣的畫家是優秀的畫家,廣而告之,還有我們的藝術教育要普及大眾,從小抓起,別是上完小學就以升學為藉口把所有的美術課都擠佔了。


賈又福作品

願望是美好的,過程是漫長的,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藝術,國畫的欣賞水平肯定會提高上來。


陳會衡山水畫家


老百姓的審美觀就是那樣的,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一日三餐的為生活奔忙!比如網絡流行音樂!也是越俗的大家越喜歡!再說了,俗與不俗是時間問題,不是人的問題!有些作品經不起考驗最終淪為快餐藝術!比如范增的人物畫,已經淪為俗品了。還有現在的假大師太多,只會寫幾個字畫一兩種簡單的國畫,就開始吹噓!還大肆說教!近年來流行的書法是國畫的基礎就是這些廢物提出來!!!這麼說,畫國畫的人好像不用學造型能力???這是多麼可笑的事!造型能力,用色技巧,用墨技巧,用線技巧,構圖技巧,請問你練個字就能練出這麼多能力?!?!別自欺欺人了!!




誰家的羊123


這個問題其實回答起來好簡單。文化層次決定了你對藝術審美的高低。高雅藝術不是個個老百姓都會欣賞的了的。一般老百姓大眾喜歡的是花紅柳綠,紅紅火火,喜氣洋洋的藝術作品。比如你新房入夥,你不可能買一幅純水墨的黑呼呼的看不清什麼意思的國畫掛在自己屋裡。一般老百姓認為黑色不吉利。但是買一幅大紅大綠的紅牡丹掛在家裡,他們就覺得喜氣洋洋,富貴榮華了!反過來,你讓一個文化層次較高的人屋裡掛一張大紅大綠的牡丹花,他也覺得很不舒服,太俗了!

所以說,文化層次決定了你對藝術審美的高低!



趙寒翔


因為普通老百姓,眼光和審美的高度畢竟有限,普通老姓認為好的書畫作品真的不一定好!

正所謂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就是這個意思。當然民間也不乏書畫高手。真正成大器者畢竟是鳳毛麟角。有些字寫得雖然好看,但是不耐看,比如說農村牆上的廣告語,還有街邊乞討的藝人,都是一些藝術體居多,雖然表面好看,但是不耐端詳。

書法和繪畫都是藝術,是線條和墨以及黑白完美的結合,中國書法源遠流長,講究章法,用筆,運筆,以及疏密關係和紙裝的完美結合!

民間有些人在大家眼裡寫的確實漂亮,但是登不了大雅之堂,有的寫的形狀雖然好看,但是缺少連貫和呼應,有的外形漂亮確實缺少下筆的力度!





孫偉129821113


首先,畫中事物和現實事物是有一定差距的,這個肯定是大家認可的,對吧!

那這個差距在哪呢?是像與不像嗎?很明顯,不是。再寫實的畫也是有畫家的取捨的,不然怎麼有畫得比照片還真實一說?(別不信國畫也有很寫實的作品比如說工筆,當然這裡說的還是整個繪畫的情形。)

而正是有了這個畫家的取捨才有了各種不一樣的風格和繪畫表現形式。

取捨才是畫家和畫面的關鍵所在。

現在就單說國畫吧!看了下這個問題的其他回答,有把這個雅俗問題的鍋甩給文人畫的,覺得文人的畫技(寫實能力)不如畫工然後就整出了這個雅俗問題。估計這是看太多文人畫寫實能力太差的緣故吧!然而文人畫何嘗又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呢!為什麼?因為這個時代的人畫技整體偏差嗎?當然不是,而是上面所說的取捨問題,文人們或者還有更多的人覺得,這個我們需要,這個更能體現我們的所想,所以就有了這個。

國畫,現如今差不多都跟京劇一樣成為“國粹”了吧!就像大熊貓成為國寶一樣。為什麼?因為這些東西已經出現了斷層現象,出不多就要消失了,沒有了。

一個事物消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東西已經沒有了它存在的環境。

顯然國畫就是這樣,而大眾對國畫認可就是俗的這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這其中的原因是我們現代教育是建立在西方教育的基礎之上,而這個西方教育……西方教育我就不說了,大家都是這麼出來的都深有體會。

所以所以所以,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大眾喜歡的國畫幾乎都是俗的,這個判斷是很準確的。因為大眾完全沒有真正(也沒有必要)接觸過國畫這個事物。

如果非要讓我舉個例子的話,就是徐悲鴻了。他是一個企圖用西畫方法來改造國畫的人。他畫的馬你們都見識過了。但是大家要真見過他畫的竹子的話,大眾可能會更喜歡他畫的竹,為什麼呢?因為它們真的有夠俗。

ps:其實他畫的馬也……算了,畢竟人家是大師來著,我們類黃口小兒多說實在無益。→_→




伍大羊


我認為,誰都沒有錯,真正的畫家畫自己喜歡的作品,不會為了迎合市場作出任何改變。但是,真正高級的藝術作品,應該是雅俗共賞。牙佳為雅,人谷為俗,倉頡造字真是奇妙。齊白石先生衰年變法的紅花墨葉,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老人家的作品算不算雅俗共賞?徐悲鴻先生的奔馬圖,也是水墨作品,沒有為了所謂的吉利畫成大紅馬、大黃馬,一樣全國人民都喜歡。我主要畫人物畫,正在探索如何讓更多朋友都喜歡我的作品。幾幅作品,還請諸君多多指教。





泰斌漫畫


中國畫的雅與俗,在文人畫出現之前並沒有什麼雅與俗的區分,只是在文人畫出現之後,那些業餘文人畫家杜撰出來的,他們因為不為生活所迫,畫畫目的只不過是閒得無事玩玩而已,是茶餘飯後的自娛自樂。論畫畫水平,他們根本無法與賣畫為生的專業畫家相比,他們自認清高,看不起專業畫家,於是便沒有任何實踐作為依據,主觀地杜撰出中國畫的雅俗之分。中國畫的雅俗大概由幾個方面(按文人們的區分)區分,一是自已畫自已玩,不以賣畫為生,就是雅,以賣畫為生,便與迎合大眾審美為由,其畫就是俗:二是凡是大眾能看得懂的就是俗,不是有"老嫗能懂的詩不是好詩"的說法嗎?三是隻用水墨作畫便是雅,一旦用色,色過重就是俗。這三點,我認為沒有實踐證明,都是主觀想當然。

中國當今社會與封建社會己經有著本質的區別,人民大眾的地位與舊封建社會也大為不同,如今再沿用雅俗之分更不合適宜。你看,不以賣畫為生,其畫就雅,這樣看,現在中國畫雅的就太多了,不管是兒童,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他們都是畫畫玩玩,並不拿去賣錢,能說他們的畫高雅嗎?再說凡是以賣畫為生的,其畫就俗,鄭板橋不是賣過畫嗎?而且不要物只要錢,齊白石在北京不是也賣畫為生嗎?,他們的畫不是俗嗎?只有用水墨畫的中國畫才是雅,齊白石的紅花墨葉派,那花紅的鮮豔得很,不也很俗嗎?要說俗,當今社會俗的就更多了,服飾俗,電視電影俗,街上的霓虹燈俗,舞臺更俗,乾脆生活在一片黑暗的墨色當中得了。本來繪畫就是視覺藝術,既不要色彩也不讓人看得懂,這還能叫繪畫嗎?難怪在中國畫怎樣發展創新中,那些精英們搞的現代水墨,實驗水墨,醜陋不堪的水墨畫,只有作者看得懂的中國畫,應該都屬於雅的範疇吧!可這雅的中國畫,發展下去,能有其立足之地嗎?


用戶8550910803885


這個問題我來說兩句,現在中國畫壇幫派林立,自以為是的官方派,學院派,保守派,和大批民間藝術家,江湖派。主流與非主流,傳統與非傳統互相打壓,排斥,貶低。

筆墨當隨時代,創新是人類永遠的主題。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如果還用古人的思維和審美去定義中國畫,已經和當代大眾的審美產生嚴重的隔閡。唐肥燕瘦,三寸金蓮也許在那個時代是非常美的。BB機,大哥大在那個時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科技那麼發達了,審美情趣卻還沉迷,停留,沉醉在幾千年前的古畫裡。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老話。搞藝術的人不要用凡事,不要用絕對。

現在中國畫壇自己畫的不怎麼樣卻總覺得別人再好也沒有他好的人,覺得畫行畫的人特別低俗,就用了凡事和絕對。

凡事畫神仙打架,雲山霧罩,老百姓看不懂的畫都是高端好畫。

凡事老百姓看得懂,喜聞樂見。老百姓家裡沙發後面掛的畫都是行畫。

當代中國已經沒有國畫大師,中國的國畫大師都在今日頭條裡。


崑崙飛鴻黃春雷


每個人都會站在自身的立場和位置去觀察事物、欣賞藝術。真正好的國畫藝術它是有客觀標準的,比如山水畫,遠看氣勢宏偉、磅礴,近看筆墨蒼老精緻,深看意境深邃、氣韻生動。一幅國畫作品真正做到了這三點,無倫是專家、教授,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會欣賞悅目、有身臨其境之感,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舒服,越看越想看,甚至百看不厭。差別在於專家、教授能說出個道道,論理好在哪裡,而普通的老百姓雖說不出一、二、三,但眾人心裡都有一杆稱,只有人人都說好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好藝術,這是客觀事實,是真理。

藝術市場上通過極度操作而非常昂貴的、但極大多數的人看都看不懂的、而且是極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的作品不一定就是好作品,只不過因為已經成了名的大作,大家不好意思去評論罷了。

所以說不能說普通老百姓喜歡的作品一定是俗品。但有人只迷信名人的作品而忽視來自於民間的作品一樣,這是個偏見,中國有句名言“高手在民間”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此,十九大後中央正在認真地重視和挖掘民間好的藝術、好的作品、民間高人、真正好的實力派畫家。


秦國健


潮流是靠有識之士去開創,領頭羊是這個頂尖領域的弄潮兒。老百姓只會隨波逐流。

我覺得有老百姓生活在底層的有關,歷代百姓、農民從業者是靠耕田、手工藝、作坊式的大批量加工生產養家餬口大批手工製作。也是師傅傳徒弟,代代相傳。所以複製、雷同性比較大,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比較大。百姓的欣賞習慣都是驚人的一致性。基本上沒有超前高深的審美藝術學問,以日常生活比較吉利有意頭,喜慶、山水居多張掛在家的客廳裡。這樣的風俗畫才受歡迎,容易出售,這種國畫,也是一代傳一代、一戶傳一戶,互相影響,約定俗成的習慣,適合自己的生話的欣賞習慣,所以最求適合通俗易懂又有故事的形式在祠堂裡用壁畫、各種浮雕的形式去教化、記載先輩的業績, 激勵後人去進取功名。比較大眾化,平易近人,不會用藝術家的那種玩高深莫測的純藝術。

生活在底層百姓從事的工作就是工匠式的,一個模式出來,就不斷去加工複製,出售給所需的人變現掙錢,來得快也簡單、俗稱“行畫“、“商品畫”商品都是靠大批覆制下來,才成本低,能買的人才多,價格不高。所以民間的國畫匠氣比較大。“不斷工匠式複製,如石匠工人打的石獅子,只有大小,一個摸形出來,師傅就這樣傳下來,靠手工,長年反覆做,技術相當閒熟。好買、有市場,要想做創新的東西做不出來,就是李逵式的三板斧。

你看到過年每家每戶貼的門神、門口兩邊的對聯都是喜歡好意頭吉利對聯。所以在農村寫揮春的老人年年都寫幾幅對聯練熟了,不會寫其他的對聯,門神張帖就這幾幅。

也有一方面的原因以前平面百姓生活底層,有些交道不方面,居住比較偏遠,幾十戶人家,信息不流通,比較封閉,比較傳統,有些風俗是一代代留傳下來,不容改變的原因,欣賞水平不高,傳承老人揹人的欣賞習慣,對風俗、意頭重要有關。所以老百姓認可的國畫要符合百姓熟悉,看得懂,又價格比較實惠才買得起,才認為好畫。所以在外人眼裡百姓張掛那些國畫都是比較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