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诸葛亮是怎样“自我营销”的?

金牌提问者


“卧龙风雏,二得其一,可安天下”,三国时,诸葛亮、庞统二人,“产品”品质一致,起步一致,影响力一致,但因采取的营销战略不同,受重用的程度也就不同。

诸葛亮的营销策略以客户(刘备)为中心,他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步步深入,不断给刘备提供信息,不断吊起刘备的期望值,最后通过《隆中对》完成致命一击。

人们常说,刘备以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真诚打动了诸葛亮,但细细品味这其中的细节,不难发现一丝“阴谋”的气息。


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这点很奇怪,徐庶是诸葛亮的好友,既然他把诸葛亮举荐给刘备,自然不可能不知会诸葛亮,这样一来,于情于理,诸葛亮都不应该安排较大的出游活动,除非他不想辅助刘备。

可诸葛亮常自比于管仲、乐毅,于是,这恰逢不在家,就值得人们去思考了。

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刘关张三人先是见着一群农耕之人,他们所吟唱之歌皆为诸葛亮所作,歌词中多体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格,这就给刘备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在茅庐中,刘备遇上了诸葛亮的童子,一问一答间,童子显得十分冷淡,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主人的授意,一个小小的仆从竟敢这样和客人对话。


二顾茅庐,刘备冒着大雪去拜访诸葛亮,却依旧没能见着本尊,但却从童子口中得知,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在孙权处当幕宾,这就让刘备对诸葛亮之才给予了更大的希望。

前两次虽没能见到诸葛亮,却让刘备在心中对诸葛亮的评价越来越高,用句通俗点的话讲,就是诸葛亮升值了。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凡勃伦效应”,说的是有些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反而就越强,就像同样一件衣服,地摊上卖20,专卖店里卖500,但很多人更愿意去购买专卖店里的。

换句话说,越难得到的,人们往往越会去珍惜。


像庞统,才能并不逊色于诸葛亮,但他是主动去投靠刘备的。

且在证明自己能力方面,两人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同,诸葛亮以《隆中对》,告诉刘备现在天下大势如何,该怎么做,一举博得刘备的青睐,他是以刘备中心。

反观庞统,他证明自己的方式,先是积压三个月的案件,等张飞来了,他就在半日内处理好,这虽让张飞对他刮目相待,但却没给刘备留下什么特别的感受。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却忽略了环境和时间的影响,把金子埋在地底下,即便你再亮,也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你;还有,等上几十上百年,即便到时你的才华受到赏识,也与你无关,所以说,学点营销,对个人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金兔历史


关于诸葛亮如何营销自己,我应该写过好多篇回答了,这次再说一下我的观点:诸葛亮营销自己,可以说调动了整个荆襄集团的力量。但是诸葛亮做出最重要的决定却不是营销自己,而是做出选择。



一、打造超级IP:卧龙

诸葛亮出身于琅琊诸葛氏,因为父亲病故及战乱,一家跟随叔父南迁来到荆州刘表治下。

在三国时期,一个家族想要在某地立足,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和当地大家族联姻。诸葛家族也不例外。


我们在史书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当地的蒯家、庞家,自己娶了黄家的女儿。诸葛家族通过联姻一下子和荆襄四大豪门:庞、蔡、蒯、黄家族成为一体。

在这样便利的条件下,诸葛亮交往的俱是一时豪杰。年长一辈的有大儒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年轻一辈有庞家的庞统、三公崔家的后人崔州平,还有非常有才华的徐庶、石广元、孟公威。

诸葛亮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家世,成功的在掌握话语权的儒家弟子中得到儒家大佬的认可,和年轻儒生的认同。

于是经过平辈的宣传和大佬的认定,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才华横溢的隐居形象一下子就推广开来。成功打造了响彻荆襄的超级IP:卧龙。

二、乱世择主秘籍:不能太主动

诸葛亮打造成功卧龙这个IP之后,下一步便是要把这个IP卖个好价格。

但是当时条件下袁绍、袁术早早退出历史舞台;吕布就擒;刘表年纪太大;刘璋、张鲁不适合创业。天底下能选择的豪强势力无外乎平定北方的曹操、占据江东的孙权。

但是曹操麾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年纪轻轻的诸葛亮加入这样的大团队,按资历的话充其量就是一个部门经理。

孙权的团队也是非常稳定,江东张氏、陆氏等等都已经瓜分了势力范围,诸葛亮加入孙权的团队发挥空间也不大。

这样一来,诸葛亮的选择面就极窄了,这时候屡战屡败的刘备为了躲避曹操,来到荆州。


于是诸葛亮看到机会,选择主动出击。先是通过荆襄士族庞大的关系网掌握了刘备的一举一动。然后让徐庶半真半假去投靠刘备近距离观察。再通过庞德公、司马徽这样当世大儒的口:“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给刘备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样的运作,让刘备主动找上门来,前两次不见更是加深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精神。第三次隆中对的面试让刘备大开眼界,一下子就聘任诸葛亮为刘氏集团的CEO兼总经理。


诸葛而且经过这样一番运作亮大权在握,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且经过这样一番运作,刘备和诸葛亮君臣相得,这才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都少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托孤故事。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诸葛亮堪称三国营销第一人。

在人才济济、暗流涌动的荆州,诸葛亮是怎么让老江湖刘备看上的呢?我们看看荆州的局势。

当时,刘表是荆州老大,他把荆州搞的不错,俨然一个世外桃源,人才学者都来到这里避祸。虽然荆州形势一片大好,但刘表清楚,自己是个外来户,能够稳坐荆州,靠的是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为了安抚土著大户的心,刘表对于任用外乡人很谨慎,除了极少数有名声的人,大多数外来世族都被排除出荆州官员编制。

诸葛亮就是个外来户,他是琅琊人,他的“隆中四友”也都是待业闲散人员:石韬石广元(颍川人)、孟建孟公威(汝南人)、崔钧崔州平(冀州人)、徐庶徐元直(颍川人)。因为没有收入,后来诸葛亮在襄阳都待不下去了,只能移居隆中这样的城乡结合部。

为了出人头地,诸葛亮发挥自己聪明的特长,开始编织人脉网,他学习了刘表的生存策略——“联姻”。刘表刚来荆州时,为了获得土著人的支持,娶了蔡瑁的姐姐蔡氏,这是个特别有效的方法,因为蔡家在荆州树大根深,与蒯家、黄家、庞家等土著大族都有是亲家。这几家互相也是亲家,黄承彦娶了蔡瑁的姐姐,蔡瑁娶了黄承彦的姐姐。

所以当黄承彦感叹,谁来娶俺家的丑女儿啊!诸葛亮嗅到了一丝成功的味道,马上表示“娶妻重贤”,火速向黄承彦提亲。黄承彦大喜,帅小伙娶俺家丑女,立刻答应了婚事。诸葛亮不仅自己娶了黄家之女,几个姐姐也都嫁给了大户:大姐嫁给蒯良的儿子蒯祺,二姐嫁给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通过一系列的联姻操作,诸葛亮终于能够在荆州政坛立足了。

大姐的公公是主持荆州政务的蒯良;二姐的公公是民间领袖隐士庞德公;自己的岳父是荆州名士黄承彦;自己的妻舅是荆州军事一把手蔡瑁。另外,刘表一下成了诸葛亮的姨父。

在这层基础上,通过岳父黄承彦,诸葛亮认识了司马徽,司马徽可不是凡人,被誉为“水镜先生”,在当时以善于识人著名,他等于就是定职称的,通过他的嘴说诸葛亮是“卧龙”,那就算获得了专业认证。

可想而知,当刘备来到荆州时,通过跟司马徽聊天,知道了一个外号“卧龙”的年轻人,经过一顿吹,诸葛连俨然管仲再世,于是刘备动了心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通过一系列连环计,终于把自己推销了出去,而且这个过程毫无生拉硬拽的违和感,完全体现了一个词:水到渠成。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品味历史智慧。


厕读大历史


我想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的英雄人物很多,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雄怀大才,最聪明最智慧的人物当属诸葛亮了。他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许多故事流传至今,依然被人所敬仰。


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万象更新,经济政治军事皆有成绩。为他以后六出祁山,三渡不毛之地打下了好的基础。他事事俱细,亲历亲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最好的丞相,可惜的是,他六出祈山攻打北魏,也没有帮助刘备恢复大汗江山社稷,没能统一华夏,实现宏伟大业。倒是他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为操劳过度积劳成疾,死在了五丈源。终年五十四岁。


在诸葛亮没当上刘备的军师之前,也就是他还未出山之前。他就是一个营销高手,自我宣传有独特的一套。诸葛亮在隆中隐身时,当时的时局是天下大乱,风起云涌,群雄争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孙权占据江东,威震一时,刘备是皇室成员,大汉天子的叔叔。诸葛亮时刻在观察时局研究时局的发展,他纵有满腹经纶,也想找个明主投靠。


因为只有找个好主公,自己往后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飞黄滕达。现在的大学生也是这样,即使你有文化有才干,你也得找家好公司好老板,这样你的才能可以施展,本事才能展现,日后你才能发展的更好,。良禽则木而栖,良臣择主而试。谁都会为自己前途考虑。


蜀国虽然偏安一隅,但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刘备也是一位仁义的明主。他为了招览天下可用之才,可谓费尽心血。他让诸葛亮施展了才华,获得了成就。诸葛亮的胆识谋略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他通过水镜先生来宣传自已,使自己有了良好的名声,未出山便有了很好的评价"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


刘备正是听闻了水镜先生及徐元直对诸葛亮的评价,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不得不说诸葛亮是推销的高手,达到专业的水准。为了璋显自己的身价,诸葛亮等刘备第三次邀请时才出山,前两次他都不见刘备,"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也许是真的不见,也许是巧合吧。


而徐元直更是直接诸葛亮给刘备,说"以谋比之,犹如驾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此番言论更让刘备相信,诸葛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


诸葛亮的自我营销取得了成功,他刚出山就小试了一下身手。献计用火攻而大败曹操,火烧博望坡大胜,烧了曹军的十万人马。这一仗充分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原先瞧不起他的关羽张飞彻底折服,一举奠定了蜀国军师的地位,也印正了得卧龙得天下的评价。


诸葛亮还在蜀国兴修火利,发展农耕。实行休士劝农军屯耕战的政策,经济好了,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库粮饷也充足了,为以后出兵伐魏打下了基础。他还评定了少数民的叛乱,七擒孟获就是他的杰作,很好的维护了蜀国社会的治安。


在诸葛亮亲自指挥下,军事上也取的了许多胜利,草船借箭,空城记等等吧,另外他囗才伶俐,在吴国舌战群儒,以三寸不烂之舌,说的吴国大臣哑口无言。再一次推销了自己,最聪明最具智慧的人就是诸葛亮。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为前方输送粮草补济,节省了人才财力。在那个时代,诸葛亮是最厉害的人。他的英雄故事至今都广为流传,为世人所敬仰,说他是最智慧最聪明的人一点也没错。


忆江南598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非常熟悉诸葛亮,他在当时可以算得上那个时代的名人。有这样一句“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得天下”。所以有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当时的实力,当然,这于他的营销自己是分不开的。

首先,诸葛亮家世关系比较复杂,而且他家亲戚都是当时的有名望的人家。他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当地的蒯家、庞家,自己娶了黄家的女儿。诸葛家族通过联姻一下子和荆襄四大豪门:庞、蔡、蒯、黄家族成为一体。他的朋友,年长一辈的有大儒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年轻一辈有庞家的庞统、三公崔家的后人崔州平,还有非常有才华的徐庶、石广元、孟公威。

诸葛亮为了更好的营销自己,有南阳卧龙之称,另外在加上刘备三顾茅庐,所以诸葛亮早已名声显赫。不过说到这,人家是有真本事的。

想到这里,我们年轻一代也要懂的去营销自己,不要只懂的闷声干活,不是发大财!多学习如何营销自己。谢谢大家在底下评论。


伟人杂谈


如果说连“云别传”都能称为“历史”,那我就更相信《魏略》对诸葛亮的记述;说诸葛亮使自己去找刘备的情节更真实,更符合逻辑,更符合刘备的一贯性格。何况此说并非只有魏略记述,还有《九州春秋》作为旁证;

魏略曰: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我们看刘备第一次得到徐州的时候,陈登为他谋划的战略远景,是多么的吸引人。可刘备却弃之如敝履,宁愿让张飞守徐州,结果鸡飞蛋打。而诸葛亮在当时毫无名气,让刘备“三顾臣与草庐之中”,纯属诸葛亮把持朝政后的自吹自擂之词。不设史官,刚好能掩盖他的这一点私心!裴松之说;“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他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诸葛亮存档的“出师表”,就没有被他自己后来改动过?在看刘备,战场上从来不用诸葛亮,为什么辛辛苦苦,那么艰难请出来的诸葛亮,却把他晾在一边不用?这些根本无法解释的通!所谓的“自我营销”,我认为是事后的篡改而已!应该是《魏略》的记述,才最接近事实!


傲视苍穹39


无知小丑才会提这种险恶的问题来否认刘备的三顾茅庐,易中天之流满嘴喷粪


背锅大王孔孟之道


诸葛亮的营销策略。 啊,首先他要攒本钱。这里的本钱是学习尽可能多的东西。叫博览群书,晓之世界。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为大家所认可。他不知不觉就出名了。诸葛亮是以守为攻。刘关张三顾茅庐。诸葛亮不急于推销自己,还要明白把自己卖给什么人。对他未来的事业能否达到一定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诸葛亮是用高科技推销自己,你买我还不卖给你,就像那个光刻机。如果你一点能力没有一点价值没有,就是破烂货白给都不要,你还推销啥呀?


大海lzd


三国演义,早期英雄背出,诸葛亮把自己隐藏得深,所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就是诸葛亮高明之处,三顾茅庐,孔明的莫测高深,诸葛亮出山,平他的胆识,才智,谋略,毫无疑问为当时绝无有的,贯用火功,火烧夏候惇,一举成名。


卿烈锋1


找个好老师,有些好同学,找个好媳妇,有个好丈人,找些好朋友,家有好兄弟,心存好志向,打磨好学问,积累好见识,形成好名声,在耐心等待好时机,出山成就好功业,在古代这叫养望,养望有成,众人敬仰 ,仕途也就一帆风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