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這樣比喻形式主義

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同志用一副對聯來替主觀主義者、形式主義者畫像:“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3](P800) 可見,這幅畫像形象生動,諷刺意蘊一針見血。

毛主席這樣比喻形式主義

(一)今天形式主義的諸多表現

過去,有人在探索革命道路中搞形式主義;今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搞形式主義的也大有人在。他們不去真正地研究當代中國的複雜國情、省市情、縣鄉情、單位情和行業情,而是整天呆在辦公室,瀏覽網頁、看看晨報、喝喝香茶、接打電話、開開長會,這就是所謂的重要工作了,完全靠例行公事的已有經驗和“頭腦風暴”般的主觀臆斷來行事。

毛主席這樣比喻形式主義

講學習,戴高帽不求甚解,言必稱希臘忘本,理論脫離實際,缺乏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素養。形式主義者們學習時照本宣科,念文件,讀報紙,對經典文本不去研習、對文件內容不求轉化,讀完唸完就萬事大吉。例如現在講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一方面是有的人理論上沒有弄懂其精神實質,連科學發展觀包括哪些具體內容都不知道,或者是充其量一知半解,但是他們還坐在臺上生吞活剝地大談特談,因而不可能達到“全面、準確、深入和重點”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功效;另一方面是有的人在工作實際上沒有搞清問題關鍵,自以為交通發達、信息快捷就不存在掌握不了實際,結果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原因與停留於個人感想的主觀原因,往往就會導致嚴重的理論脫離實際。更有甚者,有的領導幹部作輔導報告連講稿裡的錯誤也不作反覆推敲修改,也照樣唸錯的,所以沒有說服力、感染力和動員力。報告唸完,因為沒有以身作則地深思熟慮,所以落實環節要不沒有,要不有,也是東拼西湊佈置幾項有彈性的任務,沒有真東西,群眾落實也就只能是應付。這樣的學習態度怎麼能保證教育效果呢?這種“學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直接違反馬克思主義的”[4](P798),進而是缺乏理論自覺的空洞說教。

毛主席這樣比喻形式主義

做材料,不作獨立思考,“言必稱希臘”忘本,違背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那就是辦事人員要麼從報紙、文件及網站上照搬照抄,有個別人連文件上和網頁上別人講的啥東西都沒弄清楚,總結報告、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就改頭換面地出爐了;要麼牽強附會地亂戴帽、堆數據、列圖表、舉政績、樹典型,明明是拿不出檯面的“醜小鴨”,硬要美化成當下最時新的“金鳳凰”、“香餑餑”。難以自覺做到“研究必須充分地佔有材料,分析它的發展形式,探索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繫。只有這些工作完成以後,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5](P23)而相關分管領導的過目把關也只是看帽子新不新、數據大不大、亮點是否吸引眼球,不講邏輯和事實。反正上面下來檢查也是隻看你有沒有材料,有沒有痕跡而已。到頭來,笑話連篇,當事者往往還恬不知恥自我安慰:“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吵”。這種東拼西湊的材料是空洞無物的廢紙。

毛主席這樣比喻形式主義

幹事業,浮淺跟風,虎頭蛇尾,喪失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精神。儘管一再強調“高壓線”、“底線”、“頭等大事”、“政治任務”等字眼,但是隻不要是主要領導親自抓的工作,就走過場,不解決急切地問題而拖拉,不碰真深問題的“內核”而表淺應付。因為沒有真東西,所以對下級的承諾和請求也只能是含糊其辭,只要目前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就行,個別認真的下級追詢起來的話,要麼不置可否,要麼把領導架子、家長作風擺出來:“不要太較真”。 幹事業,好大喜功造概念、“閉塞眼睛捉麻雀”。省市級搞高新產業園,鄉村級也跟風搞高新產業園;條件具備的招商搞開發區,條件不具備的也跟風大興招商搞開發區;重大工程發動群眾搞剪綵,常規活動也跟風搞剪綵;資源豐厚的地區搞文化節,資源缺乏的地方也跟風搞文化節,還美其名曰“搭臺唱戲做‘名片’”;社會青少年曾經流行跳太空舞,重慶相關中小學校最近課間也停操跟風跳太空舞;相關中小學校停課讓學生列隊迎接上級例行公事的領導或資助人員,更是司空見慣,這些當事者自己大搞搞形式主義,還影響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這種人浮於事、跟風浪費的作風禍國殃民!

毛澤東同志於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到二月五日在湖南鄉下進行的為期三十二天的實地考察,後來寫成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成為當時農民運動的指導性文件。這樣的調查研究今天有沒有呢?肯定有,但是其他的相當一部分調研是有水分的。

毛主席這樣比喻形式主義

(二)形式主義帶來的潛在危害

形式主義之所以盛行,既源於某些黨員幹部或單位部門往往習慣於做一系列表面工作,而這些工作僅僅為了得到上級讚許,從而達到升官發財的目的,又歸因於他們學習研究薄弱、組織宣傳乏力,無力真抓實幹。群眾雖然也認為這種消耗人民財產的行為十分可惡,但迫於某種形勢和壓力,只好表面上對這些工作內容則表示“理解”、默認和“支持”。如果讓這一套反覆逐級上演,大家怎麼不會見怪不怪呢?然而,形式主義的危害是巨大的。

毛主席這樣比喻形式主義

首先,形式主義釀成的直接惡果是工作缺位、反覆“出大事”。 形式主義盛行,幹事業只能浮在面上沉不下去。工作決策缺乏周密論證、科學設計;工作過程偷工減料趕工期、敷衍了事當兒戲;工作驗收一團和氣辦典禮、指鹿為馬請功名;利益集團相勾結、地方保護可避難、責成整改當虛設。真出大事了,拿“人禍”當“天災”。透過近年來,早就存在安全隱患的“小煤礦事件”的一再發生、排放不達標企業死灰復燃地非法生產、以及近期系列重大交通事件屢屢發生,那一次不把關不嚴、敷衍塞責有關。

毛主席這樣比喻形式主義

其次,給基層帶來的危害,妨礙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形式主義不注重調查研究,不瞭解實際情況,心中沒數,崇尚空談,鋪張浪費,好大喜功,工作中處於盲目狀態,必然影響黨和國家政令暢通,影響實際工作,導致信息失靈、決策失誤、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受損。進而,基層群眾也在連鎖反應中傳染:“形式主義的問題用形式主義的辦法來對待”。

毛主席這樣比喻形式主義

再就是敗壞社會風氣。形式主義蔓延,勢必助長不說真話,弄虛作假之風,助長思想懶惰,巧於應付上級的不良傾向。脫離群眾,影響幹群關係,影響部分幹部健康成長。同時,脫離實際,破壞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勢必助長了一些單位歪風邪氣的蔓延。進而帶來社會風氣浮躁 :只求經濟劇增不顧其它的經濟本體論盛行,“向前衝”、“相親”等電視文化氾濫,“搶鹽”、“算你狠”等市民心理脆弱,假廣告、濫信息致使的“劣幣戰勝良幣”……。

還有,導致官僚主義作風滋生蔓延。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一樣貨色。共同生長,互為支撐。形式主義的產生根源同官僚主義產生根源是一樣的。官僚主義不深入基層,不搞調查研究。佈置工作指點江山、造聲勢、造概念;落實工作拉架子、說狠話、唱高調;總結工作抓數字、貼標籤、論功不論過;成績和榮譽方面爭搶,任務和責任方面躲避推諉;一切工作講“套路”,拿出一些數字應付上級。這樣勢必貽誤工作,貽誤事業,對黨的事業造成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