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与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关轶事 文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与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关轶事     文/李景宁

平阳公主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与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关轶事     文/李景宁


(历史逸闻)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与娘子关轶事

娘子关,因平阳公主而得名。娘子关位于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最早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关口之一;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朝设立承天军戍守处,唐大历年间修建“承天军城”;宋代建“承天寨”;明代为“承天镇”;清代增建“固关营”。是太行山上内长城的重要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平阳公主深明大义。在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群雄割据的隋末,她与时俱进、忠孝两全、为建立唐王朝战绩辉煌。历史已经翻开一页。至今,娘子关主人平阳公主,其事略记载有籍可查。五代后晋《旧唐书》驸马柴绍条目下:“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三女,与太子李建民、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北宋《新唐书》记载:“平阳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旧唐书》卷五十八载:唐高祖“微时”为隋朝太原留守,就将三女嫁“趫捷有勇力”“任侠闻名于关中”柴绍。柴绍,“晋州临汾人”,“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 唐高祖李渊太原将举义兵,“遣使密召之”,柴绍优柔寡断,与平阳公主合计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平阳公主劝夫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

在战乱年间,一个封建社会下的女子敢于担当,敢于推翻没落腐朽王朝,的确难能可贵。 平阳公主“乃归鄠县庄所”。她到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李氏庄园,“遂散家资”,招兵买马,策应父李渊。时“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聚有几万人马。平阳公主遣家僮马三宝前游说何潘仁归降。不久,时“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一时聚集七万兵。《旧唐书》载:“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平阳公主揭竿举义,引起隋朝惶恐不安,“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但平阳公主凭才能,致清剿之敌弃甲丢盔。“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

历史上著名娘子军首领平阳公主死后,极尽哀荣。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旧唐书》记载:“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

鄠县民国儒将赵寿山抗日彪炳史册。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省西安市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赵寿山将军率领三秦子弟万余人浴血奋战乏驴岭、雪花山,扼守娘子关,重创日军。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与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关轶事     文/李景宁

娘子关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所建。有东、南关门两座和长约六百五十米的城墙。东城门为砖券门洞,又称外城门,门洞上方镌刻“直隶娘子关”五个字。南城门,也称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复檐悬有“天下第九关”匾额。门洞上方额书“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城楼建于门洞之上,称“宿将楼”。石柱上镌刻有两副楹联:“雄关百二谁为最,要塞三千此关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娘子关古城依山傍水、居高临下,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雄关门前仅有一条四十五度的石坡可通行,为著名的燕赵古道。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与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关轶事     文/李景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