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第一大将韩擒虎,死后为何成为阎王爷?

黎黎黎黎黎黎宇杰


阎王爷是主管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三界万物的生死轮回,而韩擒虎是隋朝的开国大将,可以说牛气冲天,“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说的就是他,韩擒虎生前战功卓著,死后享受人们的祭拜,那么韩擒虎怎么就成了阎王爷了呢?


韩擒虎原名韩擒豹,出生于将门之后,他的父亲韩雄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韩雄在北周就以勇猛出名,韩擒虎一出生就继承了老爷子的优良传统,他13岁时就徒手打死了一头猛虎,名震天下,于是就将名字由擒豹改为擒虎,听起来更加霸气。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有意并吞江南,统一全国,杨坚认为韩擒虎文武双全,在前朝的时候也蛮有名气,在经高颖引荐后,担任庐州总管,韩擒虎领旨赴任后,立即着手扩充水军,建造船只,并派出间谍,收集陈国情报,收买江南人心,在驻守庐州期间,韩擒虎的名声传遍了江南各地,甚至在陈国的军队中,许多士兵都对韩擒虎有敬仰之情。
隋开皇八年隋文帝决定攻打陈国,他命晋王杨广率军伐陈,杨广以韩擒虎为先锋,派他率五百士卒趁夜渡江,袭击采石,韩擒虎过江后发现守城的陈军都喝醉了酒,顺势拿下了采石,然后又马不停蹄,在几天内连克姑苏、新林,江南百姓素来仰慕韩擒的威名,听说韩擒虎带军围城便纷纷开城投降,陈国士兵也都个个感到害怕,降的降、逃的逃。 韩擒虎抓住这个机会,一路顺利的攻入了陈国的皇宫,韩擒虎命令士兵们搜遍皇宫都不见陈后主陈叔宝,后经投降的士兵告密,才在一口枯井中活捉吓得发抖的陈国后主。

陈后主被捉拿标志着陈国的灭亡,至此,隋朝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关于韩擒虎的相貌,在历史上还记载着这样一段小故事,有一次,突厥人来隋朝朝拜,隋文帝便跟他们的使者说“你们可知道江南有一个陈国天子吗?”

使者回答“听说过”。

随后隋文帝指着韩擒虎对他们说“这就是擒获陈国天子的人”。

韩擒虎非常配合地狠狠瞪了使者一眼,凶神恶煞的样子让突厥使者非常恐惧,由此可见韩擒虎的相貌一定是凶恶异常,让人望而生畏。


后来韩擒虎因军功卓著,被拜为上柱国,官至凉州总管。

而据魏征编写的《隋书》记载,韩擒虎在临终前,他家的邻居曾看到他的门前忽然来了很盛大的仪仗队,其隆重的程度不亚于皇帝出巡,邻居对此感到很奇怪,就问其中的一个人这是怎么回事,此人回答说是来迎接他们的大王,说完这句话,所有人都不见了。

一会儿这群人又出现在韩家内宅,他们对韩家的下人说“我们想拜见大王”。

家人也感到很奇怪,问他“什么大王?”。

此人说“当然是阎罗王”

家人一听,吓了一跳,正想派人将他们赶走,却听韩擒虎大笑道“我活着的时候,可以位居高位,功成名就,死了能够成为阎罗王,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当然了,韩擒虎死后成为了阎罗王这只是一个传说,他死的时候只有55岁,这主要是他连年征战,负伤过多,身体透支过大,积劳成疾,55岁就病逝也很正常。
历史上成为阎罗王的并不只有韩擒虎,还有很多的名人在死之后也成为阴间的主宰,像宋朝的包拯就是其中之一,说他日判阳间,夜审阴间,他铁面无私,能辨忠奸,所以符合人们心中对阎罗王的期待。

韩擒虎也是面露凶神,他也是凭本事折服了众人,才会被人们认为死后会做阎罗王。





遗产君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不仅有个阎王掌管人的生死;还有龙王掌管行云布雨;还有玉皇大帝掌管天上的仙家;等等!但你可知道这个阎王是谁呢?可能有人会说是宋朝铁面无私的包拯,而且他能日判阳间,夜审阴间;但我觉得这个阎王极有可能是隋朝名将韩擒虎。

这韩擒虎是何许人也?

韩擒虎是河南东垣人,隋朝名将,本名韩擒豹,字子通,是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的儿子,赫赫有名的战神李靖是他的外甥。据《隋书》记载,在他13岁时年,韩擒豹力大过人,以一人之力生擒一只猛虎,名扬天下,因此将“擒豹”二字改为“擒虎”,彰显其霸气豪迈之气势。

而且传言他面目凶狠威严,令人生畏。隋朝建立后,突厥人前来拜访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震慑突厥人,于是问使者:听说过江南陈国天子没有啊?使臣答曰:听过。隋文帝就又给他介绍韩擒虎,说:此乃活捉陈国天子之人。韩擒虎本就身材魁梧,在加上他凶狠的表情,吓得突厥使者不敢与之对视。

据唐朝魏征编撰的《隋书》记载:韩擒虎在死之前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的邻居,一位老妇人就曾看见有如皇宫卫士一般的一大队人马在他家门前,老妇甚感奇怪,于是上前询问“你们是来干什么的?”。答曰:我们是来迎接大王的。然后就不见了。

后来,又有一个病得非常严重的人走到韩擒虎的家里,下人问其有何事,那人说:我是来拜见大王的。下人问:什么王?那人说:阎罗王。下人很生气,想要打那个人,被韩擒虎制止了,并说:我生前是上柱国,死后为阎罗王,给知足了。不久后因病去世了,据说是到阴间去地府去当阎王爷了。

当然,我们很多朋友是不相信野史、民间传说、志怪小说等之类的记载的,但韩擒虎是千真万确的被正史记载的,他能够被正史载入,可见这段传说故事在当时的流传有多广了。

为何说《西游记》中阎王是隋朝名将韩擒虎呢?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的判官是谁吗?是崔判官!也就是崔珪,他在民间也很有名。崔判官乃是隋唐年间宁州罗川人,在唐贞观7年时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他不仅能昼理阳间事,而且还可以夜断阴府冤,是发摘人鬼,胜似神明。而且民间还有很多关于崔判官断案的传说,有名的“明断恶虎伤人案”就是他断的。

吴承恩是明代人,但他的《西游记》写的却是唐朝的故事,所以说,那时候是没有包拯的。因为包拯是北宋的名臣,而崔判官是隋唐人,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西游记》中的阎王就是隋唐时期的韩擒虎。


悟空八卦历史


我国古代实际上没有阎王爷的概念,直到佛教传入中原后,阎王爷才作为掌管阴曹地府的统治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关于阎王爷,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包拯和寇准去世时成为了阎王爷,不过他们二人毕竟是民间传说,而韩擒虎则不同,他成为阎王爷是有官方正史有记载的。



韩擒虎本名韩擒豹,年少时便粗狂豪迈有胆识,13岁时更是生擒一只猛虎,因此他父亲韩雄给他改名为韩擒虎。从此之后韩擒虎的威名便传开了,人们都认为他天生神勇。

由于韩雄是北周大将军的缘故,韩擒虎自幼得到了北周太祖宇文泰的赏识,经常和宇文泰的儿子们在一起玩耍。成年后的韩擒虎屡立军功,在杨坚为丞相时做到了合州刺史。



公元581年,杨坚篡夺北周大权建立了隋王朝。开国之后,杨坚准备南下灭陈,继而统一天下。此时杨坚认为韩擒虎文韬武略,而且威名远播,所以授予韩擒虎为庐州总管,负责平定南陈。

隋朝大军南下之时,韩擒虎为先锋,当夜仅仅率领500士兵渡江攻下采石,之后仅用半天的时间攻下姑苏,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攻取新林。

南陈的将士们听说过韩擒虎的威名,而且又见他势如破竹,所以纷纷投降,根本没有过多的抵抗。南陈平定之后后,隋文帝论功行赏,升任韩擒虎为上柱国,赏赐了大量财宝。



天下一统之后,隋朝国力逐渐增强,有一次突厥使者来朝见隋文帝。隋文帝见到突厥使者后问:“你知道江南有一个陈国天子吗?”

使者回答说:“当然知道。”

隋文帝让人把使者带到韩擒虎面前说:“你眼前的这位就是生擒南陈天子的人。”

使者抬眼观看,韩擒虎怒目而视,身材魁梧而又威风凛凛,吓得不寒而栗,之后始终不敢抬头看他。



晚年的韩擒虎得了重病,所以一直在家养病。这时很多人见到韩擒虎的府门口经常会有盛大的队仪仗队经过,而且他们所用的礼仪和器具都是王爵以上的人才能享用的东西。

他邻居的母亲见到之后,很好奇的去问了一下仪仗队的人是来做什么的?其中有人回答:“我来迎王。”说完话之后整支队伍便消失不见了。

后来有一个患有重病的人,将死之时突然然发疯,跑到韩擒虎家门口大喊:“我要见大王。”

韩擒虎家的门卫不清楚情况,便问这个人见什么大王?这个人回答阎罗王。韩擒虎的子侄们听后,心想这个人就是存心找茬,准备捉住他好好修理他一顿。这时韩擒虎制止了子侄,并说;

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



经过这两件事之后,关于韩擒虎是阎罗王的传闻越来越多。最终,韩擒虎死后也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阎罗王,直到唐初李世民命令魏征等人编撰《隋书》之时,魏征等人可能认为这个传闻的影响力过大,所以打破传统,将其编入了正史。

当然这种事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流言,纯属无稽之谈,大家当个故事看看就好,千万不要当真。


我是越关


阳世终结者,阴间阎罗王,牛人的传说就是这么拽!

韩擒虎,听名字就不好惹!


当他还是“小鬼”的时候,准确的说,是13岁,就生擒过猛虎,故名韩擒虎!

实在匪夷所思,13岁,还在上初中的年纪,有这样的壮举,这不是神人是啥?

韩擒虎出身将门,他老爹是隋朝名将韩雄。

他继承了父亲的好身板,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绝对的“威猛先生”。

他最大的功绩是南下灭陈,带着500个精兵,突袭夜夜笙歌、日日填词的陈后主陈叔宝。

一个气吞山河,一个醉生梦死,怎么打?

很快,韩擒虎就带着这500个人,攻下了金陵城,活捉了陈叔宝。

隋文帝杨坚称赞他: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

简单点说,就是:老韩,你是东南乱世的终结者啊!

老韩混得是风生水起,功成名就,更为牛叉的,还是在他死后。

“老刺头”魏征住持编写了《隋史》,关于韩擒虎,他讲了俩“鬼故事”。

一说,韩病重的时候,他隔壁家的老婆婆看到有一大群人往韩擒虎家走,看派头,很像是皇帝的仪仗。

老婆婆问他们这是干啥,有人回答说:来接我们老大!

但忽然,这群人就不见了。

另一个故事说,有个人病重,来到韩擒虎家,口呼:我要见大王!

“传达室老大爷”问他:你要见哪个王啊?

那人说:阎罗王!

大家正要打这个丧门星的时候,韩擒虎出来拦住说:

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足矣,足矣!

魏征不是编故事会的,他写的可是要呈给唐王李世民看的正史,如果不是有正经来源,他断不敢这么胡编乱造的。

可见,在当时,韩擒虎做阎王爷,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愿,以至于提到他,就不能不和阎王爷联系起来。

这是牛人啊!


饮水君


有一件事情说出来,大家也许会大吃一惊。阎王爷其实并不是中原地区的产物,而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

阎王的这种传说,也是跟随佛教一同传入到我国来的。佛教讲究轮回,所以与佛教相应的有阎罗王这种产物也并不稀奇。

传入中原的佛教同道教、儒家学说相结合,逐渐演化成为,能够被中原人民,容易接受的文化。阎王就是这其中之一。

相传阴司间阎罗王的说法是在南北朝时期才从印度传入我国的。在我们中原地区,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因为在生前功勋卓著,为人们所敬佩。

在他们死后,人们也会把他们供奉起来。比如说关羽,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地方,都供奉有关于关帝庙。


并且在山西地区,人们也把关羽当做是财神爷来供奉。当然,历史人物当中被当做财神爷的,不止关羽一个,还有范蠡。相传这二人是一文一武,两个财神。

那今天我们提到的阎王爷,在历史上有哪些历史名人呢?

题目当中提到的韩擒虎是其中之一。但还有另外的一位十分著名,凭着实力被百姓当作阎罗王,他是谁呢?我想大家猜的出来,他就是开封府尹包拯。

包拯一生清正廉明,尤其是在判案的时候,刚正不阿,从来不包庇任何循私舞弊的不法分子。所以在他死后,人们把他当作阎王爷,也是称赞他的高尚品质,同时警示世上的人们要多行善事,免得的时候落到包公的手中,到了阴间受折磨。

讲了这么多关于阎罗王的故事,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今天的主人公韩擒虎。

韩擒虎的家庭出身很不错,他的父亲是北周时期的大将。而韩擒虎个人也非常优秀,年少时就饱读诗书,受到北周皇帝宇文泰的赏识。

之后隋文帝杨坚上位,建立隋朝,对韩擒虎的才能也是十分信赖。隋文帝杨坚早有统一中原,灭掉陈国的想法,他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给了韩擒虎来完成。



韩擒虎没有辜负杨坚的托付,很出色的完成了收复陈国的任务,并且在陈国地区宣扬教化,陈国百姓对韩擒虎十分佩服。

立下如此战功,韩擒虎成为了隋朝的大柱国之一,得到了杨坚的封赏。

相传,韩擒虎曾陪同杨坚接见突厥来使,杨坚问突厥来使是否知道陈国?突厥来使说听说过。杨坚便告诉他们自己身边的这个人就是灭掉陈国的将军,此时使者看向韩擒虎,只见韩擒虎威风凛凛,怒目而视。这样的气质,必然是他与生俱来的。


隋朝统一全国之后,杨坚就开始在国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韩擒虎被人们称作是阎罗王也大概是在这个时候。

据说,突然有一天在韩擒虎家附近的街道上出现了十分奢侈豪华的仪仗队。路上的行人就过去问,你们是来干嘛的呀?只听那人说,我们来找大王。他一说完,整个仪仗队就消失了。

后来又过了几天,一位重病的人求见韩擒虎,刚见面就下跪叫道:“大王。”旁边的侍卫很惊讶,问他叫的是什么大王。只听那妇人说当然是阎罗王。

此时的韩擒虎正生着重病,侍卫一听就作势要敢那人走。韩擒虎却拦住了,哈哈一笑,说我生前荣华富贵,立下功劳,死后还当阎罗王,真是不错呀。几天之后韩擒虎就去世了。

此后,人们就认为他死后做了阎罗王,这样的故事也传开了。

唐朝时,还有人把这个故事写在了书里,写的更是惟妙惟肖,更是神化了韩擒虎这个人物。韩擒虎对中国历史发展贡献很大,他统一南陈这一举动,更是结束了魏晋以来的乱世。也许就是人们称赞他的功劳,才把他认作是阎罗王吧。


小小嬴政


自史太公作《史记》以来,历代史官皆秉持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对于不好解释的现象就不解释了,一语带过。但是魏征主持编撰的《隋书》却记载了隋朝大将韩擒虎死后成为了阎王爷的事情。

阎王爷是阴曹地府的掌权者,掌管每个进入地府的鬼魂的前途,维护地府的秩序;韩擒虎是隋朝第一大将,南灭陈朝的第一功臣,这二位爷怎么会成为一体呢?


我们先看一看《隋书》是怎么说的。

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 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 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 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 时年五十五。

就是说韩擒虎邻居老奶奶去韩擒虎家看见一队仪仗,说是来接大王的,转眼又不见了。有快要死的人来韩擒虎家说要找阎罗王,韩擒虎说:“活着当上柱国,死了当阎王,知足了。”过了几天,韩擒虎就死了。

晚唐小说《韩擒虎话本》写的更是精彩。韩擒虎生前已经知道自己要做阎王了,特向隋文帝请了三天假,隋文帝专门设宴送行。三天后,有神仙将韩擒虎接走了。



堂堂隋朝第一战将怎么会成了阎王爷了呢?神即是人,神话即是人心,韩擒虎成为阎王爷也是民心所向,原因如下:

其一,韩擒虎长的太吓人了。

关于韩擒虎的相貌,《隋书》写了这么一件事:突厥使臣来觐见杨坚,杨坚问使者:“你听说过陈国皇帝吗?”

使者说:“听说过。”

杨坚指着韩擒虎说:“这就是俘虏陈国皇帝的人。”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突厥人,北方野蛮游牧民族,普通人尚且胆大如斗,何况是一个代表国家威仪的使者。就这样的人见了韩擒虎,竟然不敢仰视。可见韩擒虎面目狰狞到了何种地步?


神鬼怕恶人,韩擒虎长得凶神恶煞一样,不去地府管理小鬼儿实在是浪费。就像钟馗,因为有才华,但是面目丑陋,民间给他安排了一个抓鬼吃鬼的角色。

其二,韩擒虎能战而不嗜战。

韩擒虎本名叫韩擒豹,曾经在十三岁的时候打死一只猛虎,从此改名韩擒虎。不管是擒豹还是擒虎,都是天神一样的战斗力。

韩擒虎南下灭陈,一路上陈国守将听说是韩擒虎,皆望风而降,很少发生大的战斗。

杨坚曾对韩擒虎说:“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

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国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割据纷争,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

韩擒虎来了,没有什么战斗,国家统一了,这功绩,这人品,很符合阎王爷嗜杀而以德服人的形象。



其三,地府缺人。

阎王本是佛教神祗,最初只是一个位置,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被道教和底层百姓接受。大家都知道,道教体系里面别的不多就是神仙多,阎王一个人做肯定是不行的。

位置增加了,就需要找人,韩擒虎面貌人品都合适,那就是他了。




当然这是当时的情况,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阎王慢慢的都变成了文人,像寇准、包拯、范仲淹都成了阎王。韩擒虎慢慢的就从地府外调了。


别酒怯流年


在民间有“四大阎王”:包拯、韩擒虎、范仲淹、寇准。因为他们生前公正廉明,为国为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死后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说他们是阎王的化身,因而永世长存,继续秉公执法,继续为冤魂做主。


隋朝第一大将韩擒虎,粗犷豪迈,身材魁梧,长相威严。为隋朝屡建奇功,劝降北齐将领、拿下灭陈、威震突厥。功勋卓著,进位上国柱,因此得了一个别称韩柱国。

至于死后为何成为阎罗王,其中内容主要来自于魏征编撰的《隋书》:

韩擒虎戎马一生,但将军不是神人也会生病,因此在一次重病临死前,他邻边的老妇人看见他门下仪仗很盛大,可以和杨广有的一拼。出于好奇,老妇人就问他们缘故。他们中间的人回答说:“我来迎接大王。”话音刚落,门下仪仗又消失了。



过了几天,又有一个病得很重的人,恍恍惚惚来到韩擒虎的家门里说:“我想拜见大王。”左右的侍卫问:“什么王?”病重的人说:“阎罗王!”侍卫以为他来闹事的,咒主子韩擒虎早死,于是就要动手打那人。就在这时,韩擒虎制止他们说:“我生前就是大将军,上国柱,何等的风光,死后还能成为阎罗王,已经很满足了。”


通过这两件怪事,韩擒虎病未痊愈就去世了。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并与那两件事相连,韩擒虎做阎罗王的事情就传开了。

作者:安夏丨shine。关注不迷路哟!


安夏丨历史君


阎王爷的来历

阎王爷又称鬼王,是我们俗称的人死后去阴间的最高的统治者,他主要管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掌握万物的生死大权。阎王爷源自印度神话中冥界之王号称“阎魔罗王”,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中的冥界有阎摩罗王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道教又吸收佛教冥界这种概念创造出十殿阎王的冥界系统,并吸收了阎摩罗王的概念将其编入十殿阎王之中,成为阴曹地府中的一个王,它在十殿阎王中排名第五。

韩擒虎

韩擒虎原名韩擒豹,据说他十三岁的时候就活捉了一只老虎,故而改名为韩擒虎,是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之子。他年轻的时候熟读经书,再加上勇猛过人,长得高大魁梧,深受当时北周皇帝宇文泰的喜爱。韩擒虎在北周屡立战功。到了隋朝后,杨坚就任命他为庐州总管,在平定南陈的过程中充当先锋,令南陈军队望风披靡,很快就将南陈后主陈叔宝俘虏至隋朝,成为隋朝统一大业中的一大功臣。

韩擒虎成为阎罗王

一、传说:据说韩擒虎在病重临死的时候,他的邻居看到韩擒虎门前站着盛大的仪仗队就像王宫仪仗一样,然后邻居就很奇怪问仪仗队的人你们这是在等谁啊。他们回答我们在等大王,然后就整个仪仗队就消失了。

还有一种传说是地府五道将军从地下出来请韩擒虎去当阎罗王,然后韩擒虎答应了三天之后去。为此隋文帝杨坚还特意为他践行。到了第三天,来了两个人自从来接大王的,韩擒虎就跟他们去地府当王去了。

二、猜测。<strong>对于民间这种传说,我感觉可能是韩擒虎在武功方面为了隋朝立下大功,是的匈奴人都忌惮三分,在当时百姓都把他当做英雄;还有就是韩擒虎为官期间可能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百姓为了纪念他;还有就是韩擒虎的外貌可能长的比较粗犷,身材魁梧,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让百姓觉得就像是地下阎王一样。结合以上几点我感觉可能是百姓为什么会相信韩擒虎是阎罗王的原因吧。


山中茅店


俗语“阎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这样的句子中,我们的印象中阎罗王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阎罗王和死亡挂钩其实很不吉利的,因为自古以来人都是敬畏死亡,敬畏生命,敬畏神鬼的。

 

中国神话人物,其实很大部分都是人为的被封神,阎罗王也是,在今天记载的文献里面一共有四位当过阎罗王。

 

分别是韩擒虎,包拯,寇准,范仲淹。

 

我们都知道包拯刚正直言、执法严峻,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唯刚正者,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生前就以官声好誉为民间称道。这三位都是以文官身份成为阎罗王,韩擒虎也就是唐朝名将李靖的舅舅,何以这种猛将也会成为阎罗王呢?

 中国人的思想里,虽说表面上不信任佛教或者道教,但是由于儒释道对中国人两千年的文化影响,鬼神之说深入人心。你可能不信宗教,但或多或少你心中会有你认为存在的那个“神”或者是“鬼”。

 

中国人也讲究六道轮回,这一世为人,下世或许就是畜。如果人在阳间生命尽头之后,归宿地是一个没有法度的世界,那下世的轮回会怎样,很难知晓。包拯,寇准,范仲淹这样的刚正不阿,定然是可以秉公办理,好人得好报,坏人下地狱受罚。但遇到穷凶极恶之人也许“恶人”来压制,韩擒虎或许就是因为这一层原因当选阎罗王,平定了南朝陈国,结束几百年的乱世。生能擒无道的天子,死后当然也能擒恶鬼,这是其一;

 

其二,为虎作伥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伥这个字很特殊,中国汉字基本上偏旁都和字本身意思有关,诸如魂、魄、魔、魇,都是属于鬼类,但是伥这个鬼,竟然是人字部。

 

根据《说文》伥,仆也。也就是奴仆的意思,但伥后来渐渐成为被老虎吃掉的人变成的鬼,13岁就能打老虎的韩擒虎,比虎还厉害,自然是能够威慑冥界的恶鬼;

 

以上是我分析的两个原因。

 

严格的来说,像韩擒虎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但为什么就他能够成为阎罗王呢?而且成为阎罗王的事还冠冕堂皇的进入正史《隋书》之中。《隋书》是李世民主持,魏征为首编撰的一部史书。史书中记载这样的事情确实很奇怪。在讲究科学的今天,这件事肯定是不可能的。

 

后人让他成为阎罗王,我们可以牵强的去附会解释,但真实的记载的事情又怎么解释呢?

 

我猜测这很可能是一起“诛杀功臣”的事件。

 

唐德宗建中三年,颜真卿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隋朝名将仅仅四人入选,也就是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杨素。

 

这四人战功赫赫,自不用说。但结局如何呢?贺若弼,大业三年,以诽谤朝政之罪,为隋炀帝所杀;史万岁遭杨素诬陷,为隋文帝所杀;杨素安安稳稳死去,但唐太宗李世民曾评价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也就是说隋乱他有很大的责任。

偏偏就韩擒虎似乎什么问题都没有。按《隋书》记载“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子世谔嗣。”在晚唐的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里面更是有说明,韩擒虎死前,隋文帝宴请他,之后就死去了。

 

从这个记载来看,我认为很有可能是韩擒虎犯事了或者隋文帝借口诛杀功臣,所谓的仪卫其实就是隋文帝派来抓他的,“邻母”听错,以为是“阎罗”之事,口口相传,成为了传说。

 

以上纯属个人猜测,仅供一乐。

 






南岭说史


在我国的民间中很早就有有“四大阎王”分别是包青天、韩擒虎、范仲淹、寇准。因为他们生前公正廉明,为国为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死后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说他们是阎王的化身,因而永世长存,继续秉公执法,继续为冤魂做主。

一、先来说说韩擒虎

韩擒虎是隋朝第一大将,性格粗犷豪迈,身材魁梧,长相威严。为隋朝屡建奇功,劝降北齐将领、拿下灭陈、威震突厥。功勋卓著,进位上国柱,因此得了一个别称韩柱国。

至于死后为何成为阎罗王,其中内容主要来自于魏征编撰的《隋书》:

韩擒虎戎马一生,但将军不是神人也会生病,因此在一次重病临死前,他邻边的老妇人看见他门下仪仗很盛大,可以和杨广有的一拼。出于好奇,老妇人就问他们缘故。他们中间的人回答说:“我来迎接大王。”话音刚落,门下仪仗又消失了。

过了几天,又有一个病得很重的人,恍恍惚惚来到韩擒虎的家门里说:“我想拜见大王。”左右的侍卫问:“什么王?”病重的人说:“阎罗王!”侍卫以为他来闹事的,咒主子韩擒虎早死,于是就要动手打那人。就在这时,韩擒虎制止他们说:“我生前就是大将军,上国柱,何等的风光,死后还能成为阎罗王,已经很满足了。”

没过多久后,韩擒虎病未痊愈就去世了。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并与那两件事相连,韩擒虎做阎罗王的事情就传开了。

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五道将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韩应允,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举行了告别宴会。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自称“原是天曹地府,来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阴间当阎罗王去了。

二、除了韩擒虎,再来说下寇准

北宋名相寇准以耿直闻名于民间。传说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 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涌幢小品》)还有一部叫《翰苑名谈》的著作记载“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 ‘阎罗处政。’” 可见寇准生前已知要出任阎罗王,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通俗编》)

三、北宋名相范仲淹也是阎罗王

北宋名相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他生前就以官声好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中吴纪闻》)

四、包大人也是阎罗星主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恃盛,《宋史·包拯传》云: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范烟桥《茶烟歇》)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中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的情节。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中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中国古代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