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變革來了,村醫隊伍面臨大換血

一直以來,村醫隊伍“青黃不接”,因此各地紛紛出臺政策,保障村醫收入待遇,完善養老和退出政策,穩定和優化村醫隊伍,加快推進鄉村一體化管理,同時又希望能夠儘快提高基層醫療隊伍的服務水平。

鄉村醫生隊伍“一高兩低”(年齡高、學歷低、水平低)的現象仍十分嚴峻,所以不可避免地需要清理出隊伍裡“關係戶”、“能力低”、“不思進取”的部分村醫,這樣衛生服務網絡的“網底”才能牢而不破。

因此近年來,時代的變化,要求的提高,使村醫的執業環境發生了不少變化。

清退不合格村醫或醫療機構


近日,青海省貴德縣衛計委開展2018年鄉村醫生培訓,縣衛計委副局長髮話:凡沒有開展簽約服務、老百姓不滿意的、不在崗的鄉村醫生,將被清理辭退。

2017年8月,山東省濟寧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濟寧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魯政辦發〔2015〕61號文件全面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文件在村醫退出機制方面提到,符合相應條件的村醫應退出鄉村醫生隊伍,其中條件之一就是:考核不合格。

2017年,安徽省衛計委下發了《關於全面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清理整頓工作會議的通知》,從8月開始,全面拉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清理整頓的序幕。

此次服務能力整頓部分中,重點整頓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不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連續2年考核排名靠後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清理整頓最嚴重的後果是不得繼續註冊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這是連“窩兒”一併清理,可見力度之大。

整合職能 換血隊伍


5大變革來了,村醫隊伍面臨大換血


對這些村衛生計生服務員實行鄉鎮衛生院和鄉政府雙重管理,從嚴考核。基本報酬的60%根據考勤按月發放,40%根據度考核結果發放,對連續兩個季度工作不力被約談後仍沒有起色的按程序解聘。

收入來源發生變化


自從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鄉村醫生收入來源發生很大變化,主要有3條渠道:一是通過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獲得補償,二是通過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獲得補償,三是財政予以專項補助。

公衛補助一般佔收入大頭,但是“我的公衛補助去哪了?到底扣了我哪些錢?延遲發放的補助費用到底什麼時候能夠到賬?”等等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村醫。

加上極少的醫療服務費,藥品零差價,所以不少鄉村醫生感到“養不活自己”了,為養家餬口,不得不棄醫改行,或者外出打工,或者自己開診所。

嚴格鄉村醫生執業准入


在村醫消失的同時,村醫新進門檻也在逐步提高,各地的要求也都在提升,很多地方最基本的條件是有執業助理醫師證。

廣西出臺鄉村醫生從業管理辦法,規定只要具備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中醫(專長)醫師資格、中等以上醫學專業學歷證書、鄉村醫生證書並經縣級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的人員,均可申請執業註冊,進入村衛生室執業。

蘭州市政府辦公廳發佈的《蘭州市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規定,嚴格鄉村醫生執業准入。

在村衛生室執業的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資格並按規定進行註冊。新進入村衛生室從事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青島市面向社會和院校公開招錄鄉村醫生,組織區市面向社會公開招錄鄉村醫生,招聘條件是: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都可參加招考。

“訂單式”定向委託培養大學生村醫


“訂單式”委託培養鄉村醫生,已經成為我國農村醫療技術人員接骨換血的長效機制,各地方進行的也很火熱。

不少地方凡招錄、報考定向培養並錄取的學生,簽訂定向就業協議後,可免學費、免住宿費、發放補助生活費,青島市享受到財政補貼專科生為37200元、本科生為62000元。

招錄畢業生在取得全科執業醫師資格後可提前一年晉升中級職稱,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開招聘時優先聘用等等。類似的舉措無疑會吸引到一批大學生到基層,增添基層活力,填充基層醫療服務人才的空缺。

可想而知,一方面,村醫更替換新將越來越快,舊的村醫會退出,新的村醫隊伍將補充上來;另一方面,國家為解決這個現狀,應該會想盡辦法來吸引或留住那部分“真正留下來”的村醫隊伍。

有人會說,村醫數量本就不夠,這樣還能維持基層醫療服務隊伍的穩定嗎?

就目前的健康服務發展來說,與之前的“赤腳醫生”時代早已不同。基層民眾對健康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鄉鎮化的發展,也在促使農村基礎醫療愈發精簡。國家既然有志於分級診療的實現,那麼一定會想辦法來穩定基層醫療隊伍。

比如說,給予一部分符合條件的村醫編制;真正提高基層醫療人的待遇和福利;通過醫聯體提高基層醫療發展水平;通過財政補助強大基層衛生室的硬件與設備……

或許村衛生室越來越少,但基層醫療的醫療服務水平將越來越高。最終受益的或許是那一批認真服務基層、醫術精進的鄉村醫生,以及基層千千萬萬的老百姓。

對於現在的鄉村醫生來說,再也不可“得過且過”,要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動向,能考證的考證,做好公衛工作,精進醫術,各展所長,頂住壓力向前。因為變革期就是機遇期,不要因為懈怠或猶豫,被打得措手不及。

我們是鄉村醫生,1965年6月26日,黨中央毛主席6.26指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為解決農村缺醫少藥,我們全體鄉村醫生響應黨的號召,服從黨的安排,用畢生的精力,無私的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事業奮鬥了一生,如今我們老而無養,為此全體新老鄉村醫生特具報告,請求上級政府領導能根據黨和國家的政策規定,切實解決好鄉村醫生當前存在的實際問題;

民間一句俗話:“先有付出,後有回報”是天下之大理。因此我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要求上級政府切實落實政策,解決好新老鄉村醫生的後顧之憂。

解決養老問題讓村醫安心工作


至少在今後一段時期內,鄉村醫生崗位不可或缺,所以鄉村醫生隊伍穩定仍然很重要。 鄉村醫生的存在有效解決了農民看病問題,為國家的醫療改革和農村醫療事業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村醫養老政策的實施,不僅是對鄉村醫生老年生活的保障,也體現出政策對人民群眾的關懷關愛及財政資金對民生項目的傾斜。各地應該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鄉村醫生老有所養,解除鄉村醫生後顧之憂,穩定和優化鄉村醫生隊伍,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確保“網底”不破。

尊敬的上級領導,醫生是病人的希望,社會的需要,為了確保社區村衛生室實行藥品零差價和醫改防保公共衛生事業的順利進行,請上級政府領導對鄉村醫生的實際問題,能認真研究解決,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的醫療環境;希望各地方政府切實把村醫養老問題放到桌面上來解決,不能讓鄉村醫生在焦急等待中為人民健康服務,最後又流著淚退出!

請您看後,分享到朋友圈,讓各行各業理解鄉村醫生,為了我們的前途和明天,一定要分享,我要分享,為鄉村醫生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