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项绝技,被一个四川女人学会,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

战争,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紧紧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虽然人们都从心底里爱好和平,厌恶战争,但很多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对于土地、资源和财富的无穷欲望,往往会引发一场又一场的激烈战争。为了最大限度把握战胜敌方的机会,把战败的风险降到最低,兵法,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应运而生。


诸葛亮的一项绝技,被一个四川女人学会,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


在我国五千年的军事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璀璨夺目的兵学成就,如尽人皆知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兵法学中还有一个门类,颇为引人瞩目,这就是阵图。评书演义中的四门兜底阵、八门金锁阵、天门阵等等,都属于阵图的范畴。阵图最早起源于黄帝的《握奇文》,里面首次提出“五阵”的概念,从此“阵而后战”就成为古代行军打仗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千年来得到后世兵家一致认可,并广泛应用。


诸葛亮的一项绝技,被一个四川女人学会,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


历代大军事家,很多人都十分关注阵图研究。如姜子牙《太公兵法》中有“太公阵”,《司马法》中有“五行阵”。到了后汉三国时代,一代奇才诸葛亮又创造出一个名传千古的“八阵图”。《三国志》明文阐述,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成为他的用兵不传之秘,辅助他六出祁山,建功立业。


诸葛亮的一项绝技,被一个四川女人学会,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


诸葛亮死后,八阵图并未失传。参加过八阵图演习和实战的蜀国将士,有的口传心授,有的形诸笔墨,使得八阵图这一瑰宝得以流传后世。比如西晋名将马隆,曾经“依八阵图做偏厢车”,仅带领3000多人兵力,大破鲜卑人秃发树机能的二十万大军。隋朝大将韩擒虎,从“八阵图”演变出“九军阵”,渡江南下灭掉陈朝。唐朝开国名将卫国公李靖,从“八阵图”推演出“六花阵”,为唐朝开辟半壁江山。


诸葛亮的一项绝技,被一个四川女人学会,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


诸葛亮死后一千四百多年,已是明朝末年,他的八阵图再次焕发生机。当时明朝与辽东的清朝正在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杀。清朝的八旗兵,都是游牧部族出身,不仅骑马射箭技艺一流,且作风强硬,英勇无畏,士气高昂,战斗力比明朝将士高出不止一个层次。明朝枉自称为天朝大国,却在清军凌厉攻势面前败绩连连。


诸葛亮的一项绝技,被一个四川女人学会,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


就在这时,一支来自四川的军队,凭借其罕见的惊人战斗力,在明朝众多军队中鹤立鸡群,独领风骚。这支军队就是四川石柱女军阀秦良玉的白杆兵。在1621年的浑河之战中,秦良玉指挥部下,与清兵在沈阳城外展开一场恶战。


诸葛亮的一项绝技,被一个四川女人学会,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


一向自诩天下无敌的八旗兵,这次却在秦良玉面前吃了大亏,“死于枪弩者数千人”。白杆兵“诸将奋勇迎 击,败白标兵,又败黄标兵,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清军遭受到一次前所未见的重创,称之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最后被迫从沈阳城中调来西洋火炮,一通狂轰滥炸,才算把秦良玉击败。

1630年,明朝收复永兴四城之战中,秦良玉再度率兵参战。她指挥部下势如破竹,接连获胜,最终成功收复永平四城,把清军大将阿敏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回关外。崇祯闻讯大喜过望,亲自在紫禁城设下御宴招待秦良玉,并先后敕封她为镇东将军、提督、总兵官、太子太保、忠贞侯等一连串尊贵头衔,荣宠之盛无出其右。


诸葛亮的一项绝技,被一个四川女人学会,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


秦良玉的用兵之道之所以如此之强,有一个重要原因,她曾对诸葛亮的绝技八阵图做过细致研究,掌握了其精髓。四川古称益州、西川,是诸葛亮当年的大本营和主要活动区,八阵图流传颇广,在四川新繁、成都青白江区、重庆奉节等地都存有八阵图历史遗迹,因此秦良玉的用兵思想不可避免地深受八阵图启发与影响。无怪乎崇祯皇帝御赐秦良玉四首诗,第一首第就是“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秦良玉才能盘踞四川石柱数十年,成为明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女军阀,无论是罗汝才、张献忠等农民军,还是清军都曾是她的手下败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