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哪个情节让你潸然泪下?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里,哪个情节让你潸然泪下?

  如果是指《红楼梦》原著,有许多情节都是让人泪目的,前八十回里黛玉葬花唱《葬花词》,晴雯死后宝黛探讨《芙蓉诔》,甚至是怡红院里宝玉过生日,虽盛宴,却让人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青春逝去的悲伤,因为从此之后,众姐妹再也聚不齐了,凋零着凋零着,都没有了未来。后四十回虽然是高鹗续书,许多地方越读越气,但是黛玉魂归离恨天时,还是写得非常不错的,抛开合理不合理的来说,我是流了不少泪。

  如果是指87版《红楼梦》的电视剧,相信朋友们可以列举出相当多的情节来,因为电视剧是越到后来越悲剧,是真正的应了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预言,沦落的,流散的,出家的,身死的,别提多让人伤心了,就我个人而言,也是如此,我列一个“探春远嫁”的情节,以供参考。

  在高鹗的续书里,探春远嫁的消息传开后,赵姨娘无限欣喜,说这个丫头实在还不如一个下人,如今她要走了,挺好,只希望她象迎丫头似的,她也称称愿。原文大致是这样的,朋友们看看,这象娘吗?

  就前八十回而言,赵姨娘是有过与探春不合的时候,且多次生事被探春责骂,但是就她作为母亲而言,她也时常去看探春,希望她照顾贾环,希望她将来出嫁后,能拉扯拉扯他们,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母亲应有的表现,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就只母亲这一个身份而言,赵姨娘无疑是护犊子的,虽然她护的方式不对,但不能说她和探春之间就有深仇大恨,她更多的是因为是妾室,想争取,究其根底,赵姨娘还是疼探春的。

  而探春呢,也因为庶出,希望摆脱,偏偏赵姨娘蠢,不懂得保持距离,所以她总是想甩掉这母子,实现自己远大的志向。不否定探春是势利的,但要说她姐弟两个,谁更象赵姨娘呢?我觉得是探春,母女本质上其实是相同的性格,只不过平时不怎么看得出来罢了。

  探春远嫁,从此再也不能相见,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这对母女终于发现从前的相处,哪怕是对抗都显得弥足珍贵,以后再也不能了,所以探春喊了她娘。

奴去也,莫牵连,可是怎么会不牵连呢?所以,探春远嫁,南安太妃笑着,因为她得利,而贾府诸人,没人高兴得起来,赵姨娘更是泪落涟涟,恨不得拉探春回来,只是身份所限,地位所限,国法如此,凤姐拉着她不让她犯错,她只能忍着,目送,眼前的迷雾,始终难散……(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您好,我是潇湘媛。

昨天读到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疑心,尾端,王熙凤去看秦可卿,看见可卿瘦的“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竟是骨瘦如柴了,也不知为什么,竟然难受的要命。

记得一位邻居得了重病,那会还小,在邻居家玩闹,那位病人举起胳膊跟旁人说:你看我胳膊上都没有肉了。记得很清楚,那位长辈晃着自己的手臂像是一块硬硬的棍子,旁边人说她吃的太少了,多吃点就好了。后来没多久这辈邻居阿姨就离开了,记得她的孩子比我大些,是个小哥哥,也不哭,就看起来傻傻的。

前几天和这位小时候的邻居哥哥聊天,他已经有自己的家庭了,他还问我记不记得当时的场景,我说记得,他说现在回忆那一刻“他的母亲瘦弱的样子,没有几天了,都不知道,后来吓到了,都不会哭”,聊着聊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也行是感同身受,昨天读到这段文字,竟然想起小时候见过的场景,原来作者一定见过这样真实的场景,否则怎么会如此的相似,从来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同,从古至今,几百年的变迁,可是亲人离开的场景都是相似的。

说什么王权富贵,不过过眼烟云。很遗憾,不能给小哥哥一个拥抱,愿你开心快乐。


潇湘媛阅红楼


作为一部文学大作,《红楼梦》在许多方面都让人印象深刻,人物塑造、场景刻画、美食描写、风景临摹……鲁迅曾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一花入各眼,对《红楼梦》,许多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而只从书中打动人心的情节来看,很多过去不甚懂的情节,如今读来都潸然泪下。

一、宝黛初见

无论看多少遍《红楼梦》,记得最深的两句台词,总是宝玉说的那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和“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做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记得梅艳芳有一首歌叫《似是故人来》,这一歌名,怕是对宝黛初见的最好诠释。越剧版红楼梦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唱段里也唱道: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在我们看过的许多玄幻小说和电视里,都有男女主角下凡历劫,相遇之时又似曾相识的情节。《红楼梦》本身又是带了神话色彩,一个前世是神瑛侍者,一个是得神瑛侍者浇灌之恩的绛珠仙草,前世已有关联,今世遇见,便是再续前缘。

这一情节看似落了俗套,但作者用心雕琢出的文字,读来却依旧让人热泪盈眶。沧海桑田,山河变换,故人远别重逢,何时读来,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温暖。

正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二、黛玉葬花

第三十五回,傅秋芳家的两个嬷嬷出了怡红院,背后八卦,说宝玉是个呆子,看见燕子,会跟燕子说话;河里看见鱼,会跟鱼说话;连见了星星月亮,也会和它们嘟囔一番….越是感情细腻的人,才会给这天地的许多事物赋予生命罢,于是曹雪芹在他的书中安排了一场黛玉葬花。

先是宝玉看落红满地,叹黛玉因生气未来收拾落花,兜起了那些花,就奔向当日同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正是将到花冢,犹未转过山坡之时,听到黛玉的呜咽声。

对黛玉的《葬花词》,有人说那是无病呻吟,因为她有贾母、宝玉宠着,何来“风刀霜剑严相逼”?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一首《葬花词》蕴含的绝不是黛玉个人的自伤自恋,无病呻吟,在封建时代的大环境下,谁也逃不出束缚,聪慧如宝钗,精明如探春,豪爽如湘云,天真如香菱,在日薄西山的大家族里,谁也没能有个好结局。

而黛玉寄人篱下,一旦贾母先去,她便会失去所有依靠,此身不由己,让她如何不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她的命运正如《葬花词》里所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87版红楼梦里,陈力演唱了这首《葬花词》,陈力用天籁悲音倾情演唱,总让人为黛玉,为书中其他女儿的命运感怀。

三、贾母的那一搂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是贾府众人齐聚一堂,欢度元宵的场景,在放花炮之时,因黛玉身体弱,禁不住毕驳之声,贾母便把她搂在怀中。

这一细微情节上的一搂,将一个外祖母对外孙女的疼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节动人,那画面如在眼前。比起宝钗在薛姨妈怀里撒娇的场景,贾母对黛玉的这一举动,更击中心底的柔软处。

那些看着我们长大的亲人都一天天老了,我们因工作、学习,陪在他们身边的日子一天天少了。前几年,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很多人红了眼眶,而第五十四回的贾母已是白发苍苍,黛玉长大了,她却日渐苍老。

基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亲情的缅怀,贾母在烟花炮仗声此起彼伏中把黛玉搂在怀里的场景,足以让人泪下。有多少人看到这一幕时,会想起自己的姥姥?

四、鸳鸯断发

第四十六回,贾赦要讨鸳鸯做小妾,鸳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闹到贾母跟前,以剪发做尼姑抗争,才暂时逃过一劫。

作为贾母跟前最有权力的大丫鬟,作者却在这一回,凸显出了这位表面看着风光,但也难逃厄运的小人物的无可奈何。高鹗在后四十回给了鸳鸯一个上吊自尽的结局,但即使不死,鸳鸯也难逃青灯古佛、被卖或被糟蹋的命运。

想起她从前在酒席上说的,“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是何等威风;撞破了司棋与潘又安的私情,又反过去安慰司棋,并发誓不把他们的事说出去,是何等善良;把贾母照顾得无微不至,让贾母离不了她,是何等能干……出色的人,配上无可奈何的命运,才更让人唏嘘。

鸳鸯断发,是对现实的抗争,也是对罪恶权势的控诉。无路可退时,小人物的决绝,是几要在黑暗中的毁灭,而这又像极了生活中无数的我们。


少读红楼


【悲哉晴雯】

泪洒湘妃青色深,情逼西风哭雨急。

黛玉死时的情景,让人心碎不已。

晴雯的死更让人不敢去想。还好她在死之前还见了宝玉一面。

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啊:屋子里到处落满了灰尘,炕上一只破芦席,一床旧被裹着一个孤独的灵魂,曾经干净伶俐的晴雯浑身上下脏兮兮的,有一口气没一口气的在那里爬着。

她万万没想到宝玉能来看她,这给她的人生注入了不少的光彩,心里该是多大的满足啊!

她想喝水,宝玉拿着那个油乎乎,黑赤赤的一个泛着异味儿的碗,眼里噙着泪……他眼里的晴雯如今成了这个样子,令人肝肠寸断。

晴雯费力的脱下帖身穿着的小袄给了宝玉----

虽然说了一句,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此一别,就是死别,永难再见了!

晴雯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短暂的人生,真的很可怜啊!

此后,除了宝玉,有谁还记得这个倔强调皮的女孩儿呢?



雪之恋145708002


《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情节感人处不胜枚举。

就我个人而言,很多情节都模糊了,但对俏晴雯的记忆尤深,感觉这个女子形象很鲜活,就是放到当下,也是个惹人怜爱的主儿。晴雯撕扇子,演绎了一场暖主与调皮可人儿的情节:晴雯弄坏宝玉扇子,宝玉生气,责骂晴雯几句,晴雯赌气;后来,宝玉道自己不是,哄晴雯,晴雯撕扇子玩……乐得宝玉直道妙哉!其小性子不亚于黛玉!

若紧紧是使小性子就能抓人心魄,太过牵强,感人处晴雯也是那么贤惠,柔美,心思细腻-宝玉参加宴会弄破了雀金裘,晴雯当时染了风寒,不顾病体,一针一线为宝玉缝制好了裘衣;挑灯夜战下,一个多情女儿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没有真情,哪来负病工作的?但终是红颜薄命,令人惋惜,而红楼梦里,又有哪个女儿好命呢?!真真个个都是可怜见的!!……




心艺六六


《红楼梦》看了不下三遍,对黛玉的死是看着看着就流泪了,林黛玉,一个聪明伶俐,乖巧的女孩,就因为不能和自己相爱的人相守而抱恨而亡,读来真是叫人痛断肠,读这回,至今让人不明白是,如此爱她的贾母竟然不顾及孙女的感受,在林黛玉病如膏盲之时,选择贾宝玉和薛宝衩举行婚礼,那声声的婚礼乐就像阵阵的催命符摧毁林黛玉脑中那如一根稻草般的一丝希翼,最后,希望破灭,一缕香魂离身飘去。。。读到此处,止不住掩面哭泣,竟将书打湿了。。。。后来,看了一些红学人士的文章,此回并非曹雪芹所著,而是后续者高鹗所写,这么写,真是有违人性的悖伦,而看前八十回,贾母也是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的恋情,甚至还当着众人说,两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等话语,临到嫁娶时,又来那么一出,前后的描写真乃不会情理,让读者摸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瞭明飞


感谢头条君的问答,我在林黛玉死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林黛玉死在贾宝玉的新婚之夜,先是林黛玉听说贾宝玉和薛宝钗婚事之后,焚稿断痴情,伤心过度,进入弥留之际,同时,贾宝玉也因为失玉而神志不清,贾府上下想尽办法都无济于事,大家就想为宝玉娶亲冲喜,并且都想让宝钗嫁给宝玉,但是又知道宝玉喜欢黛玉。王熙凤想出一条计策,叫人去跟宝玉说和黛玉成亲看他的反应!

袭人跟宝玉说:“老爷要给你和林姑娘成亲”,宝玉只是傻笑,袭人又说:“你要是这么疯疯癫癫的,林姑娘就不跟你成亲了”。宝玉立马神志清醒了!

就这样当那边宝玉欢欢喜喜以为要娶黛玉时,黛玉在另一边已经伤心而去了,并且在宝玉掀开红盖头的时候才发现娶的是宝钗!

我感觉他们的爱情很忠贞,但是被现实所打败,被亲人左右,对于他们不公平,到时又无能为力,所以很无奈!





娱乐大蕊


我觉得,让我最觉得感动的一个情节就是刘姥姥带监狱里去看望凤姐,并答应拯救巧姐出火海的这样一个情节。

这是中国比较传统的感恩和报恩的故事





红楼夜思


红楼梦中让我流泪的有这几处吧:

黛玉葬花泪朦胧,晴雯补雀锥心疼。

姥姥探监知情厚,珍珠殉情得“善终”。

宝玉顿悟踏雪去,宝钗迷途何时明。


自然风飘


探春远嫁伤离别,晴雯补裘真性情,

湘云落魄喊哥哥,黛玉魂归心俱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