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民族是在石頭上書寫歷史的,泰山的石刻中的許多記載,可以與歷史相佐證。幾千年來泰山之所以成為「五嶽獨尊」,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其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主要就是體現在石刻上。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登高必自


登高必自

為泰山登山起點孔子登臨處石坊前碑刻(明嘉靖39年濟南府同知翟濤題),語出《中庸》“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意思是登高一定從低的地方開始,遠行一定從近的地方起步。泰山的“登高必自”石碑有雙重含義:1、.碑文字面意思指從泰山腳下往上“登高”必須要“自”此經過。“自”是從、經過的意思。2、“登高必自”加上石“碑”作“卑”的諧音,切合《中庸》“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之句,是古人一個小小的文字遊戲。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第一山

此碑位於“孔子登臨處”石坊前。碑高300釐米,寬110釐米。字徑65×60釐米,楷書體。系明嘉靖年間巡按山東監察御史李復初題書 。碑陰有 “入雲有路” 四大字 ,字徑70×55釐米,系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張繼紅書,篆書體。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中流砥柱( 明嘉靖丁未中秋日, 莆田少渠陳甘雨書

“中流砥柱”石刻大字徑為80×60cm,字體為飛白書體,書於明朝嘉靖丁未年間,即公元1547年中秋,作者為當時任萊蕪知縣的陳甘雨。陳甘雨為福建莆田人,公元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中進士,第二年也就是1545年即任萊蕪知縣,可以說是得到朝廷的重用。“中流砥柱”一詞比喻堅強獨立的人或事物,喻指泰山是能抵擋一切的堅強力量。呂繼祥推測,羅漢崖附近的溪澗在歷史上應該水流湍急,根據石刻所處的位置可以想象,當陳甘雨行至此處時,看到洪流中一塊巨石屹立不倒,有抵擋激流之勢,再加上作者感情使然,便揮筆在這一巨石上留下了氣勢磅礴的“中流砥柱”四個大字。

陳甘雨所處的嘉靖年間朝廷政局並不穩定,而泰山作為國家政權穩固的象徵,陳甘雨以天下為己任,在泰山上留下了“中流砥柱”四個大字,抒發自己希望能在動盪的歷史環境中幹出一番事業,為國效力之情,因此這一石刻有著深刻的歷史政治寓意。同時,泰山安則四海皆安,泰山作為中國的國山,自古便有“國泰民安”之說,而“中流砥柱”一詞的涵義與“國泰民安”之寓意相輔相成,是對泰山精神的更好詮釋。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天下名山第一 光緒庚子八月,石祖芬題。

此題刻位於雲步橋南。摩崖高160釐米,寬95釐米,大字徑20×24釐米,系清光緒庚子年(公元1900)八月,石祖芬題書,楷書體。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造化鍾神秀,語出杜甫《望嶽》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江山多嬌

此題刻位於雲步橋南。摩崖高120釐米,寬315釐米,字徑62×70釐米,系泰安市文物風景管理局於1983年據毛澤東手跡刻制,草書體。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如意 辛酉春三月,李和謙遊山樂。

此題刻位於雲步橋南,摩崖高45釐米,寬110釐米,系辛酉年(公元1921年)春三月,李和謙遊山樂題。大字徑20*50釐米,草書體。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逍遙遊

此題刻位於雲步橋南。摩崖高120釐米,寬400釐米,系泰安市文物局1989年集毛澤東手跡而成。大字徑90×80釐米,草書體。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唐摩崖

唐摩崖,刻於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為唐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後所制。銘文刻於岱頂大觀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釐米,寬530釐米。現存銘文1008字(包括標題“紀泰山銘”和“御製御書”),字徑25釐米,隸書。額高395釐米,題“紀泰山銘”,2行4字,字徑56釐米,隸書。銘文為玄宗李隆基撰書,相傳由“燕許”修其辭,韓史潤其筆。形制壯觀,文辭雅馴,為漢以來碑碣之最。其書法道勁婉潤,端嚴渾厚,為隸書造成一種新面目,透露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泰山石刻中路十大精品

無字碑

此石在泰山極頂玉皇廟山門前8米處,因通體無字,故俗稱無字。通石由石柱、頂蓋石和頂柱石三部分組成。石柱高 495釐米,左右二側面上寬69.3釐米,下寬83.2釐米;前後二面上寬110釐米,下寬124.7釐米;四隅稜面寬皆約4.93釐米。石柱之下無榫,直接下寢於自然石穴內。頂覆頂蓋石,呈覆鬥形,類似四阿式屋頂,高40釐米。鬥沿厚13.8釐米,左右長166.4釐米,出簷28.2釐米;前後寬97釐米,出簷13.8釐米。頂蓋石無任何紋飾,其石質與石柱同,皆為花崗岩質。頂蓋石之上為頂柱石,高60釐米,左右寬30釐米,前後厚20釐米,最頂部略呈圓形,亦無紋飾,其石質為石灰岩,疑為後人更換。因此石無一字痕可考,故對立石人及立石年代眾說不一。一說是秦始皇封禪壇上北邊的石闕,現從漢武帝所立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