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圣旨把洪秀全名字写错,是因为官员没文化吗?

没有什麽不同


hongxiuquan我们现在一直都是写做“洪秀全”,洪秀全本人也是写做“洪秀全”,但是在清朝圣旨中洪秀全成了“洪秀泉”,圣旨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是由军机大臣亲自拟订的,有些还是皇帝亲自批奏的,但是洪秀全这三个简单的字清朝圣旨却将其写错了,硬生生将“全”写做成“泉”,这种小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却硬生生发生了。



而且“quan”有很多,比如“权”、“荃”、“拳”等字,清朝圣旨为何偏偏选中了“泉”?

“泉”的部首是“水”,本义是“泉水”,《说文》中记载“字亦作洤”,“洤”字的部首是“三点水”,三点水又称水部。清政府看中的就是这个“水”字。

清朝对于那种大逆不赦之罪之人要改其名,但并不是所有罪人都要被改名,对于那种名字中带有吉祥、宏大等意思的,也就是那些字是表示正面的就要被改名,要将其“贵名”改成“贱名”,以示区分,改名一般都是用同音字,使用那些偏旁带有偏见的,比如“艹”字头、“水”字旁、“刀”字旁等。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最初的官员写错了,后来将其沿用了下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这里距离京城非常遥远,离县城也比较远,当时科技不太发达,消息传播较慢,很有可能是低层的公务人员将“洪秀全”写成了“洪秀泉”,上面的官员和皇帝就沿用了这个写法,毕竟他们不能亲自问洪秀全,而且“泉”与“全”同音,读圣旨又听不出。

上面这种原因的可能性非常小,真实原因就是清朝故意这样写的,也就是上述第一种原因。

《清实录》中记载:“发逆洪秀泉自道光三十年倡乱以来,由广西窜两湖三江……”


除了洪秀全,太平天国其他重要将领的名字都被改了,比如李秀成和陈玉成的“成”字被写做“城”,这些被改字的人都有相同点,那就是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犯了滔天大罪。

将洪秀全等人名字写错就和避皇帝的讳差不多,只是出发点不同,古代为了避皇帝讳经常改字,有些时候是将那个字少写一笔,《康熙王朝》电视剧中周培公科举考试时就是因为没有避皇帝讳,将玄字少写一笔而被打出了考场,还好他在后面直接遇到了康熙帝。


清朝时,不光是洪秀全这些反贼的名字会被故意写错,就连朝廷内部官员犯大罪后,名字也会被故意写错,比如咸丰年间科场舞弊案中的主人公——柏俊,他的“俊”被改为“葰”,此外犯重罪的人也会被故意写错,比如晚清四大奇案——刺马案中的主人公张文祥,他名字中“文”字被加了“三点水”。


司马长史


之所以发现有错误,是在清朝的一道圣旨里面,写着:


发逆洪秀泉自道光三十年倡乱以来,由广西窜两湖三江。并分股扰及直隶山东等省,逆踪几遍天下……”

这里的洪秀全就写成了洪秀泉,不禁有人提出了疑问,是不是大臣的文化低,把字写错了?要知道能够写圣旨的人,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学究,一辈子都在看书,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一般情况下写圣旨都会有很多的程序,毕竟这是代表着皇家的颜面。先是皇帝本人传达意思,交给下面的大臣之后,他们再商量具体的措辞。这是一般正统朝代的做法,尽可能的避免了出错的可能性。

但是一些历史里面不被承认的王朝就没这么多事情了,因为这些王朝成立的时间短,还没有这么多的规矩。就好比洪秀泉的圣旨,基本上就是自己口述圣旨,甚至亲笔来写。


“我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这段内容是说当时江苏失守,李秀成前来劝洪秀全赶紧走,如果继续留在这里,只不过是困兽之斗。然而洪秀全却是说我是天神下凡,怕什么怕?不用你们去管,有人会来帮我。最后被别人用大炮打到天上,还没见谁来求情。

那会不会是因为当时通讯不发达,前方传来的情报就是错误的。比如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朝廷只是知道太平天国叛乱的事情,但是不知道谁是首领。

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低,因为你说一开始不知道情有可原。但是最后快要结束了,你还不清楚洪秀全名字怎么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样的情况还不知道,清朝早就该亡了。


其实如果翻阅清政府官方有关这段历史,你会发现,基本上洪秀全的名字都是错误的。不仅仅是他,还有太平天国的很多高级将领,记录的时候都是错的。李秀成写成了李秀城,陈玉成被写成了陈玉城。

谕内阁,本日官文,曾国藩由六百里加紧红旗奏捷,克复江宁省城,逆首自焚,贼党悉数歼灭,并生擒李秀城、洪仁达等逆一摺,览奏之余,实与天下臣民同深嘉悦。

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也是有据可依:

“清代犯大辟不赦之罪,犯者本名,如有吉、祥、宏、大字面,文卷中皆为之特加偏旁,凡廷寄、上谕及刑部奏折、通行文告,多照此例。

意思是清朝犯了必死之罪,罪犯有吉利字样的人,都要给他加上偏旁部首,改成贬义字样。清朝天理教林清改成了林青,刺马案的张汶祥改成了张文祥,太平天国的赖文光改为赖文洸,洪大全改成了洪犬全。


其实古人还有一种相字术的说法,认为写名字的时候,多写一笔可以让主人福泽丰厚,少一笔可以让人多灾破财。这个写名字是在已经起好了用了很久的名字的基础上,旁人给他增删字画。

这种说法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比如说写玉的时候,写成了有对称的两个点。还有酉时的酉,有人就习惯写成两个横。

但是不是说随意怎么添减都可以,也是有要求的。就是添减内容不可离开原来的形状,比如说猛有人写成三撇,但是如果加的撇离开了原来的犭,就没有相字的意义。

还有的字是因为主人的问题,被后人写成了其他字样。比如说林则徐在西安有一处碑林的匾额,因为他是被朝廷罢免的官职,所以写的时候碑少了上面的一撇。
所以说无论是按照清朝习俗,还是说清朝各种要求,亦或是遍低洪秀全等人也罢,都可能是把名字写“错”的原因。


史之策


並不是,而是醜化、矮化對手的一種手段。


新開36鯊魚的破壞豬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鲁达拳打镇关西


清朝皇帝的圣旨,写“洪秀泉”是希望把洪水化为泉水,这叫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果写“洪秀全”因为“全”字拆开就是“人王”意味着大清皇朝要向“洪秀全”府首称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