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大家都知道,瓷器在燒造前,選料主要是高齡土(明青主要燒瓷原料),高齡土中含有大量的鐵礦物質。 ­高齡土的化學組成是SiO2 60%, Al2O3 15% ,Fe2O3 0.2% ,CaO 0.2%, MgO 0.4%, TiO2 0.1%,燒矢量2。70.(燒矢量 指的是水 還有碳) ­

瓷器在燒製過程中,他的溫度一般都要到達1200度以上。陶瓷工藝學上講的,瓷器在燒製過程中一般需要三個階段,低溫階段,高溫階段(保持溫度階段一般需要一天)下來就是自然冷卻階段。 ­

在低溫階段瓷器一般就是在800以下。此時高齡土中的大量水分(各種礦物質中結合的水分開始揮發,分解。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此時那些鐵元素是以Fe2O3 的形式存在,此時鐵元素在氧化環境中為三價鐵元素,就和自然界中生鏽的鐵一樣是紅色或褐紅色的。最有利的證據就是紅陶,還有磚的燒造,燒出來是紅色的。 ­

接下來是800度-1200度以上,此時整個窯內都開始形成一個還原反應的環境,此時大量的水還有碳元素開始揮發出來。鐵元素也開始從三價變成二價,從而形成Fe3O4(磁鐵礦),而磁鐵礦是黑色或黑褐色的,不是紅色。 ­

有人會問,瓷器在冷卻過程中還會經歷800度以下的氧化環境,那麼他還會變成Fe2O3 ?

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例如青磚,還有那些青瓦等等,因為物質在形成以後必須得到或者釋放適當的能量他才可以再次發生反應,而降溫的過程根本就不具備足夠的釋放能量的的條件和可能性,所以也根本不可能再次發生還原反映。 ­

所以燒製完成的瓷器根本就沒有什麼火石紅,現在燒製的瓷器就沒有火石紅,實際上現在和過去使用的瓷土其實是完全一樣的。 ­

那麼古代瓷器上的火石紅到底又是從那裡來的呢。 ­

首先要說瓷器在燒製過程中,整個瓷器就好比一個被燒的流淌的岩漿(不過沒有到那麼誇張的程度)鐵元素會因為重力關係發生流動,底部的鐵元素比上部會適當的多一些,既在底部有一定的蓄積。 ­

瓷器燒製完成之後,顯露於表面的胎內的鐵會在自然環境中和氧分子發生反映,就如同鐵的生鏽,生成Fe2O3,另外結合進去一個水分子。自然也就會形成紅色或橘紅色的火石紅。 ­

而這個火石紅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因為胎裡的鐵分子含量實在是太微小了。 ­

那麼有人會問,瓷器的火石紅為什麼會主要存在於胎釉的結合處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1、首先人們使用過程中表面生成的一些化合物會被不經意的磨損掉。 ­

2、那些胎釉結合處因為存在一個小的夾角,所以水分很容易凝集,從而更有利於鐵的氧化,從而生成火石紅,因為胎裡的鐵含量很低所以氧化的過程自然也是非常緩慢的。

我們發現鐵在生鏽時也是從一個點開始向四周蔓延的,瓷器也類似相同從而形成那些如同擴散的狀態。相對來講大的面上更容易揮發。 ­

還有就是那些在瓷器底子上的鐵點還有釉上的鐵點同樣也會在四周形成火石紅。 ­

我們已經知道火石紅到底是怎樣形成的了,那麼現在造假到底又是怎樣作的呢。 ­

首先他們用高溫的火噴槍在瓷器的底子上燒,這樣可以形成紅色的Fe2O3。但這樣燒出來的瓷器底部實在是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尋。而且燒出來的“火石紅”沒有一點自然形成的紅石紅那種柔和的光澤和質感。 ­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裡我就不多說了,我只是告訴大家火石紅到底是什麼怎樣形成的,大家可以結合我的分析大量的觀察火石紅的特徵,這樣才可以比較準確的判定真假火石紅。 ­

大家往往能看到明代青代瓷器的胎看起來都很柔和,泛著淡淡的肉紅色,不是蒼白或是泛灰色,這也就是瓷器在自然環境鐵元素漫漫被氧化的表現。­

說了這麼多我們可以對照圖片實例結合理論分析學習究竟什麼樣的才是真的火石紅。

一、火石紅究竟有哪些顏色 ­

1、鮮豔的紅色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裡大家主要觀察它的紅色或火石紅表面的潤澤度,有一種很多小的紅色顆粒放在一起的感覺,都是一塊一塊的。­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件更明顯一些,在胎釉結合處的紅色或火石紅上有一層彷彿似水的薄膜。 ­

但不是所有火石紅上一定會產生這樣很柔和的薄膜的感覺,這與胎的粗細,還有燒製後的的瓷化程度有關。­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件仔細看就不是有上面那種感覺。不過大家明顯可以感覺到整個胎上的火石紅有很多紅色顆粒凝聚在一起的感覺。 ­

2、橘黃色­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真的火石紅不會像假的那樣張揚看起來很扎眼,老的很柔和,很舒服。­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張圖更明顯老的火石紅顏色不扎眼,看起來很舒服。­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件主要看得出自然的火石紅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點聯繫在一起的感覺,變化非常豐富,而假的的火石紅只會是一片一片,沒有這樣的變化。 ­

接下來我拿些假的讓大家對比講解: ­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大家可以仔細分辨這樣的假底沒有老底那種非常豐富的變化。看起來很花。但是實際上顏色只有那麼兩種紅色和黑色。­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雖然看起來都是表面的紅色,而老的東西紅色是從深處長出來的,沒有那種很膚淺的感覺。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火石紅已經滲入胎的深處。­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大家看看這假的顏色看起來太乍眼了,每處火石紅來的根本沒有根據。­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大家看看這個變化多麼豐富,整個火石紅都是顆粒狀的聚集在一起,有很明顯的有不明顯的。­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個假底根本就沒有變化。­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整個底變化多豐富。注意右上角我圈的地方,這樣的火石紅是從胎的裡面生長出來的。最上面的圈裡面那個個磕掉的地方有一個黑點,那是胎裡面的鐵斑。還有那最大的圈裡面可以看到火石紅上都生出油性了。

二、瓷器上究竟哪些都是火石紅呢 ­

因為火石紅主要長在底足上,我們主要說底足。­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是典型的從胎釉結合處長出來的。­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還有這個胎釉結合處。關鍵是哪個釉薄的地方因為人無法磨損也很容易長出火石紅。­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個可以看到整個胎上都很自然的生長出火石紅,那種顆粒的感覺很明顯。­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仔細觀察這些特徵:1、能感覺到釉子的底下有肉紅色;2、這些胎上的缺陷裡面都會沉積很多的火石紅;3、哪裡因為釉子薄所以火石紅在釉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4 就是瓷器胎上的鐵點整個都氧化水解向四周暈散。­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看看這個黑塊。這其實是窯粘。因為古代瓷器大部分都是墊沙燒造的。而沙子裡有些就是鐵礦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黑疤。 ­

你經常可以看到元代瓷器上有大量的黑點,不論是胎上還是釉上。(因為沙子在高溫下經常會飛濺),當然這樣的黑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鑑定依據。 ­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釉都不認。其實只要正確的掌握了看這些黑點的方法會受益匪淺。

有人會問,為什麼明清瓷器上會很少見到這些鐵點呢,原因很簡單,明清高檔瓷器已經改用墊燒。底子上墊一個素胎墊子(瓷的)上面套一個粗瓷筒子自然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

而那些民窯的粗瓷同樣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 ­

上面的這件東西你看黑斑的四周也生出了火石紅,而且黑斑自身也生出了一層油性物質,你要是用放大鏡看同樣可以看到漂亮的金屬光澤。 ­

下來我著重的說一說鐵斑。­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兩個鐵斑表面有一層很舒服的金屬光澤,而且散發出油性。

小一點的鐵點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已經氧化水解了甚至向釉裡散射了。­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裡可以清楚地感覺到長時期氧化後鐵斑的變化。­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看中間那個紅色的點,它中間是黑色的並向四周暈散。­

這裡的黑斑很有代表性,有完全水解變紅的,還有那個大的黑斑上面充滿油性。不過在釉子上的黑斑不一定都有這樣的光澤,因為本身在形成過程中天生的晶向不同。­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個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其中一個小的黑斑氧化已經開始並下陷,另外大的變化很豐富,表面有油性。­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這兩個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黑斑。 ­

下來我說說那些沒有火石紅的底足。­

首先為什麼有些瓷器沒有火石紅呢,原因是古代是根據瓷器的檔次選取瓷泥,在選擇瓷土時用的是高出向下流水沉澱的辦法,以此分離高檔次的細泥,和低檔次粗泥(不過檔次高的粗泥主要做大器),鐵的比重大通常留在粗泥裡會多一些,因此檔次高些的瓷器其胎土中含鐵量相對就低一些了。

這樣也就出現了哪些基本沒有火石紅的瓷器,(清代很多的高檔法郎彩就沒有火石紅)。

對於沒有火石紅的瓷器,關鍵是要分辨瓷胎的老化特徵,古瓷器有個自然的老化過程,其瓷胎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就需要很高的看底功底。在這裡我發一些圖讓大家看看。­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瓷器上的“火石紅”:是怎樣產生的(僅供參考)

通過這些沒有火石紅的瓷片大家可以清楚的感覺到以下幾點: ­

1、整個胎變得都是一種很酥糯的感覺,不像新的瓷器那種很生硬的感覺(不過有些好瓷器因為瓷化程度不一樣,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

2、胎的顏色都有些改變,要麼有些散發出淺淡的紅色,要麼有些白中泛黃,不管怎樣不是那種新瓷器生硬慘白的感覺。 ­

3、大家一定要和那些新的多做對比,充分的感覺新老胎感覺上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