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淵晚年生活得如何?

歐媚媚


李淵晚年的生活實在不好,宮殿缺乏修繕,生活受到限制,甚至讓李世民的臣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被迫封李世民為太子,監國,不久退位。退位之初,待遇還是不錯的,仍然居住在皇宮的正宮太極宮中,而李世民則在太子的居所東宮處理政務。但李世民顯然心有不甘,所以,對父親開始不斷“打臉”。首先是廢除了李淵在位時的大部分政策,這也就算了。緊接著,李世民不斷在公開場合批評李淵武德年間的朝政:諸如“武德之際,貨賄公行,紀綱紊亂……”、“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這些都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更是將李淵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評論的一無是處,貶謫出京,說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淵為非作歹。這些對父親毫不掩飾的批評無疑就是在暗示李淵,趕緊搬出去。

所以,李淵也識相,在貞觀三年四月,“主動”提出,願意從太極宮遷往弘義宮居住,理由是那裡“有山林勝景,雅好之……”實際上,弘義宮就是原本的李世民秦王府。裡面根本沒什麼好景緻不說,更是在規模上遠小於太極宮,甚至比太子東宮也要小上不止一個規模。


李淵遷入弘義宮後,改名大安宮。那大安宮環境如何?不好!因為有監察御史馬周的奏書為證。貞觀六年,馬週上疏說:“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宮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為卑小。臣伏以東宮皇太子之宅,猶處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雖太上皇遊心道素、志存清儉,陛下重違慈旨、愛惜人力,而蕃夷朝見及四方觀聽,有不足焉。臣願營築雉堞,修起門樓,務從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大安宮在宮城外,顯得卑小,而東宮都還在城中,所以希望能夠修繕大安宮,以彰顯皇帝孝道,結果李世民不駁回也不採納,擱置……

另外,李淵生性好動,在武德年間即使公務繁忙,戰爭不斷,他也會四處遊獵。但是自從成為太上皇,再也沒有出過宮門。當年夏天,李世民前往九成宮避暑,馬周又一次上書“臣又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三百餘里……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為避暑,然則太上皇尚留熱所,而陛下自逐涼處,溫清之道,臣竊未安!”意思是太上皇年事已高,皇上應該日夜伴隨左右,現在跑這麼遠,太上皇想你怎麼辦?更重的話在後面,你自己跑到清涼的地方避暑去了,卻把太上皇留在酷熱難耐的地方,這是孝道嗎?李世民依然不理,此後貞觀七年五月和貞觀八年三月,李世民又兩次巡幸九成宮,都沒有帶李淵同行。


如果僅僅這樣,也還罷了,關鍵是李世民後面的舉動就有點不厚道了。貞觀八年七月,李世民居然一反常態“屢請上皇避暑九成宮”。是他幡然醒悟了嗎?不是,是李淵去不了了!因為那時候,李淵患了“風疾”,也就是中風了。對於一個年近七十的中風病人,再怎麼想出去,也不可能捱得起舟車勞頓了。李世民卻乘此機會大獻殷勤,你早幹嘛去了?貞觀八年,李世民以為太上皇興建清暑之所為由修建大明宮。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淵那時候已經病入膏肓,不可能入住了。李世民不過又一次借盡孝的名義給自己造了個宮殿而已。果然,大明宮尚未完工,李淵撒手人寰。而李世民也順理成章從太極宮搬入更為豪華的大明宮。

李世民對李淵的態度,著名的直臣魏徵也看不下去。李淵去世一年後,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去世,李世民萬分悲痛,常常思之落淚。更是在宮中造了一座瞭望臺,時時眺望安葬長孫皇后的昭陵。有一次,李世民帶著魏徵一起登上瞭望臺,讓魏徵一起看,魏徵卻回答看不見。李世民很詫異,當即指給他看。魏徵說,我還以為陛下說的是高祖的獻陵,原來陛下說的是昭陵,那我早就看見了。李世民知道這是魏徵在指責自己不盡孝道,只好悻悻然拆除了瞭望臺。


伊耆角木


玄武門之變後,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淵晚年生活得如何?

唐高祖李淵萬年的生活實際是極為瀟灑,即位開心的,放到現在來說,肯定會讓很多的“宅男”,羨慕不已。

  • 首先,唐高祖李淵是否是被逼退位,還是一個未知數。

事實上,我認為,唐高祖李淵退位,更多的是李淵,因為三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自相殘殺,才心灰意冷,放棄了自己的權力,將皇位交給了李世民。

或者說,唐高祖李淵,真的在起兵之前,就將皇位許給了李世民。但是,在後來又改變了主意,故意偏袒太子李建成,造成了三兄弟之間的自相殘殺,更是心灰意冷。

而李建成,能夠在李淵的支持下,威脅到李世民的權力地位,並且間接促成了,李建成向李世民下手。可以說,李淵手裡肯定是掌握著唐朝的一部分兵力。這些兵力也許不足以讓李淵誅殺李世民,但是,保證李淵能夠安享晚年,還是沒有問題的。

  • 所以,李淵肯定是主動退位,將皇位傳給了李世民。或者說,李淵直接撂挑子不幹了,將治理國家的重擔,交給了“接盤俠”李世民。

實際上,玄武門之變的功過,已經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後,到底做過什麼,做出了什麼樣的傑出的貢獻。當然,事實證明,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帝的位置上幹得不錯。

  • 那麼成為唐太上皇以後,李淵的晚年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實際上,唐高祖李淵晚年的生活是相當的瀟灑。

不說唐高祖李淵退位的時候,就已經是60歲了。在此之後,唐高祖李淵,在太上皇的寶座上,一共坐了九年。也就是說,在69歲的時候才去世。所以說,李世民完全沒有虧待李淵的想法。

  • 李淵想要什麼?跟李世民說一聲,李世民當然是得全部獻上。

其次就是在唐朝的重要宴會上,只要李淵想要參加,也可以出席。至於唐太宗李世民,還要向李淵稱臣。不存在說李淵心存怨言,被李世民幽禁,不讓外出、不能跟大臣們交流之類的的情況。

  • 甚至於,李淵還能夠讓,投靠的突厥大汗,給他跳舞助興。

在宮裡生活的待遇,那就更不用說了。要什麼樣的美女,李世民都會給他獻上去,全都是漂亮年輕的。就說李淵在當上太上皇,60歲以後的九年中,還為李世民添了30幾個弟弟妹妹。

  • 這樣的李淵真的是被迫退位,被幽禁的太上皇嗎?這是真的當太上皇供起來了。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率領親信發動政變,殺死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初步得手之後,李世民立刻派出手下猛將尉遲敬德趕到唐高祖那裡。《舊唐書》裡是這樣寫的,讀來很有意思:“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驚,問曰:‘今日作亂是誰?卿來此何也?’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驚動,遣臣來宿衛。’高祖意乃安。南衙、北門兵馬及二宮左右猶相拒戰,敬德奏請降手敕,令諸軍兵並受秦王處分,於是內外遂定。”從中可以看出,一身戎裝的尉遲敬德來到唐高祖,從這一刻起,唐高祖李淵實際上已經被控制和軟禁起來,李世民通過李淵發號施令,手段極為高明。



《舊唐書》中說,唐高祖聽到事變的消息,大驚,詢問裴寂等人:“今日之事如何?”蕭瑀、陳叔達建議說:“秦王功蓋天下,率土歸心,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陛下如釋重負,蒼生自然乂安。”意思就是讓唐高祖交出權力給李世民,如此一來,唐高祖自己可以卸掉負擔,由此解脫,國家也可以太平無事。唐高祖很識時務,說:“善!此亦吾之夙志也。”然後下令把李世民招來,撫著他說:“近日已來,幾有投杼之惑。”李世民放聲大哭,“哀號久之”。 不管李淵是主動的、自願的,還是被逼無奈的,從這一天開始,李世民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大權。五天之後,李淵正式確認李世民為皇太子,“庶政皆斷決”,同時大赦天下。同時,李世民集團的權力佈局也在順序展開。七月壬辰日,宣佈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尚書左僕射,楊恭仁為雍州牧,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尚書右僕射。



八月癸亥日,唐高祖李淵發詔,正式傳位給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東宮的顯德殿即皇帝位,李淵被尊為太上皇。到了貞觀三年四月,太上皇李淵搬出了皇宮,搬到弘義宮,唐太宗李世民正式開始在太極殿聽政。這意味著唐太宗已經牢牢掌握了權力,可以放鬆對太上皇的控制了。有意思的是,弘義宮是唐高祖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勞,於武德五年興建的,在宮城的西邊。武德八年,唐高祖還曾經臨幸過一次,吩咐在弘義宮裡營造假山水。沒想到幾年之後父子易位,弘義宮也改名太安宮(也作大安宮)。李淵的一些小兒子也跟著他一同住進太安宮。《舊唐書》中提到,唐太宗每天早晚派尚宮為太上皇送來美食。李淵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歲,身邊人囑咐他說:“見到尚宮,你應該施禮。”李元名說:“他們是我二哥家的婢女,我幹嘛向她們行禮?

”對待太上皇,李世民肯定不會像後來宋孝宗對待太上皇宋高宗那麼孝敬。貞觀六年,監察御史馬周有些看不慣了,上疏提出一些關於太上皇的建議,從中可以讀出一點意思。馬周認為,太安宮的形制過於卑小,而且處於城外,讓至尊的太上皇住在那裡,被四方來朝的各國使者看到,影響不好。所以應該為太安宮修造門樓,周圍營築雉堞,顯出宮殿的高大氣派,以彰顯皇帝的孝心。當時,唐太宗正打算去九成宮避暑。馬周認為,太上皇年紀大了,皇上應該朝夕問候膳食起居才對。而且太上皇留在悶熱的長安,皇上自己跑到清涼之地避暑,也不合適。


總體來說,被奪去皇位的李淵是很明智、很老實的,很少露面,“遊心道素,志存清儉”,沒有太多的想法和企圖,也因此,父子之間才能相安無事,他才能平安度過晚年。至於李淵過得是否如意,還要看他個人主觀的意願。如果他念念不忘舊日的至尊地位,不忘那些在事變中死掉的子孫,他肯定不如意。如果他能夠坦然接受現實,不再心存幻想,安心養老,修真養性,他的生活應該還不錯。

關於太上皇的比較正式的活動,史書中很少記載。貞觀八年三月,唐太宗在兩儀殿宴請西突厥的使者,太上皇和長孫無忌等人也在座。太上皇對長孫無忌稱讚說:“當今蠻夷率服,古未嘗有。”長孫無忌敬酒給太上皇,太上皇大悅,把酒賜給唐太宗。唐太宗捧著酒又來敬太上皇,流涕道:“百姓獲安,四夷鹹附,皆奉遵聖旨,豈臣之力!”同年,太上皇參加了城西的一次閱兵,隨後在未央宮設宴,朝中三品以上官員參加。

突厥可汗起舞,南越酋長詠詩,太上皇笑贊:“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捧杯為太上皇敬酒,回顧近年的成績,說:“此豈臣智力,皆由上稟聖算。”太上皇大喜,群臣高呼萬歲,那一天大家都很高興。此時,太上皇李淵的人生已經走到了最後一程。轉過年來的五月,李淵死在太安宮的垂拱前殿,終年七十歲(也有作七十一歲),葬於獻陵。


宅歷史


李淵晚年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種無奈。

玄武門事變三天後,李世民被封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李淵退位,將皇位禪讓於李世民,稱太上皇,以開國皇帝被逼退讓,李淵僅僅當了8年皇帝,中國五千年曆史,也唯有李淵是以開國之君而被逼退位的。

自從秦始皇開創皇帝制度以來,兩千年封建社會,皇帝成為最受尊崇、至高無上的權力頂峰,多少人英雄豪傑、仁人志士為了這一寶座父子相殘、手足相爭,哪怕血流成河、白骨累累,不受逼迫的話,沒有人會主動放棄皇位,李淵也不例外。



既然是被逼的,又不能改變什麼,李淵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好好享受生活。如同現今社會被逼退休的老人一般,過著消磨時間的生活,說的好聽點叫享受生活,說的難聽點叫等死。

李淵從626年退位,到635年去世,又活了9年,這9年間李淵幹了什麼事呢?

1、吃吃喝喝開宴會。

李淵退位後,參加最多的就是各種宴會,吃吃喝喝,李世民抓住頡利可汗時開宴會慶祝,李淵彈琵琶,李世民跳舞,然後喝酒到深夜。諸如此類的宴會,經常舉辦。



2、寵信妃子,生孩子。

李淵退位時已經61歲了,這可是高齡,尤其是古代,可李淵確實是雄風猶存,在退位之後也實在沒什麼事可幹,就只能寵信妃子,李淵的妃子有名號叫得出名字的有20個,叫不出名字的最少也有幾百人之多,這些妃子在李淵退位後,注意重點是退位後,又為李淵生了17個兒子和15個女兒,這生育能力是相當強悍。

3、被監視居住。

李淵從退位開始,就一直處於被監視狀態,只要不與李世民產生權力衝突,李淵可以幹他想幹的事,除了打獵被禁止。李世民在完全掌權後,才對李淵的監視稍為放鬆。



4、搬家。

李淵退位後前3年是居住在專供皇帝居住的太極宮,後來被搬去大安宮,大安宮無論哪方面也比不上太極宮,沒辦法,因為太極宮李世民要住,只能委屈李淵這個太上皇了。

5、病逝。

到635年,李淵病逝,享年70歲,相比他的兒子李世民(只活了52歲),和他的孫子李治(只活了56歲),李淵已經算長壽了,他的長壽只因為晚年無事可幹,碌碌無為,不過活得算值得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唐高祖李淵退位之後,一方面名義上是太上皇,地位理應在皇帝之上;另一方面他是李世民的父親,李世民的皇位也是他“禪讓”的,按說應該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實則不然。他的晚年生活還是比較煎熬的,尤其是常年受到“明君”的數落。

李世民剛剛登基不久,便開始公然批評武德年間的各種“弊政”。比如他在朝堂中說:“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這指的當然是開國皇帝李淵在建立唐朝之後將李唐宗室分封為諸侯王以鎮撫天下,李世民這麼一說,群臣也就開始附和了,說分封宗室也不是什麼好事啊。李世民此時說:“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養己之宗室乎”,便將曾經被封為郡王的李氏宗族全都貶為縣公,這種舉動是不是讓李淵很難堪?

裴寂是李淵的好友,並且參與策劃了晉陽起兵,後來擔任唐朝的宰相。李世民上臺之後不久便找個理由把他給流放了,裴寂覺得自己是開國功臣啊,便上書請求能夠留在長安城,李世民卻說:“計公勳庸,不至於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職公之由。但以舊情,不能極法,歸掃墳墓,何得復辭?”也就是說,你裴寂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和太上皇關係比較好嗎?按你的才能,能夠當上宰相,還不是因為武德年間政治荒謬嗎?

另外,李淵向來都是喜歡遊山玩水的,玄武門之變發生時,他不正在泛舟嗎?但是李世民上臺之後卻把他從安逸的太極宮搬到了大安宮(即弘義宮),徹底失去人身自由。

李淵死後,李世民給他建的獻陵只有六丈高,遠低於帝王九丈的規格。在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專門在長安城中建了高觀,以往昭陵,表達對亡妻的哀思,還帶著大家一起來看。魏徵卻假裝看不見,李世民說:“這麼高的陵墓,你看不見?”魏徵說:“我還以為陛下說的是獻陵呢!我說咋看不見,原來說的是昭陵啊!”


國史通論


不怎麼樣!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緊接著就是軟禁李淵,逼其退位,好讓自己登基大寶。

而李淵呢?看到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作為一個父親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沒有辦法,他深深知道生在帝王家,這種事兒在平常不過,為了權力而兄弟相殘、父子反目者大有人在。前朝大隋的隋文帝怎麼死的,他心裡很清楚,如果他強硬的阻攔李世民登基,那麼他將成為第二個隋文帝,同樣會莫名其妙的死在宮中。李淵也明白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阻攔兒子的腳步,李世民已經殺了自己的兄弟,就不在乎殺自己的父親。不如將皇位雙手奉出,自己還可以做個名義上的太上皇。

就這樣,李淵主動退位了,他自此在自己的寢宮之中居住,最初他住在太極宮,後來搬進大成宮。

李淵雖然享受太上皇的待遇,但是每天鬱鬱寡歡,即不見那些朝中老臣,也不參與任何政事,除了參與過有限的幾次大型宴會之外,他幾乎一步不離的待在大成宮,就連李世民要其隨行避暑,他也不去。就這樣李淵在孤獨和悲傷中度過了9年。

李世民也許是覺得自己虧欠父親,於是下令建造大明宮,為父親避暑,但大明宮還沒建好,李淵就病死了。在去世前的一年多,李淵躺在病榻上,終日不言不語,偶爾順著眼角落淚,李世民來請安,他也不回應。由此看出他並沒有原來李世民,對這個兒子的心狠手辣感到很無奈和痛心。


大獅


因為在兒子間取捨不定的李淵,終於在玄武門之變後不久,被迫退休。

作為曾經的最高權力者,李淵的退休生涯算不上灑脫。


他的退位,並非完全自願,兒子李世民已然誅殺兄弟,父親久戀權棧又有何意義?還不如早日讓位給這個咄咄逼人的兒子。

也許是怨恨父親當日立儲時的反覆,李世民對父親並不十分友好,將其從太極宮挪出後,遷往大安宮,此處狹小悶熱,高祖居住並不暢快,臣下也多有微詞,但太宗並未為父另擇他處,出宮避暑也不相請同行,可見得李淵晚年與李世民關係一般。


李淵退位期間,很少出席重大場合。

突厥擷利可汗於貞觀四年被俘,高祖十分興奮,召諸王公大臣慶賀,並稱讓位李世民“託付得人”,父子關係此後有所冰消。

由此看來,李淵老同志的退休生活在政治上是被邊緣化的(這幾乎是一定的),親情是寡淡的,物質上是降低標準了的,總的來說,不算太瀟灑。不知他屈居大安宮中,有沒有後悔過當初的猶疑,能怎樣呢?作為父親,手心手背都是肉吶。


錢多多讀文史


李淵的晚年生活過的非常淒涼孤獨,還要時不時遭受李世民的冷嘲熱諷,最終在長達9年的軟禁生涯中孤獨終老。李淵雖然選擇主動退位,但他畢竟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在朝中有著自己的勢力,比如唐朝的名將李靖和李績在太子與秦王爭奪繼承權時,都選擇了中立,這樣的將領還有很多,而且李淵兒子眾多,不缺乏繼承人,再者李淵也不甘心退位,這些都是讓李世民不放心的因素,為了能夠更好的平穩掌權,李世民只好將李淵徹底“宿衛”起來。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弒弟,表現出對骨肉親情的無視,而剛剛從隋朝隋文帝教訓中走出來的大唐李淵,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可能什麼事都乾的出來。因此,李淵龍椅還沒坐熱,就乖乖的退位了,那他的太上皇日子是怎樣的呢?

李世民接班,雖然沒有直接殺掉自己的父親,但是從此李淵過上了囚犯的生活。李淵的晚年生活過的非常淒涼孤獨,還要時不時遭受李世民的冷嘲熱諷,最終在長達9年的軟禁生涯中孤獨終老。李淵雖然選擇主動退位,但他畢竟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在朝中有著自己的勢力,比如唐朝的名將李靖和李績在太子與秦王爭奪繼承權時,都選擇了中立,這樣的將領還有很多,而且李淵兒子眾多,不缺乏繼承人,再者李淵也不甘心退位,這些都是讓李世民不放心的因素,為了能夠更好的平穩掌權,李世民只好將李淵徹底“宿衛”起來。

李世民因為當年李淵支持李建成,因此懷恨在心,從李淵退位開始就將其視同軟禁。頭三年,李淵還是住在皇帝專屬宮殿太極宮,李世民住在東宮做皇帝,但是李淵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視,其不能隨意外出,而且大臣也不能來拜見,當時只有裴寂等少數之前心腹前來探望,但很快裴寂就被治罪,發配邊疆。

不僅如此,在之後,李世民連太極殿都不讓李淵呆了,找了個藉口,將李淵搬遷到弘義宮,被李世民改為大安宮,意思是老實點。這裡陰冷潮溼,當時李淵已經60多歲,而且形同囚禁,比在太極殿更加沒有自由了。每年,李世民都會去當年隋煬帝修建的仁壽宮避暑,但是,從來不讓李淵過去。在此情況下,身體條件越來越差。在李淵臨死前最後一年,李世民不知道是良心發現還是接受了大臣意見,因此邀請李淵也去仁壽宮避暑,但是李淵打死也不敢去。

李世民也無奈,為了消除父親的恐懼,表現出一點孝心,他下令為父親修建大明宮,以改善李淵居住條件,讓他頤養天年。但是擔驚受怕的李淵心裡很不安,在1年後就死了,此時大明宮還沒修好。李淵這個開國君主,在悽慘孤獨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不一樣的板凳


你就別扯淡了 實際上李淵退位後李世民對他老爹還是不錯的!因為玄武門之變後有了隔閡 所以李世民並沒有怎麼去看他 而是由長孫皇后去的 生活上基本上都予以滿足 李世民自己裁減宮女都沒裁減太上皇的!貞觀四年李靖生擒頡利滅東突厥以後 兩父子基本上沒什麼隔閡了 把皇位交給兒子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此後 李世民經常邀請李淵參加聚會 而且對李淵非常尊重 自己是皇帝 由貞觀四年以前的兒皇變成了兒臣 對自己的稱謂都變了 兩父子還在舞會上一起彈琵琶 還讓頡利跳舞 裴寂被貶後 李淵從太極殿搬到了大安宮 但因為大安宮地勢低 雨天比較潮溼 然後就為太上皇修建了後來舉世聞名的大明宮!沒想到宮殿還沒修好 太上皇就病逝了!至於死後你說的墳頭比較低什麼的那個是太上皇李淵自己要求的 還有李世民也怕後世盜墓賊 所以那樣子 至於後來當然李世民變了嘛 他後面自己的墳墓很多陪葬品什麼的 再加上到唐玄宗幾代皇帝都為昭陵建設 所以昭陵成了古代第一大陵園 恢弘大氣 和大明宮是盛唐國力的象徵 即使不知道這段歷史 你猜都能猜出來李世民應該對他老爹不錯 李世民因為殺兄逼父已經蒙上了汙點 他是一個那麼愛惜名譽的一個人 為了名譽他不惜強忍心中一切的慾望 魏徵那樣懟他都能忍 魏徵還是善終的 他手下的諫官不下200人 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去虐待他老爹了 他得把他老爹給供他吃好喝好 因為他當一個好皇帝不光是為了實現他心中的理想與抱負 為了千古留名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要讓他老爹親眼看到他的偉大成就和巨大成功 他要打造一個大唐盛世出來向李淵證明他當初立建成為太子是錯誤的!所以貞觀初年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 李世民痛心疾首說對不起天下萬民 更是無法向太上皇李淵交待!為此親自披荊上壇求雨終至暈厥!這一切都足以說明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愛 因為越愛才會越想得到他的認可!李世民對李淵只有愧疚 只有愛 沒有恨!至於你說的那個李世民說武德年間爛封 沒有說錯呀 確實是 但李世民沒有批評李淵 李世民認為戰時打天下需要那樣做 而現在是貞觀了 天下歸一 所以情況就變了 需要因時制宜!而且天下也比較窮 至於你說的李世民貶裴寂那是因為裴寂早年誣陷過劉文靜 他貪財攬權 思想守舊 李世民絕不允許這號人的存在 這是把國家利益至上 李世民做得很對 別說是裴寂了 就算是早年幫過李世民的宇文士及因為思想守舊還不是被革職了 因為貞觀需要新政 需要革新 向與李世民關係比較近的老臣蕭禹還不是一樣 與房杜經常鬧矛盾 與李靖也有磕磕絆絆 所以他也經常受貶 六起六落!不裁掉這些老臣貞觀如何革新 如何打造大唐盛世 李世民正是因為太上皇的原因才沒有立即拿下裴寂 而是等到了貞觀三年!你的說法我不敢苟同


鞋拖大師小智祖師爺


李淵做了8年皇帝,做了九年太上皇,雖然沒有實權,但是日子過得很瀟灑,為了報復李世民殺子之仇,他在後宮發揮了強大的播種能力,在晚年生了30多個子女,最小的兒子滕王李元嬰比自己的重孫李欣還要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