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的鳳雛稱號何來,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

幸福的方向


傳說鳳雛是梧桐樹精轉世投胎到龐統身上才使得他有蓋世才華!

傳說只是傳說:作為歷史人物世間對他們的由來進行演繹也無可厚非!

《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斐公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劉備傷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虎,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由此可見臥龍諸葛,鳳雛龐士元確有記載且與諸葛孔明齊名!


靈官廟人孫玉龍


三國時期有很多名士善於識人,司馬徽就是其中一個。龐統在20歲的時候拜見司馬徽,倆人從早到談到黑,司馬徽對龐統大為讚歎,認為他“為南州士之冠冕”,並向劉備大力舉薦“鳳雛”。

他的叔叔龐德公認為他是“鳳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龐德公,龐德公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隱士,比司馬徽大十多歲。諸葛亮的“臥龍”稱號,龐統的“鳳雛”稱號,司馬徽的“水鏡”稱號,都是龐德公說的。

司馬徽曾告訴劉備說:“臥龍、鳳雛,兩人得 一,可安天下。”這是龐統在《三國演義》中最 早被推介的一次。這句話中傳遞了幾個信息:龐 統在賢才群聚的潁川之地依然得到司馬徽的大力 推介,其才能可見一斑;能與作品濃墨重彩渲染描 寫的諸葛亮雙峰並峙,更可見龐統的才名分量。 但無論在作品中還是在歷史真實的記載中,龐統根本無法與孔明並駕齊驅,羅貫中對於龐 統的描寫安排有其必然的原因,既來自於人物塑 造本身的需要,也取決於《三國演義》成書過程中對素材的取捨安排。對於龐統的描寫有些是出於羅貫中有意無意的疏漏,但更多的則是羅貫中的有意 為之,甚至在筆墨不多的龐統身上寄寓著為平常所不易察覺的深意。

龐統在《三國演義》中佔據“耒陽縣鳳雛理事”等獨立情節,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卻是作為次要人物而存在。龐統的存在更多是在烘托諸葛亮的智謀與高明。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地位之重要不言而 喻,《三國演義》以破壞敘事節奏的方式對“三顧茅廬”進 行濃墨重彩的渲染,甚至完全可以把“隆中決策” 看成是全書的主腦,“其餘諸節,皆從此生”,從這 個角度去考慮,《三國演義》未嘗不能看成是一部 《諸葛亮大傳》。龐統雖然在司馬徽等人的口中獲 得了與孔明同等的評價,卻無法在作品中獲得與 此相匹配的篇幅描寫和情感寄託,甚至在很多場 合下成為了烘托諸葛亮神鬼莫測智慧的一種敘述 手段。作品中諸葛亮在吳地見到龐統,留書一封 與之,勸其共輔劉備,這固然可以看做是英雄惺惺 相惜的表露,卻也未必沒有彰顯諸葛亮愛才意圖在內。龐統投於劉備帳下,與諸葛亮正面交往不 多,至少作品中對此未有描寫。龐統跟隨劉備進 兵益州,諸葛亮以書信告知告誡劉備將帥需要謹 慎從事,但卻被龐統視為“忌建功業”的用心,這是《三國演義》中二人的第二次接觸。而此情節的描寫卻成 為二人比較的一大因素,從《三國演義》的情節發展本身 到後人的評價體系,莫不如此。 龐統未聽從諸葛亮勸誡,執意進兵,導致身死 落鳳坡,這本身就對龐統之語進行了無言的批判,諸葛亮並非是怕龐統取西川建立功業,龐統之猜 忌有“小人心”之嫌,龐統收到諸葛亮來信時曾言: “統亦算太乙數,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 別不主凶事。統亦佔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斬 蜀將冷苞,已應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 兵。”但最後結果證明,諸葛亮的擔憂完全準 確,龐統則明顯失算,且誤了卿卿性命。同為傑出 的謀略之士,二人高下立判。


方言講史


有漢一代,儒學盛行,易經被士大夫提到了治國理政的高度。兩儀五行八卦對陰陽調和,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八個方向都有心理層面上的註釋。人們對很多自然界現象都無法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只能易經的角度來詮釋,這時候心理層面影響就較重,比方說颳風打雷下冰雹就是上天在發怒;如果晚霞的形狀像一隻鳥那就是天降祥瑞,鳳凰于飛。但不論哪種解釋都是人們對當時現狀的一種心裡訴求和表達。東漢末年,黃巾亂國,人心思漢,朝廷拔亂無力,這時候民間就希望有這麼一兩個能人出來匡扶漢室,福澤天下。龐統孔明在荊楚之地因為具有這方面的術而被世人寄予厚望,孔明因住在臥龍崗遂被稱臥龍先生,根據易經龍鳳皆祥瑞之物,龐統遂對應被稱為鳳雛。臥龍丰神俊朗,但相比較鳳雛形象猥瑣。經世之術白馬紅駒,並駕齊驅。


一塊炸薯條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謀士眾多並且受到劉備、孫權、曹操等諸侯的重視。其中,就龐統和孔明來說,這兩人經常被提及。其中,“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一說法流傳千古和家喻戶曉。不過龐統沒有諸葛亮表現的那麼好,才能也沒有諸葛亮那麼顯眼,為什麼他能與諸葛亮齊名呢?

首先,諸葛亮和龐統齊名是水晶先生的那句話“臥龍鳳雛二著得一,可安天下”。但是,在正史中,“儒生俗士其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有伏龍鳳雛”才是司馬徽的原話。當然,無論怎樣,這都是將諸葛亮和龐統放在一起比較。因為這句話是名士司馬徽所說的,必然促使諸葛亮和龐統的名氣都提升到一個高度。根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司馬徽,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其次,東漢末年這一歷史階段,南郡人龐統聽說司馬徽住在潁川,所以走了兩千里路去拜訪他。司馬徽與龐統相互交談,不分晝夜。談論後,司馬徽對龐統十分驚異,並稱龐統是南州名士之首,使龐統漸漸為他人所知。由此,在諸葛亮沒有出山輔佐劉備之前,水鏡先生用“南州名士之首”來評價龐統,這促使龐統早期的名氣不僅依賴於自己的名氣甚至超過了孔明在東漢末年,一個人的名氣不僅依賴於自己的才學,更需要名士的評價。換而言之,名士文人的評價,是當時諸侯選擇人才的重要參考標準。

再者,東漢末年,文人士大夫之間流行品評。其中,許邵、許靖兄弟每月初一對當時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無論是誰,以經品評,身價百倍,世俗流傳,成為美談。對此,早期的曹操也不能免俗,置辦厚禮去見他,請他對自己進行點評。對於曹操,許邵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據說,曹操竟歡天喜地而去。對於當時的文人士大夫來說,品評前輩提攜後生的一條途徑,也即一句簡單的品評,因為品評之人的名氣,促使被品評之人可以身價倍增。

最後,除了水鏡先生的高度評價,龐統之所以能和諸葛亮齊名,也是因為自己確實有才能。雖然襲取益州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已經制度的戰略,但是,是龐統提出了“逆取順守”的思路,幫助劉備堅定了攻打劉璋的決心。而且,龐統輔佐劉備,很快打下西川北部大片領土,直逼成都的咽喉雒城。如果不是不幸中流矢而亡,龐統今後的成就即便不能和諸葛亮媲美,至燒也是蜀漢的重臣。所以,龐統與諸葛亮齊名,顯然不是一點基礎都沒有的。


海納百川233699882


來自他叔叔龐山民


鬼谷奇書


都是江湖上人送的。並未得到官方認可。其真實水平未必有漢室的文臣高明


儒影隨形1


邀請羅貫中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