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我们知道,在古代想要出人头地,读书是最好的选择。哪怕是要走武举,或者投军,也得看得懂兵法战术——最起码得识字。要是想做个文科生,那更是要加倍用心了,“十年寒窗”倒未必,但是“苦读”是必须的。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有的人家条件好,父母能够负担得起孩子读书;而穷苦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得先经受住生活的考验,比如说边当乞丐边读书。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这在历史上是有成功的先例的,比如说北宋初年的宰相吕蒙正。他出生的家庭并不贫穷,只是他是庶出,小时候 就和母亲一起被嫡母赶出了家门。他读书的时候,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住破窑,等等。到三十三岁,他的坚持终于换来了一个状元,之后官运亨通,还曾三次拜相。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当然了,我们知道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往往具有两面性。不是所有边当乞丐边读书的人都能如愿考取功名,还有的人可能会受到行乞生活的影响,局限了自己。

相传曾经就有一位当了乞丐的秀才,幸运地对出财主女儿出的对联,赢得了少女的青睐。不过他对出的下联,怎么看都带着生活的印记。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这财主的女儿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对她很是宠爱,请了很多老师教她,希望能把她培养成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将来嫁个好人家。

谁知道少女变成了才女之后,就看不上父亲朋友的孩子了,要求用对联选婿——因为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与自己交流,而不是她说句话也得解释半天。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财主琢磨了半天,从朋友的孩子里确实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答应了少女的要求,很快就布置好了。

当天,现场的人还是很多的,毕竟除了财主有万贯家财之外,少女自己的名气也不小。选婿的规则很简单,就是有意者上台向少女挑战,由少女出上联,直到挑战者失败或者少女选中。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起初很多人跃跃欲试,毕竟她的才女之名在外,但大家只是听说,没有亲身体验过不是?万一其实只是宣传呢?可惜事实证明,少女确实是个大才女,排在乞丐前头的人,不是败了,就是怕丢脸撤了。原本在末尾的乞丐,渐渐站到了少女的面前。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少女娇生惯养,却没有养成以貌取人的习惯,看这个乞丐虽然外表肮脏举止却很有礼数,心里就高看了两分。她想了想,出一上联道:“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方位词也是常用词了,这个上联出得不难。

乞丐略躬身,道:“青黄不接,走过来讨点东西。”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看看这个下联,对仗还算工整,却冒着一股寒酸气。少女忍不住笑了笑,又说:“午朝门外,排两班,文文武武。”古代官员们上朝,都是要先在宫门外排好了队,到点了再进宫的,文官和武官分开。

乞丐又是略微躬身行礼,对:“十字路口,叫一声,奶奶婆婆。”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台下听到他的下联的人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少女却没忍住,笑了好一阵。但是乞丐在这笑声中不禁不恼,还面带微笑,这让少女把到了嗓子眼的话咽了回去,最终拍板选中这个乞丐当自己的丈夫。

她给父亲的理由是,能够在乞讨中学习,还能泰然面对别人的嘲笑,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少女选婿出上联:“黑白胡同,看上去不分南北”,一乞丐被选中

财主最终还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乞丐,给了女儿非常丰厚的嫁妆。这嫁妆有一部分就被用来更新乞丐的装备。不再讨饭的乞丐,后来也考上了进士。

小编觉得,就算他没有考取功名,少女婚后的日子也不会太难过。物质生活大不如前是肯定的,但能嫁给一个与自己沟通顺畅,还能把自己逗乐的丈夫,至少心情是愉悦的嘛。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