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钟琪到底有多大的权力,那么多人忽悠他,希望推翻雍正皇帝?

羽菱君


岳钟琪能推翻雍正?这是不可能的,岳钟琪想都不敢想,更别说他去做了。



岳钟琪作为岳飞的直系子孙,算是岳飞后代里唯一能和老祖先比肩的军事将领了。不过一个抗金,一个是抗准葛尔部。其实老岳家的祖先岳飞的地位在大清朝以前是很高的,文有文圣——孔子,武有武圣——岳飞!只是大清朝时期,因为岳飞是抗金名将,大清的前身国号也是“金”,后称后金,大清统治者觉得这个武圣不适合当时的政治环境需要,于是就把武圣改为了关羽。所以关羽作为武圣其实时间不长的。

岳钟琪在康熙年间都一直为将,且很有建树,特别是在四川,西北一带,对蒙古,西藏,也曾经随康熙皇帝出征葛尔丹。雍正皇帝登基后,对西北大军不放心,用年羹尧替换了他的十四弟,统管西北大军,年羹尧在西北针对准葛尔部的战争中很有作为,也把准葛尔打得没脾气了,但是年羹尧膨胀了,人又很骄横腐败,雍正皇帝实在看不下去,就把他这个家奴给办了。



年羹尧倒台了,但西北大军总要人带,仗总要人打啊,于是雍正就启用了岳钟琪。岳钟琪在西北大营很争气,也深受雍正皇帝的重用,要钱给钱,要兵给兵。岳钟琪最多时候统领了大清二十多万的主力。

这个时候,山东有一个书呆子叫曾静的,给岳钟琪写了一封信,说你祖先岳飞为抗金民族英雄,你现在手握二十多万精兵,完全可以起兵造反,推翻大清朝,恢复华夏汉人统治。



岳钟琪二话不说,直接把人绑了,连信带人押送到北京城交给雍正皇帝了。雍正虽然不相信岳钟琪会造反,但还是对作为汉人将军的岳钟琪有了防范,慢慢的削弱了他的权力。

现在回答题主,岳钟琪有没有那个实力推翻雍正,可以付责任的说——没有!别看岳钟琪统兵二十多万,但是绝大部分是八旗骑兵,你让满人去造满人的反,谁愿意?他们好不容易从关外冰天雪地里打进春暖花开的中原大地,你让他们跟着一个汉人去推翻满人统治,谁愿意?



再者,岳钟琪真有那个心思,雍正会不知道吗,雍正皇帝一朝是大清少有设立特务机构的时期。粘杆处,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说,血滴子总听说过吧,那就是雍正皇帝的锦衣卫。据说岳钟琪军中是有粘杆处的人的,也就说岳钟琪的一举一动都在雍正的监视之下的,他还能造反?

岳钟琪是大清朝少有的杰出的汉人将军,他是完全没有那个心思和实力去造反的。至于清末时期的汉人将领曾国藩,他是有那个实力去造反的,但他又中儒毒太深。


沉墨9527


1

岳钟琪任宁远大将军时,统领甘肃、陕西、四川三省军务,手下兵力大约16万。16万部队对整个大清来说好像不算多,但他是大清朝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

康熙末年,大一统王朝基本定型,大规模战争很少了,养尊处优的八旗兵战斗力明显下降。这时,西北准格尔部叛乱,抚远大将军胤禵率领20万大军平叛,部队得到锻炼,战斗力没有下降。雍正继位后,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一职,又赶上罗布藏丹津叛乱,年羹尧率领部队平叛,这支部队再次得到锻炼。后来雍正与年羹尧翻脸,年羹尧自尽,接替年羹尧管理西北军务的是岳钟琪,他的16万部队就来自胤禵当年的20万大军,这支部队堪称大清主力。

手握16万精锐部队,要造起反来够雍正喝一壶的。雍正不可能不担心岳钟琪造反。不然他不会免去胤禵的大将军职务,不会赐死年羹尧。岳钟琪更担心雍正怀疑他,要了他的命。



岳钟琪手握重兵,举足轻重,雍正能意识到,反清复明人士也能意识到,如果能把他拉过来,大事一定能成,于是就有了拉岳钟琪下水的想法。

2

论权力岳钟琪是宁远大将军,权力不小,但他和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为什么反清人士不找年羹尧偏偏要找岳钟琪策反呢? 这和岳钟琪的出身有关。

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岳飞是抗金英雄,而金国是大清的祖先。很多人想当然认为,岳飞是抗金英雄,岳钟琪自然应该是抗清英雄。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抗清人士要拉岳钟琪下水,岳钟琪愿意吗?岳钟琪虽身为宁远大将军,但他的部队不像岳家军、戚家军只听命于将军,岳钟琪要是造反,能跟他一起干的人不会很多。而且大清经过顺治和康熙两朝的治理,政权基本稳固,推翻的可能性很小。岳钟琪是清朝的封疆大吏,放着高官厚禄不去享受,偏偏去干掉脑袋的事儿,他有那么傻吗?



抗清人士当然也不傻,知道岳钟琪会不会造反在两可之间。在不清楚岳钟琪底细之前不能贸然行动,他们可以先试试看。

一天,一个人在大街上喊,“岳钟琪造反了!岳钟琪造反了!”大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最怕有人造反,这么大的事,官府不能不管。抓来审问,原来是个疯子。真疯假疯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既使现代医学也无法证实精神病是不是装的。不过有一点让人怀疑,疯子怎么恰恰会喊岳钟琪造反,而不是喊别的什么人造反呢?

这很可能就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雍正皇帝听到有人说岳钟琪要造反,一定会怀疑,杀掉岳钟琪分分钟的事。岳钟琪被逼无奈就会造反,这叫逼上梁山。

3

岳钟琪比他的先祖岳飞政治上成熟得多。他没有把事情压下,而是写好了汇报材料,第一时间上疏雍正表明自己没有反叛之心。岳钟琪清楚,如果他把事情压下,雍正的眼线很多,早晚会知道,雍正疑心很重,一定会杀了自己。



岳钟琪向雍正表白心迹,雍正如果不谅解岳钟琪显得太小气了,于是回说,我相信你是清白的,我可以对灯发誓我绝对不怀疑你,如果你不信我,我也没办法。雍正把岳钟琪的奏折批得密密麻麻,写得满满登登,就一个意思,让岳钟琪相信自己没怀疑他。可见雍正的良苦用心,他知道岳钟琪有多么担心,多么害怕自己怀疑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湖南秀才曾静要造反,打发弟子张熙千里迢迢来到四川策反岳钟琪。张熙见到岳钟琪后,说明来意。岳钟琪一听说是来策反他的,非常紧张,马上把张熙打入大牢,严刑拷打,逼他说出幕后指使。张熙被打得半死就是不招。最后,岳钟琪单独召见张熙,说自己早有造反计划,只是时机不成熟,所以这么做是为掩人耳目。张熙信了,把自己的底细和盘托出。岳钟琪得到口供,再次立即上疏雍正皇帝表白心迹。雍正亲自查证,发现属实,再次给岳钟琪回话,说自己相信他的清白。



张熙又不傻,怎么轻易就相信岳钟琪的话呢?疯子案传得沸沸扬扬,给人无限的遐想,让人们觉得策反岳钟琪的人很多很多,有人正在做,有人正准备做,说不定有人已经成功了,现在岳钟琪正做造反准备呢。张熙相信,反清起义必须时机成熟才能举旗,起义之前岳钟琪需要保密,对自己动刑只是保密工作的一部分,是在以防万一。可惜张熙错了。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因为岳钟琪的祖先是岳飞

岳钟琪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军事将领,自称是岳飞的第21世孙,出身武将世家,是个官二代。其父岳升龙康熙朝的四川提督,曾随军参与过平定吴三桂和噶尔丹的战事。

岳钟琪的家世算是相当不错的,家境也比较殷实,在他刚刚成年之时家里给他拿钱捐了个官,因此岳钟琪最开始是做文官。

不过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岳钟琪非常热爱军事,而这时又恰逢西北战事吃紧,于是岳钟琪就相仿班超,投笔从戎,当了一名武将。

(岳钟琪画像)

因为亲爹就是个高级军官,所以岳钟琪一开始就被授予游击一职,起点比较高。当然岳钟琪的军事才华也确实很厉害,他曾跟随大将军王胤禵和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征战青海,并且战功卓著。到雍正三年时,年羹尧被刺死,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而在此之前他已经被封为三等公爵,人生到达了巅峰。

在清朝中期,汉人封公者屈指可数,只有年羹尧和岳钟琪曾获封公爵。但年羹尧属于汉军旗人,而岳钟琪则是纯汉人,他获封三等公已经是相当出格的事情了。要知道,曾经帮助清廷力挽狂澜的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也不过只是得到一个侯爵,清末重臣李鸿章生前也仅仅是一个伯爵,死后才被追封为侯爵。相比之下,岳钟琪的待遇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是岳钟琪毕竟是个汉人,而且他还是岳飞的后代。岳飞是什么人?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在明代岳飞的地位极高,明代的武圣就是岳飞,全国各地的岳王庙数量跟孔庙不相上下,就连东厂大堂都供着岳飞。

岳飞之所以被汉人所敬重,就是因为他孤身抗金,力图恢复中原,被汉人视为民族英雄,而金人就是满洲人的祖先,因此岳钟琪备受许多满洲权贵的忌惮。

当岳钟琪当上川陕总督后,权倾西北,因此遭到许多旗人的攻击,而岳钟琪也是如坐针毡,处事小心翼翼。(《雍正王朝》中的岳钟琪形象)

雍正六年,一个叫曾静湖南秀才,受吕留良华夷之辩思想影响,派其学生张熙前往西安找到岳钟琪,希望岳钟琪能够继承先祖的遗志,起兵反清,为宋、明二朝复仇。

面对前来游说的张熙,岳钟琪差点就吓尿了。先不说岳钟琪对大清有多么忠心,就算岳钟琪想造反,他也没那个实力。

中国的封建制度发展的清朝已经十分完善了,地方武将佣兵作乱的事情已经很难发生了。而且清代防汉如防川,军权一般都是握在旗人手中,即便是岳钟琪手中掌控有川陕两省的绿营,但是当地的八旗并不归岳钟琪节制,岳钟琪如果造反,跟送死没啥区别。

岳钟琪在看过张熙送来的书信后,立马将他绑了起来,严刑拷打,询问事后主谋。可张熙就是宁死不招,岳钟琪于是假意同意与张熙合作,将他请到客室中会谈,并立刻通知陕西巡抚满人西琳前来在邻屋旁听,为自己作证。

而张熙毕竟是年轻,不知是计,于是将曾静给说了出来。在获得口供之后,岳钟琪立即将张熙押赴进京,而朝廷也寻去派人去湖南抓捕了曾静。这件事就是著名的“曾静大案”。

此事爆发之后,雍正对于岳钟琪进行安抚,加封他为宁远大将军,赐少保衔,但是雍正对于岳钟琪的信任已大不如前。

雍正十年,雍正以岳钟琪以误战机为由将他削官降爵召回北京受审,而兵部对岳钟琪的审问长达两年时间,最后判了个“斩决”。

雍正拿到审判决议之后,犹豫了半天,最后念在岳钟琪往日战功上,改判为“斩监后”。

乾隆上台后,岳钟琪被释放出狱。到乾隆十三年时被任命为四川提督,重出江湖。此后岳钟琪带兵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乱。乾隆十九年,岳钟琪病逝于四川任上。

岳钟琪的一生比较坎坷,仕途几经沉浮,但结局总算是善终。比起年羹尧,岳钟琪要低调许多,也要聪明许多。(《雍正王朝》中的岳钟琪与年羹尧)


千佛山车神


岳钟琪被雍正誉为“当朝第一名将”。

不仅雍正给予岳钟琪极高的评价,乾隆更是称赞他为“三朝武臣巨擘”。岳钟琪原是甘肃人,后随祖母落籍成都。若按祖籍,岳钟琪是岳飞后人。

岳钟琪从下随父亲在军营中长大,耳濡目染下喜欢玩军阵游戏,因此军事天赋极高。岳钟琪擅长长途突袭和迂回攻击,很少有正面突破的硬仗。他最辉煌的战争便是“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对于这场战役,后人评价,岳钟琪只用15天天,将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土地全部收复。

除了军事才能,文治上,岳钟琪也颇有成就,如推行“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

但后来,他在新疆作战失利,被罢免,甚至定为斩监侯。直到乾隆三年才被重新启用为总兵,参与平定“大金川土司叛乱战役”。

乾隆十九年,岳钟琪病逝,时年六十八岁。

曾静为何要鼓动岳钟琪反清,推翻雍正统治,主要是借用他为岳飞之后的忠良名头,外加他极高的军事才能。


五味社




首先,我们讲一下岳飞的情况。其实,在明朝统治时期,朝廷公认的文圣人是孔夫子,武圣人则是岳飞。但是在清朝入关以后,由于岳飞抗击金国的问题,而清朝之前的国号也是大金,因此武圣人改成了关羽。岳钟琪虽然是岳飞的后代,但已经是几百年之前的事情了。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西北准噶尔部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岳钟琪的命运和准噶尔部有很深的关系。准噶尔部虽然只有5万多骑兵,但从沙俄进口了大量的火器,有一半左右的准噶尔骑兵都装备了火器。由于机动性和火力都很强,因此清朝对准噶尔部很头疼。



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准噶尔部一路南下,占领了西藏地区,而且准备染指四川地区。清朝当然不会坐视准噶尔部做大,随后便派遣大军反击。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岳钟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岳钟琪被康熙皇帝提拔为四川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随着康熙皇帝的去世,清朝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由于老十四胤禵的威胁太大,雍正皇帝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固,命令亲信年羹尧接替了胤禵,负责整个西北地区的军务。虽然清朝击退了准噶尔部的进攻,但并没有彻底消灭准噶尔部。随着康熙皇帝的去世,青海的蒙古贵族又发动了叛乱。



年羹尧负责西北地区的防务以后,利用2年的时间,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但年羹尧出现了居功自傲的情况,而且越来越目中无人。事情发展到了最后,雍正皇帝对年羹尧忍无可忍。但西北地区的战事还需要有人负责,雍正皇帝想到了岳钟琪。年羹尧被罢官之后,岳钟琪接替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当时,四川、陕西、青海、甘肃等地的驻军都归属岳钟琪节制。为了对付准噶尔部,清朝又从其他地区调动了大量的军队。在兵力最多的时候,岳钟琪能够指挥的军队超过20万,这是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



从雍正皇帝上台以后,关于雍正皇帝的传言就非常多,连雍正皇帝自己都知道一些。例如雍正篡位上台、极度好色等等,这些传言影响了很多人,尤其是那种对清朝有不满情绪的文人。曾静就是这样的人,他听信了传言以后,给岳钟琪写了一份信件,希望岳钟琪能够效仿当年的祖先,推翻雍正皇帝的统治。岳钟琪看到这封信以后,立刻把送信人押往京城,表明自己和这件事没有关系。但雍正皇帝还是对岳钟琪产生了怀疑,开始逐步削弱岳钟琪的权力。毕竟对于雍正皇帝来说,汉人官员存在一定的风险。



其实,曾静过分高估了岳钟琪。虽然岳钟琪能够指挥20万军队,但这些军队都是朝廷的。如果岳钟琪要造反,这些军队肯定不会服从命令。更何况,在这些军队中,有一部分属于八旗军。按照雍正皇帝的性格,全国主要官员的身边,肯定都有情报人员。后来的事实证明,岳钟琪的身边确实有粘杆处的人。如果岳钟琪没有立刻汇报这件事,估计就不是撤职这么简单了。虽然很多人希望岳钟琪造反,但岳钟琪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这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曾国藩身上,很多人总希望曾国藩造反称帝。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岳钟琪多次被人忽悠,主要是因为岳钟琪是清朝中期实力最强的汉官,其次是因为岳钟琪是抗金英雄岳飞的后人。因此,岳钟琪的存在,让一些志在反清复明的汉人看到了希望。

岳钟琪是在清朝打击噶尔丹的过程中崛起的,汉八旗的年羹尧被雍正处理以后,岳钟琪接任年羹尧成为陕甘总督,并在军权上有节制甘肃、陕西、四川三省的巨大权力,麾下兵力近20万人,是清朝中期汉官中实力最强的封疆大吏。

由于岳飞抗金的关系,一些汉人认为以岳飞的忠义,其后人在对待金国后裔清朝的态度上,是同仇敌忾的。因此,他们寄希望于岳钟琪能够“反正”,利用手中的实力反击清朝。

比如1727年,彼时岳钟琪升任川陕总督仅2年的时间。当时就发生了一件怪事,在总督府外面,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在街道上高声呼号,见人就说,“岳钟琪要反了,岳钟琪要反了”,闹得满城风、人心惶惶。结果此人抓住后,被审问的结果是一名疯子。不过,该疯子是否是真疯,还是被抓以后才疯的,根本无法考证。这种情况为什么发生在岳钟琪身上,并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1728年,“疯子案”的第二年,靖州秀才曾静派人劝说岳钟琪反清,引发了清朝时期著名的“吕留良”案。这个事情在清朝的反响比较大,对于岳钟琪的影响也比较大。岳钟琪因“吕留良案”而产生的知名度,甚至比其军功还更为人所知。

曾静派人劝说岳钟琪反清,其实主要还是看中了岳钟琪是岳飞后人的身份。不过,在这个事情上,岳钟琪的做法其实非常不厚道。其先是假意答应曾静的计划,并由此顺藤摸瓜、牵扯出了已经去世长达半个世纪的吕留良,最终导致吕氏后人的灭门之灾,让雍正时期的文字狱达到了一个高潮。


苏绽


原因很简单,教条主义害死人。曾静等人执意游说岳钟琪起兵反清,主要是看中了岳钟琪身上的几个标签:川陕总督、岳飞后裔、抚远大将军、当世名将、拥重兵近20万。长期读圣贤书的文人往往不谙世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清廷以少数民族统治上亿汉人,虽然需要依靠汉人文臣武将辅佐,甚至在必要时给予重任,但防范心理从未消除,即使是到了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满清已入关80多年,这一防备心理依然存在。

那么,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当时手上有多大的权力,使得曾静等人认为,由岳钟琪振臂一呼,就有可能推翻雍正皇帝。事实证明,虽然岳钟琪拥有很大权力,甚至掌握10多万军队,但他的实际造反能力却要大打折扣。

应该说,岳钟琪身为川陕总督,负责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事务,再加上手上有10多万大军,看似有一定的叫板能力,实际上,他旗下的军队很多来自于原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的旧部,有相当一部分八旗军队。这部分八旗军队肯定不会听从岳钟琪造反的命令,再加上满清入关已久,其它部队将领都是吃朝廷俸禄的,对反抗朝廷没有太多的意愿。因此,就算是岳钟琪想造反,都未见得能调动多少部队。

此外,朝廷对汉人督抚们保持高度警惕,岳钟琪身边就有雍正皇帝派出的粘杆处这样的秘密谍报机构人员潜伏,负责监视其一举一动。像曾静这样的文人哪里懂得保密,他派出的游说人士早就被粘杆处知晓了,再加上岳钟琪本身坐拥权势富贵,根本无意造反,不假思索地把游说人士绑上送北京,直接报告雍正皇帝。


沧海拾遗录


建议去读《乌合之众》这本书,典型的社会情绪投射。

看看他身上的标签:汉人、岳飞嫡传后裔、武将、封疆大吏、统汉人兵

对!那么多人忽悠他造反貌似因为他权力看着很大之外 。内在原因是因为他身上的标签符合很多无知大众的想当然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认定“岳钟琪应该造反。曾静是例子。

有时候呢,民族其实只是户口本上的两个汉字,说明不了什么的。就说努尔哈赤吧,从他跟随李成梁开始,已经从文化心理上是汉人了。相信那时候的岳钟琪们这些汉人官员和大清皇室交流是没有困难的。也一定相信大清皇室搞的也是外儒内法治国,会保障汉族上层人士的利益的。

下层社会舆论则不然,并且历朝历代这个下层社会舆论很容被带领,一个莫须有的谣言都可以让大众舆论沸腾的,更何况那时候真的有有心人故意散播岳钟琪被大清皇室的王爷们欺负。

人类社会是这样的,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会想象,并且把想象当真

。这个人类特点和所有事物一样,有益处亦有坏处。

国家民族是想象出来的共同体嘛!想象一个人是救自己脱离艰难生活的救世主一点也不奇怪,这也是很多大英雄可以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社会心理反应。


可惜在这里,岳钟琪不愿意做这个英雄,也许是岳钟琪不想失去富贵,更可能的是岳钟琪认识到大清让老百姓日子过的还是可以的,造反不会成功。

他毕竟不是不学无术的流寇,不需要为了生存搏命,对政治还是有认识的。

那么他到底有多大的权力,封疆大吏,管军管政。这权力是雍正给的,不是力量!

造反成功的条件有很多,最重要的条件是有多大力量,不是多大权力。


张李化


真正岳飞的后代都改姓了,就是丘山上下颠倒一下成山丘,但这个字我整不出来。


LH74290547


岳钟麒有兵权不假,可是那些兵是在皇权治下才服从岳钟麒的。当时皇帝雍正盛年治国,国家总体时太平盛世,岳钟麒中途接手年羹饶,部队中应该没多少亲信部将,想造反,手下人没几个人会跟随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