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曾做过泗水亭亭长,这个亭长在现代是个多大的官?

井水源


刘邦的亭长一职是秦朝的基层小吏,相当于现在的乡派出所所长。《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到:十里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由此可见刘邦的亭长实际就是今天的乡派出所所长,管理亭里的社会治安,民事纠纷,收税服役等事,算得上是一个有实权的小吏,好比王保长一样的职务。刘邦识字多计,因此他当了亭长这么一个职务,平时里就跟一帮狐朋狗友吃喝嫖赌,不事农业生产。刘邦的保护伞是萧何,当时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相当于今天的县人事局局长。

刘邦尽管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但是他为人好爽而不拘小节,生而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素有天子像。秦始皇听闻东南有天子气,于是第五次巡视天下,走的就是吴越道,目的是威慑故楚遗民老少。当时刘邦跟随萧何在郡里办事,见到秦始皇巡视车驾,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刘邦不自觉的说了一句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始皇巡视楚地,诛杀了许多楚国剩余贵族,特别是重创项氏家族,因为项氏是楚国六大家族之一,当时项梁、项羽叔侄不得不亡命天涯。当时秦始皇要是知道“东南有天子气”是指的刘邦的话,可能他也会认为这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刘邦一个流氓,真是一点贵族气息都没有。

刘邦出身低微,但是他最终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汉,于是星象学家不得不给刘邦的出生点缀打伴一翻。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刘邦也具有神性,是上天生的真龙天子。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段记载了刘邦的母亲在大泽之中与神相遇,蛟龙播种于其身,乃生出高祖刘邦。又说刘邦喝醉后卧趟土坡之上,同伴武负、王媪看见有真龙隐于刘邦之身。以善于相人称著的吕老丈一见刘邦,惊为天人,于是将女儿吕稚许给刘邦。又有相学大师曾说吕稚母子皆大贵之人,说刘邦则富贵不可言。刘邦斩白蛇起义后,吕稚则到处宣称刘邦是赤帝之子,斩的白蛇是白帝之子。

电影《英雄》里的刺客无名也是一名亭长,他是狼孟县亭长,剑术高明,十步一杀。无名之所以是一名亭长,可能跟刘邦以前也是亭长有关,张艺谋想借用无名亭长映射刘邦亭长最终夺了大秦江山。秦始皇曾对无名说过:亭长是大秦最小的一级官吏,他对大秦的一草一木皆了若指掌,为何不曾听闻无名亭长。可见秦始皇是知道刘邦这名亭长的,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刘邦最终灭了大秦而建立了大汉。后世李自成也想重塑刘邦的辉煌,他曾经只是大明银川驿站的一名驿卒,后来崇祯皇帝精简政府机构,李自成下岗了,于是他聚众起义,推翻了大明王朝。小人物也可以翻江倒海,再造乾坤的。


大秦铁鹰剑士


汉高祖刘邦属于大器晚成,四十多岁了连个老婆都没混上,简直是一事无成,除了喝酒闲玩,唯一的好处就是结交了几个好朋友。

话说这天,好吃懒做的刘大混混在家被父亲老刘头臭骂了一顿,心情郁闷的上街溜达,迎面正好走来了好友萧何,这萧何腹有良谋,心存大志,是现在沛县官府里的功曹,有一定的权力。

两人见面后一阵寒暄,萧何听完刘大混混的牢骚后,是放声大笑,说道:“也是,你总这样混日子也不是个办法。正好县里泗水那边缺个亭长,你来当吧?”刘邦听后大喜,亭长虽说是最小的官吏,但好歹能混住吃喝了。那么,这个亭长是多大的官哪?

简单的说法是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而亭长是最基层的在编制的公务员。下面我仔细介绍一下秦朝的基本行政区划。

秦朝的基本行政区划是郡县制,秦始皇时把天下共划分了36个郡,后来增加到40多个,下面又设乡,亭,里。按照这个分析,当时的郡就等于咱们现在的省一级了。

亭分两种,一种是城里的亭,级别跳过乡,相当于咱们现在城市里的区。第二种是乡下的亭,相当于咱现在的乡或者镇,如果地势处在交通要道上,这样的亭还具有旅馆和驿站邮递的作用。

亭官除了管理民生,还要同时兼管治安,督禁盗贼的作用。亭的主要官吏就是亭长,由县吏任命,并听从县尉指挥。亭长按照级别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乡长兼派出所所长,不过人口上比咱们现在的乡镇应该还要多一点。

亭长之下有两个助手,亭佐,帮助亭长处理日常事务,就是秘书或者办公室主任,另一个是亭候,主要是帮助治安,什么盘查行人,治安,捉贼等,等于派出所主管业务的副所长呗。需要说明的是,亭佐和亭候不在国家编制,他们的薪水是需要亭长自己掏腰包的。

以上就是本人根据史书记载所分析的,如有不对之处,欢迎朋友们留言探讨。


风雨中的小草


“亭长”为秦汉官职,类似于现在派出所所长。

刘邦原为沛县泗水亭亭长。亭长为秦汉官职,又称公,故刘邦称“沛公”。

战国时期,为起到防御的作用,在邻国边境设亭,置亭长。

秦汉时期,“十里一亭”。《汉仪》中有“洛阳二十四街,每街一亭,十二城门,每门一亭。”

亭长负责当地民事,维护治安,盘查过往旅客。担任亭长者大多是兵役满期者。

东汉后期亭长被废除。


五味社


刘邦,小名刘三,原名刘季,少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从亭长做到汉朝开国皇帝,是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华夏族自汉代改为汉族,并延续至今。

刘邦起事前任沛县泗水亭长。亭长这个官职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其实,亭长根本就不是官,而是吏。



亭长低于县官两级,如果要与现在的某个官职对应起来,那就是派出所所长,也有说村长的,还有警务站长,都有一定道理。

1.秦朝官制度

秦朝中央政府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就是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就是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这里就不找来说了。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相当于省,县相当于地级市。亭长比县长底两级,所以也有人认为是乡镇长,其实也不能如此简单的对比。古代人口少,机构层级不多。



2.秦朝乡村自治

秦朝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十里一亭,一里不是现在的距离范畴,古代地广人稀,可能百里无人烟,这个里应该是十户,十里就是一百户,以上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战国时期,亭长设在国界要道,负责防御。汉代亭长掌管治安警卫,亭长有两个下属,一个是亭父,负责保洁内勤,一个是求盗,负责追逐盗贼。



3.亭长

因此,亭长不是正式公务员,职责相当于派出所长,或者大点的警务站长,这在当时不是官,而是吏,连俸禄都不归国家负责,靠自己到县长,县丞那里去争取,从这个方面来说又跟村长类似。


老左说长沙


  

  先上一张秦朝官制表。

  我们了解一个朝代的官员制度,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纵向,秦朝以丞相为百官之首,主管朝廷政务。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度,推行郡县制度。郡相当于后来的州府,类似与现在的市。县,与后来一样,只不过万户以上为大县,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为小县,长官称县长。

  县之下是乡,秦汉时期的乡范围极大,比现在一个县也不小,都是地广人稀。

  乡下面每隔十里设立以亭,亭有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每隔一里,设立一个里长,类似于现在的村小组组长。

  当然,也有人说,亭长、里长只是表示表示距离,与现在行政组织不同。

  横向来看,从秦朝开始基本确立了军政分离制度,丞相执掌政务,太尉执掌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三权分立。

  地方上大体类似,郡里也是三个类似职务。不过,到了县里,负责监察的官职就被撤销,只剩下总理政务的县令,下辖负责民政的县丞,主抓治安的县尉。

  乡里的官员设置与县里类似。到亭、里这个级别,民政就很少了,基本干的都是抓贼的活。

  因此,秦汉史料中都明确提到,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亭长主要负责治安警卫,维护地方治安,对于滞留在当地的外人户,也要进行登记管理,如果民间发生了什么纠纷,也由亭长处置。

  因此,古代的亭长就和现在的村长差不多。只不过,古代十里一亭,一亭就是一百平方里,那面积比现在一个乡还要大。


叶之秋


汉高祖刘邦草根出生,曾做过徐州沛县泗水亭的亭长,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职,这可是汉高祖刘邦帝王之路的第一步,深刻地影响了刘邦的人生轨迹。那么,刘邦的这个泗水亭长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

刘邦屌丝出身,泼皮无赖,一天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40多岁了还没有媳妇,连他的老爸刘太公都嫌弃和埋汰他。最后,他还是在好友萧何的帮助下,成了泗水亭亭长,从此成了大秦朝的公务员了,有了铁饭碗。这个泗水亭长职位虽小,但是对刘邦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自从他当上这个泗水亭亭长之后,他也算有身份的人了,不仅骗了吕公,将吕雉骗到了手,更是开启了人生巅峰。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刘邦这个泗水亭长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官职。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负责所在辖区的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等职责。亭长的管辖区域是十里,再结合亭长的职责就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的派出所所长。



刘邦当亭长还没有多久,就以亭长的身份押送徒役去骊山,但很多人在半路就逃跑了。刘邦一想,这要是到了骊山,人肯定都要跑光了,自己人头也不保。于是乎,他一合计,就将所有人给放了。其中有十几个人没有走,准备跟着刘邦混。刘邦知道自己是回不来家了,就自编自导自演一场斩白蛇的大戏,他自己摇身一变成了赤帝,用封建迷信神话自己,天命所归。于是乎,他落草为寇,伺机起兵反秦。

后来,万万没想到刘邦与项羽等人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最后刘邦更是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虽然说刘邦最初的泗水亭亭长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小小的乡镇派出所所长,但正是这个小小的亭长一职促使他走上了起兵反秦的道路,就此开启了他的人生高潮。


密探零零发


秦朝首创郡县制,县之下设乡亭里。

县之下是乡,乡之下是亭,亭之下是里,里之下还有什伍。

乡由郡县选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德高望重者充任,职掌教化,有所谓孝悌仁义之家可以申报郡县予以表彰,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

秦朝倡导以吏为师,而且是首推郡县制,分封制的赋税是缴纳给诸侯和家臣的,而郡县制的赋税和徭役都要听从中央安排,基层民众付出更多,三老就是郡县官吏的狗腿子,用秦的观念来治理黎民百姓。

郡县制之下,征收赋税和徭役就是官员首要职责。

大的乡由郡选派有秩,小的乡由县选派啬夫,有秩和啬夫虽不同时设置,职责相同,名义上调解一些民间纠纷,实际上是征收赋税和徭役。

三老是负责教化,有秩(啬夫)就负责对赋税和徭役具体征收工作。

至于有秩(啬夫)所肩负的调解民间纠纷,为之一笑可过。

原因是秦朝崇尚法家,秦律苛刻,秦国故土内的人都受不了,老百姓如果涉及太多纠纷,早就被视为不安定因素,被县里抓走了。

郡县制的实行依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道路的建设。

亭最初是建设在路边供休息的公房,秦朝制度十里一亭,以供给国家用度。

亭设亭长,亭长之下还有亭父、求盗,汉高祖刘邦就是亭长。

里是基层的居民点,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居民多少不等,里有里正和里监门。

里正相当于村委会主任,里监门负责治安工作。

里之下有什伍,相当于村民小组,什就是十户人家,伍就是五户人家。


用户5701812771


泗水亭长相当于乡镇派出所的所长,主管司法、治安和监视百姓。

初高中历史课本里都曾经讲过秦朝的政治体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分封制为郡县制,中央直接任命郡首长官,这是封建社会管理制度上的一大进步。与此同时,对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的县郡制度进行改革,全国设立三十六郡,细化地方官制度,其中乡是地方基层行政单元,而亭属于基层治安机构,不在官制序列。



郡县制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这也正是李斯被视为千古一相的原因之一,郡县制度也被后世一直沿用。

简单点说,就是中央下设郡,郡下设县或道,县下设乡、里和亭,类似于今天的省市县乡村。


前几项不必细说,主要说一下乡、里和亭。

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

乡是基层行政单位,相当于今天的乡镇。设有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

乡以下为里,是真正意义上最基层的行政单位,类似现在的村屯。里设里正或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别拿村长不当干部,里正的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

此外,就是亭。于乡里行政职权不同,属于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亭设有亭长。秦规定,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亭遍布于城乡各要地。

至此,乡、里和亭的官职和任务就很清晰了,乡就相当于今日的乡镇,里就相当于今日的村,亭则相当于是乡镇派出所。


也难怪刘邦在基层那么吃得开,黑白两道都不在话下,作为乡镇派出所的领导,没点手腕肯定是镇不住宵小之徒的。


尹禾


首先,我们要明白汉代的“亭”和“乡”“里”是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地方行政组织。

班固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据《续汉书·百官志》载:一里百家。

那么亭长至少管辖1000户,肯定不是现在的村长职务,因为秦朝末期全国人口只有2000万左右,而据目前可考秦朝的县至少750个,意思是平均一个县的人口只有不到三万人。一亭1000户至少有3000人,十亭一乡就相当于差不多三万了,而秦汉时期一县差不多有3-5乡。

所以可以肯定亭不是现在的行政系统的机构。且看以下几点证明:

《汉书·百官公卿表》班固在介绍完汉朝的官职设置后,说道全国共有:“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既然是“十亭一乡”,“乡”有六千六百二十二个,那么,“亭”就应该有六万多个,怎么会是三万呢?这个差距太大了!

我们再来看亭最初设置的目的,《续汉书·百官志》载“以禁盗贼”、“主求捕盗贼”。而且“亭”不只设于乡村,而且设于郡县街道上和城门上。《续汉书·百官志》注引蔡质《汉仪》载“洛阳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门,门一亭”。

《学斋占毕》记载了一则汉代墓碑:“永意元年二月十二日蜀郡临邛汉安乡安定里公乘校官员王幽字珍儒。”这里面详细记录了这个人的爵位和户籍,其中蜀郡为郡,临邛为秦朝古县名(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公乘为古代爵位,名字叫王幽,字珍儒,也提到了乡、里,但是独独没有提到“亭”。

《春秋繁露·止雨篇》是这么记载董仲舒的止雨仪式的,“令县乡里皆扫社下。”这里面有县、乡、里,也是独独没有提到“亭”。

根据以上的论证,我们可以得出下边这么几个结论:

1、“亭”和“乡”“里”既是不同性质的地方行政组织,因而也不属于一个行政系统。“亭”只求捕盗贼,不主民事。秦汉时期的基层组织是由县乡里组成的。

2、“十里一亭”的“里”表示长度,大概相当于现在的6华里。

3、汉高祖刘邦的泗水亭长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而这个派出所是6华里的地方设置一个。


瓦窑堡的碳




泗水亭不是泗水亭子。据史载十里一亭。这里的里不是公里的里,而是邻里的里——五户为邻,五邻为里。亭长准确说来不是官而是吏,泗水亭长刘邦有两卒——亭父、求盗。

福垊先来回顾刘邦如何当上亭长的?然后考证其岗位职责,最终得出亭长到底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务。结局很意外哦。



刘邦年青时是信陵君(商丘宁陵,其子为宁陵君)的铁粉,他崇尚行侠仗义,拜访过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他还是土豪(本意,地头蛇),认县豪王陵为大哥,故而刘邦在沛县混得风生水起。秦朝县令(长)外派,必须仰仗地头蛇才有治理有方的可能性。这才有了及壮试为吏的刘邦,也就是而立才当上了亭长。那么亭长的岗位职责到底是什么呢?



《史记》、《后汉书》及其注解关于亭长岗位职责记载有些不尽人意。不过,不怕。福垊只要看其人员组成及史载他到底干了些什么工作,就能总结出来。刚才说了,亭长手下有两卒,亭父主开闭扫除,求盗掌逐捕盗贼。简单说亭父是内勤,求盗是外业。我们来具体看看刘邦的业务范围。



第一刘邦服徭役(应该是押送民工),萧何随份子最多。第二刘邦经常请假回家种地,干私活体贴帮助妻子。第三让求盗到薛地做刘氏冠,干私活发展第三产业。第四押解民工去骊山修皇陵,跑了不少人,然后自己就斩蛇起义了。第五跟县衙里的人关系铁,说明是县衙里常客。



刘邦这亭长干得很不称职。由此,福垊总结刘邦的岗位职责:维护社会治安加押送民工服徭役以及县衙安排的其他工作。刘亭长基本相当于警务站(室)站长(主任),手下的兵数量差不多,但权限比站长(主任)略大,自由度也略高,管理的人数差不多都有千户的,虽然并不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