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而我們的大米煮熟後成膠團狀呢?

李楚培


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較蓬鬆、乾乾的,為什麼呢?主要有3個主要原因。

原因一:飲食習慣帶來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印度吃飯是用右手抓的,不像中國有筷子,西方有刀叉。故此,要是米飯煮熟後成膠團狀的,則出現三種情況:


①不符合飲食方式,他們極少吃白米飯,而是類似於拌飯、炒飯、米飯沙拉之類,米粒當然要幹而韌才好。

②其次是黏手,每吃一口飯,允許一會手指,麻煩!

③散熱慢,燙嘴燙手。


原因二:米飯的烹飪方式。

有人講印度的大米品種好,久煮不爛。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您是沒見過印度人用同樣的大米煮粥,成品的樣子不忍直視啊,太粘稠了吧,一大坨的。所以姿勢很重要,我是說方法很關鍵!

印度人淘米放漏勺沖洗過濾兩三遍,去除多餘的粉,或者提前浸泡半個小時。

其次米飯不用電飯煲煮,通常是先放黃油或者豆油在鍋底,下洋蔥、香料粉、鹽調味,以及藏紅花汁或薑黃(咖喱的重要原料之一)調色,接著放入大米略炒,加入一半的清水(水下得少啊)。



水沸騰後煮個大概15分鐘即可,要是太乾了,再加點水煮五分鐘。劃藥點~煮制的時間比我們短。

還有一種方法是,大米份量加多(準備全天食用),加水煮至半熟,過濾出水份備用,食用時煮熟即可。


原因三:大米的品種。

印度大米常見的有3種:野生稻、莉莉、巴斯馬蒂,這三種有著工同的特點輕盈,芳香、粘度性小。

要數巴斯馬蹄大米(俗稱印度香米)最受印度人歡迎,生米粒是普通大米的3倍之長,煮熟會膨脹2~3倍,且幹韌、顆粒分明。關鍵是帶有特殊的香味,是常規大米的12倍,因此聞名於世。

為什麼印度香米如此特別呢?

1、在於含有乙醇基和吡咯啉物質,芳香的來源。

2、含有澱粉物質較少,而且澱粉的主要成分是直鏈澱粉佔據最多,意味著粘度小。而糯米是支鏈澱粉佔據了95%以上,故此才軟糯粘稠,而普通大米的支鏈澱粉也不少,大概在40%而以。

大米品種的不同,造就了印度米飯是幹散的。

佘小廚(完)


佘小廚


眾所周知印度的大米又長又大,而我國的的大米就比較小又圓滑,印度的大米非常的大是我們平常吃的一倍多,是什麼原因導致印度大米那麼的長呢?今天就來聊一聊。


其實並不是印度所有的大米粒都是這麼大這麼長,而是說有一些特定的產品的大米,長得會比較長一點。而這種大米會被稱為印度香米,印度的香米不僅個頭大,而且裡邊的澱粉也是我們所吃大米的一倍多。所以印度大米的粘性非常的低,煮熟以後基本上都是一粒一粒的,不會像我們平常吃的有時候大米煮熟之後就黏在一起像面一樣。所以印度他們吃米飯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用手抓飯(這點一直都我們吐槽的一點),當然他們的大米吃起來也非常的香甜可口。


據研究表明印度香米之所以長得非常長,而且個頭非常大,是因為跟他植物的基因有關。香米和普通的大米作比較的話,那麼普通的大米這個基因沒有發揮它的作用,處於沉寂的狀態,也可能就沒有這個基因。所以總的來說,是咱們的大米跟印度的大米基因不同,所以才導致有不同的形狀。


那麼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呢?不妨交流一下。


小曉彪仔


以上所有回答都是錯誤的!普及一下大米加工的專業知識:

各位說的粳米,秈米,主要是在大米的粒型差別!北方:江蘇,安徽以北大多是短肥的粳米,南方細長的秈米。印度的品種也很多,大多秈米為主,大米煮後鬆散,和品種沒有很直接的關係。所以其他的回答都是錯誤的!下面將給出專業的回答:

印度主要是手抓飯:並且人多地少,所以飯不粘手,出飯量高是必須要考慮的。為了達到這目的:印度稻穀加工成大米時是:蒸穀米的加工工藝。也就是把稻穀用熱水或者冷水浸泡一段時間後再用蒸汽蒸,這個過程稻穀已經熟化了,然後再把這個熟化後的稻穀乾燥。最後才進入稻穀脫殼,碾米的工藝!這樣加工出來的大米比較硬並且顏色是黃的,或者偏黃,氣味感覺就像陳華一樣。這種米煮飯後相對就比較鬆散,不粘手,出飯率高。南亞,非洲基本都是吃這種米。還有一個就是大米煮的時候有點像中國的撈米飯!中國有些地方的撈米飯也是鬆散不粘的。(化學專業一點的說法是澱粉糊化後回生。澱粉結構有所改變)

現在說一下就是中國的大米加工是稻穀(水分在14%上下,新稻穀可能高很多)直接進入脫殼碾米,出來的大米比較新鮮,煮飯的方法也適合中國人口感。

這是專家的專業回答!其他的不用參考!


劍客LEE


一說到大米,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吃起來又香又彈牙,但對於印度,大米就是形狀扁長,鬆鬆散散的,不沾在手也不沾在口,有人就有疑問了都是大米,為什麼印度大米那麼散而我們的大米就是團狀呢?

這是因為印度的飲食習慣是手抓飯 ,如果米飯過粘那吃一頓飯、就不知道要舔多少次手指了,所以為了讓米飯鬆散 ,他們的烹調方式, 比如用蒸籠來蒸飯只留飯不留水或者只加少許水在鍋中 。

最後配上香料和咖喱來吃 ,而我國的米飯烹調方式通常是電飯鍋 。電飯鍋煮飯不管怎麼煮 ,都會有米飯喝飽水 ,變成一團的感覺。

當然這也和水稻的品種有關, 印度米是兩季成熟水稻 。陽光照射和生長週期較短 ,大米的直鏈澱粉多不容易糊化產生糖分 。所以抓起來的手感更乾爽 ,我國南方的秈米雖然也是兩季稻。

但因為其雜交品種, 它的口感會比印度大米軟很多, 也不像印度大米那麼長長長 ,粘性也要略高些 ,至於北方的大米是四季成熟, 支鏈澱粉更多更容易產生糖分 。口感也更粘潤 ,當然比如貴州有些地區的主食 ,糯米就更加軟糯粘人啦。

其實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各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都各不相同 ,也有人覺得印度大米長長乾乾的口感剛好合適 ,炒飯, 炒蛋都很贊。那麼你又喜歡吃哪種米飯呢 ?


愛問愛答


印度種植的是印度秈米,這種大米的特點是外形細長、比較幹、澱粉含量低煮起來粘性不大,這種米比較適合用來炒飯。而我們知道印度人習慣用手吃飯,需要煮出來鬆散不易粘手的米飯,所以他們在蒸煮米飯的時候時間也會更久,蒸發更多水分。印度的米飯比較乾硬又鬆散,這樣冷了也還能吃。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更喜歡吃粘性高、煮出來香軟的粳米,米粒一般是橢圓形或圓形的,外形飽滿,煮出來更水潤。而且我們中國人用筷子吃飯,米飯太鬆散不方便夾,而軟糯的米飯更適合我們。


職業修煉師


印度的米飯散狀,首先是米的種類所帶來的,因為印度水稻種植所受到的日光照射,就與泰國和越南的水稻一樣,都是比較細長。而中國的水稻,就顯得短而飽滿些。


第二個原因,就是印度的生活習慣,大家都知道印度因為咖喱而出名,說實話,我看到這樣的食物都有種反胃口的感覺。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印度炒飯,他們炒出來的米飯就是散狀的,這估計和蒸米飯的喜歡有關係。


其實,在中國農村,有些米飯也是散狀的,蒸這個米飯是先把米飯煮成半熟,再把水過濾幹,然後在用木桶來蒸,這樣出來的米飯就是一粒一粒的。


中國的米飯成團,這和現在的技術有關係,如今的中國,基本都用上電飯煲這樣的煮飯電器,這就是中國不斷髮展帶來的紅利。反看印度,廁所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好,用電器更是難上加難。


小李析事


實際就是粳米與秈米的區別。

印度大米屬於早熟水稻品種,生長期在90-110天左右,因為其成熟期短,植物的光合作用頻繁,新陳代謝旺盛,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含量少,大米表現的特點就是軟,散。

而東北的大米和日本大米是粳稻的代表,生長在北緯45度左右,是寒溫帶水稻黃金種植區,一年一熟,雨熱同季,秋儲冬藏,四季循環。其有機物質沉積較多,直鏈和支鏈澱粉含量高,大米表現的特點是滑,糯,粘。





天一閣農業


大米分兩種,並不是所有的大米都是粳米!

一年一熟是單季稻,也叫粳米!尤其東北產的粳米生長期長,蛋白質含量高,吃口軟黏,營養價值也高,耐飢,是高檔大米,熬粥最香。計劃經濟的時候,憑糧卡上海每人每月3斤!

一年兩熟貨三熟是雙季稻或三季稻,也叫秈米!生長期短而,澱粉含量高,蛋白質含量低,吃口硬,粘度小,不易成團。秈稻是速生稻,高產,袁隆平研究的高產品種就是這種。一般我國南方種的都是這種秈稻。

阿三家在熱帶附近,陽光充足,主要生產三季稻也條件好,種的多,也就只能吃這個。鬆鬆散散容易消化,不抗餓。計劃經濟憑糧卡,每人每月28斤,是在不好吃,而且一會兒又餓了!

胃病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吃秈米比較容易消化,而且陳米更好。中醫所謂陳倉米養胃。


調香師王俊


首先我沒有去過印度,不知道他們的大米為什麼是軟的,但是我知道印度的美食,堅持在中國都稱不上是美食,這個簡直就是我們中國不吃的大米飯,比我們的剩米飯都難吃!

還是來說說我們中國的米飯吧,揚州炒飯大家都熟悉吧,非常的好吃,首先就是大米用的好,也蒸的好,做揚州炒飯這個大米,要用泰國香米最好,而且不能用糯行的大米,就像我們中國做煲仔飯一樣的米吃起來非常好吃!

做揚州炒飯,裡面還放了很多好吃的配料,精華火腿,玉米粒,胡蘿蔔,雞蛋,青豆,等等....先把配料炒一下,加上主要的大米,非常的好吃!炒揚州炒飯,要把雞蛋黃先放在米飯中拌均勻,這樣的大米是金黃色的!

我記得第一次吃揚州炒飯,是我去一家揚州人開的餐廳,我去應聘做廚師,剛去的時候很餓,廚師長就安排廚房裡給我炒了一盤蛋炒飯,這個飯炒的一粒一粒。非常好吃,現在想想那個味道,都難以忘懷,也許是要剛開始真的餓了。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食,就是在自己最餓的時候吃的一餐飯,所以我現在都很想念那個炒飯的味道!我本人很喜歡吃揚州炒飯,米飯吃的也很勁道!

後語:本文屬於《小管家美食》原創、禁止抄襲轉載,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可以留言給小編,我會一一為您解答,我們的口號是“愛生活~愛美食、越分享~越快樂”一一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小管家美食


看到這個問題,以及一些人的答案,莫名的就想說兩句,雖然我對大米的種類和怎麼做米飯沒啥研究,但是也蒸過幾種大米,在蒸的方法上也算有點兒經驗,自認為大米煮熟是散狀還是團狀和大米的粳米秈米品種關係不大,而是和蒸米的方法有很大關係。



現在都是用電飯鍋蒸米飯,想吃硬一點散一點的大米,那你就少放點水嘍,想吃軟一點的,那你就多放點水咯,通常放水應為淹沒過大米表層一指為準,大概也就是接近兩釐米吧,想吃幹一點散一點的可以略少一點,反之就多放一點。


我沒有親眼看到過印度人吃的大米什麼樣,不過我認為如果題主所說的印度人吃的大米非常散的話,應該是蒸大米的辦法不一樣,我知道有一個蒸出來的大米非常散的老辦法,喜歡吃這種大米飯的朋友們,不妨試一試,方法簡介如下:

先將大米淘好之後,在鍋裡放水,把大米放到鍋裡,水量要多一些,然後加熱煮一下,水剛開就停止,趕緊把大米撈出來,然後再用蒸鍋,把撈出來的大米放到蒸鍋上面去蒸個十來分鐘,那麼這樣做出來的大米飯就非常散,一粒一粒的都不粘,我想印度人的散狀大米很可能是用這樣的方法做的,其實在如今大家使用的電飯鍋出現之前,這也是我國最常見的蒸米飯的方法,我覺得很可能是印度人仍然在使用這種蒸米飯的方法吧。


您認為是這樣的嗎朋友?期待見過印度人做米飯的朋,能在下面的評論區說一說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