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这么重要,在如今还可以使用皇帝名号?

勿忘幸福的味道




根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的记载,天照大神是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教的最高神。保食神被天照大神的胞弟月夜见尊误杀,但他的头顶化成牛马,头壳长出小米,眉毛长出蚕茧,眼睛长出稗,肚子长出稻米,生殖器长出了小麦、大豆和红豆。天照大神,把这些东西送给了地上的人,从此最原始的日本人就过上了安定的幸福日子。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当时日本的女王叫卑弥呼,她是日本的最高领袖和精神领袖,她的弟弟是实际掌权人。这个记载大致可以确定日本还处在母系社会晚期,正在向父系社会过渡。


和中国历史上的远古时代一样,日本历史上的前33代天皇有不少人是被虚构出来的,至少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从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到现在革新天皇,共有126个天皇,使用了249个年号。

日本国的名字也是武则天封赐的。唐高宗曾经用过天皇称号,武则天自称天后,在当时被称为二圣。在整个唐朝,日本曾经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到长安,把唐朝的政治文化方面的很多东西都抄袭了回去。也就是说日本的天皇很有可能就是从唐高宗这里抄过去的。



在幕府时代,日本天皇不过是一个傀儡和摆设。国家的实权掌握在幕府手中。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的权力,才被真正的确立了下来,并且达到了顶峰。

因为在明治维新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当时日本国内的思想比较混乱,为了整个改革能够在国家稳定的基础上快速推进,日本政府开始神化天皇。普通老百姓如果不服从日本天皇的领导,就会受到相应的诅咒和惩罚。

也正是在明治维新时期,神道教正式逆袭佛教,并且成为日本的国教。神道教宣扬普通民众必须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以报答天皇开创日本国、庇护民众繁衍生息的恩德。

鉴于日本天皇在民众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历代的日本天皇,都在不断的向日本政府发出挑战。裕仁天皇联合军部的中低级军官发起了数次政变,成功的在日本打造了军人内阁,把政权控制在自己手里。



大权在握的裕仁天皇才是日本侵华的罪魁祸首,在第2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日本政府还推出了一个1亿玉碎的计划。就是发起全国民众向美军发起自杀式袭击,推行全民皆兵战略和美军进行本土决战,誓死保护日本天皇。

在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政府为了妥善处理战后日本的问题,组织美国专家研究日本,并将研究的材料写成了一本书,叫《菊与剑》。这本书在认真分析日本人政治文化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给麦克阿瑟占领日本提供了理论基础。


麦克阿瑟也意识到,如果废掉日本天皇,整个日本社会极有可能陷入动荡之中。这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美国政府希望日本社会稳定,日本政府成为美国的傀儡,日本变成美国在亚洲实现自己战略的大前沿和根据地。

但同时为了灭掉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根源,麦克阿瑟选择了保留天皇制度和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精神支柱地位,但要消除天皇的政治权利,在日本建立一个民主政权。

在这样的前提下,日本天皇就变成了名义上的国家领袖。沿袭了很多年的年号也维持了下来,现在的日本天皇已经变成了非常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皇族成员。天皇家族保持自己高贵的形象,但不像过去那样神秘了。

日本人像蚂蚁一样,迫切依赖蚁王的存在。天皇就是他们精神和心理的依靠,日本人心甘情愿的奉养他们。这就是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很多国家都废除君主,但日本和英国仍保存了女王和天皇的根本原因。


新知传习阁


麦克阿瑟将军将天皇从神坛上拉下来后,日本天皇在国民中的影响就十分小了,天皇存在的意义就像英国的女皇一样,仅仅代表本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现在的日本政府采用天皇的年号来纪年,更多的只是像征意义,传统习惯不丢而已;在公众场合用得更多的还是公元纪年法。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心中地位跟孔子后人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差不多,备受尊敬,代表了一种文化与传统。

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天照大神是创世之神,他的直系后裔就是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神武天皇不仅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还是神道教的领袖,属于政教合一全能君主;神授天皇三神器,分别是:八咫镜、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这三件神器类似于中国的传国玉玺。日本宣称天皇万世一系,从不断代改姓,从神武天皇至明仁天皇共有125代天皇,使用年号达248个,皇室标志为菊花。根据中国的记载,日本在西周时代向周王室进贡过,东汉时光武帝赐日本“汉倭国王印”,唐朝武则天时赐日本国名“日本”。

日本的天皇制度从现在唐朝高宗时期,当时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日本人在唐朝学习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制度。日本统治者使用"天皇"称号 大概是在明治时期,日本"天皇"正式对外的文字记载最早是1936年侵华前后。中国称日本君主为天皇,出现在清朝同治时期。天皇作为日本的国家象征而存在,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昭和天皇裕仁以后的日本天皇也已宣布完全放弃历史上其被赋予的"神性",但多数日本人仍认为天皇代表着"国家"。

年号制度是中国首创,汉武帝即位19年后开创年号,也就是说第一个年号是“建元”。汉武帝之前则一般用国王的名字来纪年,比如秦王政元年就是指嬴政当国王的第一年;史学家则用皇帝的谥号、庙号来纪年,比如说“秦始皇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汉武帝创了年号后,则用年号来纪年,比如洪武十三年胡庸案爆发。受中国的影响,朝鲜、日本、越南都有使用年号纪年的传统,如今仅日本一国还有年号制度。


大秦铁鹰剑士


天皇制度的起源,日本是有传说的。大体上就是这样说的,日本的天皇实际上是神的后代。其中还包括了很多乱伦的情节,这里就没有必要展开了。这种说法荒诞不经,不具备可信度。但如果从历史层面上来探讨,日本早期史料相当匮乏,很难给出直接的答案。

汉文典籍是记载日本早期历史的主要资料来源。目前,最早的记载源自于三国志当中对于日本邪马台国女王的记载。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日本当时小国林立邪马台国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国家,女王主政。由此可见,当时并不存在所谓的天皇。

18世纪晚期,日本出土了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但直到上世纪晚期才被确认为真品。关于此印的来历,现在一般认为是中国东汉时期皇帝赐给日本来访使节,因为这和后汉书当中的历史记载相一致,应该是在东汉初年光武帝时期。也就是说在公元一世纪初,就已经有日本某国国王向汉王朝纳贡称臣。至于这个国王是否是后来日本天皇的祖先,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只能如此断定在当时,日本已经有了国王的概念。但这个国王是不是之后的天皇,没有办法确认。

日本这种小国林立的局面,到了中国南北朝晚期的时候逐渐逆转。此时日本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奴隶制政权。并一度想和中国展开平等式的外交,但最终在中国的国力之下选择了臣服。那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日本的社会开始从较为原始的社会模式迅速进化,大范围的开始吸收中国的先进制度。在隋唐以前,日本通过朝鲜间接吸收中国文化。在隋唐时期,日本直接从中国吸收文化。天皇制度,从模仿中国的皇帝制度起步,开始成熟。

也就是说从中国的汉文史料分析来看,较为可信的情况是,日本大约在中国东汉时期开始有了国王的概念,南北朝时期相关制度开始完善,到了中国隋唐时期,天皇制度正式成熟。日本人所谓万世一系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只是一个传说。从时间上看,天皇制度的持续时间大约为1500多年。

天皇在日本,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而且长期充当精神领袖,实际上具有了宗教领袖的特征。到了中国北宋时期,日本开始形成幕府制度。天皇的权力被将军所剥夺。形成了长达1000年左右虚位君主的政治传统。19世纪晚期,德川幕府统治日益溃败,下面不少地方诸侯开始密谋推翻德川幕府,形成了倒幕运动。而这个运动,为了争取合法性,所以将恢复天皇权力,作为了一个政治口号。随着倒幕运动的成功,至少在形式上,将统治权力归还给了天皇,并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也就是著名的明治维新。明治天皇在这个历史过程当中,发挥了特殊的历史作用。应该说当时日本的社会基础并不是非常好,在发生了倒幕运动的动乱之后,再加上还有大量的西方列强,进入日本,对日本进行侵略,整个国内的局势很是危急,推行改革的社会条件并不是非常成熟。因此,当时日本社会的动乱非常多。时常发生大规模的农民或者武士起义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天皇在民众当中的精神作用,以鼓吹武士道和神道教为方式,强化民众对于天皇的信仰。可以说在整个近代历史时期,天皇作为一个特殊的精神领袖,确实起到了弥合社会各阶层矛盾的重要作用。

二战以后,美国人虽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直接废除天皇制度,但是迫使天皇让出政治权力,并且发表了天皇也是人的公告。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天皇的政治权力和精神领袖基础,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但对于少部分老年日本人和日本政治右翼势力来说,天皇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象征作用。但实际上,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天皇只是一个政治象征,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小。

至于年号,这实际上是模仿中国皇帝制度的结果。年号本身是皇帝制度的一个辅助制度。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由于中国已经废除了皇帝制度,当然也就无需保存年号制度。日本人保留年号制度,不过是为了配合天皇制度,本质上和保存中国文化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对于日本人换年号,对于中国人而言,除了可以将其视为观察日本社会变动的一个窗口之外,其他没有特别的价值。


zyb38537240


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个象征意义的国家元首,像汉献帝一样。所以他能千秋万代。古代大权掌握在将军、幕府手里,明治维新之后掌握在“内阁”手里,二战风光了一阵子,不料彻底失败投降,战后又回归老角色,血统是纯之又纯,可惜是一个摆设。实际权力在首相手中,首相又要听命于美国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