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书法作品,放到当今书坛你觉得会获奖吗?

聖图书画


号称“扬州八怪”之首的清代书法家金农的书法作品,放到当今书坛会获奖吗?我认为绝对会获奖,只是获个奖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了,真正的书法大家对那些所谓的“奖项”是不屑一顾的,而且古人也完全不在乎什么奖项,只是安心创作。况且“扬州八怪”这个称号就胜过当代的任何奖项了,



比如“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神笔”王铎,这些称号可是流传千古的,当代书坛的各种奖项,只是对书法家书法创作的一种鼓励而已,并非完全是对书法造诣的认可,只有被世人都赞赏的书法作品才是好作品,仅被某个书协颁奖的作品,未必……。


现在我们谈谈“扬州八怪”,创作了个性鲜明、颇具绘画意趣的画家书法,给书坛带来了新气象。金农之书以正楷、分隶、行草见长,隶书早年结体偏扁、用笔圆浑、风格规整,后变扁为长,由圆转方,有《隶书节临西岳华山庙碑》传世。

而且金农首创漆书,用笔方扁如刷,行笔只折不转,横笔粗长,竖画细短,墨色浓郁似漆,以拙为桥、以苍为妍,极富金石意味,试问一下,这等造诣的书法家的作品放在当代岂有不获奖之理呢?该给金农颁发什么奖项才是当代书坛该慎重考虑的,对吧。



诗夜城主


谢谢你的提问。金农是乾隆时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他在“扬州八怪”这个艺术流派之中,是仅次于郑板桥的一位诗书画印俱佳的大师。


金农的书法,主攻隶书,在隶书上有很深的造诣。不过,就清代乾隆年的书坛来说,像金农的隶书成就,真的不在前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突出特色。


但是,自从他改造隶书,创造了“漆书”以后,一下子就从默默无闻的书法家,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书法之星了。

他的“漆书”,其实就是隶书,有明显的篆书与隶书的笔意。所以,给人既有古拙,又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金农不但用“漆书”创作书法作品,还把漆书体书法,题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之上,这就给他的书法绘画,都带来了非常不同凡响的美感。

我们今天欣赏金农真的很难与他的绘画书法分开的。


有人说金农的书法放到当今的书坛能获奖吗?

类似这样问题还真没少问过。例如,今天拿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能获得兰亭奖吗?

你说呢?

我说,今天你拿一幅《兰亭序》肯定被耻笑的,太开玩笑了!


同样,你今天拿一件金农的“漆书”书法作品,也肯定不会获奖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今天的获奖作品,主要考察的是学习传统的基本美学原理的深度和广度,绝不是考察你是不是有什么历史性创新。

说实在的,你真正有历史性创新,可能也会被获奖名单拒之门外的。


获奖和书法成就不是一回事。金农的书法成为一个历史标志,不是因为他可以“获奖”。金农的书法在清代就不属于“获奖”书法!

他们根本不被主流书法认可,包括郑板桥的书法,也不是主流认可的书法风格。


所以,想获奖就研究获奖需要什么条件,不要今天拿一件《兰亭序》,明天拿一件金农去想象获奖的事情。

一些人有“获奖专业户”的称号,想获奖,你就五研究这些“获奖专业户”的经验好了。


千千千里马


金农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说明确实有他独到之处。

至于他在现代是否能够获奖,这个不一定的,在现代获奖有很多比较复杂的因素。

如果他在现代那也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的话,获不获奖对他来讲无所谓。

如果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的话,想获奖也不容易。

获奖是为了增加个人影响力,让作品被更多人认可,对于已经有了影响力的艺术家来讲,获奖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非雪中送炭。

退一步说,艺术家一旦有了影响力,很多机构大概都会抢着让他获奖吧?

所谓的获奖,已经说不清楚是艺术家在成就机构,还是机构在成就艺术家了。



曾国华书法


金农是杨州八怪之一,自幼习汉碑,他吸收了汉隶《张迁碑》和《鲜于璜碑》拙朴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有发展,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着实难得。

金农创作隶书作品时,中锋用笔,横画多用方笔,且力度大,突出厚重感,但竖画较细,却也显得有一定的力度。由于金农不喜默守成规,在他的隶书中总是表现一些夸张的、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也是,因为金农怪!怪人就得怪人的性格。秉性难移嘛!

如果金农的书法作品放在当今书坛,一是会入国展,二是还会在国展上获奖,而且能获大奖!因为当今书坛上的某些所谓的书法大师们,要的就就是像金农这样的、不失传统 、不失法度,且能创新的“怪作”、“奇作”,以及能博人眼球,视角冲击力强的书法作品。



在我的书法圈子里,就有一人专工金农的隶书的朋友,学金农二十年了,现在红火的很啊!八平方尺的书法作品已卖到一万元了,给少了不写。牛吧!

实际上,金农的隶书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且艺术观赏性也不强,是很好学的一种隶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书法的经典作品很多,但是在书法比赛中每一个阶段流行的风格却不一样,比如九十年代流行王铎的大行草书,2000年初流行孙过庭的《书谱》,后来流行二王的小行草书,现在比较流行何绍基、赵之谦等明清一路书风,流行什么你就写什么,肯定获奖或者入展的概率就比较大。


金农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到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个书画艺术流派,在书法方面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反对墨守成规的馆阁体,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其中金农以“漆书”著名。

据金农自己描述,他的“漆书”主要学习《天发神谶碑》和《禅国山碑》,他的叛逆的性格在他的“漆书”上得以完全体现。



书法讲究中锋,他非要以侧锋书写,学习书法注重用笔,他以笔代刀,隶书里讲究“蚕头燕尾”,他非要把两头全都削去,形成一种扁平的笔画,就像用刷子刷漆一样,所以被称为漆书。

金农的漆书在当今也是属于非常有特色的字体,学这种书法风格当然是可以获奖的,古代的任何一种经典的字帖,只要你写的够好,都有机会获奖。

8年前我在杭州学习的时候,认识一个朋友,他可以说是一个获奖专业户,逢展必投,经常获奖,他就只会一种书体,就是“漆书”。现在这个风气虽然过去了,但只要写的好,依然可以获奖。


不二斋


金农的书法以隶书最为受人推崇,书法造诣是“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

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五十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他独创一种“渴笔八分”,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这种被人称之为“漆书”的新书体,笔划方正,棱角分明,横划粗重而竖划纤细,墨色乌黑光亮,犹如漆成,这是其大胆创新、自辟蹊径的标志。

事实上他的“漆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人接受,认为只是徒有虚表的美术字,与“书法”大相径庭。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曾说:“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之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这一说法遭到了当今书法学者黄惇的驳斥,他认为“此井蛙之说,因为若没有前碑派在清代前期形成访碑、寻碑的风气,掀起隶书热潮,则何谈碑派在清中期由隶、篆转入北碑,若没有金农提出“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的理念,则更何谈阮元等碑派思潮的出现。金农知变,且是一位善变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他的书法既新奇,又古拙,今人好以汉简和近世出土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比较其漆书和楷隶二体,其实他从未见这些古迹,然他又为何有如此相近于古迹的新作品创造出来呢?这只能说明金农的创造是遵循了古代书体的发展规律,所以他又是一位懂得变革的知变者。……”

在当今的书法展览中,也曾见到在入展作品中见到金农的“漆书”,但获奖者寥寥无几,小编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书写者创新能力不足,二是评委认为取法不够高古,相信以后会有改善的。


书风法雨


答:读历史一定要有洞察真相的能力,否则只能永远停留在表象故事上,清代的书法史便是如此。

“帖学”在清初的时候还一直延续着明末的态势,康、雍时代盛行临摹明末书家董其昌的书法,乾隆时代专崇赵孟頫,嘉庆、道光时代又崇尚欧阳询。雍正、乾隆时期,文字之狱本来就很严了,但到了咸丰、同治时代,更有过之而不及,大兴“文字狱”,使文人墨客不敢涉猎正常的文化创作,因此就专心于金石字画,研究考古等冷门文化,在书界以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为代表的一批书学者已经看到了帖学的没落和振兴的困难,他们抵制官方推行的“馆阁体”,随以研究北碑石刻为切入点,提出了“南帖”、“北碑”两个派系学说,掀起了一场“碑学”之风,主张“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大肆抵毁“帖学”,全面否定唐代大家欧、颜、柳建立的法度森严的楷书体系,使本原盛极而衰的“帖学”走向了毁灭之路,大批学书人士转而专攻篆、隶、魏碑等碑学,在基本丢弃传统笔法的情况下,大胆改革,肆意创新,其中金农的“漆书”(见下图)就是典型的代表。

纵看整个清代,在传统帖学上取得突破和有重大成就的人不多,书法家总数也比明朝少不少,一些“专家”说清代出现了一批可与钟、王、欧、颜、柳、苏、黄、米、蔡相媲美的大书法家,简直就是胡说八道。黄自元的研习“欧体”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笔画经他加工改进定格后被官方指定为“馆阁体”,满朝文武及科举考试千篇一律,以至于让欧楷的发展裹足不前。而碑学派对后人造成的影响之深至今天还非常令人痛心,大批人士在没有搞清其发生的背景及倡导的主要理念的情况下还极力为之摇旗呐喊,不仅害人害已,更主要的是坑害了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使传统正统国学艺术得不到弘扬和发展,而且使丑书、怪书等杂耍之类的“书法”开始盛行,而且一般都以清代这帮书家为崇拜对象。然而,纵观整个中国书法史,书法艺术一直是书家们按照法规“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那种亦画亦字的路子是走不远的。君不见即便是在“尚意”的宋代,无论是“勒”字、“描”字、“画”字还是“刷”字,都没有出现象元朝赵孟頫一样遵循古法而学成的一代宗师级书法大家?

诚然,一个书家需要创新才能写出自己的风格,但一个书家融合各体是一件非常艰难的过程,要求书家必须要有协调、统一和提炼的本领,去掉相互抵触的、不和谐的东西,使其变为同笔调、同情调、同气韵的一个统一整体,金似乎还差的很远,标新立异的创新再次证明,书法与画画是不同的,字最终还是得要靠写出来的。正如近人杨均说的一样:“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可见,传统帖学法度才是学书正道,才是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金科玉律。





皇甫荔


获奖是小字辈的事,当代书法奖,较偏重于书写,忽视其它素养,但我们来看看金农。

金农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工诗文绘画精鉴别,仅此放至当代金农当为大师级人物,且其人交友广泛,不在启功齐白石等之下,书协不在话下,所以仅会写字把字写好只是一方面,吃瓜群众要眼界广,学识博,方为真正的有实力的书法家。

所以金农肯定会得奖他有实力,那些回答说不会得奖的人太浅薄,回答问题时并没有对金农进行全面了解,太片面,应当是认知欣赏水平低或自己眼高手低产生畸形心理,书坛确有不正之风,但绝非全部,评委也不是瘪三吃瓜的,金农作品有个性有基础有学养,一下子就会从众多平庸作品里跳出,有什么不能得奖之说。所以不能得奖之说只是把金农作品和评委当傻子,其实自己是学识不足的傻子。

有实力的不会无闻,何况金农这么实力雄厚的。











凤岭散艺录



如果金农是现代人,而在现代人金农以前的历史上也没有类似金农风格的书法,也就是说,金农的隶书是在现代才创新成功的,毫无异议,参加现代书法展是会入展和获奖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代书法,虽然仍然保持着在继承传统上的创新,但更多的追求的是展厅效果。书法要有传统功夫又要有创新,和自己的特色,入展与获奖不是什么难事。再说,金农的书法并不是初学就是如此面貌,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而是后来变化出新的才有了“漆书”,就像现代一些所谓的“丑书”书法家那样,中年以前并不是以丑为名的,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为追求创新和表达自己的性情和审美观念而误入歧途的。金农“漆书”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当时书坛沉闷的空气,实际上,扬州八怪的书法均是如此。如果如是所言,在现代书法展中,无疑是一匹黑马,天马行空,亦或横空出世,肯定仍然会惊世骇俗的。即便是清代,金农的“漆书”挂在现代的展厅中,也仍然是异军突起,鹤立鸡群的。我们在看看真正的现代书法家赖少其的书法就能够证明这一点。他们的书法有多么的接近。



赖少其(1915-2000年),他独创“以白压黑”技法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赖少其解放后,历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板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等。赖少其先生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更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他长期兼任省美协、省书协主席,并为历届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和书协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1996年被授予鲁迅版画奖。

我们读了赖少其的简历,在回头看金农的书法与绘画,就完全可以明白翰墨书道为什么有以上的观点了。










翰墨书道


金农书法移到今能否获奖?

至于能获奖否。不好说,

了解一下金农,清代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又号司农,流寓扬州,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于鉴赏,工书,书入楷隶,自创一格,特点为隶楷之间,分隶独绝一时,工八分,小变汉法,截豪端作擘窠大字,甚奇,其书淳古方整,从汉分隶得来,溢而为行草,如老树著花,姿媚横出
书得古趣,汉隶苍古,魄力沉雄,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以拙为妍,以重为巧,亦工印章,喜诗文,工画,为扬州八怪之一。

人生不易,生平好游,晚年于扬州卖书、画以自给,妻亡无子,遂不回归,卒年七十七。著书有名《冬心画记》,《冬心题画》等。
一生坎坷,过着穷日子,富有怪才,如此七十七个春夏秋冬,往复于穷尽自我之才养,到头随烟雲而散,留下了八怪之一怪书画境观,至于现在获奖。感知他也不会参展争奖,不然就不是怪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