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后的十年重建历程

10年的重建,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筑了心灵的城墙。简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1988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人们就是居住在简易房里,开始了唐山的重建。

唐山大地震后的十年重建历程

1977年5月14日,3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制订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这一规划,后来1982年和1984年两次进行了调整。规划通过后,经过一些试点,“1979年下半年大规模的重建开始了”程才实说。

白天黑夜都在施工,新华道,那时就已经是唐山市的主干道。地震以后,改名为新华道,实行分段建设。

以市中心和建设路的交叉口为界,西边为新华西道,东面为新华东道,1985年最终完成建设时,路面宽50米,全长9.55公里,被称为“二十里长街”,也被称为“唐山的长安街”。

《唐山市志》记载,最多的时候一共有11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援建单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施工现场投入的大塔吊200多台,载重车辆2500多辆。

建设最快的是1985年建成的龙华小区。

十年建一城

1983年以后“清理得都差不多了”。

1984年4月28日开业的百货大楼是新华道上比较早完工的商业大楼。

程才实认为唐山重建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978年初至1979年7月,搞试点趟路子;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大规模建设;1985年之后,完成扫尾工程。

1986年7月28日,1万多名唐山各界人士聚集在纪念碑广场举行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程才实说,“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而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