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了工資省著點花,得留著給你弟買房子呢”

今天,我的朋L小姐氣急敗壞的跑過來跟我吐槽她媽媽重男輕女。事情是這樣的,考研失敗以後,整理好心情她就去找工作了,不知道是不是壞運氣都在考試中用完了,第一次面試,她就通過了。在這個人均工資三五千的新一線城市,她拿到的實習薪水是4000。

作為一個職場小白,她很滿意。非常開心的在家庭群裡宣佈了這一好消息。結果消息剛發出去,收到的卻是母親的告誡:你發了工資省著點花,還得給你弟買房子呢。她剛想反駁:我憑什麼要攢錢幫他買房子!可是想到反駁後母親轟炸式的奪命連環call,又打消了念頭。

但是,這一句話,像一盆冰水,讓她從頭冷到腳。弟弟才上高中,母親就急著為他的一生做打算了。作為姐姐,她從小被教育要讓著弟弟,要愛護弟弟,可是大一點的孩子也是孩子,多少次面對自己也想要的東西,她委屈自己,成全弟弟。到底是先出生是原罪還是身為女孩是原罪?

在宣洩式的抱怨過後,L小姐又開始自省:其實我不必因為這個生氣,她要求我,我可以拒絕她,不用怨恨,畢竟家裡供養我上大學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後來不贊成我考研,但因為我大學做兼職攢了不少錢,他們也沒再說其他了。我只是覺得委屈,都是她的孩子,為什麼的心要這麼偏?

聽著L小姐絮絮叨叨說那麼多,我不由得感慨起來,人們常常調侃“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扶弟魔。”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被迫成為媽寶男,扶弟魔的苦楚。

打個比方,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哥嫂不靠譜,爸媽帶著侄子來投奔她,她真的無法鐵石心腸的把他們掃地出門,可是接納又實在沒能力,各種糟心事接踵而至,光是觀眾都看的頭疼。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媽媽砸鍋賣鐵供大哥出國,二哥出去旅遊能一下子給兩千,可是高三的她,報補習班的一千塊,媽媽都不給,理由是沒必要。在沒有能力奔向世界,把眼前這個一團亂麻的家甩在身後以前,除了忍,有別的辦法嗎?

就像這些父母覺得女孩子怎樣的都無所謂,反正要嫁人成為別人家的人,那麼能佔一點便宜就佔一點,而兒子是自己,沒有房子真的娶不了媳婦的。一代人有一代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我們也許無法理解對方,終其一生也可能和解不了,但是沒關係,你在愛他們的同時,也堅持自己就好了。

以我對L小姐的瞭解,她只是來找我傾訴一番,主意她心裡已經有了,只是,那些委屈的情緒,總是需要一個出口,我靜靜聽著,適當勸慰就是。但不是每個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孩子都能在自我和原生家庭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樣的姑娘的成長曆程,一般有三條路:

第一:被父母洗腦,覺得女兒幫扶孃家兄弟是理所當然的,不論是單身還是婚後都想方設法的從自己周圍抽調出物資金錢乃至人脈去幫扶兄弟。若是在被兄弟剝削的過程中不堪其擾抑或是丈夫日益不滿,要麼及時止損,迴歸家庭,至於兄弟,有餘力的時候,看心情幫。要麼就是離婚,但這時候她曾經幫扶過的兄弟是否會接納她,未可知。當然,若女方實力強大,有本事把孃家和婆家都打理妥帖恰當,也是一種本事。這裡只說一般情況。

第二:在成長過程中擺脫綁架。如果意識到家庭的行為並不是從愛的方向出發,而是存在利益算計,起初必然是委屈,想質問,為何自己不能得到那樣的愛。甚至為了得到愛,去雙手奉上父母索要的東西,但想清楚以後會明白,人的觀念,無法被強行改變。那麼只要好好改變自己即可。留學,工作,遠嫁……很多方式可以讓你避開這種糾纏。孝順父母,幫扶兄弟,前者是責任義務,後者則全靠你們的情分支撐,所以決定權在你。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斷力。

第三:不情願又擺脫不掉,變身祥林嫂。

我當然期望大家都走第二條路,即便那條路難,孤單,但走出去,是柳暗花明。而在沒有能力獨立之前怎麼辦呢?這句話送給你:

你要靜候再靜候就算失收始終要守,日後儘量別教今天的淚白流。留低擊傷你的石頭,從錯誤裡吸收。


“你發了工資省著點花,得留著給你弟買房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