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毕业于中央大学

胡宏纹(1925年-2016年),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1957年赴莫斯科大学进修,1959年获副博士学位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 曾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5月19日19时06分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他是中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毕业于中央大学

人物生平

1925年3月16日出生于四川广安。

1942年9月进入原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6年7月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1950年9月至1952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进修。

1952年9月至1954年7月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班进修并留校任有机化学教研组副主任。

1954年7月调回南京大学任讲师。

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9月至1959年8月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进修并获副博士学位。

1963年3月任副教授、有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

1978年10月任南京大学化学系(现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至1984)[1] 。

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

1995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5月19日19时06分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主要成就

胡宏纹教授专长有机合成化学。

在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和新试剂的研究中,发现芳醛肟脱氢二聚体与苯乙烯反应生成1:1加成产物, 证明这是一种新的自由基反应,即Iminoxy自由基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发展了一种新的Gabriel试剂:二甲酰氨基钠,并利用它合成了伯胺、α-氨基酮、芳基取代丙酮酸酯和α-氨基酸;发展了一种的氧化剂Py4CO(HCrO4)2,并已用于苄醇、苄氯、苄胺、 醛、肟等化合物的氧化和中氮茚衍生物的合成。

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其有机合成应用的研究中,改良了由芳基重氮盐和氯化汞合成有机汞化合物的涅斯米扬诺夫反应;改良了由二酰基过氧合成有机汞化合物的方法;首先研究了α-汞化的羰基化合物与自由基的反应;首先报道了由二芳基碘盐合成芳基膦酸的方法;制备了用有机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负载的钯(O)催化剂, 并用于卤代烃的乙烯基化(Heck)反应中,其中一种催化剂的转化数已超过16700次。

在冠醚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中,合成了多种类型的冠醚,研究了它们的配位性能和应用,其成果"冠醚的合成及应用"获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合成了一系列双冠醚,研究了它们的配位性能,首先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证明在双冠醚金属配合物中两个冠醚单位协同作用,把离子包结在中间;提出了由糖精合成二氮杂冠醚的低成本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双臂套索冠醚,首先得到它们的双核铜配合物,其成果"双冠醚的合成、性质及应用"获199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胡宏纹教授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0多篇, 先后四次主编有机化学教材,总印数近40万册。

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30多人。1990年被江苏省教委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