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尿液中看健康:尿液檢查都能查出什麼病?

从尿液中看健康:尿液检查都能查出什么病?

尿液俗稱“小便” 、“尿”。是從生物體中排出的代謝廢物和毒素,就是人體腎臟代謝後的產物,整個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正常成人的排尿量,每天為1-2升,顏色應該呈現清澈淡黃色,跟日常喝水量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講早晨起床的第一泡尿液顏色會比較深、氣味也比較重,這是尿液濃縮的原因,日常如果沒有感染,尿液一般淺黃色無味,大家可以注意辨別。尿液的主要成分大多是水,其他的代謝產物包括尿素、尿膽色素、尿酸、氨等。

尿液顏色看健康

正常尿液顏色應呈現透明淡黃色,此時,尿液中含有一部分腎臟分泌的色素。但人的飲食、喝水量、藥物或身體疾病等,都會造成尿液顏色的改變。

淺黃透明:正常的尿液呈現透明淺黃色,而晨尿顏色,一般比較深。

純白透明:無色透明的尿液,多事因為水喝多的原因,但如果不是喝水多,那就可能是尿崩症或糖尿病的前兆。

白色混濁:尿液會呈現乳白色,表示可能有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使得泌尿道發炎、化膿導致。此外,如果偶爾發現白色黏稠狀尿液,可能是尿道里殘存的精液,一般是夫妻生活之後發生。但是,若經常排出白色黏稠狀尿液,可能就是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是淋病,必須儘快就醫。

熒光黃:是維生素B族吃太多,因為維生素B族是水溶性維生素,只要攝取過量,就會隨著尿液排出呈現黃色。

棕褐色:當尿液呈棕褐色,表示飲水量可能太少,或是服用某些藥物所引起。不過,值得注意的,棕褐色尿也有可能是急性腎炎或是急性黃疸型肝炎;另外,蠶豆症患者如果食用蠶豆,也會排出棕褐色尿液,並伴隨有頭暈、嘔吐等症狀。

橘紅色:某些食物會造成橘紅色尿液,例如大量的胡蘿蔔、木瓜或中藥材,但只要停吃就會恢復正常,如果不是飲食造成 ,就有可能是肝臟或膽管出現病變。

綠色或藍色:如果尿液帶有綠色或藍色,表示是因為服用某些藥物,或是受到綠膿桿菌感染所造成。

黑色尿液:患惡性瘧疾、酚中毒、黑色素瘤、尿黑酸病,都有可能排出黑尿。

出現目測血尿應儘速就醫

血尿分成目視血尿與顯微血尿,目視血尿代表可能有結石、腫瘤、感染,顯微血尿則代表有免疫疾病或早期腎病變等。

血尿的三種狀況:

1、疼痛性血尿:細菌感染(尿道炎或膀胱炎)、腎結石、泌尿系統外傷。

2、無痛性血尿:代表有癌症,例如膀胱癌、腎臟癌、輸尿管癌等;尤其常見於中老年人身上,如果血尿情況加劇,恐怕已是腫瘤晚期。

3、運動性血尿:

一般出現於過度運動中,多由於外傷或者撞擊等,這類血尿,通常2-3天就會逐漸減少。

小便狀況看健康

尿崩症:在喝水不多的情況下,尿量超過2500ml以上稱為尿崩症,除了可能是糖尿病、心理因素導致,也可能因疾病或遺傳,造成腦中的 ADH (抗利尿素)分泌不足,使得尿液無法濃縮,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腎盂積水、輸尿管水腫或巨大膀胱症等疾病。

尿量少:尿量少於400-500ml,尿量少的因素包括飲食、氣候、藥物等,或是腎臟機能受損造成,如果不治療,會造成水中毒、電解質異常、尿毒症、結石等症狀。尿少成因可以分成三大類:腎前、腎臟跟腎後。

1、腎前因素:可能是心臟衰竭、內出血或外出血、脫水、休克,造成循環系統失靈引起的少尿。

2、腎源因素:可能是腎小管壞死,造成腎臟循環系統衰竭,使腎毒物損害腎臟功能,或是腎硬化、腎炎等疾病影響。

3、腎後因素:泌尿道內外如果有血塊、結石或腫瘤,都可能使尿道受到壓迫,造成尿少的症狀。需要注意的是,兩側輸尿管受阻所造成的尿少,容易被察覺;但如果只有一側輸尿管受阻,尿量並不會減少太多,不容易被察覺,嚴重就會造成單邊腎臟衰竭。

結晶尿:結晶尿是指的是尿液中有像味精或鹽的沉澱物。尿結晶分成多種,酸性尿中常見尿酸鹽、尿酸、草酸鈣等;鹼性尿常見有磷酸鹽類結晶、草酸鈣結晶(尿路結石)、尿酸結晶(可能有急性痛風、慢性腎炎、白血病等)、尿酸胺結晶(可能有細菌感染)。

尿騷味:正常的尿液是沒有臭味,而是酮類的揮發氣味,但水分攝取不足時,除了顏色變深,味道也會加重,因此,建議每天攝水量在1500-2000ml.,此外如果尿道受到細菌感染,尿液中就會產生臭味,應該就醫治療。

尿常規都能查出什麼病?

尿常規是一種簡單、廉價的身體檢查,檢查內容大致分成尿液PH酸鹼值、尿比重、尿蛋白、酸鹼值、糖分、尿膽紅素、尿潛血、尿沉渣、酮酸等。

PH 酸鹼值:正常的尿液酸鹼值為PH6 ,呈現弱酸性,如果PH高於9 ,則是鹼性尿,低於PH5則是酸性尿;而尿液的酸鹼值,和食物的攝取很有關係,例如痛風患者,如果尿液偏酸性,就很容易產生結石。

尿比重:用來檢測腎臟濃縮尿液的功能是否正常,例如低比重尿,可能是尿崩症、水喝太多、利尿劑或慢性腎炎等,高比重尿,則是糖尿病、心臟衰竭、脫水等。

尿蛋白:健康的成人,每天或多或少都會排出微量的蛋白尿,一般低於150mg ,如果檢測出來呈陽性,可能就是高血壓、腎臟疾病或泌尿道感染導致,此外,如果有激烈運動,也會有過量的蛋白尿。

尿糖:是用來檢測有無糖尿病的重要指標,方便又快速,如果檢測結果是陽性,就需要抽血檢測飯前血糖。

尿膽紅素:用來檢測肝臟疾病,一般來說,尿膽紅素原是由糞便排出,少部分才會從腎臟排出,若尿液中的尿膽紅素原過高,表示可能有肝硬化、急性肝炎或溶血性黃疸等。

酮體:酮體是體內脂肪代謝不完全的產物,常見於糖尿病患者,但也可能發生在孕婦、飢餓、發燒、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身上。

亞硝酸鹽:檢測尿液中有無細菌感染,如果有反應,則需要進一步檢查是何種細菌造成。

尿潛血:當尿潛血檢測呈陽性反應時,可能是腎結石,也有可能是腫瘤或泌尿系統感染所致。

尿沉渣:主要是進一步檢查泌尿系統疾病,尿液中的白血球如果過多(正常值0-5 ∕ HPF ),表示泌尿系統可能受到感染;如果紅血球過多(正常值0-2 ∕ HPF ),則可能是結石、腫瘤或腎臟問題。此外,做尿液檢測時,務必採用中段以後的尿液,避免因為雜質過多或是體外細菌影響判定結果。

泡沫尿是什麼?

小便之後,尿液上頭浮有一層泡沫,而且久久不散,就會擔心是不是有蛋白尿。一般建議,小便後把尿液停留15-30分鐘,如果30分鐘後泡泡依舊沒有消失或減少,最好到醫院檢查。一般的蛋白尿成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免疫疾病、藥物、腎臟發炎、癌症、遺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