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飛九天2018
一戰時,平均一萬發子彈打死一個人,為何現代戰爭卻需要幾十萬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人?
這個問題,的確很有意思,正常來說,隨著槍械的發展,精準度應該是越來越高的,為什麼會出現命中率不斷下降的情況呢?
今天,縱橫就跟大家掰扯掰扯!
關於戰爭期間,平均多少萬發子彈能夠打死一個人,縱橫認為是沒有多少確切數據支撐的,因為統計方法和途徑不一樣,得出的數據肯定是不太準確的,正常情況下,都是根據一場戰爭中,消耗了多少子彈,死亡多少人,然後得出比值。
所以,這個數據一般來說也都是估算,因為在戰場上具體死多少人,具體是子彈打死的,還是火炮轟死的,根本不得而知,沒有人去做詳細的統計。
但是,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我們看到殺死同樣的人,需要的子彈越來越多,比如在拿破崙時期奧斯特里茨戰役中,平均200發子彈就能打死一個人,而到了普法戰爭期間,就需要400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人。據說到一戰的時候,1萬發子彈能夠打死一個人,二戰的時候就是2萬發,越南戰爭時期更是飆升到12萬發,伊拉克戰爭期間,則上漲到20萬發子彈,200年的時間,打死一個人需要的子彈就從200發漲到二十多萬發,整整漲了一千倍,想想也挺觸目驚心的。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發展趨勢,縱橫認為這跟戰爭的形態以及槍械的發展密不可分。
在一戰之前,對於戰爭的理解,應該是“一個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對槍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精準度,指哪打哪!誰的槍打的遠,打的準,誰的槍就牛叉,正因為如此,一戰之前的槍械都是槍身很長,射擊距離很遠,準確度很高。
當時大部分的步槍都能夠達到四百米以上的有效射擊距離,通過在戰爭中挖好溝塹和堡壘,任你如何衝鋒,都難抵擋步槍的精準度,但是一戰的時候出現了新式武器,比如坦克,坦克出現後,戰場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在坦克的掩護下,溝塹和堡壘的作用得到一定的削弱,雙方的交戰距離也就縮短了。
步兵改變了過去蹲坑式狙擊步兵的戰略定位,逐漸變成步炮協同、步坦協同的移動小強,攻擊距離縮短,靈活性的要求提高,這樣的背景下,大部分國家紛紛將武器縮短,提高子彈的直徑來提高殺傷力,同時也提升射擊子彈的速度,來增加火力。
這時,槍械的存在並不完全是為了射擊敵人,更多的是一種火力壓制,普通的士兵的典型射擊方式是壓制性短暫射擊,所謂的火力優勢就是不能讓敵人抬頭,機槍完全就是為了壓制火力而應用的。
火力壓制的同時用重武器進行戰場收割,以便創造更大的殺傷力。 因此,一戰之後對槍械的速度也有了要求,實際上1884年的時候,能夠極大提升射速的馬克沁重機槍面世,一分鐘能打600發,結果遭遇了是全世界的冷遇,然而到了一戰的時候,馬克沁重機槍開始大殺四方,迅速成為戰爭的寵兒,這個時候距離馬克沁機槍面世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三十年。
隨後,根據戰場的需要,又出現了輕機槍和衝鋒槍、突擊步槍等快速發射的槍械,曾經有問題說,為何輕機槍和衝鋒槍或者突擊步槍沒能取代重機槍,實際上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取代的關係,而是一種補充的關係,在後續這些快速射擊的槍械研發出來後,重機槍的比重並沒有減少,輕機槍是增加班級作戰單位的火力,衝鋒槍、突擊步槍乃至自動步槍都是為了增加步兵的火力。
蘇德戰場上,衝鋒槍一度取代了步槍,用於加強蘇軍的火力強度。 增加槍械射擊速度的同時,犧牲的都是槍械的準確性,正因為如此,子彈就越來越打不中人,不是士兵素質落後,而是戰爭形勢進步了。
史論縱橫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熱兵器的發展階段得出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結束的年代,在這次戰爭中,同盟國(以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為主)和協約國(以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美國為主)進行了全面戰鬥,最終協約國取得勝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戰人員6500萬左右 。
協約國總士兵陣亡: 5,497,600。
同盟國總士兵陣亡: 3,382,500。
交戰雙方受傷總數:1000萬左右。
平民死亡總數:6,493,000
這場戰爭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毀滅,但是這場戰爭同時促使了很多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武器裝備的創新升級,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等相繼投入戰場。
同時有人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平均每消滅一個敵人,需要耗費2000發子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帝國三方勢力為軸心國,和以中華民國,美國,英國,蘇聯等為主的反法西斯同盟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捲入戰爭,共20億以上人口被戰爭波及,作戰區域有2200萬平方千米,全球9000千萬(一說為7000萬)人陣亡,1.3億人受傷。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多,損失最大的一次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次推動了高科技的發展,在這次戰爭中,出現了原子彈這樣的終極殺器,而導彈,噴氣式飛機,突擊步槍,火箭炮,客秋莎多管火箭炮,密碼機,雷達等高科技產品被研發了出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每消滅一個敵人,需要大約5000發子彈。
(在抗日戰爭中,我軍因為彈藥不足,平均消滅一個日本鬼子,需要30發子彈,一枚手雷,可見當時我軍的艱苦。)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上,隨後發生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因為武器科技更加發達先進,產生了很多特殊的武器,比如針對電網的石墨烯炸彈,針對地下軍事的鑽地導彈等等,而各種洲際導彈,中遠程導彈也決定了,現代戰爭不在於人多,而戰爭的關鍵再於先進的武器裝逼。
現代戰爭的模式。
第一回合:導彈地毯式轟炸。
在戰爭初期,強者首先會通過雷達對比,結合各方面情報,對危險地區進行遠程軍事化打擊,這方面以導彈為主。
(也就是說,根據計算機精密運算,先發射一通導彈全面轟炸過去再說。)
第二回合:轟炸機全面轟炸。
第一回合摧毀了敵軍的軍事要塞,重創了敵軍的危險軍事裝備,比如各類導彈。所以第二回合,派遣轟炸機對可疑區域再次進行多次轟炸。
第三回合:派遣直升機進入作戰區域核查,其他戰力配合進行戰場清理。
通過武裝直升機低空核查(紅外線檢測等等),再次確保戰區武裝力量被摧毀,特別是危險武器。
第四回合:派遣戰鬥人員進入戰場搜尋,清理,接管戰區,武裝直升機配合。
這個階段基本上到了戰爭的最後階段。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在現代戰爭中,子彈的作用越來越小了,在導彈,坦克,加農炮等各種大型武器面前,槍支的作用已經可以忽略不計,哪怕是高精度的狙擊步槍,在現代高科技大炮的面前,也是沒有一點點優勢,因為大炮的精準度和射程遠比狙擊手手持狙擊步槍所帶來的殺傷力要大。
因此在現代戰爭中,平均幾十萬發子彈才消滅一個敵人,是很正常的。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幾萬發子彈擊中一名敵人,這個有理有據,但對於幾十萬發打死一名士兵,這很顯然是錯誤的。要知道,這個數據實際上是假的。為什麼說是假的呢?主要原因在於,美軍在計算這個數據時,把日常訓練中使用的子彈也涵蓋進去了。這個時候,美軍用訓練子彈加上戰場上子彈的總和除以在戰場上擊斃的人數。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一種計算方式。
戰爭不同於賣東西,要算運費成本,房屋成本和人力成本。所以這樣算的話,明顯不合理。接下來,說下個人對於現代戰爭消耗彈藥的看法。
並且隨著現代軍工技術的不斷髮展,在現代戰爭中想要擊殺敵軍難道不應該是越來越簡單嗎?為何反而是越來越難了呢?其實,對於這點,筆者也曾經考慮過,畢竟隨著現代軍工如此先進,通過熱成像儀都可以觀察到牆後面的敵人,為何想要擊殺敵軍卻會變的這麼難呢?
其實,我們許多時候往往忽略掉一點,那就是矛盾原理。雖然現代軍工技術相對於早期戰爭已經十分先進了,但同時其防禦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牢固。槍械威力越大,防彈衣防彈頭盔也會隨著槍械的變化而變化。有的狙擊槍可以通過發射穿甲彈,命中坦克中的士兵。卻隨之出現了複合裝甲之類的防禦裝置。
由此可見,魔高一丈道高一尺被現代軍事展現的淋漓盡致。而根據美軍真實數據表示,現代戰爭中想要擊殺一名敵軍士兵,平均需要上萬發子彈才能做到。
軍武視界
1、現在子彈多用於火力壓制,本身就是作為火力牆存在。而統計的時候是總體統計,這些都算在內
2、現在的槍械射速快,肯定不會像以前一樣,喵了半天才開槍,這樣就會浪費掉一些子彈
3、防彈裝備越來越精良了,面對戰場上武裝到牙齒的士兵,除了大威力狙擊槍有殺傷力,普通半自動自動步槍打上去,如果不正中靶心都會被頭盔彈開,高級防彈衣根本打不透
4、醫療方面發達,不是擊中胸口和腦袋,基本上都能搶救過來
5、現在戰爭對人的重視已經遠比對武器彈藥重視了,不會為了省彈藥去做犧牲
憑欄望江聽流水220
首先數據的準確性有問題,或者說參考標準不同,這個數據統計的樣本不是僅僅在戰時消耗的子彈數量,而是將演戲和訓練中消耗的子彈數量都包含在內,平均打死一個人所需的子彈數量。
我們都知道美軍是非常有錢的,每年軍費高的嚇人,所以在日常訓練中的子彈消耗量本身就非常的大,單兵裝備優良的美軍為了保持戰時狀態,可以說每一個士兵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可換到我軍和其他外國軍隊身上,這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當然即便如此,現代戰爭中平均消滅一個敵人的子彈消耗量也要遠遠大於一戰時期,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槍械的彈藥裝填量大幅提升,射速大幅提升。
我們都知道,曾經的小米加步槍,每一顆子彈都尤為珍貴。但現代戰爭中,子彈已經名副其實的成為了一種大量被消耗的戰略物資,所以很多場景下,我們能看到很多高射速大口徑各種槍械,這些槍械追求的就是高射速,高覆蓋率,但並不追求絕對的精準打擊,所以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子彈數量根本不是一戰時武器可比的。
第二,短兵相接,火力才是第一位的。
在大裝填量,大口徑,高射速的武器配備後,我們就不難發現這些武器是用來做什麼的,要說精確打擊,那更多的應該是配備狙擊槍和狙擊手。但反過來說,在規模化的戰爭中,其實火力才是重中之重。大量高射速大口徑武器,在戰爭中可以對敵方進行完全的火力壓制,甚至為了實現極致的火力覆蓋,人類已經研製出了1分鐘可以射出100萬發子彈的武器,可見現代戰爭對火力的機制追求。
第三,投入戰爭的兵力越來越少。
現在早已不是一戰、二戰時期,打仗還依靠人海戰術的時候了。現代戰爭,軍事大國主要都依靠空軍及海軍實施精準軍事打擊,真的要爆發大規模戰爭也是飛機轟炸,導彈齊飛。很多時候都是特種兵率先進入戰場,但執行的任務是潛入敵軍內部幫助空軍及導彈尋找目標,最多也就是再執行個暗殺或小範圍目標摧毀等任務。誰也不會上來陸軍跟陸軍鋼鐵死磕了,你要是派遣陸軍先行出擊,只能成為炮灰部隊。
可以說很多戰爭,還沒看到人呢就打完了80%,陸軍成為了最後登陸去收割的那群人,這樣的情況下,還剩幾個人是被子彈打死的?
第四,先進的護具、醫療、戰術素養。
現在的所有保命裝備也在武器進步的同時不斷在進步,無論是頭盔還是防彈衣,在新型材料的不斷革新下的進步也是長足的。尤其是在小口徑武器的場景下,很多防彈衣即便被多次打擊也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同時,醫療方面的進步也讓戰場存活率越來越高,現代戰地手術的寬容度遠非一戰時期可比。
未泯雙瞳
除了槍械的改變外,戰爭的形式也發生很大的變化。熱兵器初期大家打仗還停留在冷兵器時期,喜歡大兵團衝鋒,沒有戰壕等掩體,所以遇到敵方槍械等於是活靶子,比較著名的戰役可以參考凡爾登戰役,馬克沁機槍面對成千上萬衝鋒的士兵是如何成為絞肉機的。而隨著戰爭經驗的積累,各國都意識到戰爭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打了,越來越注重掩體和隱藏,所以子彈的命中率就越來越低。以至於到了現代戰爭,子彈更多的是作為火力掩護來達到戰略目標,管他有人沒人,先來上一梭子。所以我們會看到現在中東的戰爭,很多都是把AK47高高的舉出掩體,快速的打上一彈夾,迅速收回來,整個過程中眼睛根本就沒露出掩體,甚至目標都沒看到,這樣的打法能有多高的命中率?!
耙耳朵妹兒
不可能,我們抗戰神劇裡面槍槍爆頭百發百中。😂
老狄維
子彈多用於火力覆蓋,戰爭中,真正被子彈打中而死亡的很少,真正的殺傷力大的是流彈,其實這個問題你可以問問那些老兵就知道了
我在未來等你35
現代戰爭使用許多現代化武器,什麼巡航導彈啦,平均背下來,相當10000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並不是真的10000發子彈才打死一個敵人。我不是吹牛,十發子彈肯定打死一個。
老四98744271
我看神劇都是彈不落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