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疾病防治10大要点养鱼须知

养一缸鱼能带来生活情趣,对于鱼的疾病要有正确认识,理解鱼生病的原因,才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否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于鱼死去实在可惜。以下文章解析鱼病的原因,及正确防治之道,鱼友们一起来关心。

鱼疾病防治10大要点养鱼须知

小丑鱼

预防鱼病的10大要点

1、投喂饵料要适当

投饵不可过量。饲料供应过多时,残饵在水中容易变质,污染水质,使水质恶化,引起有害细菌的繁殖,病原菌侵入鱼体致病。

饵料的品质不良是人们常易疏忽的,如果喂饵不合适或饲料变质,极易引起鱼体营养障碍与内脏机能障碍,降低鱼体抵抗力,导致鱼病发生。

发生营养障碍时,要立即补充综合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E。

投喂饵料要根据鱼体大小、摄食能力和生长情况确定投喂量,要定时、定量投饵,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来调节投饵量。

投喂活饵前要注意灭菌、消毒处理,以免将病菌及寄生虫带入水族箱。

2、保持水质新鲜,水温适宜

平时每天少量水,保持水质新鲜,必须注意水质,并调整好PH值等。

水族箱的水因鱼而异,保持不同的温度,一般来说,热带观赏鱼保持在22至28摄氏度。

热带鱼最怕的是水温剧变,水温剧变差距太大,鱼受到过度的刺激,就易患病。

温度变化缓慢,既使超出了适温范围18至34摄氏度之间,且变化的时间约在5至6小时之内,一般还不致伤害鱼体。

为了防止温差变化剧列而危及热带观赏鱼,最好采用自动控温的加热管。

3、换水和清洁方法要正确

长时间不换水会造成水质变坏,水中的氨和硝酸盐含量过多,鱼容易生病,但大量的换水和清洁滤材,也会使硝化细菌难以繁殖,对调节水质不利。

自来水应除氯,此外,在冬季,另入水族箱的水要与在水族箱中原来的水温度一致,因为水温差常使鱼感冒。

4、防止疾病与寄生虫带入水族箱

病原体带入水族箱的途径很多,如经饵料、水草中带入,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严格的消毒就放入原来饲养的鱼群中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若水质好,鱼体健壮,尚可抑制细菌的繁殖;如水质恶化,致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时,病原菌就很易侵害鱼体。

为减少病原菌带入水族箱的机率,鱼、饵料、水草、装饰物、砂石等在放入水族箱前都需要经消毒处理。

5、防止操作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

在倒箱换水、繁殖分缸、捕捞、挤卵、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往往容易碰伤鱼体或使鱼受惊跳落地,造成鱼体皮肤受伤出血或脱鳞裂鳍等外伤。

此外,在同一水族箱中饲养互不相容的鱼种,蓝天是鱼体附着寄生虫时,都容易引起外伤以致细菌感染而使鱼患病。

因此,捞鱼、挤卵时要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换水时不要用水流直接冲击鱼体。挤卵时动作要轻,挤卵后应注意及时消毒。

刚刚经过运输的鱼,为防止其有外伤感染,最好将呋喃剂之类的抗生素放入水族箱中,将鱼浸泡2至3天,或用食盐水浸泡2至3天。

6、避免有毒物质的混入

不要在水族箱附近喷酒杀虫剂,不要混入毒物。

自来水要除氯,否则会毒死鱼。含铁量太高的井水对鱼也有害。

7、避免饲养密度过度

不要在水族箱中饲养过多的鱼,饲养密度高,容易使水质恶化,产生疾病,也容易造成缺氧死亡。

在狭小的活动空间里,热带鱼的成长会非常缓慢。

8、换水、捞鱼要细心

换水、捞鱼时要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采用较大的捞网,捞网离水后即用手遮盖,防止鱼跳出。换水时避免水流冲击鱼体。

9、容器、工具要经常消毒

在易发病的季节,容器、工具要经常消毒,用药后用清水洗净,消除残留药性。或在容器中滴些亚甲基蓝液,使水呈浅蓝色,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先进行鱼体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液有3%食盐水或2至3PPM呋喃西林溶液、10PPM高锰酸钾溶液,任选一种,将鱼药浴5到10分钟。

药浴过程中如见鱼急游反常,应立即捞回原水中。

下面来为大家介绍些家庭中治疗鱼病的常用手段。

一共有三种,分别来看下吧~

1.药浴:通常采用一定浓度的药液浸泡鱼体,由于病菌感染造成的鱼病,常使用全缸低浓度泼洒的方法。

比较常用的药物包括:盐、呋喃西林、高锰酸钾、亚甲基兰、红药水等。以上药物毒性较小,适合家庭中使用。

2.药饵:是将中西药,如土霉素、大蒜素掺入饲料中,喂养病鱼。可以从市场上购得制成品使用。

3.机械校正:对于金鱼鱼鳔生病,可以绑缚泡沫塑料在鱼鳍上,扶助金鱼游动。

鱼疾病防治10大要点养鱼须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