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 開國中將李壽軒

李壽軒(1906-1984)湖南省寶慶(今邵東)縣人。一九二六年在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當兵,參加了北伐戰爭。一九二八年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五縱隊十二大隊中隊長、大隊長,紅三軍團第四師團長,紅八十一師參謀長,紅二十七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為中共“七大”代表和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   開國中將李壽軒

簡介

李壽軒(1906-1984),男,漢族,湖南省邵陽縣(今邵東縣)人。抗日戰爭時期,李壽軒任山西決死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延安中央黨校學員隊隊長,八路軍總部教育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副司令員,1957年9月至1968年6月任鐵道兵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生平

李壽軒,曾用名李漢光,乳名武泗。

1906年4月22日生於湖南省寶慶(今邵東)龍陂(流澤鎮龍建村)人一個農民家庭。9歲入私塾,兩年後因家貧而輟學。12歲起給別人放牛。17歲到沅江縣陽羅州(鎮)一家南貨鋪當學徒。

1926年夏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參加北伐戰爭。

1928年7月參加平江起義並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五軍第五縱隊第十二大隊中隊長、大隊長,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鞏固擴大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1年任紅三軍團第五軍第三師第九團團長。

1931年至1932年任紅三軍團第五軍第一師第二團團長。

1932年4月任紅三軍團第四師營長。

1933年7月至12月任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八團團長。

1934年1月至1935年1月任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六團團長。率部參加兩次攻打長沙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

1935年4月任中革軍委警衛營營長,10月到達陝北。

1936年春至12月任紅十五軍團第八十一師參謀長。參加東征、西征戰役。

1937年1月至7月任紅軍第二十七軍參謀長。同年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8年4月至1939年6月任抗大第四大隊副大隊長。

1939年至1940年上半年任八路軍總部司令部第三科科長。

1940年3月至1941年1月任山西新軍決死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後任八路軍前方總部教育科科長。率部參加鞏固發展太行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後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學員隊隊長等職,被增補為中共七大代表。

1942年5月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整風運動,作為代表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解放戰爭時期,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兼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參謀長、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支援遼瀋、平津、渡江戰役及解放全國大陸的鐵路搶修組織指揮工作,組織鐵道搶修部隊從松花江到珠江口、從東海之濱到隴東山谷,共修復鐵路1600餘公里,聯通了全國主要鐵路幹線,保證了人民解放軍作戰中軍事運輸的需要。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晉冀魯豫代表團代表參加中共七大。抗日勝利後到東北,

1945年11月至1946年6月任中共松江省工委委員。

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   開國中將李壽軒

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   開國中將李壽軒

1945年12月至1948年5月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至1946年春)。

1946年6月起任中共松江省委委員,

1947年2月至1948年7月任省委常務委員。

1947年8月至1948年8月兼任哈爾濱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員。

1948年8月至1949年3月任東北野戰軍鐵路修復局第一副局長兼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參謀長、鐵道縱隊黨委常委。

1949年3月至4月任第四野戰軍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鐵道縱隊黨委常委。

1949年5月至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參謀長。參與領導恢復東北鐵路運輸,支援東北部隊入關作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10月至1951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參謀長。

1950年9月至1954年3月任鐵道兵黨委紀委書記,鐵道兵團副司令員、黨委常委(1950年10月起)。

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歷任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志願軍鐵道兵指揮所主任,志願軍鐵道搶修指揮部司令員,志願軍鐵道運輸司令部第二副司令員兼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和搶修指揮局局長,中朝聯合前方鐵道運輸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1951年1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前方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在第一線參與組織指揮中朝鐵路搶修、運輸及防護部隊,與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創造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美軍的“絞殺戰”,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鐵道戰線上的主動權,保證了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

1954年3月至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副司令員、黨委第二副書記(至1956年4月),

1954年11月至1957年9月任鐵道兵第一副司令員,

1957年9月至1968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員。

1956年4月至1958年12月任鐵道兵黨委第三書記,

1958年12月至1960年4月任鐵道兵黨委第二書記,

1960年4月至1968年6月任鐵道兵黨委副書記。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4年9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