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百姓兴起重修“家谱”热潮,你怎么看?

你不知道的河南


过年时,儿子突然问我“老爸,我是咱们家族的第几代啊?”

这让我一时语塞,老子都不知道自己是第几代呢,哪知道你是第几代?

说到家谱,其实不光是题目说的河南人掀起了重修家谱的热潮,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重修家谱,尤其是农村地区。这几年过年回山东老家,就切实感受到这一点。

家谱,又被称为是“小史记”,是一个家族的《史记》。记录着一个家族千百年来的变迁,谱写着几十代人汇集的家族文化,是漂泊游子最后的根基。

老张觉得,现在的修家谱热潮,从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

1.生活安定富足的表现

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修谱”,身处乱世人们朝不保夕说不定哪天就不明不白的死去,根本无暇顾及家谱这种不能填报肚子也不能保平安的事。只有到了今天这样安定富足的生活环境,大家生活安稳又有充足的条件,才会想起重修家谱。所以,重修家谱热潮实际上是盛世的一种表现。

2.传统农村正在消逝的担忧

今天,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居住。国家又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不少农村村落拆迁搬进了集中安置的楼房,接下来全国更多乡村将拆迁集中搬入楼房,传统的农村村落正在一步步消逝。深处农村的人们很敏感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农村人不像城里人那样冷漠,农村人更注重亲情和血源,所以重修家谱就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老张的祖上是从陕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往山东的,后又在山东境内经历了几次迁徙,目前家族的族谱只能追溯至七八代,而且在我爷爷辈就停止了修谱。这两年回去过年,家族长辈们和一些兄弟们都提起,准备要重修一下家谱。老张也希望我们老张家的家谱能早一些修缮,让漂泊在外的我的下一代,下下代们都能有根系可追溯。


南京老張


说到家谱在我家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我母亲是漯河市区人姓娄,我奶奶是平顶山叶县村里人也姓娄,并且她们的娄往上查到第七代都是同一个祖先,每两年就要相互续一下家谱,还有我婶也姓娄,和我奶奶的娄很近。按照娄姓辈分我奶奶比我母亲还要低一辈,所以不得不感叹家谱多么重要,相距几百里还能阴错阳差的找到一家人。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像李姓、高姓、王姓等等他们都有自己的家谱。以前还是用毛笔写的,我见过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元朝末年,上面清晰的记载着李姓几代谁由什么地方迁至什么地方,代代翻新但是还保留原本。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河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人们不断向外迁出。以我家为例,原来的本姓亲戚最北在北京,最难在广州,迁出去后就很少走动了,我想用不了几代就会彻底忘记了。所以我认为应该掀起重修家谱热,曾经存在过都应该有所记录,也许几百年以后,后人们看到这些家族史的变迁,还能找到自己的亲戚,这也是留给后代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是海域蓝豚,河南自媒体,持续更新更多本地问答,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重修家谱,过年这种事情近年来一直都在游,近年来社会上掀起重修家谱的热潮,无论是来自城市的成功人士,还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重修家谱,也许你心中会有诸多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重修家谱呢?接下来就由我来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心中都会有我是谁?我的祖先来自于哪里,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为了解决心中这种疑问,人民就寄托于重修家谱,那么家谱是什么呢?什么是属于家谱?其实家谱的起源比较久远,它里面详细记载了家族的起源和发展,并且对各个支系都有详细的说明,甚至还记载了这个姓氏的历代名人,事后才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来龙去脉。

然而家谱在历经不同的社会动乱之后,绝大多数家庭都遭到了毁坏和粉锤,这样就导致后代无法了解自己的姓氏的起源和发展,为此人们心中就萌发了重修家谱的热潮。虽然重修家谱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却非常的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不是单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族人之间的一起努力,此外还需咨询大量的家族研究专家,和进行实地考察与搜集资料等,这样才能确保家谱完整性与真实性。



重修家谱之所以成为当代的新热潮,主要如今社会发展已经平稳,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物质方面已经满足,以至于随着年龄的增大,心中的落叶归根情感越强烈,而重修家谱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所以说,重修家谱这种热潮兴起,是人们对于落叶归根情感的一种追求,我还是很支持这种精神的,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努力重修自己家的家谱,找到自己到底姓什么?起源于哪里?大家都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评论留言。


农村小伙玉航


在河南农村,流行一句话耐人寻味,如果谁家的家族里出现了比较有本事的达官显贵,就会备受尊重, 而且百姓们会随口说上一句:人家祖坟上该出蒿子。而通常,这类人也会被家谱记录,被认定为家族的 骄傲,成为光耀门楣的先贤。


而近年来,随着根亲文化的繁荣,每年都会有很多华人回乡寻根拜谒祖先,就连农村也开始流行起来重 修“家谱”的热潮,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初衷: 其一、认为家谱作为家族的历史,应该得以传承记录,是一个家族兴衰的见证,对于家族的凝聚力很有 帮助,应该重视。

其二、也不乏有人以续家谱为名,凝结同氏宗亲,或以此拉帮结派搞团体,或为实现利益进行商业操作 。 其三、外出打拼赚钱之后衣锦还乡,认为自己应该为家族做点贡献,作为家族“有头有脸”的人物,有 义务传承上祖功德,教育后人成材。 而不管怎样,重修“家谱”热潮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对于国家和社会凝 聚力的构成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只有一群族人团结起来,那么由无数个族人组成的国家就更容易团结 了。


东方今报


《世界李氏通天总谱全书》总编纂李正给您的一封亲笔信

       李氏人口居全球万姓之首,拥有1.3亿人口,是一个有着悠久家族文化传承的群体。目前,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成谱已达八吨多重, 六千余册, 把全球三十二个国家亲源汇聚在一起,已铸成天下第一谱的宏伟壮举,超多项吉尼斯记录!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乡情祖谊的民族,尊祖敬宗、报本返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性,正是一种来自祖先遥远血脉里的神秘力量,把各代祖孙凝聚在一起,不管他身居何国何方,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共同的骄傲和荣光。正是这种对祖根的依恋、对亲缘的向往、对故国家园的魂牵梦绕、对中华文化的自豪认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感中不断酝酿、发酵、积淀、升华,最终形成强烈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世界李氏通天总谱全书》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愫,把全球李氏以血脉纽带这一特有而神圣的文化形式凝聚在一起,激发了李氏人同根同源,共兴共荣的亲情,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策出力!

       我们李氏宗亲要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发扬家风,传承家范,发奋图强,立家兴国,光宗耀祖,智慧有为。

       一要尊祖爱国。顾名思义祖国就是祖先和自己生长的地方。尊祖爱国,尊祖爱族,尊祖爱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根之木要枯萎,无源之水要干竭,无脉之人要秃废。树长千丈,叶落归根,寻根认祖,人性所归。我们李氏人要以这次修谱为基础、为桥梁、为纽带,亲戚越走越亲,情谊越叙越长,让我们相聚在血缘始祖皋陶公灵牌下,认宗归祖,生生不息,延绵根脉。

        二要爱家爱乡。树大分枝,人多分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出生的地方就是籍贯,出生的地方就是家。不爱家的人爱不了国,不爱家的人也尊不了祖。希望各位宗亲要立志家乡、眷恋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只有把家乡建设好了,把家里建设好了,才有资格,才有能力,才有钱财支援宗亲,善举宗族发展之大事。

         三要图强向上。自古以来,立于民族之林永不衰败的奥秘,就是靠自身的顽强不息、拼搏进取、发奋图强。各位宗亲要学习和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我们不仅要崇祖爱国,报本思德,知书达礼,博学多才,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敢打敢拼,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而且要发家致富,改善生活,增强实力,才能光宗耀祖!

        四要和睦互助。家和万事兴,族和万事顺,国和万事昌。和者得天下,分者成孤寡。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我们宗亲虽天各方,但在一个中华大家园里,都是中华儿女,龙的传人。在李氏族群中都是皋陶血脉,李氏子孙。团结就是力量。全球李氏一家亲,両岸三地一家人。对于宗亲各方的建设和发展,大家都要互相关注、关心、关爱,特别是在遇到特殊情况和成全宗族大事的时候,要相互扶助,极积支援。且不要互相排斥、互相制约、互相拆台。只要我们真诚地团结起来,我们必然会族旺家兴。

       五要文明进步。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在修谱时明族规,亮家训,传家风,重家教,铸族魂,扬正气,要结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则订家族文明公约。把遵纪守法,践行社会公德,倡导办好事,做正直人、与人为善,尊老爱幼等作为文明的准则。一个文明的人会立起一个家族的文明,一个家庭的文明会带来社会文明,社会的文明才能实现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一一摘自2014年李正《世界李氏通天总谱全书*迁麻城始祖季八公总谱》颁发大典上的致辞


有谱报道


我国一直有句俗语“乱世藏金,盛世修谱”。有国才有家,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崛起,人们也就更注重家族的发展了。

纵观河南近年来兴起的“修家谱”热潮,更加充分说明了家国天下情怀。有人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话说得没错。

古时候,河南被称为“中原”,是中国的中心;也是道家、墨家、法家、文学家、等思想的发祥地;更是华夏民族姓氏重要发源地。

据统计,中国百家姓大约有1万个,源于河南姓氏大约有2000左右个,河南目前有全国最常见的姓氏100多个,而且都是大家族。

汉族人修家谱是规律的,一般是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第一次修家谱的热潮是在1985到1988年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又开始重视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有家谱的族群,在修家谱的过程中,让很多同宗同祖的人,从祖国各地,甚至是居住国外的家族中人,都能在一个时间里,统一起来。了解家史、发扬家风、增强家族凝聚力。

“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

有书君觉得修家谱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为。一个庞大家族,有历代宗亲家谱,让我们对家族的发展产生荣誉感。有了修家谱的活动,就产生凝聚力。如果每个家族都有凝聚力,对建立和谐社会,增强后代的爱国意识,对国家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

我们家是满族正蓝旗人,我们民族有龙虎年修家谱一说。父亲说过去我们的家谱只有男子可以看,续谱也是族长或者长房长孙的特权。我父亲是长房长孙,家谱一直在我们家里。

1988年正值龙年,我们家族修了一次家谱。以前家谱只有族里的男人才可以上谱,从这次开始,女人也上谱了。从家谱的发展和传承上,体现了了与时俱进,男女平等的思想。

从我家的家谱上可以看到我的祖先原住地,经过几次辗转迁移,连祖坟的选址都有详细记载。可以说家谱即是平民百姓的家族史,它记载着的血脉兴衰,家族的历代宗亲,种族文化传统的继承。

从1988年至今,又一个30年过去了,正是修家谱的又一个高峰年段,所以河南这个华夏民族发源地,开始兴起修家谱热潮,也在情理之中了。

有书君认为:中国的家谱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古代的朱伯庐治家格言就一直世代相传,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好教材之一。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饮水思源和追根寻祖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家谱则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据统计,中国百家姓的1万多个姓氏中,有1千5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常见的6百多个姓氏中,有1百多个根在河南。

另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地区保存完好的族谱数量超过2万余种,涵盖了270多个姓氏。个人认为,选择此时大规模重修家谱,主要原因有3点:

第一,“盛世修家谱”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习俗。如今的时代是民族复兴的时代,我国社会各领域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这种盛世的环境下,回头整理民间传统文化,梳理民族之根、家族之源十分必要。

第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新生活方式和新的观念,给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许多年轻一代不关注家谱文化,对家族传承一无所知、毫无兴趣。重修家谱是希望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

第三,是对家谱乱象的整理。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发,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许多家族的家谱失传或出现断层,一直没有修订。另一方面,由于明清时期不良社会风气,许多家谱出现了牵强附会,甚至胡拼乱造的现象,而且一直流传影响至今。在现代科学研究的辅助下,对此类家谱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尤为必要。

不管怎么说,河南中原地区是百家姓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大规模重修家谱的热潮,对于摸清楚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被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支持和赞扬。


文史琅琊阁


其实家谱是一个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不断演变的一个重要见证,修家谱不是为了传统封建,而是为了更好的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记住自己家族中都有哪些人,增进家族间的情怀,就像每年年夜饭的时候家族都会在一起聚聚餐,也是一样的道理。


像修家谱一个是为了让自己和后代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免得以后连自己是谁的后人都不知道,再有一个就是为了序上自家的字辈,因为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字辈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说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够忘本。

像我们老家商丘睢县,然后也算是一个大姓吧,属于弓长张,虽然说是在睢县居住,但是也是在八九十年前从当时的开封府考城县迁过来的,也就是今天的兰考县,再往前推算,兰考县那块的也是从山东迁过来的,所以说有一个家谱可以记载的清清楚楚。


商丘身边事儿


修家谱很正常,历朝历代的人都修!我家的祖谱,从黄帝算起到东汉是发展期;东汉有确定老祖宗繁衍后代,传至今天,经历一百多代人。

我看过我家三个不同时期祖谱的版本,一个是清朝时期的毛笔字手抄版本(居老人讲:文革时候烧掉一大部分,现剩残存一本)

二版本是国民党时期(1948年)印刷出版的!

三版本是上世纪九十代岀版的!

祖谱,就是一部历史文化史记。记载前人,影响后人。


云庐煮酒


今年春节,家谱也成为网络热词。大河报记者在微博上以“家谱”为关键词搜索河南区域,发现在春节期间发布的相关微博就有数百条。

记者了解到,中断83年后,洛阳田氏在今年春节启动续写家谱。网友“郑原野老”查阅家谱发现自己是第二十三世,而祖上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温县,迄今650年。他感慨道:“六百多年,是美国建国历史的近三倍。”

“老话说:‘乱世藏金,盛世修谱。’这应该就是近几年来,中原民间兴起了‘修谱热’的原因吧。

家谱是平民百姓的史册,被称为老百姓的“小史记”。它不仅关乎血脉,更关乎记忆、文化、传统等生生不息的传承。

“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除了记载谱系传承,家谱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家风家训,这是家族文化基因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家谱中的体现,具有教育后世子孙的作用。

“看着家谱,听爷爷给我讲祖辈们的故事,颇有几分话当年的豪情。听爷爷一字一句,如数家珍,脑海里仿佛能看到他幼时,高祖父也是这样看着家谱一点一点告诉他曾经的雨雪岁月。仔细想想,真想悄悄告诉时光,请你回回头,不要走得太快了……”网友 @远行去看山 的评论,很能体现当今修家谱热的个中心里。

中原兴起家谱热,你认为有必要吗?你怎么看?(20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